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去蘇州感受“老四樣”美食


春天的到來是有信號的。在蘇州,醬汁肉、青糰子、塘鱧魚、醃篤鮮四者,就是吳中大地上的春之聲。

蘇州春日應季美食

通紅醬汁肉。醬汁肉最誘人的是那通紅的色澤,中國有個成語,叫“秀色可餐”。蘇州的醬汁肉,滷菜店是陸稿薦的最著名。菜館中協和的燒得不錯。醬汁肉可以自家燒,用五花肉(肋條),每塊切成兩寸見方,洗淨後瀝乾水,用些細鹽抹一抹,然後“焯”一下,所謂焯,就是將一鍋肉加水煮開,停了火再洗淨。接著便要用旺火燒,燒滾後,放料酒、茴香、蔥、姜和醬油少許,丟入紅米包,紅米包內是紅粬米,此乃醬汁肉、蘇式醬鴨等通紅色澤之源頭。紅粬米用乾淨紗布包起來,上面用棉紗線紮緊。這時,鍋內正上演“大肉變色”劇,現在不少人家用玻璃鍋蓋,看得更加真切,只見那鮮亮的紅色徐徐滲入肉內,將肉染紅,尤其肥肉,更是好看、誘人。旺火轉文火,將肉燒得九成酥,放冰糖,用微火將肉燜透,最後轉旺火,將湯收稠,熄了火還要燜一會,老話說,千燒不及一燜。燒好這塊醬汁肉有三個訣竅,一是肉要酥,二是色要紅,三是糖要足。有這三條,醬汁肉燒不成功也難!

春天,去蘇州感受“老四樣”美食

碧綠青糰子。蘇州的青糰子,其最大亮點是“青汁”。而最正宗、也是“最美青糰子”用的是漿麥草汁。漿麥草,學名鵝觀草,俗稱野麥草,立春後十天,這種草在江南田野成片生長。用漿麥草汁做成的青糰子有一種特別的清香,有人評價“香而不散、翠而不黃”,也有人說是“香味純正、口感獨特”,且青糰子存放時間較長。

春天,去蘇州感受“老四樣”美食


菜花塘鱧魚。塘鱧魚野生於江南小河小塘,黑不溜秋,並不起眼,有點像黑魚的孫子,渾身是肉,俗稱“一團肉”。塘鱧魚長不大,一般每條都只有一至二兩重,有三兩重的就很稀罕了。塘鱧魚生性膽小,躲躲閃閃,喜歡貼著河灘,水埠石壁上,有點鬼鬼祟祟,卻有兇悍一面,它是吃葷的,以小魚小蝦為食。

春天,去蘇州感受“老四樣”美食


塘鱧魚進了菜館就大有文章可做啦!單說糟熘塘片吧。這是道功夫菜、精細菜。首先,小小塘鱧魚要出骨去皮,一條魚只取背上兩片淨肉。烹飪方法與過程,有點像清炒蝦仁,即將魚片上漿後進入冰箱,醒過後在太倉糟油裡過一下,溫油熘炒。這道菜的基本特點是鮮嫩潔白,糟香撲鼻。新聚豐菜館做得最好。

“醃篤鮮”。是道時令湯菜,季節性特別強。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即使還能見到同樣的店,也不再是那個村的店——味道不一樣哇!

春天,去蘇州感受“老四樣”美食

何謂“醃篤鮮”?醃,特指鹹肉。鹹肉有講究,當以春節時醃了一個月、在西風口吹了一兩個禮拜的新鮮鹹肉最好。鮮,是新鮮豬肉,一定要帶皮並有一些膘勢,蹄髈、軟肋、夾心均可,肋排就比較勉強,切不可選用純精肉、大排骨。如是,篤好的鮮肉吃來如嚼木頭,基本上要吐渣吐掉,實在可惜。篤,是一種用蘇州話表達的烹調方法,即是用文火燒煮,使原料入味的燒法。鹹肉、鮮肉、竹筍、水。放在一起篤,篤成一鍋湯,湯濃濃的,呈乳白色。不要放萵苣筍。

