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衰落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才能拯救中醫?

餘生請更加努力


曾經和老一位老專家聊過中醫的問題。


首先中醫是肯定有效果的,只是中醫的理論得不到科學的驗證,確切的說是我國不重視中醫的發展。


西藥的化學結構簡單明瞭,是明確了作用機制的。而中醫是複方的,多種化學物質聯合作用,要分析出那麼多物質中誰是真正的有效成分,又是通過怎樣的反應,最後作用於病灶的,是非常困難的。


分析中醫藥方成分這件事,日本走在了世界人民的前面。現在中藥的國外市場,90%在日本人手裡。日本的中藥材提純技術,已經是世界一流的了。說句不好聽的,中國很多中成藥的原料都是找日本人買的。更可悲的是很多藥企在國內收購原料,進行初步提純(超高汙染的),再低價賣給日本人,日本人把這些初加工的原料進行進一步提純,提純後的原料翻十倍的價格再賣回給我們國內的藥企。


高汙染,低利潤的環節都在國內,到日本提純一下,立馬價格翻十倍,這個真是坑,錢給日本人賺了,國內老百姓購藥成本也下不了。


如果我們國家積極鼓勵中醫發展,就必須先鼓勵中藥成分的研究分析。建立合理的質量體系。


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用到安全,廉價的中成藥。


真子大叔


和落後的社會一樣,都是自己搞的封閉式排除異己的結果

沒有真正的中醫思維的偽中醫禍害了名譽

然後一波外行指手畫腳的瞎指揮

辦法也很簡單

一清除偽中醫 建議取締非法行醫這一條惡法 濫竽充數的偽中醫混在中醫裡面才是導致中醫發展敗壞的根源,最可怕的是這種濫竽充數的偽中醫還是有證書能主導中醫考評的人 呵呵 政策設置究竟意欲何為? 故意壓制和排擠有能力的中醫發展? 還是管理者本身就是智障? 還是罔顧事實另有企圖? 如果中醫界真的有那麼多名醫中醫發展何至於此 ?實際上更多的是欺世盜名之輩,外行管理內行那是來攪局作亂來的。

獲悉一個信息是:為了配合國家發展中醫藥的國家戰略,地方衛生部門給醫院裡的老醫生安上老中醫專家的名號,這就是現在在全國範圍內存在的事情 ,不外乎是敗壞學術斷中醫的傳承根基

今年的民間中醫報名的不少,但是被耍了的很多 沒證書的人治好了醫院沒辦法的病怎麼算?

能治好的是名醫專家都放棄的病人怎麼說?

民間中醫能生存下來的都是靠療效確切存活於社會的,因為但凡醫院能解決的病輪不到去社會上找這些中醫人的!

那麼請問有醫師資格證書治不好病的是非法行醫還是合法的騙子?是不是取締這種合法的騙子才公平? 究竟誰的專業能力讓人懷疑?

一些民間中醫接手治療的基本都是醫院放棄的病人,專家沒辦法的病人,現代醫學沒辦法的病種。

就我來說治療好的有兒研所沒辦法的病,還有305 ,同仁堂,協和醫院等等大醫院治不了的病人,有名醫專家沒治好的病,臨床最低水平是有效果!案例可以公開調查 ! 兒童41度高熱抽搐一次治癒有自己的秘方;最近接治了支氣管嚴重擴展吐血不止一個病人,西醫最好的醫院幾家動手術沒辦法,我的中藥一個療程沒事了

是不是不讓病人求生活命就是目的? 證明評價管理規則有問題是不是?

所謂非法行醫,這是一種既損害中醫藥正常傳承傳統和健康發展,又破壞有能力的中醫從事救人的工作的惡法! 這種惡法的害處很多 破壞傳統中醫文化的傳承路徑;

第二打擊愛好中醫人士的健康成長; 第最可惡不利於病人就醫甚至是無視病人死活的惡法,建議立即取締這種惡法!

與事實不符的非法是不是不成立的? 甚至中醫教授不信自己教的中醫!

非法行醫的人是現在醫院中不會使用中藥取得療效的那些偽中醫,不懂中醫開出中藥的才是真正的非法行醫,一個社會由不懂醫學的人領導醫療行業,還制定出非法行醫罪?是多麼荒唐的事啊,真正不會使用中藥的人在醫院裡非法行醫大行其道,真正懂中醫的成了非法行醫?

行醫只有以療效來評價 三人成眾,建議能提供三個以上的疑難病治癒案例證明人的民間中醫直接核發職業醫師證,能力不確定的和專家臨床上直接以療效對決,因為唯有病人的療效不可能幫誰作假 !

民間中醫認證取消兩個醫生作證的要求,知道嗎?中醫自學成才的,家族傳承人 ,拜師學習的都有的 還可以更自由一些,讓想從業的備報即可,風險自擔,市場淘汰是最公平的,沒療效的連門面的租金都付不起來,自然被市場淘汰!

因為不但考試可以作弊,第一代老中醫是沒考試直接給發的證書,如今讓這些老騙子主導中醫呵呵

越來越差到傳承斷代就足以證明無能了,還要老不要臉的主導什麼?你們行專業為什麼成了這樣的斷代局面?

證書和療效無關,唯有療效是最可靠的證明 該查的是有沒有療效? 而不是有沒有證,分數多少?這樣自然就不一樣了

你英語百分,數學頂級,政治標兵,可是這和專業能力不搭嘎,知道嗎?


步健堂中醫專家王清玉


查了一些資料,發現中醫這個問題完全不是我們今天爭論的這些東西,比如什麼“中醫自成體系,外國人不懂”,或者“中醫講究辯證,不像西醫治標不治本”,實際上,有比這些東西更加觸目驚心。


如果大家理清我下面要說的邏輯,就會發現,中醫的衰落,根本就不是近百年以來的“西醫入侵,民眾人心不古,開始不承認中醫”這種老生常談(以我的尿性,如果是老生常談的答案,我自己都不會寫出來噁心自己),中醫的衰落,實際上早從800年前的南宋,就已經開始了。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看到我要說的東西就想罵我的朋友,不用看我後面說的了,未看理由就指責別人的行為,看了理由也是一樣。


好,我就從一個有名的考古發現開始說起:


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也就是大概公元前160多年前的方子。


你可能會奇怪,不過是一個古代的方子,有什麼好看的?


