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和直腸癌的主要症狀是什麼?

獨眼虎視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醫生。結腸癌和直腸癌都屬於大腸癌,大腸癌的主要症狀是便血、腹痛、腹部包塊、體重下降等,可惜的是等到出現這些典型的症狀時,癌腫都已經很大了,部分還有肝臟的轉移。今天以我遇到幾個病例的形式跟大家講講大腸癌的症狀。

病例1.反覆便血、腹痛1周

這是一個75歲的大爺,反覆便血伴腹痛1周,一週前出現便血,色暗紅,與大便相混雜,並伴有腹痛。糞便稀爛,不成形。自行用止痛藥物治療,沒有好轉而就診,近期有體重下降。



以上就是他的CT圖片,他出現便血、腹痛的症狀說是隻有1周時間,但是這樣的CT圖片,要嚇一跳,是直腸癌伴肝內多發轉移,肝內的病灶有10個以上,這個癌腫起碼長了三個月到半年時間。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症狀只有一週,但是癌症已經長了大半年。發現時已經轉移了。

對於結直腸癌,很重要幾個症狀這個病例也有了好幾個,要引以為戒。比如大便帶血、腹瀉、腹痛還有近期體重下降,這就是結腸癌所給人們提示的徵象,可惜提示的時間出現得太晚了。

病例2.反覆腹瀉半年

這是一個70歲男性,反覆腹瀉半年,老人家以為是吃壞了肚子,老家人反覆的腹瀉和便秘交替都需要警惕。今天老人家由家人陪同下來檢查。CT做出來下圖,可見12cm大的結腸癌。這麼大的腫塊,肯定不止長了半年的。



病例3.體重下降

這也是一位75歲的老人家,便血一個月,近期體重下降10公斤就診,CT看到10cm大的乙狀結腸癌,比直腸癌位置稍微高一點。值得高興的是,經過三個月的治療後,腫瘤縮小到了3cm,很明顯的治療效果。完全沒有了梗阻的症狀。腫瘤縮小可以考慮手術切除。

很多人說老人家發現了惡性腫瘤不應該治療,這個病例正好給那些想放棄的人看看。只要有治療的希望,有生存下去的理由,都要去嘗試一下。


早期結直腸癌沒有症狀,不容易被發現。早期大腸癌的治療效果非常好,可以達到治癒可能。所以結腸鏡的體檢特別重要,特別是是結腸癌家族史的,有結直腸息肉的人都要進行一次結腸鏡的體檢。

如果出現以上所說的症狀,一定要早點去醫院就診。中晚期出現了腸腔變窄的時候,首要的是要解決排便的問題,可以做造瘻,放化療把腫瘤縮小了,再考慮手術治療,治療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小影大夫


你好,作為一名胃腸外科醫生,很高興可以回答你的問題。很多結直腸癌的患都是通過腸鏡篩查發現的,有部分患者甚至已經是腫瘤晚期了,可見並不是所有的結直腸癌都會有臨床症狀。根據我們的經驗來看,大腸癌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便血

便血是大腸癌常見的症狀之一,顏色可呈黑色,暗紅色或者鮮紅色。腫瘤位於近端結腸,由於腸道細菌的作用,大便可表現為黑色柏油樣。而遠端結腸,距離肛門的位置較近,與大便混合的時間短,可表現為暗紅色。直腸肛門腫瘤可表現為鮮紅色,與大便不混合。

2.腹部不適

腹部不適是非常常見的症狀,發生率可以達到60%到80%,可表現為腹脹,腹痛,均沒有特異性。腹痛常為隱痛,也可表現為絞痛和鈍痛。

3.大便習慣改變

也是常見的症狀之一,可表現為腹瀉或者便秘,還可以腹瀉與便秘相交替,排便不盡感,總想去上廁所,大便刺激症狀。

4.大便形狀改變

當大腸中的腫瘤增加到一定體積時,使腸腔變窄,糞便通過腸腔會引起大便變細,變形。當出現大便變細變形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很可能是結直腸癌的症狀。

