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正如鬼谷子先生所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

人生,也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這四個不同階段。

天道是“物極必反,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人道也有相對應的“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等等”。

所以說,“天道”是通“人道”的;人生,要遵循人道,更要遵循天道。

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大自然是秋收冬藏,而人生也往往是大器晚成的。人生,有酸甜苦辣,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順境也有逆境,有福分也有禍患。大多數人,都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從一無所有到小有所成,但這其中的規律也是可以總結的!

曾國藩說:“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這句話很有道理,也道出了人生成功的重要秘訣!因為一個人,只有經受住窮困和委屈,才能最終成才成事!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看!

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受不得窮,立不得品。釋義:受不住窮困的磨難,就樹立不起高尚的品格。

對於窮苦,要辯證去看,因為富貴容易招致禍患,而窮苦可以砥礪堅韌不拔的品質。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出淤泥而不染,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些都是身窮志堅人們身上寶貴品質的展現。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經歷人間疾苦,不見識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是很難變得成熟和進步的。而窮苦的環境對人心智的啟迪更加深刻,正所謂“智慧是愈苦愈明”是也。

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清代學者申居鄖在《西巖贅語》中說:“ 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這句話和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意境相似。一個人,能夠忍受住窮苦,淡泊名利、遠離物慾,才能無慾無求、安心寧靜地做真學問、做真事、成真人!

人間的橫禍逆運困苦貧窮等等,都是磨鍊英雄豪傑心性的熔爐和鐵錘。能經受到這種磨鍊的人,他的身體與精神都會受益,沒有經受過這種磨鍊的人,對他是一種損失和缺憾。

《菜根譚》中也說:“富貴是無情之物,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貧賤是耐久之交,處得他好,他益你深。”意思就是說:富貴是沒有情義的東西,你把它看得越重,它傷害你也就越大;貧賤是值得長交的朋友,你與它相處得越好,它帶給你的好處也就越深。

所以說,淡泊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智慧;受得窮苦是一種人生境界,更可以樹立高尚品格!

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2、受不得屈,做不得事。釋義:忍受不了屈辱的生活,就成就不了偉大的事業。

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小忍小成,大忍大成,不忍不成!你若能忍常人所不能忍,便可成常人所不能成,這也說明了:一個人忍受的委屈大小和他成功的大小成正比!

孟子有句非常經典且勵志的話:“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個人,忍受住了身體上、心理上的各種委屈和苦難,逼著自己增強能力,最後才能做成了不起的事情!

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曾國藩之所以說“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是因為他的成功秘訣便是這句話!曾國藩天資一般,但一生遭受了許多坎坷:考了7次,才考上秀才;考了3次,才考中進士;剛去京城當官時候,老是被京師權貴們唾罵;創辦湘軍的時候,困難重重,也沒人聽他的;平定太平運動,嶽州之敗,靖港之敗,湖口之敗,多次被同僚恥笑。

但是曾國藩用“打掉牙齒和血吞”的方式,最後都堅持下來了,忍受住了窮苦,然後樹立了高尚品德;忍受住了莫大委屈,然後做出了大事(平定太平天國運動),這才成就了他“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千古完人形象。

所以說,是挫折磨難造就曾國藩的成功,正如他給九弟曾國荃寫信說:“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除了曾國藩,歷史上還有很多受得了委屈,最後做成大事的牛人: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劉邦忍辱負重,在鴻門宴上向霸王項羽示弱,保下命來,日後通過楚漢之爭勝出,終於建立大漢王朝;少年康熙忍辱負重,不露聲色,暗地裡操練侍衛,終於智擒鰲拜等等。

一個人能夠成就多大事業,就看他承受委屈的程度;而一旦你想開了、習慣了,遭受的各種委屈就變成了自己的格局;這樣想,忍受住委屈便是個兩全其美的事情!所以說,一個人,經受住窮困和委屈,才能成才成事!朋友們,您覺得呢?

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END

今日話題:

您是怎麼看人生的“窮困和委屈”呢?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看法,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