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大年初一自己關在房間裡學習,親友來家裡拜年也不出來打個招呼,你怎麼看?

佳佳老師的親子成長記


我覺得這事兒是可以理解的!

部分“年輕人”非常反感“麻煩”

在我們很多大人們看來“禮尚往來”、“走親訪友”是必須的禮節和必要的人際關係經營。

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說,又是年齡比較大一些、自主意識比較強一些的孩子來說,會認為這些事兒純粹是浪費時間!因為這種往來,除了對直接參與的大人們來說,對幾乎所有的“大孩子”而言,不過就是被問問學習如何、成績如何、什麼時候考學等等這些不疼不癢的話,所以往往除了吃也就沒啥別的能夠吸引他們的了。

因此孩子們反感這種“禮尚往來”是很正常的表現。

實際上在我成為的過程中,我依稀也記得曾經有段時間也是特別頭疼不願意被動的接受這種假期走親訪友到處吃喝的生活!

我認為這個原因是最主要的!

極個別是因為真的很想學!

不排除這樣的可能行!

要知道,有些孩子在認識上已經超過成年人這已經不是什麼不可能的!如果他們相信“勤學苦讀”那麼就不會在乎“時間”、“地點”——要知道這個時候他們內心的壓力是不可能因為一個“年”而得到放鬆的——事實上,對於他們來說,這個年是讓人更加“緊張”、“焦慮”的!因為這意味著距離他們最後一站越來越近了!

心情躁動、焦慮的情況下,你讓他們再去嘻嘻哈哈的接待親朋,有些人可能真的“裝”不出來的!

所以這個時候“學習”已經不是為了成績提高,而是為了讓自己心情平復!

給孩子們一點空間吧

這麼大的孩子,我相信論講道理怕是不會輸大人多少的,不要忘記他們內心的壓力是時時刻刻都在那裡的,即便你是孩子父母你也比不了孩子所正在承受的壓力!因此,孩子如果真的想這樣,那就順著他的,省得你的話再讓他們更加“暴躁”!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高三學生年齡已經18歲左右,快接近成年了,親友來家裡拜年不出來打招呼,恕我直言,這個學生的家庭教育及學校教育都是失敗的!

真人真事,2016年我從江西去了福建省某城市親戚家做客,當時親戚家小孩高考已經結束,我們在那兒拜訪親戚聊天的好幾個小時裡,都沒見親戚小孩出來。一直“躲”在房間,不知道是不想還是不敢與我們見面,當時我看到這種情況,我真替親戚擔心,怎麼培養了這樣的小孩?以後可怎麼辦?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是因為我們以後要做很多事情,要承擔很多的責任,為了我們更好的做事情更好的承擔責任,我們才要學習!

現在很多家長為了小孩高考能考一個高分進入一個好的學校,學一個好的專業有一個好的前程,卻把人最為重要的品質都丟了:高尚的品德。從不關心小孩課本知識以外的品質培養——為人處事一沓糊塗!這種培養方式要不得,否則後悔莫及。

高三學生在親友來家裡拜年也不出來打招呼這種行為,我理解為只注重自己的目的與利益,從不關心旁人哪怕是親人的感受。這種價值觀會導致這名學生參加工作後也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同事、領導、下屬。自私自利是其基本價值觀,旁人的感受不關他什麼事,哪他還會有真正的朋友嗎?這種人在單位只能是孤家寡人,不可能有真誠與交心的人關心他幫助他,所以在事業上很難成功!反過來,他會認為同事對他漠不關心,事事都要自己去爭取,同事只是競爭關係,從來就沒有合作關係。最後,很可能他恨同事恨單位恨社會恨命運不公收場!他自己的下場很可能是悲慘的。

所以,培養小孩並不是只學課本文化知識,並不是考考考!健全的人格遠比掌握知識小技能重要!


師範生活


說個題外話,我一個小侄女,今年初三。特別不喜歡說話,怎麼個不喜歡說話法呢,就是特別不喜歡和大人說話。

但這個小姑娘,小時候其實是個話癆。和小孩聊得來,和大人聊得來,和老人家也聊得來。

很多人會說,不太喜歡說話沒什麼的,誰說一定要能言善語,誰還沒有點個性和脾氣。

她媽媽倒是挺看得開,不愛說話就不說唄。

但是有一些親戚,總急。

聚在一起總要聊聊孩子,這個孩子是怎麼回事?怎麼都不說話的?你怎麼變得這麼安靜,你小時候嘴巴可厲害呢.……

不愛說話倒還好,讓親戚更急的是,這娃不愛喊人。

不愛喊人多大的事啊!

不禮貌!不尊重長輩!惡氣!沒人情味!