5.腹部腫塊

腫瘤在體內不斷的長大,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在腹部摸到腫物,一般不痛不癢,右半結腸多見。

6.腸梗阻的表現

腫瘤不斷的生長,可以阻塞腸管,輕度的表現為腹痛,腹脹,排便困難,若腫瘤完全堵塞腸管,可導致肛門停止排便和排氣,出現嚴重的腹痛,腹脹和嘔吐。由於左半結腸管腔較細,容易引起腸管堵塞,所以腸梗阻多見於降結腸和乙狀結腸。

7.慢性消耗症狀

腫瘤是一種消耗性疾病,不斷消耗體內的營養物質,同時由於結腸癌患者進食減少,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響,可以出現消瘦,乏力,貧血等症狀。嚴重的可以出現惡病質,患者骨瘦如柴。

8.腸穿孔的表現

大腸癌合併腸穿孔的概率5%左右,一般是由於腸梗阻沒有及時解除,腸管越漲越大,最後導致腸破裂,大便流入腹盆腔,導致腹膜炎,患者出現腹痛,發熱,腹部有壓痛和反跳痛,不及時救治可導致休克。

9.腫瘤局部侵犯和遠處轉移引起的症狀

直腸癌侵犯膀胱和盆壁等周圍的組織,可以導致尿頻尿急,盆腔疼痛等症狀。腫瘤廣泛轉移,可出現古骨痛,全身疼痛,腹水,肝功能異常等全身的表現,淋巴結轉移可出現鎖骨上淋巴結或者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綜上所述,大腸癌常見的症狀有腹部不適,便血,大便習慣改變,大便便血,腹部包塊等。如果出現上述的症狀,應當及時就醫,避免延誤病情,大腸癌早期治療效果是很好的。


普外科曾醫生


結腸癌和直腸癌,合稱大腸癌,早期通常沒有太明顯的症狀表現,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一些臨床症狀,大腸癌的症狀第一個我們會想到的就是大便的異常。

首先是排便異常、排便習慣改變。便頻(大便次數較以前明顯增多),腹瀉(拉肚子),便秘(大便乾結排出困難),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排便不盡的裡急後重感(大便後仍有便意、排不盡的感覺),肛門墜脹感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排便費力,排出的大便有壓跡,因此建議大家在排便後記得回頭看一看排出的大便)。這些症狀表現很容易誤認為是一般的吃壞了東西拉肚子或一般性的便秘而不被重視,對於有大腸癌家族史或者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出現這些症狀要高度重視,不要只是當作一般的排便異常,必須儘早查明原因。

其次是便血,也就是大便帶血。便血可以是鮮紅也可以是暗紅色,通常量並不多,間歇性出現,也可能表現為黏液樣血便,果醬樣便,或者只有黏液或血而無糞便。對於大便帶血,很多人會想當然認為是痔瘡,其實不一定,如果出現便血應去醫院查明原因。

腫瘤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出現腸梗阻,表現為腹脹、腹部不適或陣發性腹痛、大便變細或便秘或停止排便排氣,但噁心嘔吐可能並不明顯。

大腸癌也可能僅有消化不良樣表現,比如感到中下腹部脹滿不適,腹部隱痛不適等消化不良樣症狀表現,對於長期存在這些症狀,特別是老年人,也同樣要引起注意。當腫瘤長大到一定程度,在腹部有可能摸到腫塊。如果腹部觸摸到腫塊,一定要到醫院檢查清楚,不可拖延。

貧血、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狀,前面說過,這些表現是很多癌症的共有表現,沒有什麼特異性,非癌性疾病也可能會有這些表現,這也正是導致很多人不重視的原因。對於原因不明的貧血或體重減輕或乏力,要及時到醫院檢查以查找病因。


