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使用漢字長達3000年,僅30年就被廢除,這對越南民眾有影響嗎?

yy--wei


越南使用漢字長達3000年,僅30年就被廢除,這對越南民眾有影響嗎?

我去過越南的首都河內一次,在還劍湖,還有一些寺廟等地,都是隨處可以看見中文的對聯啊,壽字啊,福字啊之類的。但我問身邊的越南朋友,他們只是知道這個代表是好字,而不知道具體都念什麼。

我想越南廢除中文比韓國要更徹底一些。韓國的歷史原因比較重一些。但越南的這種做法,我剛開始不理解,後來看到了幾篇研究文章,說是越南統一之後,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就是越南國內大量的文盲問題,而懂中文的教師卻越來越少,於是這個時候就看出越南改革文字的重要性了。在統一了文字之後,越南的文盲數量就迅速的減少了。

但負面的影響也就是如有些答主所說的那樣,很多研究越南和中國歷史的越南人,不得不重新學漢字。但沒有辦法,這是國家主義塑造過程中的一個必經的過程。


本來世界觀


基本上沒有啥影響,因為當時越南的識字率並不高,換成什麼文字對越南人影響都不大

越南在歷史上曾經長期屬於中國版圖,自秦末被南越國佔領後,越南北部一直受到漢人王朝的統治。在屬於中國版圖的這一千多年中,越南曾多次爆發尋求獨立的起義,比較有名的起義有東漢時期的“二徵起義”,三國時期的“趙嫗起義”,南北朝時期的“李賁起義”。(西漢時期地圖,越南北部屬於當時的漢帝國)

這些起義雖然聲勢浩大,但由於雙方實力相差懸殊,最後都遭到了中央政府的武力鎮壓。直到五代十國時期,越南曾中原大亂之際,在第一次白藤江之戰中擊敗南漢軍隊,這才正式宣告獨立。

此後越南又在第二次白藤江之戰中擊敗北宋大軍,鞏固了自己獨立的地位,也徹底打消了北宋收復越北地區的想法。

北宋之後,越南又接連與元、明、清三朝爆發過戰爭,其中在明代,明成祖朱棣曾派大軍滅掉了越南,但是由來因為財政入不敷出,加之當地人民反抗,僅僅在征服越南30年後,明政府再度放棄越南,此後中國再也沒能佔領越南。

雖然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越南與漢人不斷髮生戰爭,越南也非常敵視中原政權。但即便如此,越南還是深受漢文化的影響,成為東南亞地區唯一的一個“漢字文化圈國家”。

由於深受漢文化影響,越南自古便寫漢字,穿漢服,讀漢家經典,並且同樣以小中華自居。在明清時期,越南甚至對內自稱是漢人,視周邊的東南亞小國為蠻夷。

漢字在越南使用了上千年時間,是越南重要的文化載體。但是越南人學習漢字非常困難,這導致文化只能在士大夫階層普及,普通老百姓是看不懂漢字的。

為了方面學習,在中國元代的時候,越南人以漢字為基礎,發明了“喃字”,並在民間流通。雖然喃字相對好學一點,但還是不太適合越南語。(圖中紅色字就是“喃字”,中間的是漢字,最下面的是越南文)

到19世紀末,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法國人開始將越南文字拉丁化,成為越南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二戰之後,北越政府將拉丁化的越南文字定為“國語字”,並進行大力推廣,漢字就此逐步地退出了越南社會。當年在廢除漢字的時候,越南的文教水平非常低,認識漢字的老百姓就沒幾個,因此推行“國語字”的行動沒有遇到什麼阻礙。

(越南紙幣上的國語字)

如今漢字退出越南社會已經半個多世紀了,大部分越南年輕人都不認識漢字,而且越南人沒有恢復使用漢字的意願,畢竟對於越南人來說,漢字實在是太難學了。


千佛山車神


漢字是在漢朝時候傳入越南的,並逐漸發展為越南的官方文字,朝廷的文書、考試、貨幣等都用漢字書寫。漢字從漢朝開始被越南使用到1945年時被正式廢除,歷時長達千年之久,對於越南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當然到了現在這種影響隨著越南語文字的普及越來越弱,很多普通民眾都不知道漢字是什麼。

