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書記不住內容?

薄荷味汽水


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困惑:我們讀完一本書、卻又記不住內容怎麼辦?

都說寫讀書筆記可以幫助記憶,但我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啊?

……

今天,我們就來分享這個話題:如何快速上手、輕鬆學會寫讀書筆記?

我會從三個角度,帶你全面瞭解“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和步驟。

1.思維角度:什麼樣的讀書筆記、才算是一篇好的讀書筆記?

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很多,有的人擅長寫文字、有的人擅長畫思維導圖,還有人喜歡做圖文並茂的“手賬筆記”,既好看、又有收藏價值。

但不管哪種形式的讀書筆記,都有一個共同點。只要我們抓住了這個“共同點”,就能寫出一篇好的讀書筆記。

這個共同點是什麼呢?

它實際上是一個知識的“萃取”流程:獲得知識-提煉價值-結構化輸出。

2.方法角度:如何做讀書筆記?只需要掌握這三個步驟!

我們讀一本書、聽一段音頻、看一條視頻,就是“獲得知識”的過程。

在一本書裡面,有觀點、有案例、有數據,可能還會有一些故事,那麼,我們統統都要記下來嗎?

當然沒必要。

做讀書筆記不是記流水賬,我們只需要把重點內容、對我們有用的部分記下來就好。

所以,我們做讀書筆記的第一個步驟是:找出書中的重點內容,反覆讀幾遍,確保自己已經“獲得知識”。

如何確保?

合上書,你還記得那些重點,那就很OK了。

當然,僅僅是“記得”還不行,說不定你明天就會忘記;這時候,你就需要找時間、把這些重點內容記錄下來。

記錄的時候,你可以照抄書上的原話,但最好再加入一點自己的思考進去。你是如何看待這個知識的?有什麼想法、疑問嗎?你贊同作者的觀點嗎?把這些想法,統統記下來。

這個過程,可以幫助我們加深理解、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閱讀。

這就是我們做讀書筆記的第二個步驟:提煉價值。

現在,你已經收穫了一堆筆記,但這並不能算真正的“讀書筆記”。因為你把這些碎片化的東西分享給別人,沒讀過這本書的人,很可能看不懂你在寫什麼。

甚至,有可能連你自己都看不懂……

因為,碎片化的東西太多了,網上一搜一大把!而真正有價值的,是那些能將碎片知識串聯起來的“結構”。

你可以嘗試將這些零碎的筆記串聯起來,做成一個完整的內容。就像知識管理達人——彭小六,他彙總了各種高效閱讀的方法,並且取長補短、總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洋蔥閱讀法”;

你也可以將這些碎片化知識提煉、做成獨立的、一看就懂的“乾貨”,比如“告別拖延症的9個方法”、“時間管理的N個小技巧”……

這就是做讀書筆記的第三個步驟:結構化輸出。

3.知識管理角度:如何讓自己的閱讀發揮更大的價值?

閱讀,可以豐富你的精神世界;分享,可以豐富你的社交圈。

如果你不滿足於閱讀本身帶來的快樂,在讀完一本書之後,不妨把你的讀書筆記分享出去吧!你會因此認識很多朋友,他們給你的各種意見,都有可能成為你提升的臺階。

因為,學校很少教大家如何做讀書筆記、如何寫作,但你的讀者會教你很多!

畢竟每個人的閱歷、經驗都不同,你接觸的人越多、交流的對象越豐富,你的知識結構就會越龐大、越完整。

這時候,你會發現:能不能記住書中的內容,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你已經建立起一個“知識管理”的體系,這個體系會幫助你快速吸收新的知識、並且隨時為你調用!而你根本不用去刻意記住什麼。

這種感覺,超爽的!

加油吧!

