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合臺及其後裔在中亞的統治



一、察合臺汗國

察合臺汗國始建於1222年 (1225年正式封地) 。察合臺汗國的稱謂是由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臺的領地而得名的, 疆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 阿姆河、錫爾河之間 (河中) 地區。察合臺汗國史上共有21位汗王和1位攝政王妃, 統治近130年。

察合臺及其後裔在中亞的統治


察合臺在位期間經歷了成吉思汗和闊窩臺兩位可汗, 闊窩臺是察合臺的弟弟, 察合臺對立闊窩臺為可汗是擁護的, 他的這一做法對維繫蒙古國的統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242年察合臺去世[1]。察合臺去世後由其孫子合刺旭列繼承汗位, 之所以立其孫為汗, 是因為合刺旭列是察合臺非常寵愛的兒子抹土幹之子, 察合臺喜歡抹土幹勝於其他兒子, 成吉思汗也十分喜歡抹土幹, 抹土幹戰死時合刺旭列出生, 因此察合臺曾表示汗位由合刺旭列繼承[2]。1246年, 元定宗貴由即位後, 因其與察合臺之子也速蒙哥私交親密, 為了排除異己, 於是廢除合刺旭列立也速蒙哥為汗。1248年, 元定宗貴由在出征途中去世, 蒙古權貴開始了新一輪的權力之爭, 察合臺的子孫也捲入其中。1251年元憲宗蒙哥即位可汗, 合刺旭列忠於蒙哥, 於是也速蒙哥不再受寵, 1252年也速蒙哥被處死[3], 而合刺旭列在返回汗國途中死亡。蒙哥立合刺旭列之子木八刺沙為察合臺汗, 但其年紀尚幼, 由其母合刺旭列之妃斡兒吉納攝政[4], 直到1260年被察合臺之孫, 合刺旭列堂弟阿魯忽替代為止[]。

察合臺及其後裔在中亞的統治


1260年阿魯忽稱汗, 之後他與斡兒吉納結為夫妻, 逐步發展自己的勢力並不為元朝可汗所控。阿魯忽在位期間察合臺汗國的領土超過了原來的封地, 但其並沒有宣佈獨立, 依然以藩王身份建立自己的察合臺汗國[6]。1265年阿魯忽去世, 斡兒吉納立其與合刺旭列之子木八刺沙為汗, 然而這引起了忽必烈的不滿, 他命八刺與木八刺沙共同執政, 不久八刺打敗木八刺沙, 於1266年稱汗。八刺稱汗後, 開始擴張察合臺的領地, 並試圖擺脫忽必烈的控制, 1270年 (伊歷六八八年) 八刺去世, 在其統治期間察合臺汗國得到了鞏固和發展。

在八刺戰敗給闊窩臺汗國的海都後, 之後的30多年察合臺汗國實際都是由海都掌控。這一時期海都先後安排聶古伯 (約1270年1273年在位) 、不合帖木兒 (約1273年1282年在位) 、都哇 (約1282年-1306年在位) 為察合臺汗國的汗。1301年海都去世, 闊窩臺汗國的勢力逐漸削弱, 都哇成為中亞蒙古諸王中頗有勢力的汗, 並逐漸向元朝可汗示好, 和元朝關係有了很大的改善[7]。