問題就在於這個方子過於“另類”了。


我們想象中的中醫方子,要麼給你先講你是陰陽五行哪裡出了問題,或者內火啊,虛熱,表徵啊等等,然後告訴你需要用XX兩錢,XX多少,XX多少,文火煎多久,然後分幾次喝——差不多就是這個套路吧?


而馬王堆出圖的《五十二病方》,第一不談陰陽,不講五行,第二,老老實實的記載了308例病方,299種藥物。第三,在所書的治療方法中,治療手段主要是以手術為主,而今天中醫常見的湯藥類,卻比較少。而且這裡面的手術,有不少都可以說是“高科技”,比如其中一個治療痔瘡的手術:


《牝痔》第七方所記為女性內痔割治,手術方法是:取狗膀胱,扎住其中兩個管道,以細竹管插入另個一管道,塞入肛門之中,吹氣使膀胱膨脹,然後再慢慢將膀胱往外牽引,待肛門向外翻轉露出痔核時,再用刀切除。

這套技術,據醫界的說法,與現代西醫外科“氣囊充氣式”割治痔瘡術基本相同。


當然,我提出這個考古發現,不是讓有些人開始復讀機一般的感嘆“原來我們早多少年前就比今天的西方先進”這種除了自我安慰民族自尊心之外沒什麼卵用的話,而是要讓我們一起發現問題的。


這個問題就是:既然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我國當時的醫療方式,就已經有手術這種今天看起來既有效,而且可能在當時還是主流的治療方法,為什麼兩千年後的今天,我們的中醫卻是以湯藥為主,少見手術呢?


對了,順便說一句,除了馬王堆發現的藥方之外,隨後發現的很多不同歷史的墳墓中,也出現過以手術為主的(或者湯藥以外的治療方法),換句話說,馬王堆出土的,與今天我們看到的中醫大相徑庭的治療方法,並不是個例,也不是孤證。


這似乎都在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不知道由於什麼原因,中醫在我國曆史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一次大的變動,而這種變動的結果,就是其他的治療方法邊緣化,而主要是湯藥的治療方法了。


各位,看到這裡有沒有一點感覺?


那麼我們開始說正題吧,那就是:中醫,到底是從什麼時候,因為什麼原因開始衰落化的。


或者我們不如更明顯一點的說:中醫,從什麼時候開始玄學化的。


恩?你看到這個題目愣住了?難道中醫,不是從最初的時候就開始陰陽五行嗎?


呵呵,你看看出圖的這些過去的方子就知道了,這些方子都是具體的治療方案,不打嘴炮的。


你會問,說不定那時候記錄麻煩,所以省了理論層面的推演?


好了,不和你掰扯了,直接說答案吧。


一般認為,中醫的玄學化,是從南宋開始的。


而玄學化的開始,就是儒生開始入醫。(臺灣中央研究院李建明認為,外科的衰敗,及其內化傾向,始自南宋,凡三變,即南宋、金元、明清交替之際)


是不是發現了一個新概念?什麼叫儒生入醫?


說白了就是,考科舉沒考中,總得有個營生來養活自己吧?考慮到科舉的中標率極低,這相當於在宋時期多出了非常多的多餘的“腦力民工”(就是會讀書懂史寫文章等文化技術,但是卻沒找到工作的人),而這其中的不少人,就開始備醫書,“懸壺濟世”了。


為什麼是宋朝?


我們知道,科舉是隋朝開始,唐朝雖然有,但是規模也不是很大,在宋朝時規模開始不小,於是自然會這些“沒工作”的儒生。


這些儒生進入醫學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發生了三件大事:


1、廢黜百家,獨尊“湯藥”。翻譯過來就是,丟棄當時所有其他的治療手段,只談湯藥。


為什麼?因為“半路出家”的儒生當醫生,能也僅能做到的事情就一個套路:背藥方,打嘴炮,開草藥——手術?那可是需要在專業的地方,或者跟著專業的老師苦苦學出來的!而且在當時並沒有像我們今天的教育體系,說不定您想找這樣的大夫兼老師學,都找不到,或者找到了,大夫覺得您年紀太大,思維太僵化,人不老實呢!


這段歷史不是我自己杜撰的,實際上早在明清時期,就有當時的“純醫生”開始總結和批評這種現象了——


比如清代蘇州名醫張璐在回顧自己從醫經歷時將中醫的這種變遷劃分為三期,其一在明中葉之前,為“其技各專一門”,接著,就是大量儒者進入醫界;第二期,在明清交際,“壬寅以來,儒林上達,每多降志於醫,醫林好尚之士,日漸聲氣交通,便得名躁一時,於是醫風大振,比戶皆醫”;第三期,是儒林醫學全盛,而專科醫生由此式微。


看到了麼,由宋開始,經過明朝,短短兩三百年,將華夏大地上的醫學,洗成了文學。


而另外一位清著名溫病家王士雄,在其《歸硯錄》中曾對中醫的技術化路徑中斷有過分析,說遠古醫學,無分內外,刀、針、砭、刺、蒸、灸、熨、洗諸法並用,不專主於湯液一端(這幾乎是當時醫學界的共識,劉民叔分中醫為六派,湯液只是其中之一,他近乎哀嘆地說,“及於今日,惟湯液一派,用藥治病,為世之顯學”)。今諸法失傳,而專責之湯液,故有邪氣隱伏於經絡之間,而發為癰疽也。


而且這位王大夫看起來是當時為數不多的正義人士,他對這種現象的原因和惡果也分析的非常透徹:


比如王士雄說,這些所謂儒醫根本沒受過外科手術訓練,不知道如何使用刀針,因此,就只能憑藉記誦的幾個處方,開幾副湯藥,卻裝出一種愛護病家的樣子,說手術會置生命於危險之中,且大傷元氣。又將膿腫癰疽認做內病,而將那些重徵認作死徵,“果死可以顯我之有斷,幸而不死,又可邀功而索謝”。王士雄感嘆,這種做法,其實就是“以愚病家,而自護其短”,真是欺天啊!


看到這裡,大家覺得諷刺麼?明明有治病的辦法,但是由於你看的大夫是個假大夫,並且這種假大夫在當時佔據了整個醫學界的主流,於是你的“原本可以治療的病”,連你自己也以為這是不治之症,糊里糊塗的等死,幸虧沒有陰曹地府,否則你死後到了陰間,你的生死簿到底寫壽終正寢,還是枉死,還是他殺?


