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糧食普遍漲價到10元一斤,你會怎麼選擇?

水果走城市


現在糧食價格差異很大。普通稻穀和小麥的價格一般在1~1.5元之間,但是我們日常可以購買到的大米一般會在2~3元之間,而包裝精美的品牌大米能夠賣到4~5元,甚至10元。但多數利潤是被中間流轉環節賺走了,實際上農民的到手收入仍然很低。

很多農民一年的收入主要靠種糧,但是糧食的價格普遍漲幅不大,如果能翻7~8倍,達到10元一斤,農民的收入問題就能夠得到有效解決了。

不過問題解決起來不是這麼簡單的。糧食價格有什麼決定的?社會無差別的必須生產時間決定的。現在我們很多糧食的種植和生產都實現了機械化,社會必要的勞動時間大大降低。以前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現在通過聯合種植收割機械就能夠做到了,非常簡單方便。

但是國家為了保障農民種糧有利可圖,對農民種糧也實施了種糧補貼,同時實施糧食收購保護價。可以說是國家在貼錢保障糧食的價格。

實際上,如果我們大量進口國外糧食可能成本會更便宜一些,能夠解放出更多的勞動力創造社會價值。但是,糧食生產保得不到保障,一旦收到經濟衝擊或國際限制的話,就會嚴重影響社會生活。委內瑞拉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說,糧食安全重於泰山。國家要求要確保糧食能夠實現自給。



如果糧食上漲到10元一斤,幾乎相當於我們日常買到的大米漲到了20元一斤。可是,如果沒有相應的品牌效應或者消費價值,大家會很自然的不去購買,而選擇更便宜的進口大米。這樣農民生產的糧食只能自己吃。

如果國家限制外國大米的進口,就會造成國家內部糧食價格飛漲。因為我們的糧食產出很多是用作飼料的,這樣相對而言,我們的肉禽蛋奶都會漲價。而糧食消費作為最基礎的消費,低收入人群會最先受到影響。國家又得想方設法提高最低工資水平。而企業沒有相應的利潤,只會大量倒閉。倒閉之後又會造成大量失業,以及影響國家稅收。所以,只會產生惡性循環。

有人又提出了另外一個辦法。那就是以政府保護價10元進行收購,然後由國家以低價銷售。這實際上就是國家的變相補貼了,這樣會造成通貨膨脹。每年我們國家糧食產量是5~6億噸,要按照10元價格補貼至少需要10多萬億元人民幣。這10多萬億元至少相當於政府財政收支的一半以上,政府拿不出這麼多錢。如果通過印刷貨幣購買糧食,實際上就相當於向社會注入大量的鈔票,造成社會各種物品都通貨膨脹。

因此,單純將糧食收購價格提高到10元一斤不現實的。

比較現實的做法就是,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農村人口集中的地區轉移,讓農民實現有效就業以後,就能夠增加收入。或者說改善農村的交通狀況,促進農村人口流動或者旅遊觀光、土特產品等項目,增加農民收入。

經濟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只盯著一點會讓這個系統崩潰的,所以最好還是全面系統的思考。


暖心人社


假如糧食普遍漲價到10元一斤,你會怎麼選擇?

首先,筆者以為,這種情況短期內肯定不會出現!

如果一旦這種情況真的出現,只有兩種情況,

第一,人民幣貶值的厲害,貨幣購買力下降了,但是人均收入提高上來;

第二,就是社會動亂,物價體系紊亂,糧食成為了硬貨,價格大幅度上漲。

不過,從目前我國的現狀來看,以上兩種情況出現的幾率都幾乎為零,大家真的沒有必要為此而擔憂煩惱,真的像是新時代的杞人憂天。

糧食價格穩定——社會穩定基礎!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首”,縱觀歷史發展的每一個時代,糧食永遠都是一個社會發展的根基所在,不管是在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還是在如今信息化發達的21世紀,都是如此。畢竟在當今科學技術還沒有找到糧食的合理替代品以前,諸如小麥,稻穀以及玉米這樣的穀物依舊是絕大多數人最主要的食物來源,不能讓人民吃飽,解決不了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其他都無從談起。

所以,我們可以左右四顧,任何一個穩定的國家和社會,都會保證其國內或者地區間糧食價格的穩定和合理,中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對此問題更是深有體會。

糧食價格10元每斤?這只是如果!

目前,我國的幾大糧食作物的原料價格普遍在1.5元每斤以下,稻穀最貴,小麥次之,玉米最為便宜,原糧價格的穩定也為食品價格保持合理範疇以及其他工業產品以及社會整體物價的穩定奠定了基礎。

如果說,我國的糧食價格突然由現在的整體不及1.5元每斤的水平暴漲至10元每斤的話,在國人現有的經濟實力下,不管是對於普通老百姓還是普通市民而言,都將會是一場災難!

