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金”,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老農說鄉村


從小生活在農村的我們,從小就能聽到好多俗語,或諺語。什麼“一年打兩春,豆子貴如金”,“兩春夾一冬,黃土變成金”,“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等等。

一年兩春,豆子貴如金。

這句話說的就是,如果一年中打兩次春的話,那麼這一年的豆子收成不好,豆子收成少了,自然價格就高了,物以稀為貴嘛。

我們國家是個發展中農業大國,以前農業技術不發達,大多數農村都是靠天吃飯,老一輩農民根據自己的生活生產經驗,總結編成俗語傳了下來。至於這一年有兩春或者一春,和農作物收穫與否關係不大。不過農村民間比較喜歡琢磨研究曆法和農事之間的活動規律,也就總結出來了很多的俗語老話來,應該說是要尊重和學習的。你還別說,有時候真的準。

一年打兩春,在我們大多數人認知裡,一年不是隻有一個立春嗎?為什麼一年中會有兩個立春呢?那就要說我國的兩套時間計算立法了。一個是農曆,一個就是陽曆。而24節氣是按照陽曆來計算日期的,而農曆因為閏月的情況,和陽曆的時間是不對照的。所以有時候就會出現一年打倆春的現象!

比如,2017年就是雙春年,但那年糧食收成非常好,可以說是豐收年。

其實這些俗語放在現在已經不太適合了,隨著社會的發展,並且現在農業生產技術得提高,我們可以人工降雨,人工降雪等等。人們農業生產早已不是靠天吃飯了。所以這些俗語放到現在,已經沒有多大的參考價值。也就是農村老輩人們,平時閒聊嘮嗑一些的話題!






農民大叔侃大山


我認為,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作中,根據大自然的規律總結出來的,用我們現在科學的依據解釋,我覺得是這樣的道理——一年兩個春,就是24節氣中的立春,年有閏年,所有也有的時候,一年是有兩個立春節氣的,這意味著什麼呢?

我覺得,立春之後,天氣會變暖,兩個立春,那麼暖和的天氣,肯定會讓土壤中的害蟲提前結束冬眠,醒來“禍害”農作物,尤其是大黃豆,所以溫暖的天氣之後,黃豆的產量會很低,價格就會升高,貴如金了。

這裡和我們開頭說的另一個俗語“兩春夾一冬,必定暖烘烘”是一個道理,大家覺得呢?

2.俗語有道理嗎?

別的俗語我是不清楚的,不過這句俗語經過科學的分析和認證之後,我覺得還是有一部分的道理的,您說對吧!

最後,您那裡有什麼俗語嗎?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僅供大家做出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呢。


農村種植楊二妮


你的說法與我們這裡的說法有些不一樣。我們這裡的老人常說“一年兩個春,帶角的貴死金”。並非單指“豆子”單一作物。也許各地方,有各地方不同的俗話,在這個問題就設必要爭執了。

單講我們這裡的俗語,在過去我很小的時侯,老人就常說,“一個兩個春,帶豆的貴死金”。“月亮一張犁,拿錢無處糴”。“月亮仰哇,糧食挺價”“收花不收花,單看正月二十八(單指棉花)"。從古至今,一些俗話都說的很有道理,在從前的年代,不能說全靈,但也約佔百分之七八十。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過一去的那個年代,社會,科技各方面都不發達,特別是在解放前,老農民種地,產量很低,自流灌溉很少,百分之七八十的土地澆不上水,靠天吃飯。那時候的人比現在窮的沒法形容。老百姓只能老天爺的臉色行事,毫無辦法。大自然是多變的,氣候也是不以人的意思而變化的。就算對科技進步的今天,也無法破解大自然界的奧秘。科學家推測也只能預測,比如下雨,氣象臺預報今天是睛天,卻到了夜間“電閃雷鳴”下起雨來了,這是局部現。

現在在轉回“一年兩個春”的話題,一年兩春,不一定多少年趕一次,只要趕上你注意觀察,不光是“大豆”,也許“大豆”豐產那。你要看別的,比如:帶角的農作物當然是豆類。但是,非農作物的動物類,也有很多“帶角”的種類,比如:牛,羊,豬等,有的網友可能會問,豬帶“角”?因為豬蹄子也有角嗎?不管什麼動物只要帶角的都屬其類。單一的好預防,不單一的就不好預防。這是“天意"。科學也束手無策。為什麼?我講一個現實,我鄰居有一個“盲人”(看不見),他會推算比較靈,每年收什麼?他算的準,比如說“大豆”今年收不收,有時候我就去問問他,他說“立夏”這一天的“五行”是什麼?(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如果“立夏”這一天是“火",就收“豆子”,是水就不收“豆子”。為什麼?因為“火”不生蟲,“水”能生蟲。嗨,你別不信。俗話說:“谷上垛,麥上倉,豆子扛在肩旁上”,這才算收。為什麼?話越拽越長,不能偏離主題,以後再細講,這都是科技之謎。豆子這種作物很邪,別處不說,只說我們這裡,大豆熟了,割了曬乾算不算收?不算。為什麼?因為豆子不同其他作物,割了曬乾垛好不行,它生紅蟲,幾天就把“大豆”吃成馬牙。只有打出來,收到袋裡才算收。好了,大家時間寶貴,說明就行了。別耽誤大家發財。有不同意見,謝謝反饋,評論!關注。





老年之光


“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金”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一年有兩個種植的春天,豆類的農作物就像金子一樣金貴。在南方有許多農作物都可以在兩屆種植的,種植時間都是在三月份跟六月份的,我哪裡叫三月春跟六月春。三月份跟九月份的雨聲衝足氣候溫暖最適合種植了。像稻穀、玉米、花生、番薯和各種青菜都是可以兩屆種植的。稻穀就是三月種植下去六月份收成,收完後馬上又跟著種第二季到了九月份就可以收成了,其中兩屆種植豆類農作物的營養價值和產量是最高的。

所以說“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金”是有一定的道理。以上是我個人對這句話的理解,有理解錯誤的希望大家的指點和批評!





山區少年



為了我20


這個農村諺語,意思是指這年莊稼地大半陷入旱情,收成不好。現在證實只是一段時間的經驗總結,不貝有科學性,要從實際天氣變化為準。


陝西農村么妹


華北何以種兩叉作物


挖機師傅二胖子


現在豆子一年四季豆可以種,而且價格還挺好,相對其它農產品,種豆子是非常划算的。


山村魏海明


因為快春天的時候,下雨預算著春和大地,萬物復甦。春雨貴如油。


張氏之天下


沒有科學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