5分鐘讀書


說到看書記不住,我曾經也被這種事情弄得很是鬱悶。明明認認真真看了很多書,卻沒能真正記住多少內容。


很遺憾,那麼多年的書我都基本上全是白讀了,不明所以了很久,後來把自己的情況告訴了老師,老師就輕描淡寫了幾個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那一刻,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什麼。於是開始學著在閱讀的時候準備一隻筆做記錄用,甚至會時不時的在書中寫出自己對於讀得有感觸的內容做評價和感想(有時會添加一隻熒光筆作為書中標記用)。

讀完一本書之後會有意識的讓自己寫一篇讀後感,開始不苛求寫得多好,只要儘可能的把書中的精彩內容和中心思想寫出來就好。久而久之,這便成了自己的一個閱讀流程。

如此一來,確實能幫助自己將讀到的內容加深印象,就算過了很久的時間,突然想起那本書來,還是能依稀記得書中所闡述的大概意思,如果想進一步重溫,我們可以看看自己以往的讀書筆記就好。

當然這會兒有人會說,哪裡就能記得之前的讀後感寫在哪裡?說到這,就不得不說說我自己關於筆記的管理了。

我有一套自己的筆記管理方法(個人覺得這對於書房書籍的管理也很有用),因為之前沒有電腦,我會在筆記本前面多留出幾頁專門列出目錄,猶如書的目錄一樣,什麼讀後感在第幾頁,寫一篇記一個目錄。寫完一本之後把時間跨度寫在封面上並標記序號(如是第一本就寫1)有助於記憶尋找。



後來有了電腦,就在電腦上做了一個索引表,從此,自己所寫的所有筆記讀後感,甚至是沒事寫了的幾首打油詩都能在第一時間輕易找到。

如此一來 我們省去了再去重讀的時間,當然如果看完讀後感之後突然又想重新閱讀,找到那本書再讀一讀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總之就是那句話,讀書不在多,關鍵要記得要消化,但是如果你不是那種天才,那麼不妨試試用這種簡單的笨方法,或許能獲得你想要的東西。


夢歸秦淮


讀書的時候,我特別喜歡看一些課外書,但當時班上一個不怎麼讀書的女生曾問我,“你看那麼多書記得嗎?”“不會呢,會忘記不少呢!”“看了最後又記不住,那為什麼還要讀?”

當時被她這個問題問住了,或許這就就是這就是她不喜歡讀書的理由。

雖然心裡並不贊同她的看法,但當時我也不知道怎麼來回答這個問題,畢竟,我讀了不少書,但確實不是所有的都記得。

儘管如此,我並沒有因此就放棄讀書,我很享受閱讀的快樂,閱讀對於我來說,始終都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那時候,讀書就是純粹地喜歡,並沒有任何功利的想法,正因為那種單純的熱愛,讀書從此成為了我的習慣。

但當我開始大量讀書之後,我的思想發生了一些改變,我得承認讀書確實需要功利一些。因為時間變成了最珍貴的資源,很少有成年人閱讀純粹是為了單純地消遣,當然,消遣也是一種閱讀目的。但如何讓我們的生活因為閱讀而變得越來越好,也成為了更多人的目標。

這兩年,讀書的效率較之以前明顯提高了不少,無論是輸入,還是輸出都取得了一些成績,自認為在在這方面頗有一些心得。

因此,在這裡,我願意分享幾點自己的讀書方法和技巧,幫助更多的讀書愛好者提高閱讀效率,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對於看書記不住,我認為主要有三種原因。

1. 沒有用正確的方法閱讀

讀書有章法,讀書並非就是從頭翻到尾,看完了一本書就把它扔在一邊,這樣的讀書方法是很難產生效果的。但從最近做閱讀諮詢以來,我發現很多成年人依然在用這種低效的方法閱讀。當然,其中也包括曾經的我。

與過去的逐字逐句閱讀不同,我現在的讀書習慣是,拿到一本書之後,先瀏覽它的大概框架,瞭解它主要講了什麼,從封面和序言中找出主要內容和關鍵詞,做到對整本書有一個大概的掌握。

然後,仔細閱讀目錄,瞭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框架之後,通讀全書,並留意重點內容,找出關鍵詞和結論性的觀點,劃線標註。

