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個“餿主意”,致使兒子爭相謀反,李治因此上臺

說起唐朝最出名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永遠也繞不開的話題。李世民作為李淵的二兒子,本來是沒有機會當皇帝的,但是一個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一躍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帝王之一,可是名不正則言不順,李世民這種屠殺自己兄弟,然後逼迫自己父親退位的做法,即使他後來政績卓著,也無法去除這樣的汙點。可能因為李世民登基的汙點,所以李治這種軟弱無能的皇子才會顯露出來。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個“餿主意”,致使兒子爭相謀反,李治因此上臺

李世民兒子很多,有才能的也很多,李治確實在李世民眾多兒子中不那麼突出。在玄武門之變後不久,剛剛登基的李世民就冊封八歲的李承乾為太子。李世民雖然是一個明君,但是都有皇帝的職業病,那就是多疑。當初李世民登基就不是正常途徑,隨著時光的推移,太子長大了,李世民越來越害怕自己會步李淵的後塵。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個“餿主意”,致使兒子爭相謀反,李治因此上臺

李世民的多疑也給李承乾帶來麻煩。李世民因為怕李承乾再來一個玄武門之變,所以就想出了一個“奇招”,不是東宮太子嗎?他又整出了一個“西宮太子”,讓兩宮並立,互相掣肘,造成一種平衡的局面。可能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李世民這種方法真的是一個“餿主意”,這種兩個太子並立的方法,不但沒有起到作用,反倒讓兩個太子都感受到了威脅。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個“餿主意”,致使兒子爭相謀反,李治因此上臺

東宮太子李承乾,本來皇位都抓在手了,可是突然冒出了一個“西宮”李泰,這讓他開始想學李世民,準備謀反。李泰也不是一個省油的燈,李世民扶植他,讓他覺得自己能當皇帝,所以開始對付李承乾,他也打算謀反。不過他們倆還沒動手,齊王李佑謀反,被李世民鎮壓下去。

李世民的震驚還沒下去,李佑的同黨爆出一個“大新聞”——李承乾想要謀反。李世民馬上下令別人去查,結果一查,李承乾都準備動手了,被李世民一鍋端了。但是,事情還沒結束,李世民被兩個兒子打擊,第三個又來了,“西宮”的李泰也被查出來手腳不乾淨,李世民也不廢話,李泰直接被廢黜了。就這樣,李世民的兩個太子,都完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個“餿主意”,致使兒子爭相謀反,李治因此上臺

聰明一世的李世民沒想到自己的一個玄武門之變,自己的兒子都想要模仿,他怎麼能不傷心。但是傷心之餘,李世民開始打算重新立儲,他的第一首選還不是李治,而是吳王李恪。這個李恪跟李世民很像,處處都學李世民,連李世民都覺得這個兒子像自己,但是他又多疑,萬一這個兒子再學自己,最後再來這麼一個玄武門之變,那可就是第四個謀反的兒子了。所以,最終李世民並沒有立李恪為太子。

這時候,李治就開始顯現出來了,首先他沒有什麼大能力,然後就是軟弱無能,不用擔心他謀反,這下子李世民開心了,於是李治,一個離皇位很遠的皇子,就這樣當上了太子。李治這個皇帝,用一句評語就是“庸而不昏”,很平庸的一個人,但不是昏君。李世民讓李治做皇帝,致使武則天上位,再到後來武則天大肆屠殺李氏宗族,也是給大唐王朝埋下了禍根。

一代名君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這麼偉大的帝王,卻沒想到自己的兒子都模仿自己,他這樣的皇帝,可能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