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尺是冷車看還是熱車看?

da雪山da輪寺


機油當然應該是熱車時看了,口說無憑,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為什麼要在熱車時看機油量。

發動機運行中機油泵從油底殼中抽取機油送往各個潤滑部位,完成潤滑的機油再次流回油底殼,就這樣一直循環。所以理論上來說只要保證此時機油液麵正常機油泵就可以持續抽油進行潤滑。


那麼冷車沒啟動時檢查機油會有什麼誤差呢?這時候機油全部迴流在油底殼,如果此時檢查機油液麵正常,當發動機啟動後潤滑系統通道會存留一部分機油,這時候機油液麵就會降低,所以冷車沒啟動時檢查的機油量有可能偏低。

冷車啟動後發動機沒達到正常溫度時檢查會有什麼誤差呢?這時候機油也充滿整個潤滑系統了,按理說檢查結果應該是很準確的,其實並不是,因為此時機油溫度低,而發動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正常溫度下運行,機油溫度對其體積也會有影響。


所以說檢查機油最正確的方法就是熱車停車幾分鐘後進行檢查。


我是故鄉的雲


機油尺是冷車看還是熱車看?

機油尺必須是冷車時看才準確,而鄙人通常習慣放置一晚後,第二天早上冷車檢查機油液位更為精準;很多汽車說明書上要求熄火後靜置10分鐘後檢查,目的也是在於讓絕大多數的機油流回油底殼!所以冷車一晚、冷車10分鐘重流回油底殼的機油量相差不大;十分鐘足夠讓95%的機油流回油底殼了,殘餘的那1%想一滴滴的重流回油底殼,那時間花費的就比較長了;各位都看過放機油吧?通常10分鐘不到即可放掉絕大部份,可依然有機油一滴滴的往下落,等它徹底的滴乾淨沒個大半天都不夠!所以熄火後十分鐘與靜置一宿的機油液位實際相差的並不多,2、3毫米頂天了!


如果是發動機不熄火檢查機油尺是肯定不準確的,因為大量的機油是處於管路中的,必然導致油底殼機油液位下降,而熄火10分鐘後,絕大部分機油都能回到油底殼,所以此時檢查機油尺雖然不甚精準,但是具有實際意義、也是合理的,而靜置一宿後測量流回油底殼的機油則更多(但實際上一宿依然不能令100%的機油都流回,管路中必然有殘餘,所以這玩意我們只能相對去觀察,而沒法較真),所以靜置一宿後檢查更具有精準度,但還是那句話無論是靜置一宿冷車檢查、熄火十分鐘後檢查,它們的液位差距不大;即便靜置一宿,機油也不會100%流回油底殼,若拿個千分尺測量,靜置三宿的液位還是比靜置一宿的高,但這麼較真已經失去實際意義了,夠用即可!

機油尺使用簡單,可有的朋友依然不會看;在熄火後10分鐘看機油尺時,一定先拿抹布將機油尺擦拭乾淨,插回去再拔出來看,才能得到準確的數據;因為發動機運轉時,機油是處於一定的飛濺狀態,很容易濺到機油尺的較高位置,所以即便熄火後10分鐘,機油尺上較高位置的痕跡幾乎都是機油飛濺而形成的,並不準確,所以熄火後10分鐘檢查機油尺一定要先擦拭乾淨再重新插回去測量,才準確!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朋友說熱車時機油尺測量液位反而更高的原因,能不高麼?都是濺起的機油形成的高位,所以利用機油尺檢查一定要先擦乾淨一次後再測,而且一定要熄火,不熄火機油還會飛濺、數據依然不準!

如圖所示,其實這些方法說明書上說的都很全面,可大部分朋友並不會先擦拭一遍,而是直接拔出來看;實際上現在的標準都是熄火後靜置幾分鐘後檢測即可,因為此時大部分管路中的機油已經迴流油底殼了,剩下的殘餘就那麼回事吧,迴流幾天都流不徹底的,所以靜置一宿與熄火後10分鐘的結果差距微小,液沒必要過分的在意;不過鄙人還是習慣靜置一宿後冷車檢測,這也是老習慣了,鄙人也不喜歡看說明書。。。不過拔出熄火不久的機油尺一定要注意,別燙著!