察合臺及其後裔在中亞的統治


1306年都哇去世, 其子寬闍 (約1306年1308年) 即位, 不久塔裡忽 (約1308年1309年) 爭得汗位, 但塔裡忽非都哇系, 於是很快被都哇家族奪取了汗位。之後由都哇長子也先不花 (約1309年1318年在位) 稱汗, 在也先不花統治期間, 由於闊窩臺汗國的覆滅察合臺汗國的領土得到擴大, 後與元朝興起戰事以失敗告終。也先不花死後, 其弟怯別 (約1318年1327年在位) 稱汗, 怯別是察合臺史上著名的汗, 為人寬厚, 雖不信奉伊斯蘭教, 但對宗教較為寬容, 摩洛哥的旅行家伊本·白圖泰曾說過, “卻別 (即怯別) 是異教徒, 但他執法公正, 為受害人伸冤, 優待和敬重穆斯林”[8]220。怯別在位期間努力修復與元的關係。怯別去世後, 怯別的弟弟燕只吉臺 (約1327年1330年在位) 稱汗, 燕只吉臺之後是篤來帖木兒 (約1331年) , 篤來帖木兒也是怯別的弟弟 (1) 。篤來帖木兒之後是答兒麻失裡 (約1331年1334年在位) , 答兒麻失裡信奉伊斯蘭教, 伊本·白圖泰在書中提到:一天, 我照例去清真寺做晨禮, 拜後有人告訴我, “素丹正在寺內”, 當他拜後要起身時, 我上前向他問候, 謝赫侯薩姆丁·亞額起立, 把我的情況以及我來了幾天都報告了, 素丹用突厥語對我說, 大意是:“你好嗎?你的到來帶來了吉祥。”[8]220答兒麻失裡統治的這段時期是察合臺汗國的鼎盛時期, 其在位期間不僅出兵阿富汗, 遠征印度, 而且也大大促進了與中亞、西亞的貿易往來。

由於答兒麻失裡不再恪守蒙古祖先的“札薩克”規矩, 且皈依伊斯蘭教, 這引起許多貴族、大臣的不滿, 最終他的兒子不讚奪取汗位。之後察合臺汗國逐漸走向衰敗, 經歷了都哇的孫子靖克失、也先帖木兒、馬黑麻、和贊四位汗, 於1347年察合臺系諸汗勢力基本崩潰[561,66]。


察合臺及其後裔在中亞的統治


圖1 察合臺汗國世襲圖 (2) 下載原圖

從1222年到1347年, 察合臺汗國一百多年的歷史像任何一個朝代一樣, 經歷了一個起步、鼎盛和衰亡的過程。察合臺汗國初期, 宗教信仰自由, 佛教、景教、摩尼教等均存在。《長春真人西遊記》記載:1221年, 長春真人丘處機奉命前往中亞覲見成吉思汗, 進至阿力麻裡城 (今新疆伊犁地區霍城縣) 時, 即受到“鋪速滿 (即穆斯林) 國王暨蒙古塔剌忽只 (達魯花赤的異譯) 領諸部人來迎”[9]。自阿魯忽統治以後, 察合臺蒙古人開始了伊斯蘭化進程, 並逐漸加深其突厥化程度, 都哇到答兒麻失裡統治期間使察合臺汗國, 尤其是東部更多的人皈依伊斯蘭教, 並逐步開始使用以阿拉伯—波斯文拼寫的突厥文, 也就是察合臺文, 但這種文字當時並不是很流行。

二、東察合臺汗國

約1347年禿黑魯帖木兒建立東察合臺汗國, 從禿黑魯帖木兒、也裡牙思和卓、黑的兒和卓到馬速大概有15個汗, 其統治疆域可以說是逐漸縮小, 到後期基本領域僅在吐魯番及周邊地區[10]。1514年滿速爾汗的弟弟賽義德建立了一個新政權———葉爾羌汗國, 從此長達160年的東察合臺汗國漸漸退出歷史舞臺[11], 至1570年東察合臺汗國統治結束[12]。

禿黑魯帖木兒 (約1330年1363年) 是也先不花的兒子, 於1346年在阿克蘇地區 (察合臺汗國的東部) 稱汗。他是位英勇善戰的汗, 在位期間不僅鞏固了汗國的疆域, 而且試圖以西征來統一察合臺汗國, 但最終失敗。禿黑魯帖木兒去世後其子也裡牙思和卓繼承汗位, 也裡牙思和卓追尋父親的足跡, 試圖統一察合臺汗國, 但最終仍以失敗告終。也裡牙思和卓之後繼承汗位的是他的弟弟黑的兒和卓, 黑的兒和卓的童年是在逃難中度過的, 之後經歷了相對穩定的執政生涯[]。之後東察合臺汗國又經歷了沙迷查干、納黑失只、失兒馬黑麻、歪思、也先不花幾位汗王的統治, 按《賴世德史》 (也有翻譯《拉失德史》) 的記載, 這段時期東察合臺的統治平穩, 尤其對歪思汗評價很高, 說他“熱心於宗教, 且勇武過人, 無人能及”[13]82。