數百年前的王大夫,面對當時這種普遍狀況,只能發出這樣的感慨:


“今針、砭諸法不行久矣,醫者棄難而就易,病者畏痛而苟安,亦由今時之風氣,尚虛聲,喜浮譽,循名而不責實。世道所以愈趨而愈下者,時也,勢也。”

“醫者自謂謹慎,而不知殺人無跡,病者樂於苟安,而至死不悟。”


一場由讀書人開始殺人的醫學騙局,不僅成功的忽悠住了那個時代的人,甚至一直忽悠到了現在,因為他們是儒生,他們很清楚,只要在這片大地上,他們的理論還有人信,“厚古薄今”就是一個常態,若干年後,不會有人記得為什麼中醫(或者叫傳統醫學)會有這麼大變化,大家只會認為這就是歷史以來的樣子。


你會不會懷疑,為什麼儒生入學就會對當時的醫學環境造成如此大的影響?


這就要說到儒生入醫造成的剩下兩個結果(也就是2和3):


2、整個傳統醫學體系,開始從之前的只重視實幹的治病,變成了重於“談理論”。(各位,這是個轉折點,大家注意,今天如果談中醫,你就能分得清誰是當時那些儒生的後裔,方法很簡單——看誰嘴炮多。)

這也不是我總結的,是袁枚總結的。

袁枚是誰?清朝大才子,按理說他和中醫沒什麼關係(畢竟他的家產也不需要背醫術當醫生了),但是好死不死,有個叫一瓢先生的人,本是一名醫,但地位不顯,其孫薛壽魚於是給著名文人袁枚寄去墓誌,望其能替祖父作序,藉此得以躋身儒家名士之列。不過隨園先生(袁枚)絕非陋儒,他並不相信儒士們的鬼話。序言倒是寫了,卻對世人以儒生名號為號召的時尚予以痛斥。

隨園先生說,一瓢先生本是“醫之不朽者”,沒想到你寄來的墓誌卻無一字提及他的醫學,卻託名其講學之類,這真是不孝了,“天生一不朽之人,而若子若孫,必欲推而納之必朽之地”,真是可悲啊。

這段文字,是記錄在王士雄的《歸硯錄》裡面的。

這段文字透露了兩個信息:第一,在當時的環境裡,以袁枚為代表的文人,是非常清楚儒醫這種半吊子醫生的套路(做儒醫講學,也就是到處講理論),並且袁枚為這種行為非常不齒。第二,袁枚說出了他認為這種儒醫講學的不齒的理由:沒有真才實學。正是因為沒有真才實學,所以才要講學,而不是治病,而相反,像一瓢先生這樣的“醫之不朽者”竟然棄明投暗,開始學這些儒醫們了。

袁枚先生最後那句話,基本點出了“中醫為什麼衰落”的本質原因了:“天生一不朽之人,而若子若孫,必欲推而納之必朽之地”

翻譯過來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

你可能會反駁我,說“也不一定啊,如果這些儒醫在隨後的日子裡,一邊講學,一邊努力學習醫學知識,補足上來,不也可以成為名醫麼?”

呵呵,少年,你難道不知道,不勞而獲還能空手套白狼的感覺,是會上癮的麼?


袁枚寫了上面那些文字覺得還不過癮,繼續說實話:“今天下醫絕矣,惟講學一流傳而未絕者何也?醫之效立見,故名醫百無一人;學之講無稽,故村儒舉目皆是”。


這句話啥意思?


——袁大才子很清楚,醫學靠的是實在功夫,容不得半點假貨,所以名家難成;但講學之類卻純虛不實,所以大師之類滿街都是。


換言之,在袁枚哪個時代,已經是傳統醫學“劣幣驅逐良幣”的末期了,在那個時代,應該已經接近真正的傳統醫學的滅絕了。


在這裡可能還有個疑問:就算儒生群體數量大,但畢竟不是真的專業醫生,他們怎麼可能憑藉一己之力,把傳統醫學變成這個樣子?


這就是我們要說的儒生入醫的第三個變化了:


3、儒生以“非傳統醫學的專業人才”,卻掌握了整個傳統醫學的話語權。


這些儒生,儘管他們並不懂醫,也沒有傳授師承(專業醫家絕對講究“手法必求傳授”),但他們卻掌握著書寫歷史、建構醫學譜系的話語權,什麼是正統、什麼是外道,是文人們說了算的,


因此,真的有能力的醫家只有走“文本化”、“經典化”之路才能獲得社會承認,獲得認可與聲譽。


這就像《封神榜》,能夠封神的那些大牛,幾乎每個都比姜子牙本事高,但是沒辦法,最後封神的,恰恰是這位“幾乎沒什麼本事,被打了只會找師傅,既不是神,也不是仙的普通人”


試想,你行醫幾十年,在手術領域的水平登峰造極,好不容易有些聲望,此時你想更多人知道,或者死後名垂青石,卻發現能幫你“名垂青史”的文人儒醫們,根本就不承認手術在整個傳統醫學的重要地位,人家早都基於自己的“轉行特點”,定義清楚了傳統醫學的主要軌道“湯藥”,此時你怎麼辦?


這種事情的前一兩百年,或許還有一些“追求理想”的醫生,摸著自己的良心在堅持自己治病為主,不怎麼打嘴炮的優良傳統,可是在隨後的人們學醫時,人們也會逐漸的發現,“湯藥”這種專業提的人越來越多,醫生們談的也越來越多,似乎這才是正統,那麼這些“後來”的醫師儲備力量,自然而然的會在未來幾百年後,將原本的多種治療手段,改的爹媽都不認識。


我們想象一下數百年間這幅畫面,從開始階段的那些真醫家真名手依舊存在,只是數量降低,逐漸過渡成些真醫家真名手卻不得不依附文人名士以獲得這些微聲譽,他們棄實學而崇虛名,絕功夫而談陰陽,於是,中醫走上了玄學這條不歸之路。這段話放在今天,似乎也蠻應景的。



在這個過程的後半段,我們幾乎可以推演出,這是怎麼一副基於人性的利益至上考量而做出的文人與專家(醫學專家)之間的“默認交易”:

文人和醫學專家們,各有自己所長,並且從對方身上看到,自己所缺的,恰恰是對方所有的:文人易為而方技難通,專家難以享受聲譽之隆而文人最易獲得聲望,因此,醫家中的那些業餘愛好者便以玩文字、讀《內經》而出名,正如佛教中苦修之徒少而口頭禪者多,中醫變成現在這個樣——後面的話說出來恐怕更會被罵,我就不發揮了。


