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格局

導讀

2019年世界貿易將充斥定價權爭奪、供應鏈重組,卻也悄悄埋下“中國消費,全球生產”新格局的萌芽。


2019年新格局


01

多事之秋

雖然2018年已過,但這個大事頻出的一年拉開了一個大時代的序幕。

釐清2018才更容易看清2019,看明白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百年一遇大變局。

2018年不但自然界氣候變化弔詭異常,就連人類社會也不斷上演各種詭異多端、變幻莫測的事件。

從世界大格局來說,比如,朝鮮半島局勢前一秒還是“你施壓、我射導”的惡性循環,後一秒突然就翻篇駛出友誼的小船;中美貿易摩擦一波三折,從各自不斷提高嗓門,擺出劍拔弩張的架勢,到突然坐下來談判,社會情緒和輿論也跟著起伏不定。

英國脫歐拖拖拉拉,歐美盟友之間也因特朗普一意孤行、美國利益優先生出更多嫌隙。

這一邊主要國家之間矛盾叢生,另一邊邊緣國家內部更是深陷水生火熱,被強勢美元“剪羊毛”,阿根廷、委內瑞拉、土耳其率先折戟,幾乎一夜回到解放前,拉開了第四次金融危機的帷幕。

全世界在矛盾和變化中迷霧重重,留下很多謎團和不確定繼續滾滾向前。


2019年新格局


02

轉折之年

2018年見證了轉折,開啟了危機,可謂驚心動魄的“分裂”:既有全球經濟在美國強勁復甦、歐日經濟低迷的冰火兩重天中備受煎熬,又有世界貿易失衡突破國家容忍邊界引發“隔離”和“群毆”,還有右翼抬頭、民粹氾濫導致國家分裂動盪,更有難民潮扯破了歐洲“合而不同”的遮羞布,讓英國在脫歐中迴歸其離岸平衡的地緣本質,甚至不乏國家們為各自利益吵得不可開交,“1%對99%”的怒火早已在階層撕裂中熊熊燃燒……

其實,福卡在2016年美國大選前就預判特朗普可能勝出,而當民粹主義和西方民主真將特朗普推上“皇位”,透露著多少對西方經典精英的失望,又豈止於顛覆整個西方的“三觀”體系,就連自由、平等、博愛的普世價值觀都蒙上了灰塵!

在福卡看來,特朗普雖是個跛腳總統,卻真真切切是個“踹門者”,2017年一上任就全盤否定前任,360度轉彎確定優先美國利益的國策,到2018年急吼吼地到處指手畫腳,實則一腳將西方引以為豪的自由市場經濟、金融資本主義和西方民主制度的大門給踹了。

正因美國這個舊時代的“締結者”出爾反爾,為了自身利益正親手摧毀當初制定的遊戲規則,導致原有機制紛紛無以為繼,卻又無新機制可替代。

這種“破”後無“立”的空缺真正撕裂整個世界,才讓2018年毀了三觀、破了理論、斷了原路、多了迷茫,卻遲遲走不出漩渦,更難逃危機宿命、難辨轉折真假,只能在拐點中分裂,又在撕裂遊離中插翅難飛。


2019年新格局


03

2019年分化加劇

福卡在2017年底就給出2018年新時代起點的預判,但2018年也只是打碎了舊時代的各種條條框框,不管是層出不窮的矛盾危機,還是峰迴路轉的孰真孰假,抑或不明就裡的釜底抽薪,都讓國家、產業乃至企業、個人都無所適從。

這恰恰註定2019年將延續2018年的“破”,讓分裂變本加厲,更將檢驗2018年的轉折,讓形勢更復雜混沌,卻也將帶來“小荷才露尖尖角”,進而在迷霧中開啟朦朧重組的希望。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第四次金融危機在2018年爆發,或在2019年繼續點式爆破。

過去十年,政府為延緩2008年以來的第三次金融危機,毫無節制地投放貨幣,埋下第四次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導致全球債務已超全球GDP的3倍。

