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真會改名回“徽州”嗎?

zry張非


黃山市完全沒有必要改回徽州,想著改回去的,不過是近年來複古思潮的死灰復燃,為文化唱戲給經濟搭臺罷了。很多人總想著弄一個“祖上也曾經闊過”來顯擺,顯示自己高人一等,真的沒有必要。

首先,黃山的知名度比徽州高多了,從老百姓大眾認知來說,全國老少有文化沒文化的,都知道有黃山,而知道有徽州的卻少的多,都是有一定文化知識水平的,或者喜歡傳統文化的。有人說“千年的徽州”歷史悠久,但萬年的黃山不更是歷史悠久嗎?


黃山作為天下第一山,歷史上的名氣和文化底蘊並不比徽州差,難道叫黃山很丟人嗎?我覺得叫黃山市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比如出門在外有人問:你家在哪?答:黃山。肯定會迎來羨慕的眼神“哇,黃山啊,多麼漂亮地方!”,在別人羨慕的驚歎中慢慢的自豪感。如果說徽州呢,“你家在哪?”“徽州!”接下來很多人會說“徽州在哪?”,還有自豪感嗎?現在感覺知道黃山市少,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表現,黃山市設立時間只有30多年,雖然知名度還不是很高,但地理位置指示明確,非常有利於以後的發展。


現在國內城市的改名風,說白了就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總想從老祖宗那裡得到安慰,人總要面向未來,文化的傳承不會被名字而左右,城市名字不過是一個代號,沒有哪個城市一開始就叫這個名字的,徽州的祖上也不叫徽州,但仍然創造了無比輝煌的徽州文化。


道闡尼山


黃山複名徽州,這幾天,因 孔曉宏的回應又熱了起來,這位市長,就“黃山市”改回徽州,打了一輪太極。

我是贊同複名“徽州”的,黃山屬於(中國)徽州,而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其內涵不僅僅是黃山風景。



對名山名水,應該隱於世俗的經濟之後,不宜過於擺在面上,為利顯赫...這符合中華文化中內斂不張楊的傳統,隱的文化。



這幾十年來,在打著“開發利用”的旗幟下,把一些很好的山水,推到了市井的前臺,錢是賺了,但罵也得了,名也損了...問題的關鍵是,徽州叫成黃山,讓徽州的人文人脈形象模糊,見了山淡了人。淡忘了徽州人的歷史,徽州晃動了根基,地位輕搖...黃山雖美,是有文化才美,品析徽州,觀覽黃山,尋根覓祖,歸元安徽的過程,才是美的歷程。



...徽州是人,黃山是衣,文化是花,只有:“人與衣相得益彰, 衣與花相應成畫”,才是至美。 徽州改黃山,本身就是一個屁股決定腦袋的典型,而如今,與失誤了的“人”(或地方),咬個耳,扯下袖,紅紅臉,出出汗,然後吹上清新的風,吹散臭氣,有何不好?


zry張非


我覺得黃山市沒有徽州市地名好聽,再一個歷史文化,一提徽州人們聯繫的是徽派藝術,徽商,或者黃梅戲等,一提黃山市,人們只感覺黃山市是有一座山而已。當初改名不知道咋想的,為了推出黃山這張旅遊名片改名,其實是某些地方官頭腦發熱,拍腦門決定的。徽州兩千年的歷史文化基礎底蘊,黃山這是一座山的名字,作為一個地名,總覺得不倫不類的,何況風景區黃山根本不在黃山市,害的多少遊客跑了多少冤枉路,到了黃山市,人家告訴你,黃山離著遠著呢,坐車還要90多公里路程呢,讓遊客氣的罵娘。為了打旅遊名片,難道杭州市改名西湖市嗎?西安市改名華山市嗎?我覺得古歷史地名儘量不可以瞎改,這樣會失去歷史文化的東西,結果得不償失。民族的歷史的才是最美的,最厚重的。黃山市如果再改回徽州市,可能有點困難,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麻煩,如果能改會來當然好了,畢竟這幾年因為這個黃山市地名爭議很大。我個人認為改回的希望不大,這個通過國務院批准,麻煩事很多。











遺失在密林深處


黃山之所以改名如此,是因為當年考慮要把黃山景區的名字打出去。而且黃山的改名也不是唯一,張家界也是如此。

但是杭州不必為了西湖而改名,蘇州不必為了園林而改名,因為知名景區和城市名稱本身並不衝突。


一個真正的國際旅遊城市,應該不僅侷限於一個景區,正如杭州不僅有西湖還有宋城,蘇州不僅有園林更有古鎮。黃山市不僅擁有黃山景區,更擁有徽文化典範之皖南古村落。

所以,黃山市這個名稱只能說有利也有弊。而且,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徽州作為徽文化的重要載體,不應該從現實中消失成為歷史。徽州不僅傳承了歷史,也更有文化底蘊,就算黃山本地的黃山學院不改名徽州大學,僅改為徽州學院,聽起來也更有文化氣息。

