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洋艦是怎樣一種存在,中國海軍不建造巡洋艦的原因是什麼?

藍色的夜晚47


你好!我是迷彩派小編,我來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巡洋艦是一種在排水量、火力、裝甲防護等方面僅次於戰列艦的大型水面艦艇,可以長時間巡航在海上,並以機動性為主要特性,擁有較高的航速,巡洋艦擁有同時對付多個作戰目標的能力。舊時的巡洋艦是指裝備大中口徑火炮,擁有一定強度的裝甲和較強巡航能力的大型戰艦,一直都是海軍的主力艦種之一。

現代巡洋艦排水量一般在0.8萬噸-3萬噸,裝備有各種導彈、火炮、魚雷等武器。不過隨著現代海軍航空兵的崛起,巡洋艦的地位日漸衰落。在現代海軍中巡洋艦已經幾乎快消失了,它們的作用已完全被大型驅逐艦代替。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還曾建造過幾級巡洋艦,如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蘇聯的基洛夫級。但進入21世紀後,已經沒有國家再建造傳統意義上的巡洋艦了,預計巡洋艦最終會逐漸被大型驅逐艦所取代。

這是因為現代大型驅逐艦與巡洋艦的差別已經很小了,傳統意義上以排水量和火力來區分驅逐艦和巡洋艦已經不太適用。例如日本的金剛級、韓國的世宗大王級大型驅逐艦,它們的滿載排水量均在10000噸左右,而美國最新型的阿利伯克Ⅲ驅逐艦也有9000多噸。中國目前接近服役的055大型驅逐艦,據外界推測滿載排水量可達到12000噸,完全可以擔負傳統巡洋艦所承擔的任務,甚至還要強於它。所以,中國不建造巡洋艦的原因是不需要,而不是造艦的技術能力達不到。以上只是個人看法,希望大家能夠多多指教。如果有朋友願意與我交流,請您點贊評論。歡迎您關注迷彩派,我們將與您共同關注軍事話題。


迷彩派軍事


在17世紀,各國海軍艦隊最大的艦艇是戰列艦,戰列艦在價格上要比其他類型艦艇要貴得多,由於船身過大、裝甲過重,速度方面也慢得多,同時還需要其他艦艇的輔助;為了保護商業利益,就需要戰艦進行保護商船,但是戰列艦在各個方面都不適合為商船護航,而且戰列艦的任務是在戰略目標上使用,用來保護商船有點大材小用。雖然當時已經有驅逐艦和護衛艦,但是那時候並沒有今天的驅逐艦和護衛艦的噸位大,火力更是不及戰列艦。此時一型能夠單獨行動,同時能夠彌補戰列艦和驅逐艦、護衛艦之間的火力空缺的艦艇應運而生,那就是巡洋艦。巡洋艦能夠執行偵察、巡邏以及破壞敵方海上交通線,能夠打擊小型船隻的打擊,並且沒有戰列艦那麼笨重,速度上能夠追擊敵方艦艇。

資料圖:二戰後期到冷戰時期間秘魯的巡洋艦——Almirante Grau號


其實在二戰中巡洋艦已經處於尷尬地位,隨著雷達和海軍航空兵的出現,雷達監控範圍更大、死角更少,飛機的速度早已超越巡洋艦、航程也更遠。編隊作戰成為了趨勢,巡洋艦不再是單獨為商船提供護航,而是大規模的海戰。而且目前只有上世紀美國海軍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俄羅斯海軍的基洛夫級和光榮級巡洋艦外,世界各國都將注意力放在驅逐艦和護衛艦上,巡洋艦的地位早已日漸衰落。

資料圖:美國提康德羅加級神盾巡洋艦——聖喬治角號


在上世紀初,巡洋艦因為某種原因而誕生,但是潛艇以及更加先進的驅逐艦呼之欲出,巡洋艦在對付潛艇幾乎是束手無策以及和大型驅逐艦相比已經力不從心。世界各國都已經把目標瞄準了大型化和多功能化的驅逐艦上,遠洋作戰能力絕不亞於巡洋艦,所以發展已經名存實亡的巡洋艦已無任何意義可言。