……

後來我也稍微問過,為什麼不喜歡和人打招呼。

娃跟我說,不喜歡。

遇見大人的時候,大人們總樂意說好多話,小孩子被要求不能打斷大人們說話,打斷別人說話不禮貌。於是,這娃總得在大人說話間看眼色,抽著空去喊一聲“姨”、“嬸”、“伯”~

更多時候,孩子“辛辛苦苦”跟長輩打招呼,還得不到回應,既然喊了不回應,那我為什麼要喊呢?

後來也曾試著讓孩子跟著我打招呼!(重點重點重點!!!為什麼是跟著我打招呼!因為我可以告訴孩子她應該怎麼去稱呼對方!而不是因為叫不出來一個並不熟悉的人而被成人指責不禮貌,陷入窘迫!!!第二,為什麼要跟著我一起打招呼!作為成人,我的招呼會收到來自於另一個成人的回應,這種時候,自然而然地讓小孩跟著我打招呼,她也就不容易被忽視!!!)她也總願意羞澀地跟著我喊一喊。

所以!孩子身上有任何的“毛病”,請成人先審視下自身!!

孩子必須體諒你作為親戚長輩的尊嚴,但也請你體諒下,孩子尚不太懂得成人相處規則的無助與無措。


青芒教育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一件小事。

我高三那年,除了重大節日,沒有休息日。週六的晚自習不上,其他時間從早上到晚。一個下了大雪的週六(08年的大雪),我跟我媽已經約好了吃了晚飯去剪頭髮、洗澡的(北方),沒想到五點的時候表舅一家來了,沒啥事,就閒逛解決一下晚飯。你說,誰會在下那麼大的雪又那麼冷的天沒提前打招呼跑人家家裡吃飯的。我氣的要死,照我爸媽那種來者是客要好好招待的理念,明擺著我媽要在家做菜不能陪我出門了。那時候我很害羞,不敢一個人去理髮店剪頭髮,去澡堂洗澡也是要母女搭伴好互相搓背。我真的很生氣,年紀小臉上藏不住表現的很明顯。結果表舅看出來了,說不吃了要走啊啥啥的,爸媽自然不肯,把我數落了一通,勸住了他們,然後去買菜做飯了。我難過死了,飯也沒吃,自己騎著電動車出門了,一路走一路哭,路上都是雪,還擔心著別摔倒。自己戰戰兢兢的去剪了頭髮,又傷心難過的去洗了澡,回到家已經九點了。因為這件事,那段時間我特別討厭表舅[撇嘴]

高三真的是特殊時期,孩子的心情也會受到影響,像我那時候就是敏感又脆弱。如果我的孩子以後到了關鍵時期,就算人家來我家裡了,我也要先把孩子放到第一位,尊重他的想法,親戚想見就見,不想見就不見了。通情達理的親朋不會揪著這點小錯不放,如果真的不體諒,像一個網友說的不出來見人就是沒有教養啊教育失敗啥啥的,我覺得這樣的人也不用繼續過多交往了,得罪了也不怕。[微笑]


208691124


問這個問題的人,該有多麼不懂事!而且說的也不明不白,是大年初一早上,大家都拜年的時候?還是都拜完年了,就是要好的串門聊天?

我家娃今年也在高三,只剩下一百二十幾天了。放假前,老師千叮嚀萬囑咐,要淡化年味。每天都給孩子安排了學習內容,而且是有規定時間的,比如一張理綜卷兩個半小時,一張數學卷兩個小時,強調必須保證做卷子的連續性,而且到時間一定收卷,沒做完也要收,如果人家孩子做題正投入,你好意思讓孩子出來寒暄?再說了,來一撥人出來寒暄一撥,那還學習什麼?

我家娃初一早晨三點半起床,洗漱後我們驅車到二十公里的婆婆家,吃早飯,拜年,八點鐘回家補覺,下午投入學習。只要孩子投入學習,我們兩口子就不亂走動,不發出聲響,手機靜音,等孩子休息時再處理。

平時我家也有一些要好的朋友,初一要湊一起玩的,今年我們早就打好招呼,初一閉門謝客,等高考結束,再請他們樂呵,朋友們都很理解。


清輝365


還別說,我還真遇到過。那年正月初一,我與大舅子一家開車一百公里去給長輩拜年。到時是上午十點左右,給長輩拜了年,留下吃中飯。當然其間也問了她孫子的情況,說了許多學習與成績方面的事,並且明確告訴我們,孩子在家,可是不見。因為距吃飯大早,於是與同輩打牌,直到吃飯,長輩的孫子才出來,跟我們打了聲招呼。我們酒才開始喝,他就吃完進自己房間去學習了。他的父母解釋說:孩子參加奧賽耽誤了許多學習時間,趁放假補上去。我們也特能理解。這孩子最終考上了清華。假期與我一家子外出旅遊,非常禮貌。所以遇到這種愛學習的孩子,大人應該理解,他為了自己理想摒棄雜念與俗套說明他目標專一,心無旁鶩,是一個優秀的人