非專業車評


先說結論:1.熱車熄火10分鐘以後檢查機油液位更準確(勿噴,之後說明原因)。2.冷車時機油液位高一點。


熱車熄火10分鐘檢查原因(注意不是發動機運行狀態):第一,由於機油的主要作用是在發動機管路內循環對發動機相關部件進行冷卻、潤滑。所以,只要熱車狀態下機油液位正常就能保證機油正常的運行。第二,停車10分鐘時機油並沒有完全迴流到油底殼內,此時檢查機油量肯定能夠保證機油量的充分。第三,目前好多高端豪華車採用了電子機油尺,檢測機油液位是時時的,不只是低溫停放條件下檢測的,並且有的車輛明確要求需要提前預熱車輛。第四,熱車與冷車條件下機油液位高度差別不大,一般在3mm左右,所以檢測結果影響不大。



那為什麼一般都是冷車條件下檢測機油液位呢?第一,主機廠在向發動機添加機油時就是常溫,慣性思維。第二,熱車情況下機油溫度高,有一定的危險。第三,發動機運轉條件下機油有晃動,液位檢測不準確。

哪種檢測情況下機油液位高?冷車。原因是長時間停放車輛機油基本全部迴流油底殼。而熱車條件下一部分機油掛在油道壁上,會有一部分損耗,這部分的量大於機油熱脹冷縮的量。


汽車材料與工藝


這一段時間以來,本田的“機油門”事件讓很多車主朋友開始關注機油尺了。機油尺是發動機上一個測量油底殼中機油量的零件,它上面有刻度線,表示發動機中機油量的多少。那麼這個機油尺究竟是在冷車時查看準確還是在熱車時查看準確呢?當機油達到機油尺下限時發動機中還有多少機油呢?今天我們來說說這個話題。


一、機油的標準加註量是指什麼?

在汽車的保養手冊上會標註汽車的機油加註量,這個數值是指發動機中全部的機油量。即把發動機裡面的機油全部排空,包括機油濾清器和潤滑油道中的機油,然後把機油加註到機油尺上限時,所加入的機油體積。一般家用車的排量都在2.0L以下,機油加註量在四升以下。這個數量對發動機來說是有很大餘量的,能夠滿足汽車在各種路況和使用條件下的潤滑需求,比如汽車行駛在非常陡峭的坡路上,在高速運轉時,在急加速或急減速時,仍然保證機油泵能夠吸取到足夠的機油以潤滑發動機。在普通的城市路況下,有一半的機油量就可以滿足發動機基本潤滑需求。


當發動機運轉後,會有一部分機油進入到發動機潤滑油道中和機油濾清器中,機油液位會略有下降。我們在更換機油時,發動機中的機油不可能完全排空,會在潤滑油道和零部件表面殘餘一部分,機油濾清器一般也是灌滿機油後安裝,所以,更換機油時加註到機油尺上下限之間的3/4處即可。

二、機油是不是越多越好?

當發動機中的機油過多時,曲軸幾乎完全浸沒在機油中,發動機的運轉阻力會增大,油耗也會升高;同時曲軸箱中的壓力會增大,發動機漏油的可能性增高,特別是容易從曲軸的前後油封處洩漏;另外,機油添加過多會使更多的機油噴濺到氣缸壁上,機油消耗量會增加。所以,機油一定不能過多的添加。



三、機油尺該怎麼看?

怎麼樣看機油尺是最準確的?那就是汽車停放在平坦的地面上,關閉發動機,等待一個小時以上,發動機中附著在零件表面的機油幾乎都回流到了油底殼中,此時的機油尺時顯示的就是發動機的標準機油加註量。(事實上與標準值還有一定的差距,因為機油濾清器和潤滑油道中的機油回不到油底殼中)。


四、機油尺究竟冷車看準確還是熱車看準確?