對於越南的普通民眾而言,在漢字還是官方用語的時候,能夠讀書識字的也只在少數,所以對他們的影響是最小的,因為他們一開始接觸到就是越南文。漢字被廢除後,影響最大的就是,研究歷史的那群人了,老一輩的人還好,因為他們基本都會漢語,而現在許多的年輕人如果在要去研究李朝等等越南古代史,就得重新學漢語,這對於他們而言是在學習一門外語,會覺得很難,我認識一個研究李朝時期的越南學生就覺得漢語很難學。剛開始接觸到越南語的時候,就會發現其中的很多詞彙都跟中文的發音很像,比如Quốc gia(國家)、Công an(公安)、Lịch sử(歷史)等等。

(越南語)

在河內的時候,會看見很多建築上都有漢字,特別是寺廟的對聯都是用漢語書寫的,但經常會多筆少劃,同行的老師告訴我們這是因為寫這些字的工匠大多不認識漢字,只是按照以前的模板抄寫下來,對於他們而言這不是在寫字而是抄寫一種符號。在越南的博物館裡可以看到許多中文的石刻、文獻,中國人能看懂,但大部分的越南人已經看不懂了。


別人家的博士


在說影響之前,先簡單說說現在越南語的由來。

漢字傳入越南有兩千多年,而漢字做為越南官文使用應該是一千多年。大概在元朝時期越南學者有根據漢字做為基礎,創造了喃字。其實所謂的喃字,往往就是用兩個漢字拼成一個新字,即借用一個同越南語音相近的漢字和一個同越南語義相近的漢字,把二者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新字。原則上一部分指音,一部分指義。此外,還創造若干新喃字,也就是使用漢字的筆劃偏旁弄出來的,但這些新喃字是漢語中所沒有的。個人感覺簡直是多此一舉,下面這些就是喃字。



但喃字並不受越南上層人士的喜愛,導致很少人用,所以漢字也一直沿用下來,直到法國殖民者入侵越南,為了利於統治越南,法國傳教士以法文為基礎,結合越南語口音創造了新的越南文,就是現在越南語的前身。最後到1945年,越南共和國成立,胡志明為了擺脫漢化對越南的影響,徹底廢除漢字,以拉丁字母做為書寫方式的越南文做為官方語言。

越南政府廢除漢字對民眾有什麼影響呢?第一,對於當時的越南新政府來說是有好處的。當時越南文盲率很高,而拉丁文字最明顯的好處就是可以表音,更容易學習。越南在徹底改用拉丁字母做為國語學習以後,確實在很短時間內就完成了掃盲的任務。根據越南當時統計,改用拉丁文,只需4個月時間,就可以掃掉一個文盲。越南的文盲率在世界上都是很低的,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能做到這個成績,也算挺厲害了。

第二,雖然越南的去漢字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漢化對其的影響,也完成了掃盲的任務,但是另一方面卻出現了文化斷層,青年人已經沒有辦法直接閱讀古籍了,特別是現在越南很多古蹟上的漢字,除了少數學過中文的越南民眾能讀懂以外,就只有我們中國人能認得。

第三,越南廢除漢字雖然說對現在大多數越南民眾的工作生活沒有什麼影響了,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對世界各國影響的加深,現在又有越來越多的越南年輕人學習中文了。對於已經毫無漢語根底的越南年輕人來說,學起中文來,特別是想學好中文,絕對是一件既困難又痛苦的事情了,因為中文對於使用拉丁字母的老外來說,是在太難了!



小僧懂越語


越南的國號是清朝的嘉慶皇帝賜封的,越南在歷史上也一直是中華文化圈的一員,和曾經的朝鮮一樣,有“小中華”之稱。

越南在歷史上大部分時候屬於中原王朝的一部分,時間跨度超過1000多年。從秦朝滅百越開始,到五代十國時期,以及明朝永樂年間,越南都處於中原王朝或地方割據王朝的直接管理之下。

越南在五代十國時期實際上脫離中原王朝的管轄,北宋宋太祖開始,才逐步承認越南是中原王朝之外的一個國家。此後,越南成為中原王朝的潘屬國,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

由於越南在歷史上和中原王朝的密切關係,越南的古代文字當然也就是漢字了,西漢時期越南就接受漢字,此後漢字成為越南的傳統文字。和朝鮮、日本一樣,越南的歷史書籍也全部是用漢字寫成的。