歪思汗去世以後, 東察合臺汗國陷入混亂局面, 各家族內部分歧越來越大, 統治面積越來越小, 到馬哈木汗時期由於用人不當, 導致汗國進一步敗落, 而到沙汗、馬速汗時期, 其統治範圍基本只有吐魯番、哈密地區。

值得一提的是, 東察合臺汗國時期, 約在1416年黑的兒和卓統治期間, 他親自帶領伊斯蘭軍隊進攻吐魯番, 此後又發動了對哈密的“聖戰”與駐守哈密的明朝軍隊進行了爭奪戰爭。在《賴世德史》中有詳細記載:汗在位期間曾對明朝政府 (Khitai) 進行了一次聖戰, 他本人親自去進攻並征服了哈刺和卓與吐魯番……他強迫那裡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 成為穆斯林, 故該地區仍稱為“伊斯蘭地區”[]。此前, 吐魯番並不信奉伊斯蘭教, 所以這是新疆地區伊斯蘭教歷史上重要事件之一。

哈密是伊斯蘭教在新疆地區傳播的最後一站, 其伊斯蘭化進程比吐魯番稍晚。直到1420年, 中亞帖木兒王朝沙哈魯王遣往中國的使臣畫師和卓路經哈密時記載, 在當地看到規模宏大的佛寺, 在佛寺對面還有一座宏偉的清真寺[14]。可見, 當時佛教與伊斯蘭教並存。


察合臺及其後裔在中亞的統治


圖2 東察合臺世襲圖 下載原圖

由於哈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當時明朝和東察合臺爭奪的重地之一。《明史》稱:吐魯番速檀阿力乘機襲破其城。這裡的阿力就是羽奴思, 在《明史》中記載:吐魯番阿力已死, 而其子阿黑麻嗣為速檀[15]15618。在《賴世德史》中有記載, 阿黑麻正是羽奴思的兒子。自羽奴思汗奪取哈密後, 東察合臺汗國和明朝經歷了多次戰爭, 正德八年 (1513年) 滿速兒汗繼續與明朝爭奪哈密, 並乘機率部佔據了哈密。《明史》記載:八年秋, 拜牙即棄城判入土魯番。滿速兒遣和卓他只丁據哈密, 又遣和卓馬黑木赴甘肅言拜牙即不能守國, 滿速兒遣將代守[15]15619。在哈密, 佛教最終被伊斯蘭教取而代之, 伊斯蘭教在哈密地區的傳播標誌著伊斯蘭教在新疆傳播階段的基本完成。

東察合臺汗國與中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朝貢和溝通關係。東察合臺汗國時期, 文學、詩歌創作的主流都是以“察合臺文學”為主要特徵。整個汗國從禿黑魯帖木兒皈依伊斯蘭教起, 其後代都信奉伊斯蘭教, 以致其統治的察合臺汗國地域均信奉伊斯蘭教, 這對伊斯蘭教在今新疆天山南北及中亞地區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葉爾羌汗國及其發展特點

葉爾羌汗國的建立者是賽義德 (又譯速檀賽德) , 其是阿黑麻汗的第三子 (東察合臺汗) , 生於吐魯番[16], 是察合臺後裔、伊斯蘭化的蒙古貴族。葉爾羌汗國建立於1514年, 可以說是東察合臺汗國的一個分支, 後來在賽義德的統治下發展壯大。葉爾羌就是今天的莎車, 是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重鎮, 葉爾羌汗國強盛時期的疆域南達喀喇崑崙山脈、北達天山、東達拜城、西達費爾干納, 包括了天山以南的整個新疆地區[17]。葉爾羌汗國從賽義德到伊斯梅爾大概經歷了12位汗, 約到1680年終[18], 統治了大概166年。