有很多人糾結機油尺究竟應該是冷車看還是熱車看,有很多車型在使用說明書中也規定要在熱車時查看機油尺。其實這個不用糾結,因為冷車、熱車時機油液位相差不大,一般只有兩三毫米的差距,對應的機油量也就是幾百毫升,對發動機來說影響不大。冷車時顯示的是發動機機油的總容量,而熱車時顯示的滿足發動機潤滑需求的量。一般來說,冷車時機油液位在上下刻線之間的3/4以上,熱車時機油液位在上下刻線之間的1/2以上,機油量就足夠了。


不過個人建議還是應該在冷車時查看機油尺。在你發動汽車之前,特別是別人的汽車,首先要做的就是看看發動機中是否有機油。假如發動機中沒有機油,而你冒然的發動了汽車,在兩分鐘之內就會對發動機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在五分鐘之內發動機軸瓦就會燒損抱死,那樣發動機就徹底的廢了。你想想,還能等到熱車後再檢查機油嗎?

五、到機油尺下限,發動機中就沒有機油了嗎?

很多人一看到機油到機油尺的下限了,就不敢再發動汽車了,打電話叫救援,說自己的車機油一點都沒有了。其實他們不知道,機油到下限,只是說明發動機內的機油量到了允許使用的下限而不是沒有機油了。一般在機油尺上下限之間大約有一升的容量,即使到了下限,機油的潤滑功能是足夠用的。在這種情況下,汽車還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只是不允許激烈駕駛。因為機油不僅僅有潤滑的作用,還有冷卻發動機的作用,特別是部分高強化的發動機有專門的機油噴嘴冷卻活塞。如果機油量不足,會減弱對這些部位的冷卻。此時如果激烈的駕駛汽車,會使發動機負荷過大,溫度升高,引起發動機過熱的故障。


六、機油尺的下部剛能碰到機油,這時車還能動嗎?

有時候發動機機油消耗的過多,查看機油尺時發現,機油尺剛剛能碰到機油,這時發動機中還有多少機油呢?以標準容量4升的發動機為例,此時油底殼中大約還有兩升機油。這些機油能滿足發動機最基本的潤滑需求,發動機可以啟動,但是隻能低速低負荷運轉,短暫的行駛也可以,但不要走過大的坡路和激烈駕駛,同時一定要隨時注意觀察發動機的機油壓力和水溫。如果這兩個報警了,就必須馬上停車並關閉發動機。


七、電子機油尺怎麼看?

現在有些車使用了電子機油尺,這種車型不用再打開發動機艙蓋看機油量了,只要看儀表盤上的標註就可以。這種電子機油尺上下限含義和普通的機油尺含義是一樣的。當機油達到下限時。仍然有一定的機油,可以使用,但不能激烈駕駛。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應該養成定期檢查發動機機油的好習慣,至少每半個月檢查一次。檢查時應該在冷車時查看是否有機油並且足夠,確認之後再啟動發動機;等發動機熱車後,關閉發動機等待五分鐘,再查看機油尺,看機油量是否滿足使用需求。但一般來說,在冷車時機油液位只要在上下刻線之間的3/4以上,機油量就足夠用了,完全沒有必要在熱車時查看。如果在冷車時機油液位在中線以下,建議添加到3/4處,一定不要過多添加。



老侯解車


這個可以在自己車的產品使用說明書裡查到,我查了幾本,發現大部分車型對檢查機油的要求都差不多。既不是冷車也不是熱車的時候查看,而是需要將車輛放置在水平的路面上,然後將車輛啟動待發動機達到正常的工作溫度之後,熄火,靜置幾分鐘等大部分機油落回油底殼之後檢查,這樣是最合要求的,所以實際上用完車之後檢查是最方便的。

另外要注意的是,像老款奧迪A4L等一些車沒有機油尺的車,這些車依然需要先將車熱到工作溫度,然後熄火靜置幾分鐘,然後點亮電源鍵(不要啟動車輛),在中控系統裡檢查電子機油標尺即可。


新車評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冷車狀態看機油尺才對,其實對大部分車型來說,熱車狀態查看機油尺的刻度才是正確的。這個邏輯很簡單的,機油尺的功能是讓我們知道發動機內機油量,但它還有一個重要功能,是換機油的時候查看添加的機油是否適量。

我們換機油一般自己都換不了吧,要開車去汽修店更換。我們開車去汽修店後,汽車是處於一個熱車狀態的。如果冷車查看機油尺才準確,那我們得把車扔那裡自己打車回來,等第二天冷車狀態下別人換好機油我們再去開。