資料圖:俄羅斯基洛夫級導彈巡洋艦


055作為我國第四代導彈驅逐艦,不管在排水量、航速、火力方面都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是055並沒劃分為巡洋艦。首先,劃分巡洋艦和驅逐艦已經無任何意義,其次,劃分更多類型的艦艇在管理上更加複雜化,不利於未來作戰。所以造不造、叫不叫巡洋艦隻是名稱罷了,火力跟得上才是硬道理。

資料圖:055型導彈驅逐艦


崇軍講武堂


如果按照噸位衡量,目前中國建造排水量1萬多噸的055型大型導彈驅逐艦,就相當於過去的巡洋艦。儘管中國海軍沒有經歷過戰列艦和巡洋艦時代,但中國海軍對於大型戰艦的追求卻始終沒有放棄。一百多年來,中國海軍現役的最大水面戰艦,都是外國建造的,現在也是。只有到了2019年055型導彈驅逐艦正式服役以後,才會打破這個記錄。

130多年來,中國海軍曾經三次擁有七千噸以上的大型戰艦,不過這些戰艦都是外國造的。1885年,清朝的北洋海軍擁有了兩艘亞洲最強大的裝甲艦——定遠艦和鎮遠艦,是19世紀工業文明的產物,由德國伏爾鏗船廠建造,安裝兩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復式蒸汽機、8座圓式燃煤鍋爐,航速高達15節,水線裝甲厚度365毫米,主炮為4門305毫米克虜伯後膛炮。因為武備強大、防護完善,仗著北洋兩遠的巨炮利甲,一度被譽為“亞洲第一鉅艦”、“遍地球一等之鐵甲艦”,象徵了中國海洋上一段輝煌的往事。

定遠和鎮遠兩艦的滿載排水量為7670噸,在一百年多內都是中國排水量最大的戰艦,即便是1949年起義歸來的重慶號巡洋艦(原英國震旦號),滿載排水量也僅為7200噸。這個記錄直到90年代引進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以後才被超過。但這艘在人民海軍眼裡的鉅艦,只屬於輕巡洋艦,它是戰列艦時代海軍艦隊中的群眾演員,估計在戰史裡連署名都不配,匪兵甲,匪兵乙......

直到2000年,我國海軍從俄羅斯引進的滿載排水量7940噸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才在噸位上超過了定遠和鎮遠。我國海軍現役的052D型導彈驅逐艦最大排水量大約7500噸,還沒有超過定遠、鎮遠和現代級。等今年年末或明年初正式服役的055型大型導彈驅逐艦,排水量1.2萬多噸,才能算中國海軍最大的國產水面戰艦,然後接著是排水量6萬多噸的002型國產。

二戰以後,航母和海軍航空兵終結了戰列艦,反艦導彈終結了裝甲巡洋艦。海軍強國都放棄了裝甲巡洋艦的研製,轉而建造無裝甲的導彈巡洋艦。到了80年代以後,世界海軍進入大型相控陣驅逐艦時代,不過,新中國海軍還是以空潛快為主,於是我們埋頭苦幹,砥礪前行。

現如今,我們擁有全世界第二大規模的神盾驅逐艦隊,雙航母艦隊呼之欲出。巡洋艦什麼的,早已不是我們的追求!


科羅廖夫


巡洋艦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今天,都是僅次於主力戰艦的第二主力軍艦。它擁有僅次於主力戰艦的噸位和火力,擁有著更強的任務變通能力,上能防空大飛機,下可以炮轟水面艦艇,甚至可以戰列艦硬懟,但是結果可能會很慘。1943年的第三次所羅門海戰當中,美軍五艘巡洋艦硬懟一艘日本一艘戰列艦,兩艘被擊沉,兩艘被重創,