漢字在越南的主體地位超過2000多年,直到上世紀50年代,北越建國並趕走法國殖民者以後,漢字在越南的主體地位才被取締,取而代之的是拉丁化的越南新造文字。

儘管越南廢除了漢字,但是漢語言依然影響著越南的新文字,只是寫法完全變化了而已。

當然,越南當初廢除漢字的確非常急切,沒有任何的過度期,就直接廢除了。現在的越南人在翻閱他們的歷史典籍的時候,恐怕都會為曾經的文字感到吃驚吧。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廢除漢字的越南高層,漢字造詣都比較高,基本與中華人士無異,而為了消除中華的影響,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割裂了漢字的傳承。

不過,由於當時越南絕大部分百姓並不識字,越南新文字的推行,除了在上層人士中帶來一些不便以外,在越南並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蘇綻


  

  越南確實曾是中華文化圈的一員,漢字也在很長一段時間被當作越南的官方文字。不過,廢除漢字對於越南民眾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原因有三。

  其一,作為大國,對於越南的態度。

  作為大國,歷代以來對於越南基本是兩種態度,一種是將其征服,化為本國疆土;一種是逼其臣服,按時稱臣納貢。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時期曾經兵發百越,將如今越南國土的北部併入秦朝疆土。從那時開始,越南的北部就一直被中華王朝統治,直到五代時期。

  五代時期丁先皇建立丁朝,脫離南漢統治。宋太祖打下了南漢時,丁先皇主動稱臣,被宋太祖冊封為交趾郡王。

  宋太祖奉行的是實用主義,對於偏遠落後的大理國、交趾國都採取懷柔政策,稱臣納貢即可。

  這種態度看似軟弱,在當時其實是正確的作法。比如盛唐時期,南詔不服唐玄宗管束,唐玄宗屢次徵兵卻皆告失敗,甚至因此激發安史之亂,導致大唐中衰。

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人如此,民族、國家也如此。

  越南國土貧瘠,山地多,雨林氣候,強行征服難度很大。既然主動臣服,收做小弟也不錯。

  從宋太祖時期開始到清朝,越南一直是作為華夏大國的附屬國。

  其二,作為附庸國對於宗主國的態度。

  沒有人會甘心當小弟,小弟們對於大哥在尊敬的同時,更多是忌憚,甚至敵視。

  朝鮮時期,日本侵略朝鮮,朝鮮國王都逃過鴨綠江嚮明朝求援。明朝君臣勒緊褲腰帶,派遣大軍前往抗倭,最終擊敗倭寇,取得勝利。

  在明朝歷史上,自然大書特書本國的輝煌戰績,說自己如何庇佑朝鮮,使得其延續宗廟社稷。可是,在朝鮮的歷史中,卻幾乎不談明軍的貢獻,反倒大談李舜臣如何厲害,率領朝鮮人民擊敗倭寇。

  在朝鮮弱小時,需要明朝庇佑,自然會說明朝如何好,當朝鮮強大,渴望擺脫大國束縛時,明朝就變成了醜陋兇惡的化身。就如現在許多韓國古裝劇中,明朝來的的使者都是貪官汙吏,動輒索賄,要銀子,要女人,就沒有一個好人。

  其三,越南當時的特殊國情。

  越南在廢除漢字之前,已經有近百年的殖民歷史。

  從19世紀中葉開始,法國就對越南開始蠶食。在1885年中法戰爭之後,越南徹底淪為法國殖民地。法國人為了方便統治,已經禁止越南人學習漢字,進而推行他們的文字、文化。

  因此,在越南國父胡志明明令廢除漢字之前,越南老百姓們已經有數十百年沒有學習漢字,除了極少數知識分子還懂得漢字,老百姓們對漢字都十分陌生了。

  因此,廢除漢字對於當時的越南百姓幾乎沒有影像。至於歷史,研究歷史的本身就是極少數人。現在不少中國人連繁體字都不認識,即便認識,也幾乎不看歷史書。

何況,越南自然會有學者將古代典籍翻譯成現代文字,當代的越南人民並不會因為文字改變,而遺忘歷史。

  


葉之秋


越南是個有趣的國家,它曾經的創造,還深深影響了日本。

在清朝滅掉明朝後,越南基本上半獨立了,外交上對清朝稱臣,自己在內部稱帝。當時的越南,和羨慕大明的萬邦來朝,於是也搞出了自己的朝貢制度,據說在高潮時期,也湊出了13個國家,來給越南朝貢。