國際金融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債務升至244萬億美元,為全球GDP的318%,只略微低於2016年中期創下的歷史高點320%,十年增幅近42%(72萬億美元)。這讓貨幣如洪水,洩到哪裡,哪裡就遭殃。

新興市場本就依賴廉價美元借貸,一遇到美元週期逆轉(美元加息和升值)就立馬現出原形。更何況,新興市場大量美元債將在今明兩年迎來到期高峰,這讓新興市場在外儲不足下前有貨幣貶值、後有債務違約,成為金融危機的主戰場,2019年或蔓延到南非、越南、俄羅斯、巴西、印度、印尼、菲律賓等,以致呈現類似東南亞金融風暴那樣的區域性爆破。

因而,在全球經濟復甦呈現放緩趨勢的背景下,2019年將分化加劇、懸念更多。

危機十年,全球GDP年均增速3.41%,低於危機前5年1.7個百分點,其中2016年僅為3.2%,為6年間新低,直到2017年才出現復甦苗頭,GDP增速同比升至3.76%。2018年全球經濟3.7%的增長,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增長的最高點。然而,2019年美、中、歐、日經濟都出現增長放緩趨勢,且貿易放緩幅度大於經濟放緩。

中美“雙核”能否穩定將決定全球經濟,可第四次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恰恰在中美,美元存量最多,人民幣增量最大。

相較於中國一手有房地產、基建等吸納貨幣,一手因市場並未完全開放和政府幹預,可將危機能量定點釋放在內部;美國則靠美元轉嫁風險,但搞砸了新興市場,也將被去美元化反噬自身。

2019年最大不確定性就在美國,一旦點燃總統危機或美股暴跌的導火索,其蝴蝶效應將推倒多米諾骨牌,或讓世界經濟更分裂、也更難以駕馭。


2019年新格局


04

新格局萌芽

雖說中美因“修昔底德陷阱”槓上是遲早的事,怎想2018年就開啟了摩擦、衝突大幕。經過一年的起伏波折,可以看到,中美之間不斷互相試探對方底線,貿易摩擦邊打邊談,2019年或開啟全球貿易新格局。

2008年金融危機打破了“中國生產、美國消費”的世界格局,不管是去產能還是貿易衝突,都已在肢解原有的全球供應鏈和貿易規則。

且不說,美國作為全球第一消費市場,在“高築牆、廣積糧”下振興實體制造,僅從中國國策調整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中國就提出啟動擴內需戰略,近5年消費佔比GDP均在50%以上,2015年和2016年分別高達66.4%、64.6%,到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43.5萬億元,無論是佔GDP比重(53.6%)還是對GDP的貢獻率(58.8%)均成經濟增長主導力量。

再加上,中國具有完備的工業門類與產業鏈,疊加國內消費升級,因而對貿易衝突可挪騰的空間更大。尤其以2018年首屆進口博覽會為標誌,從2019年開始,中國外貿重心從出口轉向進口,三駕馬車也逐步切換到唯消費馬首是瞻。

這意味著,曾經中國生產供應全球,未來中國消費支撐全球。2019年世界貿易將充斥定價權爭奪、供應鏈重組,卻也悄悄埋下“中國消費,全球生產”新格局的萌芽。


2019年新格局


05

變局裡的中國

實際上,2018年對中國而言是個“分水嶺”。從“十九大”到2018年“兩會”,以改革開放40週年為界,確立新的主要矛盾、發展目標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2018年前,改革取決於內部,只要打破就能收穫制度紅利,輕易釋放生產力,那麼2019年開始,中國就進入後改革時代,取決於外部壓力。

從中美貿易摩擦到中非命運共同體,都將倒逼中國調整好自己融入世界——不管是WTO承諾的兌現、貿易規則的重塑,還是“一帶一路”走出去,人民幣國際化,也不止於經濟換引擎,前有消費升級與降級並存,後有區域一體化點燃城市洗牌與重新定位,2019年中國終將受困於轉折艱辛,以致改革開放再提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