說到中醫變成現在這個樣,我不得不再提一個“面對西醫進入的時候,文人是如何成功的利用行業的虛榮心,毀掉了行業的未來,使得中醫變成各位今天看到的樣子。”


這件事情我們要提兩個人和一本書,讓我們從歷史的目光,重新看一下中醫,這個命途多舛的可憐鬼:


我們要說的第一個人,叫王清任,他是清朝的醫學家。


當然,關於他的介紹,我們直接看百度百科就好——王清任,清代醫學家(1768-1831年)。字勳臣,直隸玉田(今屬河北)人,邑武庠生,又納粟得千總職。年青時即精心學醫,並於北京開一藥鋪行醫,醫術精深,頗噪於一時。


對了,關於王清任,還有個有名的職業——解剖學家。


此人在解剖人體的時候,發現了一些人體的內部構造和《內經》中描述的不一樣的地方,於是他就把這些內容寫成了一本書——《醫林改錯》


其中重點指出黃帝內經中對臟腑位置等描述錯誤之處。


各位,這件事情我們能分析出幾個問題:

第一,這表示從傳統醫學在我國土地上誕生,一直截止到王清任解剖屍體之前,醫學界的業內人士,普遍都默認“中醫”(實際上這個詞兒不準確,西醫沒進來之前咱們也不叫中醫)裡的五臟六腑,是實實在在的人體的五臟六腑——否則王清任以一個醫學家,不會在發現這個問題之後還寫在自己的書裡。


第二,這件事情的意義在於,這到底是傳統醫學抓住進化的機會,還是重新進入落後的循環裡去的關鍵點。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王清任已經發現當時醫學理論與實際不符了啊,這意味著在當時只要更多的人按照王清任的方法做,就有可能驗證是非對錯,甚至有可能優化醫學理論。


不幸的是,為時晚矣。


我們不要忘記前面說的,傳統醫學的玄學化,重理論化,幾乎只會湯藥化的儒生入醫現象,已經從南宋開始,到王清任時的清朝,整整四個朝代,五百多年過去了。


五百年,足夠讓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大變樣,不僅舊罪全消,並且踏上新途。


五百年,也足以讓一個原本以實幹為主,尊重事實,並且尊重以事實為基礎,修改自己理論的醫學體系,變成了一套“儒生體系”。


什麼是儒生體系?


那就是三大原則:

1、聖人說的一定是對的,一定是真理

2、如果你發現聖人錯了,那一定是你錯了

3、如果聖人被後來的事實證明是錯的,請參考第一條。


沒辦法,後世的儒生,一輩子幹的事情就是不斷強化聖人是真理這個思維體系,並且還在不斷的“挖掘”聖人的言論還能指導什麼。


以至於終華夏隨後兩千年,竟然除了王陽明,剩下的人在聖人方面只幹一件事兒:作注。


好了,儒生的特點咱們不說了,反正他們在自己家的理論愛咋玩咋玩,問題是,這套方法論顯然直接影響到了入醫的那群儒生。


試想,作為一個儒生出身,你本身在醫學這方面就先天缺失,只能靠不斷地講理論來強化自己的醫術品牌形象(參考前面儒生大明白袁枚說的,一個醫生想靠醫術的專業度🉐聲望那是極難的,只要有一個失敗率就會產生醫患糾紛,將自己之前搭建的品牌形象蕩然無存。而如果講學講理論多餘實操,只要你口才好,那些沒得病的,都會因為你的口才幫你宣傳品牌形象——事半功倍的買賣啊!


問題是,這樣的邏輯的基礎點,就是這套理論本身啊!


試想,如果以原本(儒生沒有因私利而改變的傳統醫學)傳統醫學重實幹的特點,發現錯了,想也不想就趕緊改了啊!救人要緊。這時候的華佗們,張仲景們,之所以有改理論的勇氣,是因為他們的底氣是來源於“醫者的實操經驗”,來源於“治病救人,醫者仁心”的獨立人格,以及他們的偉大醫術正式在過去不斷的遇到各種病的過程中,不斷微調,不斷與客觀事實接近的微演進而得到的患者的治療效果,而不是被默認絕對不能改的某本醫經,或者某種行業觀點。


而入醫的儒生,恰恰和華佗們相反,他們的正統性來源於自己過去所拋出的理論,在這個理論中,如果病人不治而亡,那還有的藉口來圓;但是如果被證明自己所拋出的理論都是錯的,那可咋整?做人總不能現實和理論雙打臉吧?


當時的傳統醫學,一片死寂。


魯迅說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所以我猜測當時的醫學體系裡,幾乎都希望王清任解剖錯了,他沒有解剖人,其實解剖的是一條狗,只是那條狗看起來有些像人而已。


至與為什麼會有一條像人的狗,那就是因為在代表宇宙真理的玄學體系裡,什麼都可能發生,前提是,這個人擁有解釋權。


而當時的傳統醫學,在整個醫學體系內部不知不覺已經更換掉基礎的底層邏輯的情況下,大概沒有一個人會想,那我們也去驗證一下,驗證之後發現哎呀真的啊,那我們把這個細節改了不就好了?


這時候的醫學環境,大概和那個時候的儒林環境差不多了:如果有人提出和經典有差,並且幾乎已經是實錘和傳統經典有差,那麼群體更希望此人是錯的,並且如果此人確實被證明是錯的之後,大舉利用宣傳機器來通過宣揚對方的錯誤來反襯原有理論的對,而不是一起論證哪個是對的。


問題是,哥白尼的“日心說”,即便在若干年後被證明是錯誤的,但這並不妨礙哥白尼在那個時代,所代表的能夠通往更先進的,更正確的可能性。


不說哥白尼,我們繼續說當時的“醫學環境”,對於“儒生”醫學思想幾乎可能佔據主要思維模式的當時的主流醫學來說,這種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邊緣化,不理他,等過幾十年,這個人的理論也沒人注意了,人也活的差不多歲數了,我們都是學醫的,就不信這孫子能“向天再借五百年”?