寫在最後!

如今已經是2019年,農業早已經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但是其重要性依舊是不言而喻。我們一直都在說,要把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人手裡,就要努力實現我國糧食產量的穩定,提高糧食自給率,保證糧食價格處於合理範疇之內。

糧價過高,農民開心,但企業和消費者肯定不樂意。

糧價過低,農民發愁,但企業和消費者心裡樂開花。

所以,糧食價格必須要保持在一個合理範疇之內,太高了不行,太低了更不妥。

展望未來,“不高的糧食價格”+“適度的糧食補貼”或將成為一種常態!


鍾情三農


這個問題作為農民來說糧食漲價沒啥意義。為什麼糧食沒漲價在2角左右是市場價,買掉100斤糧食是24元左右,能買尿素:|代半,疏菜便宜紅水蘿蔔幾分錢,艽菜三分到伍分,水費一方才幾分錢,象我們組700地一年水費才幾百元,現在好了糧食長成1元1角到1元2角,水費11萬多,以前肚子吃飽人不愁,現在生活好了壓力是以前幾十倍,各項開支開壓得人喘不過氣,還要盼著別生大病,如果真得了大病家庭無存款,就算有合作醫療支撐,報銷後的藥費都難以支付:所以糧食漲價對農民沒好處,糧漲1尺,其它物價是1丈,吃虧的還是農民,所以要想要想是種地者不荒廢士地,政府加大種地補貼,提高60歲以上老人的養老金補貼,是工農差別小點,這些是個人看法不妥請涼解。


知足常樂張吉西


假如糧食漲到十元一斤,那農大哥將會更慘,何以這樣說,你看,

上世紀八十年代,糧價也就兩三毛一斤,農大哥們可是幹勁十足,糧食連年增產,種田養家餬口不是問題。

現在,糧價漲到了一塊多,農大哥大吐苦水,種糧不掙錢,只要條件允許,外出打工者大有人在,不知其中原因。

假如糧食真的張到十元一斤,我不敢想象只怕是沒人種地或根本種不起了,說到底,中國農業人口基數太大,隨便一個豐收,緊接著就是一個賣難,中國農民,一個愛你,怕你,敬你,但又無可奈何的群體。


驟雨瀟湘


在市場經濟,商品經濟,市場作為資源配罝的基礎作用下,實際有利益、利潤趨同要求,其表現就是生產資料,尤其是勞動力的轉移流動,這的確是現實問題,農村勞動力大規模流向城鎮企業,形成了最大規模的打工族,且流動性特強;現實農村,以老年、部分中年和留守兒童為主,這不僅因市場經濟,因有限土地,糧價菜價市場等,部分人就可經營,年青人對土地若有若無,這是實際情況,也說明中國農業農村面臨一偉大變革期,掌握好,將更燦爛輝煌,我們面對看到的,就是別具一格,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春江帆影491


這個假設實在令人頭大,糧食漲10元一斤,怎麼選擇,我是個種糧食的農民,只能選擇死了。糧食1元一斤一斤只能換一瓶礦泉水,糧食漲l0元一斤一斤也只能換一瓶礦泉水。糧食的價格雖然是低到了萬物定價的最末端,而糧價一動其他物價會應聲而動。其他行業工人生活成本的增加自然要加工資,工人加工資錢從那來,從提高物價上來,由糧食漲價連鎖反應所帶來的漲價會成倍的反饋給農民。糧食漲10元一斤只是忽悠農民,看農民會不會放下城裡打工回農村種地。如果要農民有這樣的選擇那就要其他物價分文不漲光漲糧價,還許有人會放棄城裡的活回家種地。


無憂174343621


中國糧價之低,外國糧價更低,要不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泰國,越南,基本上,外國的糧食,都往中國運,如果再提高中國農民生產出來的糧食,中國農民真的需要退休了,因為你沒權力阻止外國糧食來中國。如果你僅把農民生產出的糧食提高到5倍的話,自由市埸完全有理由,把所有外國來中國的糧食,也需提高5倍。這樣以來,很有可能,中國所有的價格,包括勞動價值,都得提高5倍,中國的一切物質,都將提高5倍。中國非農業人工資,統統得提高5倍發放。這叫著,為什麼中國人自己先砍自己一刀!其實,發展著的今天世界,在經濟上,和諸多物價上,都是連袍胎兒。所以,要單單提高中國農民所生產出來的糧食,簡單的說,僅僅是一件蠢事而巳。中國農民要從低收入中解放出來,維獨分解農民,改變農民的種田方式。什麼叫分解農民,請問美國只有多少農民種地。分解農民,就是要改變農民的種田方式。光靠提高農民的種糧單價,那是一個最愚蠢的行為。本人恨自己只種了4畝地,經每年的收入計算,水瑫每年純收入700一800元一每。一年水稻總收入3千來塊錢。如果一戶農家種100畝,那就是全年純收入7000O一80000元。這才到位了的將來中國之農民!


