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音乐是相通的,被那些恒星一样发光的人感动

今天看了《波西米亚狂想曲》,从上映前就十分期待了,前奏一响就跟着摇头抖腿,只有四个人的早场巨幕看爽呆了,像很多人一样,只听过歌没有那么了解皇后乐队的人,看完电影后只会垂直爱上皇后乐队。电影显然是在关于佛莱迪一些部分有点删减的,最后Live Aid那里真的完全沉浸在音乐里就像现场一样,还原度也超级高,之前看过一点皇后乐队的视频,佛莱迪在舞台上是有着魔力,能把观众的心掌握着的主唱。

《波西米亚狂想曲》音乐是相通的,被那些恒星一样发光的人感动

看完之后和朋友说我看哭了,对方问:那么好看吗,其实不是因为电影故事讲得有多么得煽情感人,只是我看到了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曾那样热烈得活过,叛逆而纯真,疯狂又大胆,叫嚣着我是独一无二的,不断冲破边界,冲出迷雾,成为生来本该成为的自己,并最终与世界达成和解。他们发出的声音飘出大气层,在遥远太空依然清晰可闻,一百年一千年以后,他们依然被铭记,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永生。我是那么平庸,那么俗气的一个人,连把叛逆与渴望宣之于众的想法都不敢有,只是不断地把内心的高墙一层又一层得加固,佯装出一切随它的样子。

《波西米亚狂想曲》音乐是相通的,被那些恒星一样发光的人感动

所以,我只是为那些恒星一样发光发热的人感动,为他们的勇敢,为他们的天赋,为他们的音乐,为我永远无法拥有的模样而感动。佛莱迪一直是所有人的偶像,很小的时候我就看过他的传记《谁愿永生》,他的艺术人格是独特以至于再难复制。不过四个人当中我还是更喜欢吉他手,温和而有才华,恰到好处地表达着自己。在舞台上绽放,因为到了极致而消耗了自己的生命力,是很多艺术家与魔鬼定下的契约吧。很多创作的人,很有可能在年少无知的时候,无意中写下一些话,多年后回头看,发现那是自己一生的预言,上帝给了一些东西,也会收回一些东西,这就是生活的平衡。

《波西米亚狂想曲》音乐是相通的,被那些恒星一样发光的人感动

此时此刻的心意相通,假如音乐的伟大可以量化,如果音乐的伟大可以量化,我理想中的形式是这样的:对于某个音乐作品来说,每当有一个生命在某时某刻听到了这个作品,在那个当下,他、她感到一种心意相通,感到了某种奇异恩典的力量,那么音乐背后的上帝就为这首作品的伟大值增加一个单位值。我脑海里对于艺术天才有这样一个公式:极致的感知能力与将其感知外化成某种形式的美的能力,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前者是每个生命与生俱来的,后者是天赋。

《波西米亚狂想曲》音乐是相通的,被那些恒星一样发光的人感动

想象一个场景,几千万个不同长相的脸庞,脸上带着同样的动容的神情,如果这是一场电影,一个音乐会或是演讲,没有人会感到奇怪,当然,如果是大家走在马路上,本来各干各事的人们突然摆出同样的神情,这可能就有点惊悚了,看手机的除外。回到刚才的话题,明明台上的那位是公认的天才,有着超出常人的杰出天赋,我们却可以感到与他心意相通,甚至想快乐地流泪,这就是最好的证据:大家都带着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所以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位艺术家想要传达的情绪,艺术家的伟大之处在于其提供了一个美的载体。

《波西米亚狂想曲》音乐是相通的,被那些恒星一样发光的人感动

这个载体的容量是如此之大,乃至于只要有合适的技术和充足的电量,它能够没有上限地让无数生命体在当下心意相通。与相当数量的人们心意相通,是世人持之以恒追逐地东西,仔细想想,权力、金钱、美貌这一类成就型物质,抑或是许多享受型物质,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说它的快乐的本源就是来自于和其他个体的心意相通,当下的、瞬时的心意相通。在听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时候我完全能感受到这种心意相通,而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能解读,不能解释,不能用言语去描述。嘘,一旦说出口,那个掌管奇异恩典的小精灵就会离开了。

《波西米亚狂想曲》音乐是相通的,被那些恒星一样发光的人感动

电影里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就是为了那些不被重视的边缘人,其实摇滚是小众的,是不被大多数人喜欢的,但有人和我一样就够了,也有像皇后乐队这样被太多人喜欢着的摇滚乐队。看到最后的万人演唱会我激动的热泪盈眶,有当今乐队的影子,有乐迷的影子,那是最好的时代了, 还要感谢身边的朋友们,本来以为是一场需要自己一个人去看的电影,但我刚提起就都愿意陪我一起,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超满足了。最后都去看,一定,无论你知道不知道喜不喜欢皇后乐队,去看了就会爱上的,相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