實際上我們沒有這樣做過吧?所以說,機油尺要熱車狀態看。而且機油添加是否適量,是以熱車狀態為準,所以廠家的說明書也說了,應該以熱車狀態為準。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正常駕駛停車之後,等十分鐘左右查看機油尺。當然冷車狀態機油尺的刻度跟熱車不是差很多,如果冷車狀態查看機油液位在機油尺的中段,那麼也不必擔心機油量。


老胡評車


機油尺的液麵高度應該在熱車狀態檢查才能真實的顯示實際的機油壓力!

機油熱車高還是冷車高?

汽車熄火後,發動機各個潤滑面的機油會逐漸迴流到油底殼,因此雖然機油存在所謂的熱脹冷縮,但是在冷車狀態時,由於機油迴流的原因,冷車狀態檢測機油液麵一定要比熱車高!大約會高出0.5-1CM!


為什麼機油液麵要熱車測量?

熱車狀態下,發動機各個潤滑面機油處於完美潤滑狀態,此時測量機油液麵高度才能真正有意義的反應出汽車運行時的液麵高度,進而檢測出正常的機油壓力,冷車狀態時檢測的機油液麵與實際比偏高,不具備測量意義!

機油液麵多高正常?

一般正常的機油液麵應該處於機油尺的上限和下限之間偏上位置,極限狀態下,在熱車狀態時,不允許超過機油尺的上限,注意是熱車狀態!(此時如果冷車測量會超過機油尺上限)

機油液麵如何測量?

1、熱車水溫正常以後,在水平路面熄火。

2、10分鐘以後,拔下機油尺,擦乾,並重新插入機油尺孔。幾秒鐘後拔出,查看!電子機油尺則按照說明書要求使用電子菜單檢查。



眾口說車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怎麼辦呢?打開車輛使用說明書,明明白白寫著:電子機油尺應該在熱車狀態關閉發動機的狀況下測量。我的車是奧迪A6 L,其他車不知道是否實用。我覺得還是說明書最靠譜,朋友們雖然各有自己的理解,但共同特點是網上說話不用負責,說錯了也沒有地方找去。

比如:我車2.0T,都說應該用全合成,10000公里一換。而說明書要求5000一保,並沒有強制要求全合成,我就選擇5000一保 加半合成,年前跑11萬了車況良好,5000一保養一般中途不需要續機油,長途高速回來要續點,新車也是這樣。

另外爭論多的胎壓,說明書要求全負荷前2.5,後2.4,平時前2.3 後2.2。實際上氣壓表的誤差也不只這點,只是多點少點沒有關係,只是給自己心裡一個踏實。


趙立新同學


我們的汽車發動機在檢查機油油位的時候,最好是發動機處於冷車狀態,特別是停車一晚後,早晨啟動之前來檢查我們發動機機油油位是最為準確的,因為這個時候發動機中的機油通過重力作用已經最大的流回到我們的油底殼中

而我們的發動機在運行的時候,會將機油帶到發動機的各個需要潤滑的零部件上,也就是會將機油從油底殼中抽到發動機最上部的氣缸蓋內

所以我們發動機在熱車的時候,就會遍佈整個發動機的潤滑系統,那麼我們在檢查機油液位的時候,就會出現機油偏少的問題出現

所以說我們想要準確的檢查到發動機內的機油液位的話,最好是在我們冷車的時候檢查,如果想要檢查的特別準確,那麼只有早晨起來的時候檢查發動機油位是最為準確的

其實我們也沒有必要頻繁的檢查機油液位,因為當機油嚴重缺少的時候我們的儀表上會點亮機油壓力報警燈,來提示我們檢查機油


汽車剖析


標準的檢查方法是熱車後再等10分鐘後查看,但實際上在維修店中沒幾個維修人員真會等10分鐘後再查看,一般熱車後再等一分鐘左右再檢查一下油量,檢查結果與實際差別也不是很多。除非你要準確瞭解機油量來判斷是否燒機油時才會按標準的檢查方式。

以下是車輛使用手冊的檢查指引:

最後總結:按使用手冊的要求檢查最為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