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抓習慣,再談學習,不論老師還是家長都要記住的道理

一個人來到世間,除智商以外,其他方面都在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在培養教育孩子習慣的問題上,就值得所有家長和老師深思。

所以,一定要先給孩子抓好習慣,再談學習成績。主要是教育引導學生養成以下12個方面的習慣。

1、尊重與欣賞老師的習慣。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

2、自學預習的習慣。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

3、專心上課的習慣。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難點,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

4、 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5、善於提問的習慣。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6、切磋琢磨的習慣。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7、獨立作業的習慣。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的思路、並且儘量多記憶一些有用的中間結論。

8、仔細審題的習慣。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認真推敲,反覆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

9、練後反思的習慣。特別是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10、複習歸納的習慣。就是通過對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從而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避免前後知識的脫離與割裂。

11、整理錯題集的習慣。有價值的就用專門的本子記下,並找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

12、客觀評價的習慣。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評出不足,從而達到正視自我,不斷反思,追求進步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