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黃金瞳》中,提到的“三河劉”是何方神聖?他的手藝很值錢嗎?為什麼?

laijunyu


在小說《黃金瞳》中,莊睿用了1000元買的蟈蟈葫蘆,轉手就以15萬的價格賣給了秦萱冰,一溜煙的功夫就賺了150倍。

在電視劇《黃金瞳》中更誇張,莊睿用600元買的葫蘆,一轉手就是80萬,更是賺了1333.3倍。

這是何等的戲劇性,這不禁也讓我心生好奇,這到底還是一個葫蘆嗎?

為什麼會這麼值錢呢?

下面就由我來給各位說說:

要說起“三河劉”,那就必須先從“範制葫蘆”說起。

因為葫蘆最初在那些達官貴人的眼裡,畢竟只是一個農作物而已,所以最初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價值,只是裝蛐蛐的一個工具而已。

但是為了迎合這些貴人的喜好,於是“範制葫蘆”就隨之誕生了,成為了一項真正的宮廷藝術。

現在光是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葫蘆器型就有數十種之多。

但是早期的“官模子葫蘆”就是為了讓葫蘆紋飾清晰,看起來華麗,所以胎體一般都很厚,這樣就導致這些葫蘆外觀雖好看,但是並不實用。

因為這“蟲具”除了漂亮之外,還一定得好用,首先必須要讓這裡面蟈蟈的聲音得聽起來“響亮”才行。

於是時勢造英雄,到了清咸豐年間,河北三河縣的劉顯庭就脫穎而出,因為他的葫蘆能夠讓蟈蟈的鳴叫更加圓潤響亮,就像現在的音響一樣,有一個放大的作用。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原因就在於三河劉其實從養殖葫蘆時就與他人不一樣了,再加上他在製作葫蘆時的工藝也不相同,他會多留下膚瓤貼實內壁,所以就有了瓷皮,糠胎,麻包裡的特點。

所以他的葫蘆其實光澤並不照人,但是卻精光內斂,多年之後,顏色就會偏黃,俗稱'草籽皮’。

那麼“三河劉”的葫蘆為什麼會這麼值錢呢?

其實早在清朝時,他的葫蘆就是非常昂貴的了。

原因有三:

其一:當時種植葫蘆的技術不夠發達,所以導致產量小,能夠做這種“範制葫蘆”的就更少了。

其二:流傳下來的更少,據估算,當年總共面世的“三河劉”也不過一千個左右,再加上他的葫蘆只用水泡,並沒有進過煮制,所以更容易生蟲,損壞,因此很難保持。

其三:從咸豐到現在,已經100多年了,保存完好的“三河劉”基本是鳳毛麟角了。喜歡的人,那是一輩子都在追求一個“三河劉”,幾乎都成了蟈蟈葫蘆的一個傳說了。

一個物品的價值的體現,就在於有人願意為它付出多少。

所以對於愛家來說,能夠遇到一個“三河劉”,那用多少錢買都不為過。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請點贊,加關注,感謝你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