吃魚最怕什麼?

寶蛋兒哥


正值過年時節,一頓熱氣騰騰的年夜飯預示著團圓幸福;細觀餐桌上的“美味佳餚”,總是離不開這樣一種食材;它就是代表著美好吉祥的“魚肉食品”;無論是鯉魚還是草魚,再或是其他魚類,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但是,魚肉雖好,也需您“安全食用”;有這樣一種蟲子,如果您不靠譜吃魚就可能會導致感染;什麼情況?到底應該如何預防?

吃魚最怕什麼?

健康吃魚,其實最怕被一些“有害物質”侵襲,特別是“肝吸蟲”等一些有害寄生蟲,危害較大,請您注意。

說到各種淡水魚最容易感染到的“蟲子”,風險最大的莫過於“肝吸蟲”了;在即將過年之際,就用肝吸蟲來和您各位聊聊“安全吃魚”。

“肝吸蟲”為何物?

中華肝吸蟲,也被叫做“華支睪吸蟲”,多流行於遠東地區,像中國、韓國等國家;據相關數據統計,全世界已有超過3500萬人被這種寄生蟲感染。

人類為何會感染“肝吸蟲”?

一般情況下,肝吸蟲蟲卵會通過糞便擴散到淡水中,接下來就會被“螺”攝入,然後在螺體內將完成幾個發育階段,變成“尾蚴”再次釋放到水中;接下來其就會侵入到淡水魚的肌肉組織當中,在魚體內形成“囊蚴”。

接下來,當人類或者動物食用了生的、沒有煮熟的、醃製的、煙燻的或者鹽漬的淡水魚、蝦時,就很可能會被肝吸蟲感染。接下來,囊蚴會在十二指腸脫囊並且上移至膽管部位,在膽管中會發育為成蟲。

除此之外,人體通過使用受到汙染的菜刀、案板以及各種廚具餐具接觸食物後導致汙染食物也會增加感染肝吸蟲的幾率。

為何淡水魚更容易感染“肝吸蟲”?

其實,淡水水域更適合各類寄生蟲的生長,特別是“肝吸蟲”,感染情況比較普遍;這主要是由於相比於淡水來說,海水中的滲透壓較高,對於寄生蟲的生存會造成較大的“威脅”,所以不易存活。當然,像異尖線蟲等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寄生蟲也會感染某些海魚。

被肝吸蟲感染後,會有何“反應”?

早期大多數被肝吸蟲感染的個體都沒有症狀,隨著寄生蟲的負荷和時間的延長,出現相關症狀的風險和幾率也就會隨之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肝吸蟲一旦進入身體之後,本身可以長期存活,有些甚至可以存活20-30年。

有少數被感染的患者在食用未煮熟的魚類後10-26日就會出現“急性症狀”,一般會持續2-4星期,具體表現為:厭食、發熱、腹痛、關節痛、肌肉痛、蕁麻疹等。

對於肝吸蟲感染病症來說,後期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出現體重減輕、胰腺炎、梗阻性黃疸、複發性膽管炎、肝膿腫等情況;更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膽管細胞癌的發生。

如何“科學預防”?

預防肝吸蟲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不生吃任何淡水魚類”。

說到具體,建議您各位食用魚類食品,但請您在食用前一定要將魚類食物徹底加工煮熟;特別是那些您用作熬粥和涮火鍋的魚片;更要注意適當延長烹煮時間,保證其完全成熟。對於肝吸蟲而言,只有在90-100攝氏度的溫度下持續加熱15秒以上才能將其滅活,低溫熱水根本無法徹底殺滅肝吸蟲。

除此之外,請您注意案板、刀具、筷子等餐具必須要生熟分開,而且要定期進行煮沸消毒。

最後,建議大家可以定期去醫院進行檢查,一旦發現被肝吸蟲感染,應該立即進行規範治療。

用醋、酒、芥末等調料可以殺滅生魚片中的肝吸蟲?

這則言論純屬“無稽之談”,請您不要以身試“蟲”;它們對於肝吸蟲並不存在“殺滅”作用。

春節,該如何健康吃魚?

食魚需適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每人每日要攝入40-75克水產品,無論是魚還是蝦,再或是螃蟹,請您各位適量食用。

蒸煮燉更靠譜:

健康吃魚,建議您選擇蒸煮燉等低溫烹調方式,還原食物的鮮美,保留更多的營養物質;減少煎炸炒烤(魚)的食用次數,避免攝入由於高溫烹調所產生的有毒物質。

拒絕食用各種“醃製魚肉”;

和新鮮魚肉相比,醃製魚中含有更多的亞硝酸鹽物質,經常攝入容易增加致癌的風險;除此之外,醃製魚肉中含有較多的食鹽,大量攝入容易增加高血壓、胃癌等疾病的患病幾率;吃魚,新鮮的製品更靠譜。

“病從口入,毒從食進”,魚蝦是建議您各位經常吃的一種食物,但請您在生活中嚴格注意飲食安全,從根本杜絕感染“肝吸蟲”;不吃生食,完全加熱,根除風險;希望您各位可以“品鑑魚之鮮,安心過大年”。


王思露營養師


吃魚怕什麼?

怕魚做得太好吃

何出此言呢?做得太好吃了動作難免大起來,容易被魚刺卡住,那滋味..

怕魚做得太難吃

魚簡直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材,如果沒有合適的烹飪方法簡直是侮辱食材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