朝貢體系搞好後,越南的國王非常開心,然後再仔細一想,發現個大問題,清朝可是個外朝,不是漢家正統,為啥不在越南來個薪火相傳,由自己來繼承漢家中華的稱號呢?說幹就幹。

其實當初的越南,還是對中國具有文化和思想上的敬畏之心,和1860年以前的日本人一樣。他們都是直到被更領先的文化和武力征服後,才改頭換面的。

日本人對中國也有一個心態,原先它比中國落後,那些個好詞彙和好名聲,都歸中國所有。到了甲午戰爭之後,日本人就覺得自己牛的不行,和李鴻章談判時,小日本多次提出“中國”這個詞彙,是給亞洲第一強國的稱號,現在中國都已經不行了,還是別用中國這個稱呼了,看小日本狂的。

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可也就是個載體而已。無論是文言文退出流通,還是搞了這麼多簡化字,也沒見中國文化發生什麼危機。

越南是個獨立的國家,它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文明,就是換幾個字而已,別想太多了!


圓窗觀點


如果說對越南百姓有什麼影響,無非就是那一批人不太習慣而已,就好像你平時蹲著拉大便,第一次坐馬桶肯定不習慣,你的兒子一生下來就坐馬桶,自然影響也就沒了,習慣了也就正常了。那為什麼越南可以這麼短就拋棄,包括韓國廢漢字也如此,這才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首先,越南從骨子裡就知道,漢字不是他們的東西,所有與中國歷史有關係的,不是侵略就是仇恨,不是自己的東西可以果斷的扔掉,不是自己的文化可以果斷的摒棄,不是自己的歷史也可以不必去承認,不否認越南是中國的附庸國,是漢文化圈子裡的一員,好文化也深刻的影響了他們,甚至某個歷史時期還被佔領,但終究不是一個家庭。
其次,越南和新中國決裂以後,自然要劃清界限,凡是能看到中國影子的東西都要被消除,文字肯定逃不掉,歷史課本儘量添油加醋,輿論宣傳上儘量製造氛圍,加上所謂越南文字的推廣,一切自然水到渠成了。再說了,廢除了就廢除吧,他們廢他們的,我們中國人自己要保護和發揚。


史界觀


真是章口就萊。

你還不如說越南早在70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就使用漢字了呢。

實際上越南受到華夏文化的影響是從2000多年前的秦朝才開始的。

眾所周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天下。秦始皇這個人雄才大略,尤其對中原政權領土的拓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秦始皇)

當時秦始皇命秦軍向南北兩個方向攻擊。向北30萬秦軍對匈奴人大開殺戒。強悍的秦軍士兵雖然以步兵為主,但在面對草原騎兵時,仍然取得了輝煌的戰果。打的匈奴人不敢南下而牧馬,不敢彎弓而抱怨。

所以,即便秦朝末年天下大亂,打成了一鍋粥,匈奴人也沒敢趁機南下劫掠,直到冒頓單于將草原統一到一起才向中原發起攻擊。

(匈奴人)

向南,秦軍出動60萬大軍,前往嶺南地區征服百越人。嶺南地區當時處於蠻荒狀態,當地的溼熱環境北方人受不了,再加上百越人的襲擊,所以秦軍損失很慘狀。畢竟秦軍戰鬥力極強,在付出了沉重代價之後,還是征服了百越。

(南征百越)

此後,秦朝在嶺南地區設立了三個郡,分別是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其中,象郡位置最靠南,它所轄的範圍包括了今天越南的北部地區,所以從那時候其,當地人開始接受華夏文化的薰陶。

不過,這種薰陶帶來的影響是有限的,因為秦朝末年趙佗封鎖了通往中原的道路,在嶺南三郡建立了南越國。從此,嶺南地區脫離了中原統治,而秦朝派出的主要是軍人,這些大老粗對當地文化的改變想必不會很大。

(南越國)

直到漢武帝時期,嶺南地區再次成為中原政權的一部分,而此時漢朝對當地的經營力度開始加大,漢文化的影響也逐步增加。此後上千年,大多數時候越南北部都屬於中原政權的一部分,大量中原人遷徙到這裡,建設當地的同時,也把文化撒遍了整個越南北部地區。

(西漢疆域,當時佔有今天的越南北部)