第二遍閱讀的時候,重點閱讀標註部分。讀到比較有感悟的地方,我會隨手寫一些隻言片語,可能一兩句話,也可能寫個二三百分享到豆瓣、星球中。

此外,對於一些比較好的素材和觀點,我還會做一些摘錄並保存到印象筆記中,然後分門別類編輯保存好,作為今後的素材使用。

最後,我還會針對全書的內容,根據書本身的邏輯或者自己的理解畫一個思維導圖,對書的內容做一個梳理,一方面可以加深記憶,一方面也能促進理解和消化。

2.沒有及時複習,強化對知識的記憶

讀書會忘記是絕大多數人都會面臨的問題,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但我們可以通過做一些主動的努力來改善。

我的習慣是通過翻閱印象筆記的摘錄和再次閱讀思維導圖,重新複習知識點,喚醒記憶。

每天晚上睡覺前,花上半個小時,或者利用任何碎片化的時間,翻一翻之前做的筆記。做筆記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今後查看,但如果做完筆記之後,就再也不看,那麼筆記做得再多再好,都是沒有意義的。溫故而知新,學習這件事,還是要靠腳踏實地的努力。

3.沒有做到真正內化,為己所用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但致用的前提是要讓知識真正變為自己的東西。

知識只有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才有可能發揮它的作用和效果,否則它就只是一堆沒有用處的信息。

那麼如何將知識變為自己的東西呢?

我的做法是,經常性地思考怎麼運用所學到的知識?這個習慣要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的始終。

比如,在剛瞭解到一個新知識點的時候,我會問自己,“這個知識可以用到哪個地方?我以前是不是瞭解過相關的知識?”

在做筆記的時候,根據它適用的領域和範圍,編輯標籤,這樣下次在用的時候就會知道可以把它用在哪裡了。

還有一種方法是“反芻”,也就是在學習結束之後,依然不停止思考。比如,我在讀完一本書之後會經常思考:這本書講了哪些知識,我學到了什麼?

因為不斷地反芻和消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在不斷強化,到了需要用的時候,不需要我們刻意查找,也能自然迸發出來。這時候,知識就真正成為了我們自己的東西。

當然,即使我們做了這些努力,也無法確保就一定能記住所有的內容,但只要我們能記住那些真正有用的、對我們來說有意義的,學習的目的其實也就達到了。

讀書就像我們吃飯一樣,我們不能因為昨天吃了,今天就不用吃飯了。

我們常說書是精神食糧,既然人需要不斷地補充物質食糧,那為什麼就不能經常為自己補充精神食糧呢?

也許讀完一本書未必就能讓我們的生活發生立竿見影的改變,但最終卻滋養了我們的內心,化成了我們的肌肉和骨血,提升了我們內在的氣質。

蔣方舟曾說過一句話,一個人如果不讀書,那麼他的價值觀只能由親朋好友或者大量的營銷號來決定。

讀書讓人免於狹隘,當我們讀的書越來越多,我們的視野也會因此變得更大。

即便囿於狹窄的天地,在內心,也依然會有屬於自己的山川湖海。


這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對你有幫助或者啟發!喜歡可以點個贊或者點個關注,就是我原創最大的動力^_^

我是笑薇——一個從帝都回歸四線小城,靠讀書寫作月入過萬,實現自由生活的姑娘。

更多閱讀方法和技巧,請關注公眾號:笑薇讀書

我會陪伴你,一起蛻變成理想中的自己!


笑薇讀書


說到看書記不住我就回想自己感覺好笑。

我就是個看書記不住的,從小就是這樣,特別是背文言文,沒有一次過關,都是記得其中一兩句,老師都拿我無奈。記得有一次是我影響最深刻的,老師讓我們一個一個的背文言文,我很認真的背了一個星期,自己認為沒有問題了,到檢查那天我就背出了個名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接下來其他的一概不知。

後來上高中的時候還是一樣,看書就打瞌睡,見到書就像就到睡神一樣,看的字都是在給我跳催眠舞。後來我接觸到了一本書也改變了我之間看書記不住的習慣,找到了自己為什麼看書記不住的缺陷。就是《故事會》,上高中的時候特別喜歡看這本書,每個星期都會去報刊亭買一套,裡面寫的故事很好看,又有搞笑的笑話,一本書可以看3遍,後來發現自己也不是記不住呀,裡面的故事都能記住,倒背如流。

