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鋼鐵俠經典,史上最牛超級英雄電影

上週寫了漫威的新英雄驚奇隊長,老實說期望越高失望越多( )。如何把超級英雄拍得叫座又叫好呢,我遵循高曉松的推薦一口氣看完了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

黑暗騎士系列拍自2005年,算是老片子了。我當年因為沒有入超級英雄的坑,所以看到是蝙蝠俠的電影根本就沒有看。可誰能想到今天的我能一天看蝙蝠俠的照片200遍呢~╮(╯_╰)╭

他比鋼鐵俠經典,史上最牛超級英雄電影

克里斯蒂安·貝爾 飾蝙蝠俠

更驚豔的是,這是值得一看再看的好片子,系列第二部《蝙蝠俠:黑暗騎士》是史上第一部票房過10億美元的超級英雄電影,豆瓣評分也有9.1之高。可見電影好不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今天,我要說《蝙蝠俠:黑暗騎士》。

1/超級反派

《蝙蝠俠:黑暗騎士》這部電影的靈魂來源於超級反派小丑。

相比其它超級英雄電影裡的那些起於玻璃心死於話多的反派,小丑的心理素質夠強,業務能力過硬,妥妥的犯罪界扛把子。

別人家的反派越分析越不靠譜,小丑卻越挖越深。

為什麼?

因為他操控人性。

電影開頭,就是小丑團伙搶黑幫銀行。小丑團伙每個人都戴著小丑面具,兩人一組,合作密切,行雲流水,卻在接到一個神秘電話後,一個人掏出槍偷偷殺死自己的合作伙伴。

最後只剩下小丑一個人活下來。

而讓團伙自相殘殺的原因只是小丑給他們電話說:趁人不注意殺死一個人,可以少一個人分贓。

一旦起了貪慾,設計別人時,也在設計自己。

小丑的第一次出場,就完成了犯罪與離間雙重表演。

而當他揭開小丑面具,露出畫著小丑妝容的臉,嘴角兩道咧開著的傷疤,獰笑著往銀行工作人員嘴裡塞炸彈,一邊說“殺不死你的,只會讓你更怪異”時,觀眾都知道這是一個自帶強大氣場的獨特反派,他變態、幽默,甚至還有一點悲傷。

他比鋼鐵俠經典,史上最牛超級英雄電影

希斯·萊傑 飾 小丑

電影甫一開始就塑造出一個立體的反派形象。

大部分影視作品的問題是要麼反派形象太單薄,要麼是動機不值得推敲。然而小丑完美的規避了這個問題,他的過去與來歷成謎,動機也極為簡單,就是一個典型的反社會犯罪人格。

沒有規則,沒有套路,小丑的犯罪指向的是人性的坍塌。

2/人性的試煉

而在犯罪高發的哥譚市,人性的信仰是什麼?是敢於對抗犯罪的蝙蝠俠。

暗處的蝙蝠俠給哥譚市帶來了對抗犯罪的希望,不斷有年輕人開始假扮蝙蝠俠打擊犯罪。

可小丑要的不是希望,他要的是人性裡的滔天黑暗。在檢方對抗黑幫取得巨大勝利的時候,一具屍體猛然撞向警察局長辦公室的玻璃。

小丑的人性試煉開始了。

Q1:如果你信仰的正義給你帶來殺身之禍,你還會信仰嗎?

這具屍體穿著蝙蝠俠的衣服,很明顯,他是一個崇拜蝙蝠俠,想要成為蝙蝠俠的人。

小丑在電視上播出自己處決無辜蝙蝠俠的視頻,將蝙蝠俠正式放在普通人的對立面。如果蝙蝠俠不現身,更多人會死,小丑也確實說到做到,他殺害了警察局長、大法官、名字與檢察官相同的普通人,並且在報紙上預告第二天將殺死市長。

恐懼開始在民眾心中蔓延,原本建立的希望與信仰坍塌,無秩序呼嘯而來。

Q2:如果有個人的存活會帶來更大的災難,你會主動去殺他嗎?