黃山恢復徽州這一提議,近幾十年一直沒有停止過,然而卻一直沒有什麼實質性進展。可以說未來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城市改名所帶來的資源浪費很大,無論是身份證、地圖還是各種機關單位都要重新命名。


對於安徽和黃山來說,徽商曾經是中國第一大商幫,徽文化曾經是國人都向往的上流文化,這些都是安徽曾經繁榮過的證明。安徽有必要去保護徽州和徽文化,城市名稱雖不代表全部,但也是一種對歷史和文化的尊重,而不僅是從商業開發價值的考量。


堅果旅行


黃山是山名,徽州是地名。徽州的墨,是馳名中外的,徽州也是安徽省的省名來源之一。黃山市只是徽州一個鎮級市罷了。

本來嘛,都,城,府,州,縣都是城市,級別不同而已。不知是那個高人把它們都改為“市”了。

弄的人叫起來很尷尬。分不清哪個管哪個?

我敢肯定,這又是哪個專家學者教授(磚夾噱者叫獸)的餿主意。


唐城愚翁


有人天天說黃山複名徽州,說什麼徽州文化那是對徽文化的曲解,徽州出徽墨、微硯,宣紙難道我們天天寫手筆字。新安醫學出名,難到有病天天去看中醫。徽州文化精華在於走出去努力開拓,把外面好東西帶回來發展當地經濟,沒有黃山市之前徽州地區發展怎樣,徽州大多數地區相當落後,有人說徽州有很多文化古蹟,那是因為大落後,沒有開發。卻沾沾自喜,如果沒有黃山市,徽州地區所轄區現在還相當落後,文化底薀厚城市很多都發展不怎樣西安有大唐文化卻沒改長安,上海深圳沒有文化底蘊發展卻達到這樣,美國建國才兩三百年曆史,而印度等四大文明古國,哪個現進哪個落後就不用說了,如果沒有黃山,沒改黃山市高速高鐵國際機場什麼都沒有,安慶建設有屯溪好嗎?只有猴子望太平,沒有猴子望徽州。不知先有黃山還是先有徽州,自己不思發展卻知道改名,沾了黃山的光卻說黃山的不一是,黃山四門,三門在太平卻說黃山屬徽州,現在浙江人叫徽州人去開了一次會,有人要把黃山市改為杭州,如果沒有黃山,浙江人又看的上你徽州,做好自已努力開拓,改不改名字不重要,打破舊觀念發展經濟才是主要。


秋天的雨334


安徽安徽,若沒有徽州,何來安徽?徽州既有歷史傳承,又有文化記憶!因為有了徽州,徽商、徽菜、徽派建築才有處安放!失去徽州,我彷彿覺得安徽失去靈魂!徽州的厚重感、歷史感、文化感又豈是黃山可以比擬的?順便說一句,本人不是安徽人,但深為感動安徽失“徽”遺憾


子不語4636


徽州安徽管不好,乾脆就劃給浙江來管,浙江什麼都不多就是錢多,在浙江經濟強省的拉動下經濟一定可以發展的更好,徽州文化一定會更好的得到保存。現在正好黃山也加入了杭州經濟圈,黃山人也向往杭州,乾脆就遂了黃山人民的願吧。





建築行業創業者


黃山改回徽州。這個討論由來已久,這已經不是民意一廂情願的事了,已成了官方行為,也就是說是省裡和黃山市領導有沒有這個想法提上日程的事。雖然各有利弊,最終取決於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沒有促進作用……

我不是政務人員,只是鄰省普通的公民,只能說一下自己的見解,可能有不妥,望涼解。

徽州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徽州文化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有整體系列性等特點。改名黃山,隨著時間的推延這些徽州文化漸漸淹沒在黃山美麗的風景中……黃山是天設地造、鬼斧神工,是大自然的恩賜。而徽州的歷史與人文氣息像新安理學、新安醫學、徽派樸學、徽州戲曲、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州工藝、徽州刻書、徽州文獻、徽州文書、徽派建築、徽菜、新安畫派等等,可能還有很多。是古老的徽州人智慧與心血的結晶,是幾千年文化的積澱的結果。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一個地區與城市只有文化振興了,才能真正稱得上旅遊城市。而對於旅遊產業來說,它卻是一扇窗,讓人們在眺望窗外的同時,產生對生活的感悟,進而是對文化的理解與嚮往。兩者完美的結合,才能持久、健康地帶動其它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改名徽州或許能讓人產生當地文化的聯繫,但已經不是重要的了,重要的是複名徽州能把古徽州多元的文化精髓弘揚廣大?讓更多五湖四海的人去了解和研究,來黃山不但欣賞與世一絕的美景,更有燦爛 徽州文化的薰陶,真正實行旅遊+


友情歲月141827263


把徽州改黃山名,當時的領導心血來潮,急於求成,實得其反歷史傳統,不可妄改!徽州改為黃山市,經濟効益社會効益沒有實現質的變化,要求恢復徽州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