賽義德 (1487年1533年) 這個名字是其祖父羽奴思取的, 十四歲前賽義德生活在東察合臺汗國[13]514。十四歲時賽義德隨父前往塔什干, 援助伯父速檀·馬哈木抗擊撒馬爾罕的沙亦癿, 在阿黑昔戰敗, 大腿中箭負傷, 被阿黑昔長官投入監獄, 後被沙亦癿收養, 視為己出並帶其一起征戰[192]。之後賽義德逃離沙亦癿, 投奔叔父馬哈木, 在東察合臺與弟弟哈里勒生活了四年。1503年 (伊歷九○九年) , 賽義德父親阿黑麻汗去世, 其兄滿速兒向其發起進攻, 賽義德在絕望中逃往費爾干納, 在多年的流亡生活後得到巴布爾的支持。1514年賽義德率領眾部向喀什噶爾進軍, 激烈的戰鬥後擊退駐軍, 繼而進攻英吉沙爾並取得勝利, 隨後相繼攻下葉爾羌、和田等地。1533年賽義德病逝。賽義德少年起隨父征戰, 足跡遍及河中地區, 兩次坐牢, 四次脫險, 身經百戰, 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 其統治期間深受人民愛戴。

賽義德之後其子阿布都賴世德 (1509年1559年) 即位, 即位初, 滿速兒對葉爾羌屢次進攻均以失敗告終[13]182, 阿布都賴世德英勇善戰, 在位27年間, 社會穩定, 疆域有所擴大, 是一位有作為的君主。阿布都賴世德之後是阿布都哈林, 其在位33年[], 這一時期葉爾羌得到很大發展, 疆域達到汗國頂峰, 值得一提的是, 他歸併了東察合臺汗國, 即把哈密、吐魯番併入版圖。阿布都哈林約1591年 (伊歷一○○○年) 去世[], 他是一位虔誠的伊斯蘭教徒, 同時也是一位詩人[]。隨後阿布都·哈林的弟弟穆罕穆德即位, 其在位18年, 約1606年去世, 享年72歲[]。穆罕穆德統治時期葉爾羌汗國發展達到鼎盛, 汗位鞏固, 汗權提高, 穆罕穆德汗比較牢固地控制著整個汗國, 葉爾羌、喀什噶爾、阿克蘇、烏什、庫車、察力失和吐魯番直、哈密、和田與色勒庫爾直至拉拉礦, 這些領地的胡土巴和圖章都刻著穆罕穆德的尊名[19]50。穆罕穆德汗是一位公正、愛民的汗王, 他統治的年代是葉爾羌汗國最好的時期, 葡萄牙人鄂本篤的遊記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在穆罕穆德汗統治下, 政令通行全國, 秩序井然。

穆罕穆德汗死後由扎丁·阿黑麻汗即位, 從這一時期開始葉爾羌汗國的內亂外患不斷加重, 阿布都刺帖夫汗、速檀阿黑麻汗的中央汗權逐步衰落, 到阿不都拉汗時, 雖加強了中央集權, 但國內各派鬥爭激烈, 後被堯勒瓦斯推翻。隨後葉爾羌汗國又經歷了堯勒瓦斯、阿布都刺帖夫汗、伊斯梅爾汗。1680年, 阿帕克和卓準噶爾汗國攻佔葉爾羌汗國[21], 至此以後, 再未有察合臺汗的後裔稱汗、統治葉爾羌地區, 就此, 葉爾羌汗國終結。

在葉爾羌汗國時期伊斯蘭教為國教, 國家統治較為穩定, 並在政治、宗教、文化、文字等方面實現了統一, 信仰伊斯蘭教的察合臺後裔其統治領域的臣民在信仰、習俗、生活等方面逐漸融合。葉爾羌汗國與中原地區保持著較好的關係, 與明朝和清朝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朝貢和通商關係[15]15623, 這種良好的關係持續了百年之久, 直到汗國滅亡。葉爾羌汗國時期, “察合臺文學”創作十分活躍, 賽義德、阿布都賴世德等汗王均提倡詩歌、愛好寫詩, 這對於當時民族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這種氛圍下創作了很多著名的史學作品和藝術作品, 著名的史學作品有米兒咱·海答爾的《賴世德史》、赫爾克提的《勞動與愛情》等;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十二木卡姆》套典, 這是由音樂大師———阿布都賴世德汗之妻阿曼尼莎汗召集一批樂師共同蒐集整理出來的, 十二木卡姆的音樂直到今天仍為維吾爾人民所喜愛。


察合臺及其後裔在中亞的統治


圖2 葉爾羌汗國世襲圖 下載原圖

察合臺汗國原是一個缺乏統一語言、統一軍事基礎的行政聯合體, 汗國各地是由汗王指派自己的後裔、親屬或蒙古貴族任軍事及行政領導進行統治的, 在自己管轄地區實行封建割據, 但實際處於分裂狀態。這種統治模式致使內部戰爭不斷, 各封地、王國封建主集團之間劇烈鬥爭, 社會發展難以穩定。