偉134682046


這個命題是個偽命題,如果是糧食普遍漲到10元一斤,如果是我選擇,肯定還是會按現在生活節奏走,而不是會回去選擇種地,為什麼呢?

記得我們小時候的糧食就很便宜,稻穀和玉米、小麥都才幾毛一斤,米那時也才1塊多錢一斤,都是很好的米了,但相對的來說種植成本也要低一些,種子以前可以自留,肥料以農家肥為主,而且以前人工不貴,基本上都是親戚間互相幫忙,然後就是提供飯菜就可以了。隨著時代 的發展,糧食的價格也在不斷的提高,但是相應的生產成本也在提高,種子現在只有完全 靠買,化肥的價格也在上漲,人工成本更高,現在農村叫人栽一天秧苗,100元一天還要供飯,雖然現在很多地方收割已經實行了現代化,但成本也是相應的高了,如果只是小規模的種植,及時糧食漲到10塊錢一斤,還是有可能付出與產出不成比例,除非是進行大規模的種植,降低生產成本,才有可能實現贏利。

所以說如果只是小規模的種植,即使糧食漲到20塊錢一斤,也不會選擇回去種地,何況現在還沒有種植技巧了。


窮哥話三農


偽命題,不值得議論。本來不想議論,最後,還是決定進行一次科普,主要是經濟知識普及:

一、經濟上的許多動作不是孤立的,而是牽一髮動全身的。比如糧食價漲5倍,那麼,有以下連鎖反應,最後的結果是整個漲了一個價,甚至造成經濟危機。

1、所有以糧食為原料的行業都必須漲價,不漲價就只有死路一條。如以糧食為飼料的豬、牛、羊、雞、鴨、鵝等等,以糧食為原料的食品加工業所有眾多產品、釀造業酒、醋、醬油等等。

2、上面這些商品一旦漲價,所有國人的生活費用大漲,其中許許多多的非糧國人中的小中產以下群體不堪重負。勢必要漲工資。

3、一旦普遍漲工資,其他所有工業產品、三產、四產全面漲價。

4、最後返回來,生產糧食的成本同樣漲價。

二、我國糧食生產的根本出路在那裡

1、世界大勢擺在那裡,他們是超大規模、大機械,甚至自動化。最後的結果是成本特低。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都是人均經管千畝糧食生產。

2、他們的價那麼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當然是市場的主要佔領者,誰能擋得住。打個比方,我國若實行市場管制,那麼,糧食走私將是一場博鬥。

3、我們目前的傳統農業區域現狀是部分農民己城市化,部分已找到農業出路,如菜農、果農、森林農、養殖、觀光、休閒、藥材等等。

那麼,糧食生產確實是個問題。我認為還是土地收歸集體進行流轉的方法是對的,但是,在出租費用高的情況下規模經營是很難的。一是規模難以更大。二是成本難以降下。最合適的還是低勞動成本的38617O部隊適當規模化了。還得向優質高產要出路。政府對種糧補貼應適時調整和提高。

一些市民也願意種一點莊稼,一是閒的慌,找點事幹。二是可鍛鍊身體,吸到好空氣。三是可吃到生態糧食。我單位就有人在河灘開荒種過糧。我家種了一年親人的地,幾家親人吃了幾年生態糧。生態糧吃起來是麥香可口的,不是形同嚼蠟。四是也可在小片地上種生態菜等。這個涉及田園都市的先進城市觀。

4、我們也有不少農場,主要在東北和新疆。但是,一是這樣的農場太少,得想辦法大量增加。比如引水改造沙漠戈壁,比如那個野水稻。二是己有農場勞動生產率還不理想,與世界先進差距不少。

5、一些整天鼓躁集體農業的人,不是無知,就是還未吃夠虧。不想多說,總之,無人去實幹,根本行不通。


魚磊衛靜


我不同意大家觀點,因為多數人認為糧價不能漲是建立在現在糧價是合理的基礎上的,可我認為現在糧價是不合理的。看一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個一般公務員工資在五十元左右,當時大米每公斤在二角三分左右,一個一般幹部月工資可購大米二百多公斤。現在按一個一般公務員月薪六千元計算,城市中平常米六七元一公斤,一個公務員月工資可購米九百公斤左右。加上種糧成夲下降因素,也不應有這麼大差距吧?所以是現在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糧價過低,是我們都在殘酷剝削種糧農民。所以糧價到十元還不多。數據在此,眾位可以憑心而論,社會這樣的糧食價格比率,農民種糧能生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