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與忠誠,岳家軍的信仰到底為何?另附岳家軍二十二統制全名單

背叛與忠誠,岳家軍的信仰到底為何?另附岳家軍二十二統制全名單

…我想知道,有什麼是不會被背叛的。

你的血,你的尊嚴,你的信仰,你所擁有的一切會發光的,有什麼是不會被背叛的。

又或者,沒有什麼是不能被背叛的。

(一)被背叛的信仰

讓我們回到南宋紹興十一年。

這一年,宋高宗趙構在右相秦檜的全力支持下,決定外和胡虜、內收兵權,於是沿邊四大戰區除川陝遠離中樞外,淮東、淮甸、京湖的三大宣撫司先後撤銷,韓世忠、張俊、岳飛皆在解職後調入西府,隨後張俊倒向秦檜,主動出手誣陷韓世忠,唆使淮東總領胡紡狀告韓世忠的手下將領耿著謀反,意圖牽連韓世忠製造冤案,卻因岳飛暗中通知了韓世忠、韓世忠親自抱趙構大腿哭訴而最終以耿著刺配流放結案。

雖然這次失敗了,很快更加嚴密地天羅地網在秦檜和張俊的主使下向岳飛撲來:九月初十,鄂州駐紮御前諸軍副都統制、前軍統制張憲赴鎮江樞密行府入見張俊,立即被以收受岳飛長子岳雲的書信“令別作擘畫”的罪名逮捕,並被押解至行在臨安,岳飛之詔獄由此開啟。但在三個月的審判無果後,詔獄被以莫名其妙極其牽強並且很容易就能被推翻的罪名結案,張憲與岳飛父子於十二月二十九日同日殞命。

背叛與忠誠,岳家軍的信仰到底為何?另附岳家軍二十二統制全名單

這場冤案在後世以“莫須有”之名而流傳,緣於在審判過程中,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時,後者答以“飛子云與張憲書,其事體莫須有。”這三個字是如此地婦孺皆知,以至於數百年後的廬山之下人們仍然會用其來形容由一封著名的萬言書所導致的一系列風雲變色。

而我要說的是,在這場廣為人知並且影響深遠的冤案裡,儘管發生過2/3的主審官員不惜冒著抗旨的風險拒絕妥協進行錯判,儘管發生過皇族重臣以百口作保求代其死,儘管發生過無數相關的和不相關的人的上書和進奏——儘管這些正直高潔的品質是如此的高貴,但和冤案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令人齒冷甚至感到極度噁心的那些醜惡相比,幾乎無法給予人一絲一毫的安慰。

不,我當然指的不是那些絞盡腦汁的牽強附會和深文周納,那些固然是遺臭萬年,就像我經常引用的一句話,做人不要無底線,就算搶到了配享,還不是一樣要跪嶽武穆。一切能夠明目張膽的醜惡其實都遠遠稱不上是萬死何誅的,畢竟那背後所代表的冰涼冷酷的慾壑難填和毫無人性的趕盡殺絕是由來已久,即使意料之外,亦是情理之中。

從第一次翻閱歷史卷宗後便令我每念及此即驚懼交加的,是那些來自鄂州軍中的背叛。是暗處射來的冷箭。是被曾經性命相托的戰友,把刀插在自己兩肋上。

背叛與忠誠,岳家軍的信仰到底為何?另附岳家軍二十二統制全名單

那份清單並不長,但每一個名字都是如此沉重,彷彿只有墜入地獄、化為齏粉,才是最好的歸宿。

王貴,岳飛軍旅生涯中最重要的助手之一,亦是戰時掌兵的主將,是從東京留守司到京湖宣撫司、從過河到北伐那並不漫長的十六年裡一直緊密追隨岳飛的毫無疑問的第一副手。

在這場冤案中,他所扮演的角色看似無可指摘:接受了前軍同統制王俊的告首狀,隨即原封不動並且快馬加鞭地轉呈給了張俊所在的樞密行府。作為一個忠於職守的鄂州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王貴盡責地履行了自己的職務,將一切可能擾亂軍隊穩定的行為信息第一時間向上級彙報。然而把這份忠於職守放到秦檜和張俊在鄂州軍中費盡心機地物色敗類,羅織冤案的背景下來看,那份語言混亂、邏輯不通的告首狀,是否真的能夠讓王貴心安理得地說服自己,他所做的一切對造成岳飛最後的身死名敗並無責任,甚至有功於社稷?