有人走進電視臺,準備爆料蝙蝠俠的真實身份。可既然英雄是可以輕而易舉走向人們對立面的,那普通人呢?

小丑的第二步,是將信任坍塌從英雄轉移到普通人。

他插入電視信號,宣佈他並不想知道蝙蝠俠的真實身份了。如果一個小時內這個舉報的人還活著,他將炸了一個醫院。

被傷害的範圍傾刻從蝙蝠俠模仿者、權貴轉移到任何一個可能在醫院的人。被恐懼支配的人衝到電視臺,準備刺殺舉報者。

Q3:如果你有權利決定一群人的命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你會搶先動手嗎?

小丑炸掉醫院,並挾持一車的人質,宣稱他將在夜晚給橋樑和隧道製造麻煩。警方安排兩條渡船,載著滿船的人離開哥譚市。一條船上是監獄罪犯,一條船上是普通民眾。

小丑在兩條船上都裝上炸彈,引爆器卻在對方船上,晚上12點後只有1條船能活著。如果兩條船都還活著,或者彼此發生對話,那麼小丑將親自引爆2條船。

傷害別人和傷害自己之間,人們會怎樣選擇?

小丑一步一步揭開人們最深刻的恐懼。當英雄可以毀滅,不相干的人可以死亡,當自己也擁有主宰他人生命的權利,人性真能經得起考驗麼?蝙蝠俠誓死保衛的是什麼?

3/悲傷的故事

關於小丑的來歷只有嘴角的傷疤故事。

他曾經三次說起自己嘴角咧開的笑容是從何而來,但只有兩次讓他說完,最後一次沒來得及說就被蝙蝠俠制服了。

第一次是威脅黑幫頭目的時候。他說他的父親是一個酗酒的酒鬼,有一天晚上他瘋的比平時都厲害,他的媽媽去廚房拿了一把刀保護自己。結果爸爸當著小丑一刀一刀捅死媽媽,小丑嚇壞了。爸爸轉向小丑,說“Why so serious?”然後拿著刀走過來,Why so serious?接著就把刀插進小丑的嘴裡,劃出了一張笑臉。

他比鋼鐵俠經典,史上最牛超級英雄電影

第二次是在檢察官哈維丹特的宴會上,小丑對丹特的女友瑞秋講了另一個版本。這個版本是小丑曾有一個妻子,妻子賭債欠錢,被劃傷了臉。他們很窮,沒有錢整容。妻子整日不樂,小丑以為妻子是害怕自己嫌棄他,於是主動劃傷自己的臉,這樣他們就一樣了。結果妻子卻害怕他,將他趕出門,明明是悲傷的事情,小丑之後卻永遠有了笑臉。


他比鋼鐵俠經典,史上最牛超級英雄電影

小丑的故事有多個版本,不管是親身經歷,還是臆想出來的,小丑對人性充滿悲觀。

關於父親的版本是強權,是被扭曲的順從。

關於妻子的版本是背叛,是被摯愛的拋離。

至於他打算給蝙蝠俠講的故事是什麼版本呢?

我猜也是背叛,是被自己堅持的信仰背叛,被自己想保護的人傷害。就好像此刻,渡輪航行在河床,12點臨近,蝙蝠俠拼盡全力保護的人們會在黑夜中做出黑暗的選擇嗎?

4/光明與黑暗

還記得我講過的《三體》章北海的故事嗎?星艦地球上,每一艘恆星際飛船都掌握著對方的命運,只能有1艘活下來( )。

博弈的場景與《蝙蝠俠:黑暗騎士》如出一轍。

渡輪上的確在進行激烈的思想鬥爭。一艘船上是行兇作惡的囚犯,一艘船上是遵紀守法的平民。

平民有理由懷疑囚犯會殺掉他們,囚犯也有理由認為平民會覺得他們該死,既然這樣,那……

平民船上投票的結論也是大部分人同意引爆囚犯船。看樣子人們是選擇黑暗法則了,可是在平民船的船員拿起引爆器時,船員說了一句話:“我們現在還活著”

這一幕讓我印象深刻極了。我看《三體》時思路完全被黑暗法則引導著走,想的是人們什麼時候動手。而這裡簡單的一句話就把硬幣翻向另外一面——我們之所以還能討論什麼時候引爆,是因為對方也沒有傷害我們啊!