在條約時代建造的重型巡洋艦和輕型巡洋艦都用著很強的火力,特別是在防空方面,一度是航母編隊防空火力的重要輸出。到了戰後美國和蘇聯的都大力發展巡洋艦。因為戰後各國都不發展戰列艦,所以將目光轉到巡洋艦身上。以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為代表的艦隊防空指揮艦,以及蘇聯基洛夫級巡洋艦為代表的武庫艦可以說是藍星上的最強代表。
條約時代,美國彭薩克拉、北安普敦級,新波特蘭級、新奧良級重型巡洋艦
在建造之初都安裝了MK-11型25倍徑127毫米高炮。到了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時候,安裝了性能更好的MK-12型38倍徑127毫米高炮。

至於說中國為什麼不發展,除了窮以外還有並沒有大型軍艦的建造技術,所以當共和國海軍沒錢沒技術去發展大型軍艦,只能建立一支以近海防禦為主的艦隊,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以及從建國以來的技術積累,到2010年之後,中國已經突破了大型軍艦建造技術難關難關,中國海軍終於擁有了建造大型軍艦的能力和技術,這就是今天我們熟知的055大型驅逐艦,其滿載排水量高達1.2萬噸,但是海軍在命名上仍然採用驅逐艦的編號,所以說055是巡洋艦一點都不為過,因為按照標準來它已經超過了重型巡洋艦的標準。
052D型後面的055驅(xun)逐(yang)艦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巡洋艦是一種武器種類多,打擊火力強,水面作戰用途多,主要在深海大洋裡活動的大型水面艦艇。巡洋艦裝備有大量的進攻和防禦型武器,在海面上具有較高的航速和適航性,能在惡劣氣候條件下長時間進行遠洋作戰。

巡洋艦的主要任務是為航空母艦護航,或者作為編隊裡的旗艦,攻擊敵方水面艦艇、潛艇或岸上目標。當今世界上只有兩款巡洋艦,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俄羅斯的基洛夫級巡洋艦。

基本上我們有一個籠統的概念,5000噸一下的為護衛艦,5000到10000噸的為驅逐艦,10000多以上的為巡洋艦。以中國055驅逐艦為例,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2000噸。而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滿載排水量才9500噸。055的排水量,裝載的武器裝備都大於提康德羅加級。而我們才叫驅逐艦。

其實現在驅逐艦,巡洋艦並沒有一個特殊的劃分。基本上混為一談了。驅逐艦從字面意思來看,是驅逐來犯的敵人,有防禦性質。而巡洋艦,是戰場巡視,有進攻味道。大國為了充實自己的海軍,避免引起它國敵視,為了麻痺敵國。所以基本上大型的艦艇都稱之為驅逐艦。


中國並不是不建造巡洋艦,現在的驅逐艦如055,052D的性能已經很好的滿足了作戰需求,特別是055驅逐艦的入役,使中國海軍跨入到了一個嶄新的層次,有了質的提高。在建造更大的巡洋艦已經不符合中國海軍發展策略。


騎三輪1


二戰時,海軍力量核心實現了從戰列艦艦隊到航空母艦艦隊的轉變。巡洋艦從戰列艦的護衛艦變成航母的護衛艦。職能從偵察、搜索、遠洋襲擊、巡邏變成艦隊防空。由於軍事強國大部分被消滅和削弱,德日意蘇法的海軍基本都在戰爭中損耗光了,全球性海軍只剩下美英兩國。即使是巡洋艦在全球也沒有對手。美英的巡洋艦除了給航母艦隊防空,就是在全球海洋遊弋。

50年代,防空從高射炮想導彈轉變 ,由於早期防空系統非常笨重,只能安裝在巡洋艦上才比較合適。


中國在解放初期,海軍力量很弱,一直採取近海防禦戰略,重點發展飛機、快艇和潛艇。對遠洋型的巡洋艦沒有需求。而且當時連護衛艦都造不了,也沒有能力建造巡洋艦。中國在21世紀前,連驅逐艦也造不好,更甭談巡洋艦了。導彈、雷達、計算機管理系統、情報通訊、燃氣輪機,這些技術中國此前還沒掌握。以前中國在海外遠洋也沒有什麼需要格外保護。也沒有力量保護。發展一些火炮巡洋艦也沒什麼戰鬥力。只有發展航母以後,才會有巡洋艦的需求。