吃完美食去哪玩:逛不夠的蘇州園林

蘇州古城座落在水網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陸並行;建築臨水而造,前巷後河,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其中,集建築、山水、花木、雕刻、書畫等於一體的蘇州園林,是人類文明的瑰寶奇葩。在中國四大名園中,蘇州就佔有拙政園、留園兩席。並同網師園、環秀山莊與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等9個古典園林,分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春日園林頗多暖意,敞亮的廳堂裡,紅木圓桌纖塵不染,桌上紫砂盆裡供著賞石,杜鵑,菖蒲俱盛。一對牡丹孔雀天球瓶給凝重的色彩添了些許亮色,紅木緙絲屏風後,有玲瓏精緻的玫瑰椅、小棋桌、天然幾,是女眷們小憩之所在。待字閨中的小姐們,或也在這紅木屏風的罅隙裡聽著父母談論婚嫁的瑣碎,或也窺一眼未來官人的模樣,象牙團扇柄上可有沉香扇墜悠然的清香?文椅上的癭木背板炫耀這光怪陸離的紋理,園林的主人樂於自己設計傢俱和文玩,這是當時文人士大夫一項清雅的癖好。貴竹木牙角,而棄金銀珠玉,貴天然之趣而舍人工之巧,喜疏朗而惡繁縟,愛殘缺之憾而輕諸事俱滿,譬如畫之留白,看似無物,實則足以由景生情,浮想連綿。園林的主人們施巧思於咫尺之間,把縱情山水的人生理想,把博大的山川水澤,盡收市井喧囂之地。

園林之外,蘇州有不少可供賞玩的景緻。平江路,那是老蘇州的樣子,枕河的小平房、清洌的碧螺春、鬆脆的“蟹殼黃”、鬆鬆垮垮的小竹椅、冒著青煙的煤餅爐子、纏著牛皮筋的收音機裡呢喃著的吳語……小橋流水人家是江南永不過時的經典瞬間。

西山島則是另一番光景,茫茫太湖,煙波浩渺,落日熔金。島上有太湖大橋相連,尤以夜色最撩人,夜闌珊,霓虹映橋影成雙。

可架上三腳架,用B門拍攝。西山島上還有一絕,就是名震天下的碧螺春,俗名“嚇煞人香”,茶遍植於西山島各處,且與桃李杏梅等果樹間植,兼具花香果香,為蘇州特產,名聲不在龍井之下。明(清明)前雨(穀雨)後,均可見茶農忙於摘葉炒制,亦為蘇州一大人文勝景。

蘇州旅遊手信推薦:姑蘇雅扇

蘇式扇子對於選料和做工都無懈可擊。“傳統”、“文氣”、“精雅”的手工制扇更多的是人們手中把玩、賞鑑的玩物和收藏藝術品。

春天,去蘇州感受“老四樣”美食

蘇州的西北街集中了整個姑蘇城最多、最地道的扇莊,其實地方也很好找,就在大名鼎鼎的蘇博對面。看上去就是老蘇州的腔調:多如毛細血管的小巷子,粗大的梧桐樹,三三兩兩的黃包車,臨河的平層小房子,白牆黑瓦,頂著個小小閣樓的那種。臨街的扇莊比比皆是,卻也都不大,家庭作坊式的。各家扇莊裡都是吱吱呀呀地擺弄著扇骨,頗是有趣。扇子太多,機器雕刻的和手工雕刻的,價格差別很大,當然,名家的就更貴一些。從十幾元到幾萬元的扇子都有。

街上還有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是個能飽眼福的地方,裡面也有檀香扇現場製作,看順眼了,也值得買一把回去留個念想兒。至於打銅鋪子,就得好好找找了,傳統上的銅器作坊,在蘇州東渚鎮可以找到。做銅香薰的作坊,目前在蘇州火車站附近的齊門北大街附近,不過也快搬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