問題是,這時候有出現了另外一個不是一條戰線的人:餘雲岫,和他的《靈素商兌》。論其對中醫中理論體系的錯誤,更加不留情,咄咄逼人,按照儒家的說法:是可忍孰不可忍——換句話說,按照儒家的思路,面對對方的咄咄逼人,自己的選擇只有忍與不忍,而沒有尊重客觀事實這個選項。


這時候,整個傳統儒生醫學界還在痛苦於自己所宣揚的理論與發現的客觀事實的不統一,與自己過去所學的儒家“千錯萬錯,聖人不錯”的那套必然不能更改理論這個基本原則之間的矛盾,一個傳統儒生醫學界的大救星,傳統醫學或者說中醫的開始從信仰層面的衰落的奠基者:惲鐵樵 出現了。


注意,這哥們不是醫生,而是先做了一段時間的翻譯工作,還做過《小說月報》的主編,後來因為家庭變故,在34歲高齡,和一位名醫汪蓮石學醫,並且神奇的是,從此人的經歷來看,此人學醫還是“兼職”在學,因為在這段歲月裡他還在做《小說月報》的主編,而八年後,他在辭去《小說月報》主編的同年,就開了自己的醫館。


以此為案例,早期的儒生入醫的過程,應該只會比他更不“像醫生”。


此人看到王清任,餘雲岫對自己所處的理論發起如此慘絕人寰的攻擊時,惲大(票)夫(友)目光毒辣,一下子發現了問題的關鍵點:


王,餘二人所提的漏洞不外乎黃帝內經,也就是我們一直推崇的理論,和現實不符嗎?既然現實不能改,理論不能改,那好辦啊!我們讓理論和現實保持一定的脫節的設定不就好了?


寫過小說的和只會看病的人思路果然不一樣,只會看病的醫生,思路只能是面對這個理論與現實不符的問題,要麼通過手中的權力否定問題發現者,要麼是通過心中的良知來更改進化理論。


而惲的思路簡直是給當時的醫學界上了一課:在原本文字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將某些文字描述的內容“虛劃”,與現實情況脫離,玩一套白馬非馬的套路,不就可以在既保持過去宣揚的理論能夠繼續指導已經儒化的傳統醫學,同時還可以完全無視王,餘二人通過現實發現的《內經》的錯誤?


於是,惲在1922年,也就是《黃帝內經》至少問世數千年之後,成功的修改了這兩千多年間所有人對其認知的一個常識,那就是“內經之五臟非血肉之五臟,乃四時的五臟”“中醫的經絡器官不是實體的器官”、“乃是理具性器官”。


從結果上來看,惲的這樣的典型的小說式設定“一部分能與客觀事實對應,另外一部分不能與客觀事實對應”,成功的將《黃帝內經》續命萬年:


在這種設定下,只要發現與內經不符的,都可以有一道底線:A非實在之A,而是XX之A。


解釋權在誰呢?


不在問題的提問者,而是回答者。


至於惲說的這套理論到底是客觀事實存在的真理,還是在當時整個醫學理論體系受到難以維護的挑戰而給出的一個能夠自圓其說的說法,我就不做判斷了(畢竟,你懂得)

(覺得神奇麼?想想小說中常用的藝術要來源於生活,並且高於生活你就知道為啥是他想出的這套設定了)。


但是我們可以從這件事情上推演出這麼幾個難以解釋的事情:

1、從惲提出這件事情的時間,以及同時代其他醫者的表現來看,所有的傳統醫生,一直都認為《內經》的描述,就是客觀存在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器官。換言之,這套認識,是傳統醫學的從業者們,堅持了兩千年的基本觀念。為什麼這個基本觀念,會在一個學醫從醫沒有多少年的從業者發表言論之後,整個中醫環境就完全接受呢?

2、從我們的認知來看,中醫體系,往往是拒絕外部的理論的,比如面對西醫就說不能從西醫的角度解釋中醫,但是整個中醫行業在惲提出的這個理論中表現的態度,不僅沒有一貫堅持的拒絕外部理論,甚至是像人民群眾盼紅軍一樣,盼著惲的這個理論。這又是為什麼?難道是惲說出了中醫裡的真理?

3、假設是惲說出了中醫裡的真理而得到了大家(行業)的普遍認可,那就有兩種情況:第一,這個真理大家其實早就知道,只不過沒人總結罷了。第二,這個理論,是為了配合某種棘手的現象,而不得已打的(理論補丁)。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局面,哪怕這個理論也說不清對錯,大家都必須默契的接受。


好了,不推演了,點到為止。


但是至少到這裡為止,我們知道了這麼及個客觀事實:

1、歷史上的傳統醫學,在沒有儒生進入之前,是多種手段的,而且這些手段中,不僅有領先當時時代,並且還有些手段的理論基礎和今天的西醫的基礎類似。

換句話來說,今天所謂的西醫的理論基礎和中醫(中國傳統中醫)的理論基礎不能共用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準確的,更為準確的說法是:我們在過去的歷史中,有意無意的發起了一次自宮行為,將某些可以和西醫的理論基礎符合的治療手段,閹割掉了。

閹割的理由,既不是這種治療手段不能救人,也不是這種治療手段不夠先進,從後世的醫學從業者的描述來看,這種被閹割的理由,僅僅是因為這些治療手段的傳播,不符合某一群掌握話語權的利益集團的整體利益。


2、如果儒生入醫是歷史史實(實際上幾乎是實錘了),那麼在儒生選擇用自己過去所學的精華來應用到傳統醫學時,幾乎就註定了中醫,也就是傳統醫學的衰落:

因為儒生所學,和醫生所學的服務對象完全不同,導致了其理論根基的底層認識完全相反——儒家的理論,本質上是給統治階級服務的,是用來治國的,所以這套理論本質上是允許按照自己的政治訴求而“扭曲客觀現實”的,同時儒家是服務於統治階級的,所以其理論必然要塑造統治階級最高端的光環,以及絕對的正確性。

這種絕對的正確性,既包括當前權威的絕對正確性,也包括過去權威的絕對正確性(前提是該統治者符合儒家的要求)。在這種理論的指導下,“厚古薄今”變成了大概率事件。

在這個大前提下,未來發現的新生事物,能且僅能被過去的權威解釋,哪怕未來發現的新生事物,明顯不在過去的理論體系中,也必須和其結合,以保證過去權威的不可更改性。

而傳統醫學的作用者是病人,並且傳統醫學本質上來說,更貼近實物科學。而實物科學,最重要的一個點,就是時可接受新生事物,並且時刻檢查自己的理論基礎是否與新生事物相符合,是否需要更新。

問題是,當儒生將這一套套入傳統醫學時,那個曾經以實幹治病為主要工作,除了醫好人不可改變,什麼都可改變的傳統醫學,瞬間成了某種意識形態的工具——符合這種意識形態的,便是我體系內部的,不符合的,就不是。

如果再加上一套過去不可改的框架思維,以及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邏輯關係,那麼這套所謂的傳統醫學,就失去了主觀的,還有客觀的進步動力——也就是說,這樣的情況下,傳統醫學的衰落,不僅僅是客觀的(西醫強),還有主觀的(某些人並不關心它強不強,只關心自己的權威是否會被動搖。(想到了誰?某些王八蛋皇帝對不對?)


