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權臣楊素被妻子告發有謀反之心,隋文帝為何沒有處死他?

文史磚家


隋朝權相楊素出身弘農楊氏,跟隋文帝楊堅屬於同族,年輕時以胸懷大志、不拘小節見稱。根據史料記載,楊素年輕時明顯是個“混不吝”,不僅生就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而且為人口無遮攔,一旦發起狠來,有時候連皇帝都敢罵。比如在北周年間,楊素便因為父親楊敷死後追封事宜,竟跟周武帝“尥蹶子”。



原來,楊敷在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汾州刺史,曾率孤軍守衛汾州城,在糧盡援絕的情況下,最終被北齊名將段韶俘獲,並被押往鄴城。楊敷被俘後寧死不屈,斷然拒絕北齊的招降,最終竟絕食而死,時在天和六年(571年)。楊敷遇難後,朝廷不知出於何故,竟然遲遲沒有進行追贈、褒獎,由此令楊素大為不滿。


楊素為了給亡父討說法,便接二連三地向周武帝上表申訴,而且言辭中多有怨恨、不恭之處,時間一長便把皇帝給惹毛了。周武帝非但拒絕給楊敷追贈、褒獎,反而下令將楊素處死。沒想到楊素並沒有感到恐懼,也沒有向皇帝叩首乞生,反而大聲嚷嚷道:“給這樣無情無道的昏君做事,我楊素死是應該的。再說死有什麼可怕的?大不了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沒想到經過楊素這一番折騰,周武帝非但沒有暴跳如雷,反而對其刮目相看,認為他是個頂天立地的漢子,於是下令赦免楊素的死罪。緊接著,皇帝又下令追贈楊敷為大將軍,諡號忠壯,同時又拔擢楊素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此後,楊素越來越受到周武帝的器重,一時間被朝野傳為美談。


武帝親總萬機,素以其父守節陷齊,未蒙朝命,上表申理,帝不許。至於再三,帝大怒,命左右斬之。素乃大言曰:“臣事無道天子,死其分也。”帝壯其言,由是贈敷為大將軍,諡曰忠壯。拜素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漸見禮遇。見《隋書·卷四十八》。



權臣楊堅執掌北周朝政後,楊素出於利害關係,便對他傾心投靠,併為其剷除異己、篡位稱帝立下大功。隋朝建立後,楊素被任命為御史大夫,後因獻納平陳之策並跟隨楊廣滅陳,得以升任宰相。此後,楊素又暗助楊廣奪取太子之位,並幫助他順利登基。而煬帝登基後為報答楊素,便任命他為尚書令,拜太師、司徒,封楚國公,無論是官職還是爵位,都達人臣之極。


雖然在隋朝做了宰相,儘管此時楊素已經年逾不惑,但此君口無遮攔的毛病卻絲毫沒見改變,並因此差點兒落得被滿門抄斬的結局。原來,楊素雖然權勢熏天,卻跟隋文帝一樣,有個“懼內”的傳統,平日裡對老婆鄭祁耶怕得要命。就因為楊素某日跟鄭祁耶吵架,才惹出了一場大風波。



且說隨著權勢和地位的不斷攀升,年逾不惑的楊素開始動了納妾的心思,準備把在外包養的女子迎娶過門,給她們一個正式的名分。沒想到楊素剛把想法透露給老婆,鄭祁耶便撒起了潑,一邊對老公破口大罵,一邊對他進行追逐、撕打,場面一時間無比搞笑、混亂。


楊素貴為宰相,被老婆這一番鬧騰,心中羞憤不已,便對鄭祁耶怒吼道:“你這個潑婦,忒不講道理,如果我做了天子,一定不會立你為皇后!”說完拂袖而去。按說夫妻間吵架拌嘴很正常,大不了床頭吵架床尾和,互相諒解一番也就過去了。沒想到鄭祁耶氣不過丈夫對她的怒吼,竟然一溜煙地跑到皇宮,把楊素說的氣話全部上報給隋文帝。



隋文帝很清楚楊素說的不過是句氣話,再加上同病相憐,便不想治他的罪。所以在聽完鄭祁耶告發後,隋文帝只是微微一笑,並沒有處置楊素的意思。沒想到,孤獨皇后此時卻為鄭氏出頭,堅持要求皇帝嚴懲楊素。文帝不敢違逆老婆的意見,只好將楊素罷官,但卻留住了他的性命(“其妻鄭氏性悍,素忿之曰:‘我若作天子,卿定不堪為皇后。’鄭氏奏之,由是坐免。”引文同上)。


楊素雖然被免官,但因為文帝倚重於他,所以不久後便又讓其官復原職。不過經此一事,楊素也開始變得謹慎小心起來,無論在朝堂上還是在家裡面,都不敢再口無遮攔。而正因如此,楊素才得以長期保持榮華富貴,並最後得以善終。


史料來源:《隋書》、《北史》、《資治通鑑》


文史磚家


隋文帝沒有殺揚素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楊素並不是真的“有謀反之心”,只是和他老婆吵架時氣急了口不擇言的說“我若作天子,卿定不堪為皇后”。被他老婆告訴了獨孤皇后,皇后又告訴了隋文帝。隋文帝雖然生氣,但不至於真的去相信一句氣話。

第二,當時隋還沒有統一,隋文帝不可能因為一句氣話把揚素這樣得力干將殺掉。隋文帝需要這樣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第三,揚素是出了名的怕老婆,而隋文帝也一樣,所以隋文帝對揚素比較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