據《金佗萃編》記載,張俊曾以王貴陰私相挾,要求其順從地轉呈告首狀,這一段也許即發生在八月下旬王貴先於張憲赴樞密行府入見之時,但文下並無記載陰私具狀,因此直到今天我們仍難以想象,在王貴逆江而上返回鄂州的那小半個月裡,舟車勞頓的旅途中他究竟對即將發生的一切有多少預料,多少驚恐,以及多少愧疚不安。

我們只知道,他低下頭,把岳飛最親密的另一個助手,親自交到了殺人者的刀鋒之下,並在四年後除任福建路馬步軍副都總管的閒差時,得到了趙構“此輩處之優穩如此,則見在軍者有所激勸矣。”的評語。

背叛與忠誠,岳家軍的信仰到底為何?另附岳家軍二十二統制全名單

姚政,岳飛的同鄉人,在史料中他的第一次出場,是在建炎三年料理劉經事件。當時岳飛引兵在外,駐守宜興的劉經試圖吞併岳飛的人馬並殺害他的家屬。當時朝廷流亡,兵匪易變,一支隊伍吞併另一支隊伍的事情屢見不鮮,然而劉經的一個部下王萬卻將此事悄悄通報與岳飛,岳飛即令姚政馳歸宜興,將劉經斬首,可見姚政曾經亦是深得岳飛信任的部下將領,更何況從他的籍貫和姓氏來看,也許和岳飛的外家還有著不知遠近的親緣關係。

在今天留存下來的史料中,紹興十年北伐,姚政已是京湖宣撫司主力統制官之一,他隨張憲救援順昌又收復蔡州的捷奏,也曾在青編之上佔有一席之地。然而正是這樣一個人,卻在風起於萍末之時,帶頭跳出來附會王俊的告首狀,曾經對準了敵人的刀槍,如今卻毫不猶豫地轉向了從前的戰友和主帥。

傅選,原為江西制置大司統制官,紹興三年所部撥歸岳飛。在炎興早期的混亂局勢中,傅選曾經叛去為盜,而紹興十一年以前,亦已是京湖宣撫司主力統制官之一。

龐榮,原為扈成軍中統制官,扈成死於與戚方的火併後,龐榮輾轉代領人馬投奔岳飛,後來亦成為京湖宣撫司重要統制官。

背叛與忠誠,岳家軍的信仰到底為何?另附岳家軍二十二統制全名單

姚政,傅選和龐榮因附會王俊告首狀,各有遷轉,史筆未能一一記載。其中傅選在紹興三十二年金主完顏亮領兵南侵時尚在人世,是為數不多活過二十年漫長的歲月的高級將官,岳飛的高級幕僚薛弼之侄、永嘉學派代表人物薛季宣在寫信給時任京湖宣諭使汪澈的信中,還舉薦起用此人,可見傅選在當時亦有善戰名聲。

你很難相信那些在廣闊的江漢平原到黃河谷地之間擎著精忠岳飛的大纛縱橫捭闔長驅直入的人,最後要靠出賣彼此升官發財、優容離軍。

不管出於何種原因,這是否就是對信仰的徹底背叛?

(二)始終堅定如一的忠誠

我在十歲的時候,從評書裡第一次聽到了他的名字。

和後來在歷史裡看到的樣子不同,評書裡的張憲出場時武力值、智商值、英俊值全部爆點,自帶書香門第官二代富家子弟光環,閃瞎全書丘八、農夫、盜匪、流寇的氪金狗眼。小時候有一位老師說過,一般這樣出身的不是變成紈絝子弟,就一定能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來。

後來他果然做出一點微末的“小”事,不僅在評書裡,而且在史蹟裡,不但驚天動地,而且流芳百世。

背叛與忠誠,岳家軍的信仰到底為何?另附岳家軍二十二統制全名單

有人曾經在知乎上提過一個問題:那些諜戰片中有著堅定信仰的人真的能熬住嚴峻酷刑下的摧殘嗎?