今天的這篇文章確實有些長,但是這麼長的文字,似乎讓我看到了過去一些中醫黑和中醫粉死磕的問題的新解法:


1、沒有中醫,中國人怎麼能活這麼多年?

常見的說法是,人類的自然抵禦災害的能力。

新說法是,在傳統醫學還在幹實事兒,沒有一群以話語權謀私利的利益集團進來的時候,中國人當時主要靠這些治療手段。而在後面的儒生入醫的”文章治病“時期,中國人治病主要靠命硬。



2、我們今天爭論的,以為的,已經存在幾千年,早被驗證了幾千年的東西,很有可能只是歷史長河中,某些人以自身利益為目的,而扭曲的現實。

而我們之所以還能認同這些扭曲的現實,甚至主動為其找存在理由,並且深深地相信這些理由,恰恰說明了一個客觀事實:

很多時候我們爭論一件事情的原因,並不是在爭論這個客觀事實本身,而是在維護自己認為這件事情必須對的情緒而已。


3、中醫,確實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很深,但這個“深”,我們需要重新定義。

大家不覺得奇怪麼?

醫學是治病的學科,而治病這件事情,本質上應該更貼近自然科學,而並非文化特點。

換言之,一個治病救人的學科,判斷其的標準,應該是其療效到底怎麼樣,而不是其理論能講的多炫目?

以前我們認為的中醫所謂的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大概是這麼一個思路: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比如易經等究天人之際,我國的中醫,正是借用了這些理論指導自己的醫療體系,才有了中醫的輝煌。

現在看來,可能是相反的:傳統醫學在還沒有意識形態,非要站隊,必須選擇姓中還是姓西的時候,一直處於“在戰鬥中學習,在學習中戰鬥”的不斷自我進化的狀態,而在那時,所謂中國傳統文化對其的影響,很有可能只是幾句話,甚至只是醫生聽過類似的話。

而我們瞭解的傳統文化對中醫的影響,很有可能只是儒士入醫過程中,為了增強自己理論體系的正確性,而必須拉來的更高級別的“理論背書”而已。

其實仔細想一想,這種可能性並不低,在過去歷史中,如果說論對易經等書籍的瞭解,儒家子弟排不了第一,也至少是前三,論動機,論資源,論收益,儒家弟子做這件事情的關聯度而達成背書的目的的可能性,都會遠遠大於來往於各個城市和地區,通過實戰和經驗判斷病症,並且有多種辦法進行治療病症的真郎中們。


最後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拯救中醫?


實際上我給出的答案一直沒變過:別把中醫當中醫。


《大明王朝》裡面有一句話,描述這種狀態最合適:有些東西,不上稱秤,也就二兩重,但是你一旦放在秤上,那就一千斤也壓不住(這些東西的重量)。


不知道大家理解這句話沒,把中醫過於當中醫這件事兒,就是把一件不上稱的二兩重的東西,生生的秤成了幾千斤的龐然大物。


如果一種客觀實物,本身在其發展過程中有非常多的試錯和探索可能性,那麼為其加一個方向,加一種主觀認識(而非客觀事實),加一種意識形態,甚至加一些更多的文懷解讀,你這不是在愛這種客觀事物,你這只是在愛自己(害怕這種客觀事物不夠好,而給深愛的自己丟人而已)

,換言之,你並不關心這個醫學是否在客觀上足夠優秀,並且未來也會更加優秀,你關心的只是,這個醫學是否可以把自己說的很優秀。

而這種因為自我私利而強加的,並不屬於這種客觀事物的烙印,會讓這種必須時刻進步的實物,在後世的進步探索過程中,謹小慎微,亦步亦趨,甚至故步自封,只留下你的唯一目的:能把自己說的很優秀。

我們不妨假設,如果沒有儒士入醫事件,傳統醫學沒有被“流芳百世”以及不屬於自己的話語權所綁架,這八百多年,不僅原有的多種治療手段會發揚光大,甚至會在這八百多年,創造出新的治療手段,同時,這些務實的郎中,醫者們,抱有的並非“姓中還是姓西”框架下的“行為正確指導”,而是不斷髮揚“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學習精神,看見一個外國的優秀的治療手段就吸收,看見一個高超的治療工具就學習,800年後,我們擁有怎麼樣的一個醫療體系?

《笑傲江湖》裡,華山派的重劍還是重氣的意識形態之爭,幾乎毀了整個華山派,留下的只是一個偽君子,和他根本不怎麼樣的武學體系。

我們過去的姓資還是姓社,阻礙了我們整體的發展,如果不是鄧公的少談點主義,多一點行動的實幹思想下,我們可能現在還在穿著表姐表哥們穿過的,被媽媽補了無數次的衣服,面對整個社會的物資貧乏,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同樣,我們為什麼要對一個既不屬於社會科學,也不屬於必須要有意識形態的治病救人的學科,強加那麼多枷鎖?既要要求其符合從業者並不一定需要,但是我們吃瓜群眾卻要求其一定符合的某些高深的經典(以增強我們那虛榮的民族自尊心和證明我們祖上比別人牛),又要要求其理論與現實出現不符合的情況下時,只能選擇“扭曲現實”,而不敢修改理論,因為一旦修改,這和我們內心中設定的那個又紅又專的中醫就完全不符了。


說白了,我們心中的中醫,根本不是人能創造出來的:

我們要求我們心中的中醫,擁有最古老的,歷史最悠久的理論基礎,並且默認其是最智慧的,世界上其他文明的書,不論是在它之前還是之後的,都是渣,我們心目中要求的那個中醫的理論體系,才是世界上最完備的。

我們要求我們心中的中醫,其幾千年的理論基礎,擁有極強的語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至於在未來幾千年,都是絕對正確,並且任何未來的新發現的疾病,都不會逃出這些理論體系,雖然我們自己都寫不出第二年絕對正確的文章,但是我們對我們的祖先就是這麼的自信(和不講理),我們相信,我們這些最古老的文明,不管你是不是,你都必須是非常厲害的理論,未來不能出錯。

我們要求我們的中醫,在不接納世界上新發現,新發明的治療方法,工具的前提下,吊打一切創新醫學(我寫到這裡的時候我覺得我們都瘋了)。

我們要的是中醫麼?我們要的是一個菩薩!