察合臺汗國的統治模式同樣也需要宗教力量的輔助, 因此隨著國家的發展伊斯蘭教逐步盛行, 最終全民信奉伊斯蘭教。在統一宗教的過程中我國新疆地區曾出現的佛教、景教等宗教不再存在。

元代滅亡後, 察合臺汗國後裔及其領土的統治者與中原基本保持著良好的朝貢關係, 也就是說察合臺汗國, 尤其是東察合臺汗國和葉爾羌汗國時期, 其一直是作為明朝和清朝的藩國存在的。因此在整個汗國發展的脈絡中, 其十分重視與中原的良好關係, 包括經濟、文化、政治方面的聯繫, 大大避免了與中原的軍事衝突。

察合臺及其後裔在中亞的統治


四、察合臺及其後裔的統治對新疆的影響

(一) 文學的影響

察合臺文是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塔爾、烏茲別克五種民族語言文字的前身, 從察合臺汗國後期開始使用察合臺語, 語言文字的改變加深了中亞地區的伊斯蘭化。隨著察合臺文字的廣泛使用, 以察合臺文創造的文學作品也日漸豐富, 如《愛情篇》《先知傳》《四卷詩》《五卷詩》《賴世德史》《編年史》《尋求真理之友》等作品, 其行文方式、書寫規範、使用規則直接影響著我國新疆地區廣大的穆斯林信仰者, 其影響甚至延續至今。

(二) 宗教的影響

成吉思汗時期, 蒙古人崇拜薩滿教, 但蒙古統治者奉行宗教兼容的政策, 察合臺汗國初期的情況也是如此, 各種宗教可以自由傳播、不受限制[22]。隨著阿魯忽開始傾向伊斯蘭教, 答兒麻失皈依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的傳播範圍逐步擴大, 尤其到東察合臺汗國和葉爾羌時期, 隨著大批統治階級上層蒙古貴族皈依伊斯蘭教, 新疆喀什、莎車、阿克蘇、和田、吐魯番、哈密等南疆地區也全部信奉伊斯蘭教。

在新疆地區, 伊斯蘭教的傳入和壯大是外來宗教與本地民族相融合的過程, 最早傳入天山南部的伊斯蘭教歷經數世的傳播與滲透, 最終逐漸成為除北疆少部分蒙古族之外的新疆其他各少數民族信仰的主要宗教, 最終形成新疆地區具有民族特色的伊斯蘭教文化。

(三) 藝術的影響

我國新疆地區民族歌舞藝術極具地域特色, 自古就享有盛名, 到葉爾羌時期到達一個新高度。《樂師傳》中提到, 阿布都賴世德的妻子阿曼尼莎對創作維吾爾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做出了重要貢獻。《十二木卡姆》是融歌、樂、詩、舞為一體的藝術經典作品, 其納入木卡姆音樂、詩音樂和麥西來甫音樂;在唱詞上收錄納瓦依、阿塔依等詩人的經典作品。這一大型古典套曲是吸收、融合與創造的文化模式運行最典型的實證, 是我國新疆地區最具特色的文化財富之一。

(四) 社會生活的影響

我國新疆地區少數民族經過這一時期的民族大融合, 生產、生活方式逐步穩定, 形成了現代新疆地區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社會生活方式, 信奉伊斯蘭教的新疆少數民族主要有古爾邦節、肉孜節等特色節日, 還有麥西來甫、阿肯彈唱、趕巴扎等特色活動。信奉伊斯蘭教的新疆少數民族對嬰兒命名、婚禮、葬禮都有嚴格的規定, 比如命名禮, 一般在嬰兒出生後3天, 請阿訇當主持人, 只有嬰兒父母及近親長輩參加, 這種命名儀式被穆斯林群體普遍接納與認可, 是一種把伊斯蘭教的信仰和對嬰兒的期許結合在一起的具有象徵意義的宗教儀式。可以說新疆地區, 尤其是南疆地區, 在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上沿襲了東察合臺汗國和葉爾羌汗國時期的社會生活習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