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的老同學建了交流群,有人卻選擇退群,是何心理?

今天看到一則問答,說是一群二十多年前的老同學建了一個交流群,可是有人在其中默默潛水,甚至有人選擇退群,那些選擇退群的人是什麼心理?

下面是個人感悟,不一定正確,卻是有感而發。

二十多年的老同學建了交流群,有人卻選擇退群,是何心理?

時間在流逝,人們在成長,褪去了青澀,在生活的酸甜苦辣裡打滾,在社會的風霜雨雪裡跋涉,很多人早已改變了容顏。

不得不說,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所謂的同學情誼也會發生變化,感覺能聊得來那就聊,倘若真聊不到一起去,也沒必要用一份曾經的情感來牽絆。

我也曾退出過同學群,也曾在某個同學群裡潛水良久,默不作聲,這背後的原因一言難盡。

故事就不講了,人性使然,無外乎是一個個有關選擇,有關比較,有關理想和現實差距的人間鬧劇。

二十多年的老同學建了交流群,有人卻選擇退群,是何心理?

1,大家的生活際遇不同,現狀不同,幾家歡樂幾家愁,曾經的同學之間有了莫名的差距,無論是故意炫耀還是無意流露,總會有“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麻煩。

你子女雙全家庭美滿,他可能剛剛離婚或者至今未婚,看到你不停地曬子女的乖巧照片,曬夫妻之間的恩愛生活,他是該點贊,還是該離開呢?

你事業有成,不缺錢也不缺地位,他卻連首付都湊不齊,還在為孩子的補課費發愁,即便你不覺得突兀,他卻想在同學面前維護最後的尊嚴。

二十多年的老同學建了交流群,有人卻選擇退群,是何心理?

2,有人變得市儈,有人依然清高,往日的單純,早已留在了記憶之中。

有人宣傳自己的生意,有人轉發心靈雞湯,有人眼高過頂只會攀附發達的同學,有人八面玲瓏只說好話卻沒有一句真話。往日的真誠早已不在,我們因為各自的一次次選擇成為了現在的模樣,有些話想說不能說,因為群裡的同學中或許就有老師、公務員、警察、醫生、商人,你眼中的不得體或許正是他們的現狀,他們眼中的很差勁或許正是你的所謂原則。

二十多年的老同學建了交流群,有人卻選擇退群,是何心理?

3,你在走陽關道,他在走獨木橋,你的快樂他不懂,他的悲傷你也不會明白。

大家都在成長,像四散飄零的蒲公英,飛到各地,分隔千里,有了新的交際圈,有了新的朋友,有了新的話題。曾經的同學裡,關係比較好的,一直沒有斷過聯繫,圈子近的,也會時常碰面。而那些本就不太熟稔,僅是看在“同學”這個稱呼上加進群裡的人,本來就沒打算聯繫其他人,只是拗不過面子而已。於是乎,潛水、默不作聲便成了常態。

最終,有些人累了,連最基本的情面也不想維繫了,於是,他選擇了退群。這樣也好,於己於人都很好,給自己自由,給別人尊重。

有些事不能強求,有些人終會錯過,錯過了便是應該錯過的,莫後悔,莫指責,看開了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