而且這個菩薩千萬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不能動不動就說,我過去說的什麼什麼也是不對的。

這個中醫菩薩,需要按照我們的設定,既古老的歷史悠久,又先進的無與倫比,既在自我特點是一直獨特而又持久保持,還能在療效上與時俱進。

我們給中醫這尊菩薩,有意無意的安放了太多的我們自身的設定,卻獨獨忘記了這尊中醫菩薩在誕生之初的唯一設定,這個設定不僅是過去唯一,並且個人認為在現在和未來的都是唯一,那就是:

治病救人,醫者仁心。


當我們選擇性的忽略這個本質,而只是為了我們的私心來強加能夠證明我們是我們的表象時,我們就已經放棄中醫,而選擇那既不能治病,也沒有仁心的虛榮了。


如果我前面說的中醫的變化史真的如此的話,那麼我們就是以儒士為手段,進行了一場長達800年的,傳統醫學的養成遊戲,這個養成遊戲,不論我們怎麼玩,遊戲結局都是確定的:中醫的決定性衰落。


唯一改變這個結果的方法只有一個:不是我們怎麼換玩法,而是我們不在玩,讓中醫自己玩。


我是江南沐雨,《眾神聊齋》作者。


沐雨縱橫眾神聊齋


高中政治書上關於傳統文化的那一課,有8個字總結的很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一定的體系,到了現代,對於中醫傳統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能一概的拿來肯定,也不能一謂的去否定,把科學先進的一面保留,對封建落後的一面加以改造或者直接淘汰,學習日本改造漢方藥那樣。

例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雖然是寶貴的古籍資料,但是因為產生於明代,距今已經幾百年了,很多藥方存在一定的侷限性,可以用現代醫藥代替,指甲、糞便、經血入藥就必須被淘汰,甚至還有封建迷信的成分,所以可以當做歷史資料來研究參考,但不能當做科學來看待了,其它的中醫古籍亦是如此。

很多現代醫藥其實與中藥的成分差不多,但是現代醫藥將藥材中的有害成分已經剔除,並可以將幾種藥材融合在一粒藥丸中,中藥就做不到,中藥只能將藥材簡單研磨,要幾種藥材同時服用才行,有時為了避開藥效相剋,還得分開服用,非常麻煩。

對於沒有納入中醫體系得到科學證明的偏方雜方和江湖醫生,他們能不能治病救人,還是應該持懷疑態度,不能相信,畢竟江湖醫生都是沒有行醫資格多以騙財為主的騙子,偏方雜方更是沒有依據,輕則生病重則失去生命,所以有病要去正規醫院,現在的江湖醫生打著“秘製藥方”的幌子招搖撞騙,毀壞了中醫的名號。還有一些人喜歡泡藥酒來保健,也要謹慎,很多不僅不補還有副作用。





看我頭像是不是想叫爸


中醫衰落最大的問題是咱們中國人自己把自己民族的瑰寶當作垃圾丟掉了,究其原因就是八國聯軍打開中國國門的那一刻開始西方思想流入了中國。

因為當時咱們中國人比較窮見識比較短,所以對自己國家的文化特別自卑。而西方人非常富裕、工業非常厲害、所以就對西方人的文化特別推崇,這種推崇甚至都延續到了現在。

據有關資料顯示咱們中國現在的西醫有將近200多萬,而中醫不到30萬人,從受眾面上來看中醫拍馬也趕不上西醫。

可是從實際治療效果上來說中醫高於西醫,可能有很多人會不服氣說中醫不科學而西醫科學。

如果真有人這麼認為的話,我只能說你的見識太短了!

在這裡我給大家說一個例子,很多年前我經常會聽到西醫說人身上的闌尾沒啥用割了吧!我相信現在有很多的中國人都聽信了西醫的話把闌尾割了。

後來又經過多年的研究後,西醫說割闌尾是不對的那樣會有害身體。像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知道這說明什麼嗎?這說明西醫這種治療體系還不成熟他們還正在研究的路上。

而中醫就不一樣了,中醫保護了中華民族5000年。在中醫的呵護下,中華歷史上從未出現過長時期的傳染病。而在歐洲歷史上卻出現過猖獗了三個世紀的鼠疫。

由於西醫的無能在長達三個世紀裡大面積的歐洲人死亡,而在中國即便是在非典猖狂時期,由於中醫的診治與防治及時的控制了非典在中國的蔓延。

美國人忌諱中醫的安全,有效,廉價。為了在中國全面實行西化,美國洛克菲勒財團在1927年策劃了一種陰謀,目的是讓美國的西醫實現壟斷中國醫藥行業。

可惜他們計劃沒有完全成功,我們中國歷史上雖然被攻佔過,但是從來沒有被同化過,這就是因為我們有著5000年的歷史,而美國才幾百年而已!

曾經咱們的導彈之父錢學森說過,西醫處於幼年時期,再發展四五百年才能發展到中醫的整體論。

錢先生還預言,21世紀醫學的主宰者是中醫中藥。從這兩年大家都提倡養生的情況來看,錢先生的話將要被印證。

至於怎麼拯救中醫,我的意見是全民學中醫,多開中醫學校免收學費,不管多大年齡的人只要是想學都可以去學。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選拔出一批中醫的好苗子,又可以把咱們的中醫傳承下去。誰家沒有後代呢?只要把思想傳播給他們,咱們的中醫永遠不會滅!