腫瘤專科醫生


結腸癌和直腸癌在醫學上簡稱為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起源於結直腸粘膜的惡性腫瘤,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結直腸癌的轉歸和預後和病變的分期緊密相關,通俗的說,早期結直腸癌預後良好,5年生存率超過90%,通過內鏡微創手段就可以獲得根治,對於中晚期的病人尤其是合併遠處轉移時預後極差。因此,如何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稱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身體不適症狀的出現是來醫院就診最直接的原因,這就又回到了本題中,那麼結直腸癌的症狀有哪些呢?很遺憾的告訴大家,早期結直腸癌往往沒有典型的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出現一些“報警症狀”,今天為大家總結一下結直腸癌報警症狀有哪些。

  • 一“變”:這裡的變指的是排便習慣的改變,比如以前很規律的一天排便一次,近期突然沒有規律,有的便次增多,有的出現便秘,有的有便不淨感。

  • 二“便”:這個“便”指的是我們的大便,結直腸癌時會出現大便性狀改變,比如大便變細、大便混有粘液或者出現血便。

  • 三“痛”:主要表現為腹部的疼痛或者不適,多數和飲食、體位變化無關。

  • 四“塊”:當腫瘤體積較大時可在腹部觸摸到包塊。

  • 五“堵”:當腫瘤體積足夠大堵塞腸管時會出現腸梗阻表現,比如停止排便、排氣,位置較高時出現嘔吐等。

  • 六“瘦”:癌症屬於消耗性疾病,病人會出現消瘦、乏力、貧血、低熱,末期會出現惡病質。

當我們出現以上報警症狀後,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通過系統檢查明確是否存在結直腸腫瘤,那麼檢查直腸癌主要檢查有哪些呢?

  1. 體格檢查:這是醫生需要做的最基本的檢查,包括腹部是否有壓痛,是否可觸到包塊,其中最重要的檢查是直腸指檢,對於直腸癌的診斷意義很大。

  2. 實驗室化驗:包括血常規(是否貧血)、便常規(是否有便血)、腫瘤標誌物(CA199、CEA)。

  3. 影像學檢查:包括超聲、CT、MRI、PET/CT,可由於判斷腫瘤浸潤的深度以及是否存在遠處轉移。

  4. 內窺鏡檢查:包括直腸鏡、結腸鏡等,是對結直腸癌診斷最重要的檢查,一方面可以直觀地看到腫瘤,另一方面可以取活檢做病理檢查,用於判斷腫瘤的性質以及分級、分期,進而制定治療方案。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大家,如有疑問,歡迎留言討論!

請大家關注並支持我,我會努力為大家分享最科學的健康知識!


Dr趙


結腸癌和直腸癌統稱為大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些年結直腸癌發病率明顯升高,並且有年輕化趨勢。很多人想知道腸癌在發病前有沒有預警信號,又有哪些症狀,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結腸癌和直腸癌的主要症狀是什麼?

在腫瘤早期,症狀一般不明顯,其實很好理解,腫瘤才剛長出來甚至沒有突破漿膜層,也就不對腸道的通暢性有影響,因此排便也比較正常,甚至什麼不適也沒有。到了中晚期,腫瘤越長越大,症狀也開始顯現出來了。首先反應在大便上,由於腫瘤突出腸腔,與糞便摩擦出血,在結腸癌表現為膿血便,在直腸癌表現為鮮紅色或暗紅色的出血,有點類似痔瘡。部分患者出血量少,可見糞便隱血陽性。隨著病情的進展, 腫瘤對腸腔的阻塞越來越嚴重,在結腸癌表現為腸梗阻,在直腸癌表現為大便變細和便秘,還會出現腹瀉,或是便秘與腹瀉交替進行。如果出現了腹部腫塊,貧血,消瘦,黃疸,和腹水等全身症狀,基本都是晚期並有可能發生了遠處轉移。 要想預防結直腸癌,一方面減少肉食,增加蔬菜水果等高纖維食物攝入,另一方面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喜歡就點個贊吧!