在這個問題下,有答主提到了張憲的名字。我想他一定和我一樣,在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立刻想到了《宋史·張憲傳》的那句“憲被掠無完膚,竟不伏。”短短九個字,無從去還原當時動用了怎樣的雷霆驟雨的手段,來逼迫這位曾經“追奔(兀朮)幾十裡”的智勇雙全的高級將領苟且自誣,以羅織岳飛試圖謀反的罪名。但即使是大理寺連續三個月的嚴刑逼供,昏君、奸臣也不曾從他的嘴裡得到過半句伏罪的供狀,可以用來汙衊他的主帥和領袖,以證不臣之心,以至於在這場冤獄結案時,卷宗裡的罪名幾乎與初始的指控全無關係。

自知必死而不逃。在毫無疑問看清了殺人者的意圖之後,面對精心設計的誣陷,他選擇了沉默而高貴的反抗——你想取到的,在我這裡分毫不能索得;你想誣陷的,我在這裡分毫不能得逞。

因為,我,絕不背叛!

青史之上,自有春秋。所惡有甚於死者,是故患有所不避也。

背叛與忠誠,岳家軍的信仰到底為何?另附岳家軍二十二統制全名單

於是這個名字,便在大理寺最幽深最漆黑最冷的監牢裡,在那暗無天日寫滿了出賣的史冊裡,如此熾烈地熠熠生輝起來。

如果你也想知道,有什麼是不會被背叛的,你也許也會記住這個名字,他是對熱血冷卻、尊嚴踐踏之後的沉淪和猥瑣最有力的否定,他是對信仰的最初的和最終的堅定,他讓你也堅信黑即是黑、白即是白,雖九死而不能改變,他讓你知道即使全天下的人都瘋了,還會有一個人是清醒的,他是磊落的,是光風霽月的高潔。

很多次我曾經試圖想象過這個在史書上不曾留下字號、籍貫、生年的名字所屬於的人的相貌。他應該是一個璞玉渾金、溫煦如春的御殿班直、汴梁高富帥,他也可能出身北宋西軍世家、接受過良好的儒學和軍事教育。事實上這些猜測也許都接近於他在史書裡留下的樣子:同時作為長期主管後勤的副手和戰區主力兵團指揮官所應具有的管理和戰鬥能力,必然來自於天生的勇猛和對縝密周詳性格的養成,而酷刑之下持堅守白的大義,更像是閱盡世間浮華滄桑百態後所生長出來的風骨。於是這樣一個模糊而又清晰的人,就如此深刻地以向死而生的形象,怡然將自己鐫刻進了煌煌青史裡,永不磨滅。

背叛與忠誠,岳家軍的信仰到底為何?另附岳家軍二十二統制全名單

紹興九年京湖大軍即岳家軍有統制二十二。這當中應不含在後方作戰的忠義統制。這二十二名統制官應是岳家軍的主力戰將。現根據王曾瑜先生的《岳飛的部將與幕僚》,設法將二十二名統制的情況整理出來:

前軍 統制張憲 副統制王俊

中軍 統制王貴 副統制郝晸

選鋒軍 統制李道 副統制胡清

左軍 統制牛皋 副統制郭青

後軍 統制王經 副統制李山

右軍 統制龐榮 副統制寇成

破敵軍 統制王萬 副統制傅選

遊奕軍 統制姚政 副統制武糾

勝捷軍 統制趙秉淵 副統制崔邦弼或史貴

踏白軍 統制董先

背嵬軍 統制徐慶 副統制李建

水軍 統制 楊欽

機宜文字 岳雲 (死時才是五品小官)

以上有些是史料記載,有些是小編推測,望海涵。最後用一首詩,表達此時的心情:

建安葉紹翁題西湖嶽鄂王廟

葉紹翁(宋)

萬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復堪憐。

如公少緩須臾死,此虜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塵空偃月,堂堂遺像在凌煙。

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鴟夷理釣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