中醫的經典原著孤本很多在日本,在一定程度上,日本繼承和發揚了中醫的理論,並歸為所謂的“漢方”,這一點是非常令人心痛,惋惜的。中醫的漠落很大程度也是傳統文化傳承斷代和某些人對傳統文化的濫讀所致,再加上現代醫學最重要的是步步求證,而這對於中醫而言要投入的精力和成本太大,也許需要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所以說到拯救中醫倒不至於,重要的是在保證醫學准入門檻的前提下,將中醫傳統教學考核的融入,這一點傳統中醫世家對子女的醫學啟蒙教育是做的還可以。中醫學習天賦很重要,但不代表天分不足的人精通不了中醫。醫者仁心,當錢不在成為連接醫生和病人之間的重要紐帶時,也許中醫的發展會多些坦途。


威化捲心酥


中醫的衰落是伴隨著中華民族的衰落,近二三百年來中華民族飽受欺凌,人們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落後,認為中國的一切都是不好的,甚至月亮也是西方的圓。五四運動以來西學漸進,人們漸漸的接受了西方之學。就拿我們來說,從小學的就是數理化,對於中國傳統的東西除了一些古詩,別的基本剩不下什麼了。導致很多古代的東西沒有傳承,古代的文獻看不懂。而這些恰恰是中醫的基礎,而且我們習慣了西方還原論的思維模式。對於中醫一個是看不懂,一個是不理解。所以造成中國傳統文化漸衰,中醫漸衰。以西醫和中醫從業人數和大學招生人數來比就可見一斑,中醫僅僅不到1/10的西醫大學招生人數,而且畢業後有大量放棄中醫者。加之用西醫的管理方式管理中醫,越管越死。一把草,一根銀針不掙錢。在經濟洪流的衝擊下,中醫之學日漸衰微,慢慢的走進了博物館。很多古法沒有傳承下去,目前國家提倡,仍是表面繁榮。但相信隨著國家國力的強盛,中醫會慢慢的好起來。中國在世界上國力最強盛排名最靠前的時代是在漢朝,萬國來潮,我們的民族是漢族,我們的語言是漢語。讓我們共同努力,重新振興中華!


綜合科趙慧輝大夫


一,理論要與時俱進,不能食古不化,不能泥古不前。

二,藥材要做毒理試驗,提取有效成份,祛除有害成份,減少肝腎毒副作用…

三,成藥要做臨床試驗,不要搞經驗值或尚不清楚…

四,不要故弄玄虛。能解釋就解釋,不要事事都往陰陽五行上靠。比如青蒿能治瘧疾,現在知道是因為裡邊含有青蒿素,當時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好了,非要去搞個冷熱溼毒,亦或相生相剋…

五,不要神乎其神。不能治療就是不能治療,不要張口閉口就是包治百病。比如糖尿病,強直性脊柱炎等慢性病,現代西醫也只是略能控制而已…

六,承認中醫在理論研究和藥理分析上的不足,不要一批評就蹦起來了…

1,加大投入,引進先進設備,來驗證,豐富,加深我們的理論。舉個小例子:經絡和穴位治病,到底中不中,若中,眼保健操對治療小學生近視,到底有效率多高?還是僅僅起到放鬆眼部或自我安慰的心理作用…

2,改變理念,引進先進儀器,作中藥藥理分析,即便作不到像日本所提出來的中藥西藥化,但也決不能再出現幾付中藥就喝出來個尿毒症來…

七,真正熱愛中醫的人,一定會帶著批判的眼光來審視中醫,反而會推動中醫的發展。一味為中醫叫好的人,思維不辯證,不事實求是,恰恰會阻礙中醫的發展。

八,如果你不信,你可以在網上搜一下,日本國就經歷史一個這樣的過程:相信中醫→否定中醫,相信西醫→相信西醫,但承認中醫在治療一些老年病,慢性病方面有更好療效→拼命研究,提取中藥有效成份→成為靠中藥出口賺錢的國家…

九,希望中醫再次振興…


六福雅士


中醫衰落原因有四:

沒有建立科學研究手段,難有進展。

沒有建立與生命科學同步的教育傳承手段,難以繼承。師徒傳承難以光大中醫。

從業手段的操作確定性性差(比如診脈),全靠經驗。而經驗是不可以學到的。

門派林立,互不買賬。

我欣賞中醫的經絡學說、使用天然藥物。總體上應該是個很不錯的東西。中醫發展還得靠中醫人自強不息。

中醫人如果還把中醫當做家傳絕技,而不是當做一門科學,遲早是要絕跡的。


教育反思者


中國的衰落,是可以想象和理解的。中醫的始祖是中國老子,其實老子不是醫生,他給我們留下來的精神財富是成熟了的辯證法理論。後來學習道學的後世多了,中國便有道家,他們為探求人的健康長壽之道,出家修煉,從靜定養氣開始,一直到食物的琢磨功效,得法者為找學徒傳承而為民間百姓治病。所學醫理就是辯證論治。中醫治人病,為主要靠人信其醫囑,發揮主觀能動性,相反地改變一個人的習性。疾病多數有人的嗜好而染上,改一個人的嗜好比什麼都更難於做到。中醫這才自己嘗百草,用猛藥改變人的生理節律來改變人的感覺感受,假話假藥反而更起效果,人病在心,此謂心藥。近代中國已有西醫,人都信西醫去了。中醫又不能教會任何人學會辯證法,這可不是簡單的事。不過也有極少數人在道館裡學習道學,也就是學習辯證理論。少了,這種專學專精之很少了。中醫要興,中醫自救,只有中醫才內啊。準現在還想學辯證法,用辯證法呢?佛家還是比較努力的,但人們又能有幾個能信能從的呢?那是要人自己去身行身試,您才有體悟自糾啟迪的。身體是您的,學了只是為自已。學會了,對自已有益。身體健康,身心愉快,甚至長壽,何樂而不為呢?世界總迷信中醫,道家,佛家有什麼妙手回春的神來之術,哪有的事嘛。不過見多識廣而已,契您的心,點醒您而已,病也就自消了,沒有了。中醫是不承認人有絕症的,而且凡是病,全是心病。但人受冷熱有疾,疾與病在中醫那裡是兩回事。治疾吃中草藥有效。治病只可治心,無藥。要說有藥,心藥,點醒你。醒不醒,得人自已誠心改變。難啊,所以最好中醫是自已,您自已誠心保健了,主觀能動性能保護你健康一點,長壽一點。靠自己悟,越悟身體的靈敏度,敏感性越強。什麼叫悟?反思,質疑,換位,批判。就是頭腦轉著圈子地想,越想,人越明白,人越自覺。值得提示的是:學道為保身,也稱明哲而保身。毫無功利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