故事會給我的啟發就是,要有興趣的去看一本書,不能只當做任務去看,每一篇文章都描述著一個不同的故事,要身臨其境,體會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是什麼樣的感覺。不能靠死記硬背,很容易忘記,當真正的把這篇文章在自己腦海裡描述成一個故事的時候,很容易記住,可以說給朋友聽,加深自己的印象。還有就是劃重點,一個重點句子就能回想起一篇文章,也減輕的大腦的負擔,更多需要的是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寫多了印象就深。如果這些方法都還是不靠譜,就來個抽象記憶法,把書本上的東西幻想成一個植物動物,世間萬物,自然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東西太多了,要是把知識幻想成萬物,當我們看到的時候立馬就會想起來,我記英語單詞就是這麼記的。


樂觀小生活


老鬼作為看過上千本書的傢伙,自認為還是有點發言權的。和大家分享一些記憶的方法。

先用視頻做分享,之後用文字作出梳理。希望大家還是耐心點兒將視頻看完為好。如果連這點耐性都沒有,也就別談什麼看書記憶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a66e000a97c705c9ff27\

老鬼歸來


有時候,看到美麗的景色,一時情緒激動,也想吟唱幾句古詩附庸風雅,可是,明明平時讀過的古詩不少,可張嘴來不了。

還有的時候,做個報告,講到關鍵處,想引用幾句金句點題,這時候腦袋卻“短路”了。


讀了太多太多的書,還是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記不住內容,什麼緣由?

聽有書君來解謎:

主觀上的原因:

1、讀書有無目的,決定你的記憶。

如果讀書沒有目的,那麼讀過的書,十有八九就會讀後忘前,因為沒有壓力。“沒有壓力哪來動力”,所以,一般供消遣的書,讀讀就是為了博一時之樂,自然就記不住了。

如果你讀書之前想過這些問題:為什麼選擇這本書看?想從這本書中得到什麼知識?是為了考試還是為了消遣?

你有明確的讀書目的,那麼,你的眼睛與書籍接觸時,就會高度搜索與目的相關的詞彙,句子,如同在書中搜尋寶貝一樣,此時大腦就會高度集中,汲取所需內容,這座記憶寶庫的容納量也會盡可能的變大,而且記憶速度也快。你可能會在最短的時間獲取最多最有用的知識。


所以,要想記住內容,看書一定要明確目的。

2、與理解和興趣有關。

有些書籍比較難理解,尤其那些專業書籍,內容晦澀難懂。如果對此專業沒興趣,讀起來既沒故事情節,也沒情感糾纏,不能觸動人的靈魂,即使囫圇吞棗地讀完了,讀的什麼內容,恐怕也說不出來。

3、沒有掌握閱讀方法。

這種情況的看書,只是讓眼睛忙碌了,記憶浮於表面,沒有融化到你的血肉裡。

看書一定要記住“心動不如行動”,如果有打動了你心的地方,語句或者情節,就馬上行動起來,記筆記,摘錄,寫感悟,並進一步想開來,寫自己為什麼被感動,把產生共鳴的原因寫下來。你看,照這個思維下來,讀書筆記就寫出來了,回頭再翻看,自然記憶加深。

4、進入一種閱讀誤區。

我們常常以為看書需要一字不漏的看遍所有的文字,而且需要思考所有內容,“鬍子眉毛一把抓”,導致記憶沒重點,記的內容太多反而記不住。


日本書評達人印南敦史在《快速閱讀術》一書中就說:不必把書中的內容全部據為己有,只需要選擇自己必要的部分去閱讀就好了。

5、讀書的情緒也起很大作用。

你對感興趣的書籍記憶就要比不感興趣的內容記憶要長久一些,因為,記憶的內容在你遺忘之前已在腦中被複習了好幾遍。

比如:兒童看過的漫畫書就會津津樂道地複述出來,如果讓他複述一篇課文,可能就沒有那麼強大的記憶了。

客觀上的原因:

1、人類生理記憶特點。

在這裡有必要再提一下非常有名的揭示遺忘規律的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艾賓浩斯列出的時間間隔和記憶量的數據是這樣的:

剛得到的記憶百分之百,在20分鐘之後,大約會剩下一半;一天之後,差不多剩下了三分之一;一個月後,差不多隻剩五分之一了。

所以,一定要複習,這也就是老師經常在課堂上一遍又一遍進行強調的。讀書也一樣,看完書,覺得有用,就要隨時翻看,在還沒有忘記之前,強化記憶。

2、老年人與年輕人記憶差別。

經常聽老人會說:“老了,不中用了,鑰匙隨手放在哪兒就忘了。”

人類識記的生理基礎是大腦皮層形成的暫時神經聯繫。老年人的記憶功能隨著年齡增長,器官肯定會退化,這是毋庸置疑的。

總之,喜歡看書的人想記住內容,並且想通過看書使自己有所突破,就要找到自己記憶的特點,多看讀書達人的閱讀方法,並及時把自己看到的內容用於實踐,在反覆實踐中消化書籍內容,讓自己也能出口成章,信手拈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有一個詞你肯定知道: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就是下面這張圖。我們普通人記憶東西不是記住後一輩子都忘不了了。

魚的記憶只有7秒,而我們普通人的記憶也不會超過“7天”,平均7天以後我們會忘掉將近80%的內容。其實,更悲慘的是,在一天以後就已經忘掉了將近80%的內容了。

所以,看書記不住內容,核心就是一個原因:你看完後超過了1天以上,都沒有再拿出來複習。答案就這麼簡單。

那我們怎麼樣去解決這個問題呢。艾賓浩斯先生(就下面這個傢伙)既然找到了遺忘曲線,自然就有對應的“記憶曲線”。在一些關鍵節點上進行回顧,就能保持很高的記憶水平了。

第一,20分鐘的時候,“叮”一下

看上面那個圖表,第20分鐘的時候你就會忘掉42%。所以,在20分鐘的時候,趕緊拿出你的書、你的筆記進行回看。這就顯現出了筆記的重要性,隨隨便便寫個筆記一定有20分鐘,不管是電腦打字還是手寫。

所以,如果你有做筆記的習慣,那這20分鐘的門檻,你算是過去了。

第二,1小時的時候,“叮叮”兩下

跨過了20分鐘門檻,別急,還有1小時的記憶門檻。1個小時以後估計你的筆記也寫完了,書也放回到書架了,或者Kindle也放下了,甚至自己也沒有再讀的慾望了,那怎麼辦?答案很簡單:向別人介紹這本書。
人總是有和其他人聊天的本能慾望。1個小時前你剛讀完一本書,你感覺自己能量爆棚、滿掛聖母光環,以上帝視角看著坐在你對面的人,心裡一定會想“無知的人類,我剛讀完一本書,我知道的比你多,無知的你怎麼能領悟我現在的知識境界”。

所以,你會忍不住要向對方分享下你“獨孤求敗”的讀書心得。這本書怎麼樣,誰寫的,寫了什麼故事,多麼的優美啊,趕緊去讀吧。在這介紹一遍的過程中,你就自己順道把書也回顧了一遍。瞧,1小時的記憶門檻,跨過去了。

第三,1天的時候,“叮叮叮”三下

1天基本上是一個記憶的大門檻,1天后能記住的內容,基本1周後、1個月後也記得,但1天后忘掉的內容,基本以後也就忘掉了。所以,讀書最多1天一本,多了真心記不住

那1天的時候怎麼記住書裡的內容呢?答案還是艾賓浩斯先生說的(還是上面那個傢伙):看目錄。

目錄一般在5頁以內,超過5頁的一定是寫書的人腦袋秀逗了。5頁你總能看完吧,而看目錄可以幫你在腦袋裡“過電影”,這本書裡的內容會以超音速轟炸機般的速度在你腦海裡飛過,並留下一串串“記憶引爆點”,點燃你快要遺忘的曲線。轟~這個門檻,又跨過去了。