最終到12點,2艘船都沒有動手。一向無套路的小丑在這裡慌了,對蝙蝠俠說“這年頭誰都靠不住還得自己動手是吧?”最終被蝙蝠俠徹底制服。

他比鋼鐵俠經典,史上最牛超級英雄電影

但是電影沒有就此走向陽光明媚、歌頌著“希望”結尾。

就好像渡船博弈似的,光明與黑暗就在一念之間。

在影片中段小丑設計被警察抓住時,小丑同時在不同的地方囚禁了檢察官哈維丹特和他的女友瑞秋。瑞秋也是蝙蝠俠的青梅竹馬。蝙蝠俠逼問小丑兩人被關的地點,小丑故意說反瑞秋和丹特的地址。

蝙蝠俠立刻去救瑞秋,救出的卻是丹特;而準備救丹特的警察晚到一步,瑞秋被炸死。

小丑算準了蝙蝠俠會救瑞秋,就好像銀行搶劫案利用貪慾離間同夥一般,小丑也用自私懲罰了蝙蝠俠,讓他失去一生摯愛。

人之慾望變成人性原罪。

哈維丹特因為失去瑞秋、失去半張臉而從哥譚市代表光明希望的檢察官變為動用私刑肆意報復的“雙面人”,他用硬幣決定人的生死,正好就是光明與黑暗的兩面。

哈維丹特綁架了正義警官戈登的家人,指責戈登沒有清除警隊裡的內鬼,導致了瑞秋被小丑綁架。就在哈維丹特准備用硬幣決定戈登兒子的生死時,蝙蝠俠趕到將丹特推出樓外。

丹特死了。

蝙蝠俠承擔一切罪名,從警察的槍林彈雨中奪路奔走。

他比鋼鐵俠經典,史上最牛超級英雄電影

丹特成為制服小丑的英雄。因為他曾是哥譚市光明正義、深得民意的好檢察官,風暴剛過的哥譚,比以往更需要光明與希望。

丹特成為哥譚市的“光明騎士”。

蝙蝠俠,在小丑殺害假裝蝙蝠俠的人時曾說自己害怕被人痛恨。可是在結尾,他主動選擇揹負罵名,藏身黑暗。

光明與黑暗是什麼,真相是什麼,有時候或許並不重要。

光明之處不一定光明,黑暗中卻更能看見光。


作為超級英雄大片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具備多個維度的觀賞價值。

除了劇情、人物之外,電影的打鬥、畫面都十分精美,好幾張劇照我都非常喜歡。

另外這部電影也是大咖雲集,出演《斷背山》的希斯·萊傑扮演小丑,貢獻影史最經典的反派表演;《至暗時刻》的丘吉爾,也是《哈利波特》的小天狼星加里·奧德曼扮演戈登警長,完全沒有認出來;還有老戲骨邁克爾·凱恩,摩根·弗里曼扮演蝙蝠俠的管家與CEO。

更好的是,這部電影把超級英雄包裹進一個極度寫實的犯罪故事,塑造出蝙蝠俠、小丑、哈維丹特等角色的豐富的層次。

不同於漫威宇宙向外不斷擴張的趨勢,蝙蝠俠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向內尋找的深度。

從第一部俠影之謎蝙蝠俠的身世、內在的恐懼開始,到這一部小丑不斷升級的人性試煉,蝙蝠俠始終沒有離開對人的個體與群體的思辯。它既直面慾望與恐懼對個體的支配力量,也探討無政府無秩序主義的來源與走向,更將蝙蝠俠置於黑暗與光明的攪動之中,模糊掉“超級英雄”的主題背景,讓人獲得觀影的多重享受。

到現在為止,黑暗騎士還是史上最牛超級英雄電影。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