汪醫生小課堂


結腸和直腸都是大腸的一部分,大腸的主要的功能就是把小腸傳送過來的食物殘渣再次進行吸收,然後將不能吸收利用的東西形成大便,再排出體外,所以結腸癌和直腸癌最先受影響的就是這個功能,這一點在症狀上的表現就是大便的異常,排便習慣的改變、大便形狀的改變、大便中夾雜其他物質(粘液、血液等)。

雖然兩者都會出現大便的改變,也都有可能出現便血,但是兩者在這點上還是有區別的

直腸因為離肛門比較近,所以血液顏色大多比較鮮豔,更加的接近新鮮血的顏色,也多是以液體的形式隨大便排出。而結腸相對離肛門比較遠,所以血的顏色大多比較深,呈深紅色甚至黑紫色。另外因為腫塊的佔位,所以直腸癌的大便的形狀越到後期越細,形態約異常。

除了大便的改變外,結腸癌還會出現腹部脹滿、消化不良、腹痛等消化系統的常見表現,到後期,因為長期的便血以及癌組織的消耗,會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下肢水腫等症。 直腸癌還會影響到周圍的組織,如膀胱、尿道、陰道等,所以出現相應的症狀,例如出現骶部及會陰部疼痛、尿路刺激症狀(尿頻、尿急、尿痛)、侵犯到陰道流出糞液以及下肢水腫等。 兩者都是大腸的相關癌症,直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要高於結腸癌,兩者的發病與各種因素有關,與纖維素的攝入不足也有關,所以說多吃蔬菜!多吃蔬菜!多吃蔬菜! 如果出現上面提到的症狀,不要拖延,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


影像科醫生張浩


你好,我是一名胃腸外科醫生,結直腸癌統稱為大腸癌,在解剖位置上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兩者因為解剖位置的不同,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不太相同。那麼到底有哪些區別呢?



首先大腸癌的症狀,早期患者可能沒有特殊症狀,一般表現為腹脹,腹部隱痛,腹瀉或者排便習慣改變。

1、右半結腸癌可表現為粘液膿血便,排便次數增多,如果腫瘤逐漸增大後,可能會出現出現交替出現的腹瀉與便秘 。

2、左半結腸癌則多表現為排便困難等症狀,可能會出現腹痛,便秘,肛門排氣困難,便血等症狀。

3、直腸癌患者常表現為肛門下墜,裡急後重,拍粘液血便等症狀,常需要和痔瘡相鑑別。直腸指診可以處理腫瘤,指套退出可見血跡附著。



中晚期大腸癌常可在腹部觸及包塊,局部有壓痛,並逐漸出現貧血、乏力、消瘦等表現。 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腸梗阻或者感染中毒症狀。

所以,結直腸癌重在預防,早期發現治療效果以及預後最好。

關注個人頭條號《胃腸健康科普ZZPO》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胃腸健康科普ZZPO


結腸癌和直腸癌統稱為結直腸癌,即人們常說的大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多見於中老年人。其起病多隱匿,不易察覺,因其早期僅出現便常規隱血陽性,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沒有被重視從而耽擱治療。結直腸癌後期慢慢會出現如下主要症狀:、

1.排便習慣與糞便性狀改變

排便次數較前明顯增多或者減少,大便形狀變細或者是便質稀溏呈糊狀,多不成形,大便帶血或者帶有粘液,排便前腹部疼痛不適,排便過後便可緩解;間歇性的腹瀉與便秘交替也是結直腸癌的突出表現。

2.腹痛

多數患者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右腹鈍痛且多為餐後腹痛,因為胃結腸反射會因癌症的局部病變而加強,從而導致腹痛。當併發腸梗阻時,腹痛常呈陣發性絞痛。