雖然最後越南脫離了中原政權獲得獨立。但,華夏文明上千年的影響還在,此後不僅沒有降低,而且有加大的趨勢,而漢字和儒家文化也一直被當地人所推崇。當越南向南征服了今天越南南部的時候,也將華夏文化帶到了這裡,由於華夏文化代表著古代最先進文明,所以很快取代了當地土著文化,所以今天所謂的越南傳統文化,就是指的越南北部京族在華夏文化基礎上創造的文化。

(越南街頭替人寫春聯的圖翁)

可以說,越南是深受華夏文明影響最深的東南亞國家。

以上可見,華夏文明對越南的影響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時候,有2000多年的時間。

越南廢除漢字對越南民眾有無影響

在越南廢除漢字之前,華夏文化已經影響了該國2000年,文明深入到了該國人民的血液中。一旦將華夏文化從該國抹去,將會讓這個國家與之前的歷史記憶隔離。比如,越南文獻咱們能讀個大概,越南人卻像看天書一樣。

還有,華夏對越南2000年的影響也不是那麼容易去除的。比如,今天很多流行於我國的影視劇在越南也很有市場,在我國被人追捧的小鮮花、小鮮肉在越南也有很多粉絲。老實說,越南這個國家是我國文化輸出最成功的地方,因為該國民眾對我國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

所以,個人認為,隨著我國的日益強大,越南總有一天會再次迴歸華夏文明圈!


歷史風暴


對於我們整個地球來說是分有五個大洲的,每個大洲分佈有不同的國家,像我們中國就分佈在亞洲。但是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不是我們國家,而是我們的鄰國越南,越南的人文文化和我國有些差不多,而且在我國的56個民族中也有一個越南的民族,同時,在越南也有我國的一個民族。現在,我國和越南的關係是十分的密切,當然,不止現在,在古代,我國和越南的關係就十分好,我們兩國相交的歷史以已經非常久遠了。

而且在古代,越南在給我國進貢時,所使用的還是我國的漢字,甚至在之前秦始皇時期越南還是和我國九州聯繫在一起的,直到唐朝末期,越南才開始自立。而且在法國殖民前,越南一直接受漢文化洗禮,影響。越南的人都會寫漢字,都懂儒家之法,但在滿清時我國被西方列強欺負後,越南慢慢的不再使用漢字。其中,越南已經使用漢字三千多年了。對於越南來說最早開始決定推行自己民族漢字是在胡朝,當時的建立者也把大越改為了大虞,並推行喃字,但又因為當時的侷限和複雜性,喃字沒有被推廣開來,很多民眾也都還處於不認識字的情況之中。

直到後來法國攻打越南,越南才又開始想怎麼改革才能不捱打,畢竟落後就要捱打的事實大家都知道。所以當時越南的一個謀士便告訴越南領導者要先廢除漢字指定屬於自己國家的字體,但這個意見並沒有被同意,之後越南甚至成為了法國殖民地。法國在佔領越南之後就開始推行本國的字體-法語以及羅馬越南語,當時越南為了拜託殖民地束縛,便開始拋棄儒家學習西方知識,之後甚至有人開始推廣羅馬字在民眾中普及,於是越來越多的越南人開始學習羅馬字,並建設了教授羅馬字的學校。之後到了二戰的時候,越南最後一個皇帝也因為日本的扶持,徹底放棄了漢字,推行屬於自己的字體。

到了1975年,越南甚至廢除了漢字學校,短短30年就廢除了,讓漢字徹底在越南人學習生活中消失,開始用越南字。對於越南的普通民眾而言,在漢字還是官方用語的時候,能夠讀書識字的也只在少數,所以對他們的影響是最小的,因為他們一開始接觸到就是越南文。漢字被廢除後,影響最大的就是,研究歷史的那群人了,老一輩的人還好,因為他們基本都會漢語,而現在許多的年輕人如果在要去研究李朝等等越南古代史,就得重新學漢語,這對於他們而言是在學習一門外語,會覺得很難,我認識一個研究李朝時期的越南學生就覺得漢語很難學。剛開始接觸到越南語的時候,就會發現其中的很多詞彙都跟中文的發音很像,比如Quốc gia(國家)、Công an(公安)、Lịch sử(歷史)等等。也因為放棄了漢字學習,使得越南斷裂了和古代的文化紐帶。一些古代書,甚至需要翻譯才能讀懂,但這對於越南民眾來說並沒有太大影響,因為在他們看來漢字是中國獨有的,中國的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