基本上,跨過這20分鐘(做筆記)、1小時(分享)、1天(看目錄),這3個記憶門檻,你就能記住書裡的內容了。

我可是親測有效,要是覺得有用就留下你的右手大拇指吧。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在下千城


我們都知道,讀書,是成本最低的一種自我提升方式;


讀書,可以使人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才幹;讀書,還能引導我們明白事理,成為有修養的人。


可是,讀書記不住,看完了就忘,已成為大多數讀者面臨的一大痛點,是什麼原因導致看書記不住內容呢?


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減退嗎?還是另有原因?

在我看來

其主要原因是:讀書方法有問題。


上學的時候老師就交待我們,讀書要細細的品,慢慢的讀,遇到受啟發的句子要畫線、摘抄,一本書讀下來,不知要間斷多少次,記完厚厚的筆記,大道理無數,仍然不知道作者要告訴我們什麼新知識。


事實上,大腦的記憶靠的是將信息與經驗聯繫起來。

另外,沒有達到深度閱讀。


在碎片化信息時代,人們很難做到100%專注,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難免會彈出各種信息,比如微信、郵件、電話等等。


從一件事情轉換到另一事情,大腦是需要過程的,等你好不容易回到書中,又會來了新的信息,所以,自控力再強的人也很難專注。

再有,沒有與實際結合起來用。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有這樣一句話說:“一味讀下去”等於沒讀過。


並不是讀完書,做完筆記就萬事大吉了,這樣的讀書也叫最低級的刻苦,時間與產出不成正比,花很長的時間,卻不能達到應得的效果。

那麼,具體怎麼做才能把讀過的書牢牢的印在腦海中呢?下面分享一點自己的經驗:


第一,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提到,閱讀法就是從識字到消化應用的過程,首先需要讀懂,不只是“識字”,而是快速抓住文字的意思。


接下來要快速抓住大意,也就是略讀,這裡的略不是省略,而是沒必要的修飾詞或大量舉例可以略過,速讀拎清整本書的邏輯。


最後再把自己替換成作者,從書的類型,書的結構,重點篇目,寫作意圖等六個方面瞭解一本書。



另外開始要仔細閱讀目錄,找出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去閱讀,這樣帶著目的去閱讀會增加記憶。

第二、做到深度閱讀。


在微信消息、電子郵件滿天飛的時代,人們已經很難專注去做一件事情了,越來越多的人幾乎喪失了專注的能力,別說讀書了,連看電視劇都無法專注。

其實,專注度是可以練習的。


方法一叫做冥想法,冥想就是大腦的一種練習,它有很多方法,比如說散步、慢跑、沐浴、打坐、呼吸這些都屬於冥想。


還有一種方法叫記憶練習法。


首先把一副牌打開,起初能記多少就記多少,然後再反覆練習,慢慢熟悉起來,這樣在大腦中就會產生圖像,也就是在大腦中建立一個影像庫,按次順記住每一個圖像,這要比死記硬背簡單得多。


另外,記住一副牌還有一步,就是把52張牌中的每一張與一個難忘的人或事聯繫起來,反覆練習記憶這種聯繫,直到隨便抽出任意一張牌,都能說出聯繫的形象。


按著上面的步驟練習,你會驚奇的發現你的大腦記憶迅速提升,同時還可以增強專注能力及深度工作的能力。

第三、做讀書筆記和寫書評。


這裡所說的讀書筆記可不是原始的摘抄金句,它有三種方法,最常見的是三欄筆記法,也就是內容、摘要、感悟。它的好處在於邊讀邊想,印象深刻。


另外還要寫書評,讀後感和書評不一樣,讀後感的主要任務不是對書籍進行價值判斷,而是記錄個人閱讀某種書籍後的所感、所想、所悟;


書評是對書籍進行價值判斷後的成果。寫書評的好處在於促進自己認知讀書的效果,增強記憶力。


第四,要學以致用。我們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只是一個理論而已,如果不能很好地指導我們的生活,那麼只能是原地踏步,沒幾天也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以上一點分享,與大家共勉。