3.腹部腫塊

形狀一般呈不規則形,且質地堅硬,腫塊的位置取決於癌變的部位,而且不同部位腫塊的活動度和壓痛也不一樣。當腹部出現腫塊時提示結直腸癌已至中晚期。

4.直腸腫塊

一般通過指檢都會發現直腸有結節狀腫塊,質地多堅硬,常伴有腸腔狹窄,而且指檢後的手套上會帶有血性黏液。

5.全身情況

全身可見低熱、貧血、乏力等症狀,到了晚期,便會出現消瘦、腹水、水腫等。

在這裡提醒大家,如果發現自己或者是家人排便習慣突然或慢慢改變了,或者大便的性狀發生了改變,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儘早發現,也能儘早治療。

本期答主:張娜 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結腸癌中有右半結腸與左半結腸之分

左右半結腸癌的區別

總結一下:

右半結腸血供豐富,腸腔大,腫瘤較大易導致遠端缺血、壞死、破潰、出血和繼發感染。早期臨床上常常表現為不明原因的貧血、乏力、疲倦、消瘦、消化不良、發熱等症狀,但可能僅偶有腹部隱痛不適,此時糞便隱血試驗多呈陽性。後期,百分60-70的病人可在中右側腹部觸及癌腫。

左側結腸癌早期臨床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可出現便頻、便秘或交替出現,排黏液血便,多呈暗紅色。晚期腫瘤浸潤生長,腸腔變細,病人常有左側腹部或下腹部隱痛,可出現進行性便秘,腹脹、排便困難,甚至最後腸梗阻。

直腸癌的主要症狀

直腸癌早期常無明顯症狀,僅有排便習慣改變或少量便血。

隨著腫瘤進展,腫瘤出現糜爛、壞死等,分泌物增多,此時表現為黏液血便,且多與糞便相混(區別於痔瘡出血,呈鮮紅色附著於糞便表面),並出現便頻、排便不盡感、裡急後重等症狀。

晚期,腫瘤進一步增大,浸潤腸壁,導致腸腔狹窄,可出現腹痛、腹脹、大便變細等,甚至排便困難。男性患者,若腫瘤侵犯前列腺、膀胱時,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難等症狀。女性患者,若腫瘤侵犯陰道後壁,可引起白帶增多等。


普通外科陳醫生


【 編號WD116】

早期的結腸癌和直腸癌是指腫瘤位於粘膜層、粘膜下層以內,腫瘤還不大,不會產生明顯的症狀。

可以產生症狀的結腸癌、直腸癌大多腫瘤比較大、浸潤腸壁深,臨床上多為Ⅱ期以上。


一、結腸和直腸的解剖不同,腫瘤的症狀也不同。

結腸長度一般為150cm,右半結腸腫瘤多發生回盲部、左半結腸腫瘤多發生乙狀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交界處。直腸長度一般為15cm,直腸癌和左半結腸癌症狀特點相似。


二、右半結腸癌所的主要症狀。

1、血便。右半結腸腫瘤表面潰爛時出血,據肛門出口距離長,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大便顏色較暗,膿血不明顯。

2、貧血。由於右半結腸腸腔寬,不易梗阻,不注意者出血會很長時間而不被發覺,這樣易貧血。

3、腹部包塊。也是因為不易梗阻,腫瘤發展至腸腔外,形成包塊,以包塊首發症狀來醫院就診也不在少數。

三、左半結腸癌、直腸癌的主要症狀。

1、血便。血色較鮮豔,膿血便比較明顯。

2、形狀改變。由於接近肛門口,大便在腫瘤佔位的作用下,形狀可有凹槽等。

3、梗阻。左半結腸腸腔窄些、直腸腸腔固定些,腫瘤較大時易發生梗阻。

食物以胃經過小腸大概5-7米的路程到達結腸,在結腸裡重吸收以及大便成型,左右結腸、直腸癌的症狀沒有絕對的不同,如若發現大便性狀改變,腹痛,腹部包塊,以及貧血消瘦等症狀時,都應該引起重視,弄清楚什麼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