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王”路易十四晚年最重要的女人

“太陽王”路易十四晚年最重要的女人

曼特農夫人(1635-1719)畫像

路易十四晚年的局勢是他一生中最不平靜的時刻,當時幾乎整個歐洲都在與他作戰,國內的情況也日益惡化,法國百姓生活越來越辛苦,且越來越有被法國人輕視的民族侮辱的擔憂,但這一時期對於路易十四的宮廷政治來說,幾乎是他一生中最為平靜的時刻。

這當然是因為勒泰利埃和盧瓦父子清除了新教勢力以及宗教保守勢力中的溫和派所造成的。路易十四晚年的政治統治力掌握在法國最為保守的政治集團手中,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在奧爾良公爵(此奧爾良公爵並不是路易十四的叔叔奧爾良公爵加斯東而是路易十四弟弟的兒子,即路易十四的侄子,原來的夏爾特爾公爵菲利普,見《路易十四時代》第十六章P207,本書中的翻譯常常把菲利普稱為“亨利四世的孫子”,誤,當為亨利四世的重孫)攝政和路易十五統治時期,法國為什麼會那麼黑暗,為什麼會爆發啟蒙運動。保守勢力中的強硬派一黨獨大,沒有任何政治對手能夠與其進行政治博弈,使得路易十四的晚年政治鬥爭趨向了平靜。

盧瓦死後數年裡,首相的職責似乎由“樞密院”代替了。(同書,第十七章,P218,原文雲:政治事務由樞密院處理。此事在盧瓦去世之後。)但到了1699年,一向不過問政治的路易十四晚年最重要的女人——曼特農夫人,忽然推薦她的寵信夏米亞爾主管財政部,1701年,夏米亞爾又主持軍機部。(同書,第十八章,P244)也就是說,夏米亞爾在曼特農夫人的支持下,先後擔任了財政大臣和首相,而財政大臣和首相是路易十四時代極為敏感的政治要職。

讓人奇怪的是,此時此刻,向來清心寡慾不問政事的曼特農夫人為什麼會出面?夏米亞爾又何德何能接掌保守勢力強硬派為之奮鬥了八十餘年的法國軍政大權?

曼特農夫人是路易十四最後的女人,也是路易十四晚年的精神依靠之一。曼特農夫人出生在1635年,比路易十四大三歲,(女大三,抱金磚!)原名是弗朗索瓦絲·奧比涅,早年沒有任何貴幸的可能,反而歷盡坎坷。

1651年,16歲的弗朗索瓦絲嫁給了“長得難看、肢體不靈、財產微薄”但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平庸人物保羅·斯卡龍,成為斯卡龍夫人。“她結婚前,發誓棄絕她家祖傳的對加爾文教派的信仰”,這就為她後來成為法國貴族社交圈——所謂“巴黎最有教養的圈子”——中頗受歡迎的人奠定了基礎。(十七世紀五六十年代,也就是投石黨之亂之後馬紮然專政時期,當時在政治上,宗教保守勢力天主教信徒沒有能力反對馬紮然專政,但從曼特農夫人改宗一點來看,當時的貴族仍然把天主教信仰看成與其身份地位相稱的象徵之一。馬紮然的專政和新教的發展絲毫沒有動搖貴族的信仰)通過與貴族接觸,斯卡龍夫人結識了當時路易十四最為寵幸的情婦蒙特斯龐侯爵夫人,也因此,路易十四知道有這樣一個人存在。

1670年,斯卡龍夫人三十五歲,這一年,路易十四與蒙特斯龐夫人的私生子曼恩公爵需要一個秘密撫養和教育的人,斯卡龍夫人又一次進入了路易十四的視線中,此事於1672年被確定。

而負責安排這件事的人正是當時的首相盧瓦。

盧瓦由凡爾賽宮廷秘密來到巴黎,勸說當時對此事頗有顧慮的斯卡龍夫人。我們不知道盧瓦對斯卡龍夫人說了什麼,但總之斯卡龍夫人接受了盧瓦的建議。從此之後,斯卡龍夫人青雲直上,“國王最初還不習慣於同她交往,後來則從對她厭惡,轉為對她信任,又從對她信任轉為對她熱愛”。

斯卡龍夫人對政治似乎不關心,“她對博得統治者的歡心,比對自己掌權統治更加關心”,這可能是斯卡龍夫人得寵的一個原因,也可能是她長期成為路易十四紅顏知己而地位日益穩固的原因。

1686年,四十三歲的路易十四和四十六歲的斯卡龍夫人秘密結婚,賜封號曼特農夫人。但秘密結婚之前,當年曾經勸說曼特農夫人的盧瓦反對這次婚姻:“盧瓦大臣曾經跪在路易十四腳下,勸阻國王和斯卡龍寡婦結婚。但是她(曼特農夫人)不僅原諒了這位大臣,而且當盧瓦侯爵粗魯的脾氣有時使國王衝動激怒時,她還往往平息國王的怒氣。”

看得出:第一,曼特農夫人的發跡與盧瓦關係很大;第二,曼特農夫人這樣並沒有介意盧瓦對於其與路易十四婚姻的阻撓;第三,路易十四對盧瓦的衝撞大為憤怒時,曼特農夫人勸說國王平息怒氣,那肯定沒少幫盧瓦說話。這三點足可以說明曼特農夫人與盧瓦關係非常不一般。(關於曼特農夫人的事情,詳見同書第二十七章,P386-391)

也因此可以推測,在政治態度上,曼特農夫人即使不與盧瓦同黨也一定是同情支持盧瓦一黨的重要人物。

在盧瓦死後,在柯爾伯的勢力尚沒有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刻,保守黨的強硬派有可能面臨著被溫和派重新奪權的危機。於是,一向不干涉政治的曼特農夫人以其特有影響力把自己最信任的夏米亞爾扶植成了路易十四王朝中掌管財政和行政大權的最大權勢人物。如此一來,溫和派便沒有可能在盧瓦去世之後政權動盪的時刻重新掌權以完成對強硬派的復仇了。

如此說來,曼特農夫人對待盧瓦可謂仁至義盡,也報答了當年盧瓦促成的她個人無限榮譽的恩情,且是湧泉之報。

背後有曼特農夫人支持的夏米亞爾苦力支撐著光輝的路易十四時代末期,盡其所能沒有使路易十四王朝提前崩潰,但是要挽救這個時代,不僅夏米亞爾無能為力,所有人都無能為力。

有意思的是,“1709年,傑出的柯爾伯的侄子德馬雷繼夏米亞爾擔任財政總監。(即財政大臣,同書,第三十章,P452)”

在盧瓦完勝柯爾伯之後的二十四年,有盧瓦同黨嫌疑的夏米亞爾也已老去,柯爾伯和塞涅萊手中失去和沒有得到的東西,如今又戲劇性的回到手上。德馬雷作為柯爾伯的侄子去繼承夏米亞爾的實權讓人有些百感交集。在以後的時代,相信當時的德馬雷還有許多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務:他需要重振保守勢力溫和派的榮光,他需要反對強硬派獨攬大權的局面。可是他不知道,在法國的普通社會里一股新教之後更為強大的啟蒙新風正在孕育,這股勢力後來摧毀了德馬雷和夏米亞爾之後封建傳統雄心勃勃進行表演的舞臺。

無論是柯爾伯還是盧瓦,無論是德馬雷還是夏米亞爾,無論是勝是敗,是喜是憂,偉大的路易十四已經老去,偉大的路易十四時代已經老去。(完)

​以上內容依據伏爾泰所著《路易十四時代》,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