天明遙遙山海關


在二戰以及二戰之前的傳統海上作戰模式中,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海上炮戰”時代,戰列艦是海戰中的主力,承擔著打擊敵方艦隊和海岸目標的任務。戰列艦一般排水量達到15000噸以上級別,配置6-9門以上大口徑主炮,已經數十門副炮,艦體配置厚厚的裝甲帶,堪稱是火力和防護力的絕佳組合。

巡洋艦其實是為戰列艦“打醬油”的,在海戰中承擔著機動作戰、海上偵察、襲擾敵方艦隊等任務,因此,巡洋艦一般注重高速性,排水量在6000-10000噸之間,火炮口徑和數量方面都少於戰列艦。

在巡洋艦和戰列艦之間,還曾經產生了一種新的混合艦種——戰列巡洋艦,這種艦隻堪稱是迷你版戰列艦,英國、德國等海軍大國都曾經大量建造,這玩意遇到敵方非主力艦隊時,還可以正面與之作戰;如果遇到敵方戰列艦主力艦隊,就依靠高速機動性,進行遊擊戰,堪稱是多面手。

驅逐艦在炮戰時代,主要是用來承擔魚雷攻擊、水雷投放以及護航任務的,排水量往往在3000-5000噸,火炮口徑多在200mm以下。

到了現在,軍艦完全導彈化、信息化、網絡化,傳統火炮軍艦的理念早已被淘汰。現在軍艦不能以名稱來劃分,其實最好的方式還是以噸位劃分比較靠譜。

承擔近岸防禦、護衛任務的艦隻多在2000噸以下,配置簡單的主炮、導彈和近防炮就可以了,比如我國056系列情形護衛艦。

承擔近海巡邏和、護衛、反潛等多用途的艦隻排水量在4000噸即可,如我國的054系列。

承擔遠洋作戰任務和航母編隊護衛任務的艦隻,排水量就要在7000噸以上,10000噸以上更佳,比如我國的052C/D、055系列等。

所以,從使用意義上講,沒有必要糾結於巡洋艦和驅逐艦的名稱,排水量才是衡量兩者區別的關鍵參數。只要噸位上來了,性能就不會差。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獲取更多軍事、航空知識,請關注“老鷹航空”。


老鷹航空


艦炮時代的軍艦劃分,艦炮口徑是一項很重要的指標,基本上你看到這艘軍艦主炮的口徑就可以基本判斷他是什麼類型的軍艦了,基本上主炮口徑在280mm以上的就可以稱為戰列艦了,當然淺水重炮艦和鬼子的變態松景艦除外。主炮口徑大於200mm的就基本上是重巡了,主炮口徑200mm以下到152mm的就是輕巡,主炮155mm以下的基本上是驅逐艦了。 有些軍艦噸位很大,但是主炮口徑偏小,就會按照主炮口徑劃分到相應的艦種中去,例如美國的克利夫蘭級輕巡滿載達到1.4萬噸,和很多前無畏級戰列艦的噸位一樣,也比日本二戰時期絕大多數重巡都大,但是因為主炮是152mm所以就被到輕巡洋艦裡了。

現代戰艦以導彈為主要武器,再沿用艦炮時代的的方法來劃分艦種,已經落伍和不科學了,所以也無所謂巡洋艦的稱呼了,像055叫驅逐艦也行,叫巡洋艦也可以!


爺變孫子1


現在已經不是大炮鉅艦時代了,艦艇都導彈化信息化了。航母才是主力艦,艦載機的活動和偵察機範圍大,不須要專用的巡洋艦。055的噸位不會比巡洋艦小,只要你願意叫巡洋艦也可以,叫戰列艦也行。只是一個叫法而已。


你敢來我敢戰


已經不是大艦巨炮時代了,現在的驅逐艦一樣可以裝備大量導彈,沒必要製造巨大的巡洋艦了,現在的驅逐艦比如我們的055排水量都過萬了,也足夠大了。夠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