24幀半


為什麼看書記不住內容,這是個很常見的問題。大部分有這種困惑的人認為,書只要讀一遍就行了。其實,古人早就提醒我們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當然,我們無需真的讀百遍,但如果你僅僅是讀完一本書,就指望記住內容,甚至讀懂一本書,那顯然是高估自己了。

我是個資質平庸的人,所以讀一本書通常分成四步:瀏覽、粗讀、精讀和重讀。不是每一本書都會有這四步,很多書止步於前兩步,值得精讀的書不多,值得重讀的則少之又少。我讀書記住內容主要是靠精讀這個過程,《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介紹了精讀時須注意哪些內容:

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麼的規則。

  • 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分類。
  • 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在談些什麼。
  • 將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聯性列舉出來。將全書的大綱列舉出來,並將各個部分的大綱也列出來。
  • 確定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詮釋一本書的內容規則。

  • 詮釋作者的關鍵字,與他達成共識。
  • 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 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麼,從內容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再重新構架出來。
  • 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沒解決的。再判斷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像是溝通知識一樣地評論一本書的規則。

  • 除非你已經完成大綱構架,也能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

  • 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 在說出評論之前,要能證明自己區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精讀完之後做個思維導圖,對寫書評是很有幫助的。


想要紮實記住書中內容,精讀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做讀書筆記、重讀,直至能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這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書中的內容。


愛讀書的等風來


我覺得看書記不住內容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看書效率太低,看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

2.對自己的要求太高,希望把全書有用的知識點都記住;

3.書中的內容沒有與自己的生活聯繫在一起。


一般看完一本書後,我會問自己幾個問題: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哪個部分對我有啟發作用,本書相比其他書的優點是什麼?有什麼問題需要我另外解決的?如果以上問題我都無法回答出來,說明這本書的內容我沒有消化掉。


這裡要提到我最近閱讀的日本作家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身為一個每年閱讀300本書的暢銷書作家,大巖俊之在書中提到了高效率讀書的方法、利用做筆記掌握書籍的內容、如何記住書中的內容、以及將內容付諸於行動的方法。其中,高效率讀書是基礎,只有帶著目的去讀書,才能更好的掌握書籍的概要和層次,記住最重要的20%的內容,繼而將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永久性的記住書中的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讀書的過程中製作思維導圖,在讀完全書後結合書中的原文和自己的理解寫讀書筆記,也是非常有用的記住書中內容的方法。

這裡要推薦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提到的“蔥鮪火鍋”式的讀書筆記法。原來我看完書,想寫書評鞏固下書中的知識,發現如果按照原文的知識點梳理書籍的內容的話,知識點太多,而且寫出來特別像流水賬。後來在寫作班的老師推薦下,我接觸到了“蔥鮪火鍋”式的讀書筆記法,也就是摘抄與自己有共鳴的原文,在原文旁邊寫下由此引發的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想法多了,最後總結一下,就會形成一篇很不錯的書評。這本書對於如何利用筆記本選擇自己想看的書、讀書、做筆記和活用書中的內容也有很好的建議作用。

針對我開頭提到看書記不住內容的三條原因,結合以上兩本我推薦的書,可以有以下解決辦法:


1.看書效率太低,看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

帶著目的讀書;通過目錄及序言掌握全書的概要,知道自己正在讀的是哪個部分;控制讀書的時間,一本書閱讀時間持續的越長,前面的內容越容易忘記;多讀書以訓練自己讀書的效率。


2.對自己的要求太高,希望把全書有用的知識點都記住;

一本書最重要的部分只佔全書的20%,我們只需要記住這部分或者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那部分就好。


3.書中的內容沒有與自己的生活聯繫在一起。

利用“蔥鮪火鍋”讀書筆記法將原文與自己的思考結合在一起;利用書中的內容為自己設立一個小目標,明確現在的狀態與目標狀態的差距,細分成簡單的小步驟進行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