魚吃個貓


十年磨一劍,高三學子大年初一把自己關在屋裡學習,親戚來不打招呼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1、六月是很多人人生的轉折點,中考、高考如期而來,高考在當下的中國來說,是很多學子改變命運的一條捷徑,上面提到的高三學習大年初一把自己關在屋裡看書,在我看來這很正常,因為現在馬上三月份了,離高考越來越近,此時一心只想好好看書,多做題,哪裡還顧得上其他什麼東西,在我高三那年,也同樣是高三的上學期,那個假期我沒有回家過年,也是因為學習任務重,不想回家耽擱自己的時間,高考,只要談起來就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對於我們這些寒門學子來說,是改變命運最好的方式,也是唯一的捷徑。

2、對於我來說我自己非常能夠理解他的行為,大年初一正是春節熱鬧的日子,很多人也是選擇這個時候參加同學聚會什麼的,平時大家也都是各忙各的,沒有時間,好多的聚會也都是選擇在這個日子,他居然把大年初一的時間都拿來學習,就說說明壓力還是非常大的,現在離高考越來越近,哪裡還顧得上其他什麼親戚什麼的。

3、我們都會強調理解萬歲,我們在看待這些問題的時候不能從單一的方面一杆子打死,其實,有很多時侯我們看不慣別人,總是看別人的行為不順眼,最主要的還是我們不能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總是從單一的方面就全盤否定,這樣不僅不合理,也是非常不公平的,都給給對方造成很大的傷害,所以我們看待問題的時候,要全面的看待問題,不能一刀切。




記錄生活的每個點滴


怎麼說呢,因人而異,互相理解吧。我家親戚前年也有準備高考的,我也遇到過這樣的情形,我當時並沒有多想,我深知備考時的不易。

不知其他地方假期是怎麼安排的,在我們這兒高三的學生假期很少,可以說沒有。即便是過年放假,也不會超過半個月。放假回家,也不敢鬆懈,依然是背誦,刷題,看筆記,和學校差不多,只是學習環境有變化。平時的學習任務重,加上升學的壓力,孩子們很不容易,如果正月裡沒有和來家的親戚打招呼,也請長輩們理解一下。

當然,有的朋友會說,學習不在那一會兒,不學那一會兒能考清華北大還是怎麼的。是,的確,學習重在平時,但放開去看,此時此刻何嘗不是今後的平時。沒準正思考一個題,剛有思路,準備運算呢;沒準英語閱讀題正計時練習呢?在房間裡不出來打招呼不是不尊敬長輩,這不是特殊時期嗎,想想往常肯定不是這樣呀。高考結束後,考了理想的大學,寒假回來,別說他和長輩打招呼了,他會登門拜訪親戚的。

有的同學性格開朗,學霸,學習的知識點早就瞭然於心。這樣的同學不會在房間裡不出來,會主動和長輩打招呼,和長輩聊天。但這樣的學生還是少啊,學霸本來就少嘛。有的學霸也不會出來和長輩打招呼,可以理解,性格內向,不太愛說話,加上現在的學習階段是高三,心裡就記得一個事兒考大學。

以上說的都是正常情況。如果不是為了學習,在房間打遊戲、看劇什麼的,這個時候不出來和長輩打招呼就不對了。玩遊戲有的是時間,不差那一會兒。

所以,這個問題不能走極端,不能多想,多理解就好。


穠麗的時光


非常理解。

我高中時,爸媽要帶我和我哥去鄉下拜年,我就不想去,不想在別人家吃些我不喜歡的大魚大肉(那時過年每家都是這些菜),不想跟些基本不認識的親戚說些毫無意義的客套話,也不想接壓歲錢,因為轉手上交爸媽又要給對方的孩子。

同樣,別人來我家,也都是千篇一律的流程,說些廢話,我寧願在房裡看小說。

我記得有一年元宵節大人要去看燈,我不想去,讓我媽給我包了餃子,買了點青菜放家裡,然後我把閨蜜約過來,我們倆自己煮餃子,在被子裡看碟,聽歌,聊天,比應付大人舒服多了。


FionaFang0107


看個人怎麼想了。我高三的時候還是很喜歡和親戚們打招呼的,畢竟很多人一年只見一次。而且學習也不差那幾天。

高三那年寒假我拜訪了不少親戚,也有少量親戚來我們家。大家知道我高三都很理解,基本說兩句就會讓我回房學習。

我一直告訴父母,學習需要自信,我相信我就是耽誤一個月不上課照樣可以考上好大學。所以高三我也一直打籃球、參加競賽、下棋、玩遊戲,一切如常就好,何必那麼刻意緊張。

最終我還是去了我心儀的大學,國內一本。

更新:評論很多人諷刺一本,我真的覺得大學是新的開始,再好的學校也只能代表過去。所以我們學校的學生對外只說自己是國內一本,就像浙大喜歡說自己是國內三本一樣。我真的非常討厭學校鄙視鏈。自己牛批才是硬道理,自己是弱雞的話,學校牛批和您又有什麼關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