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第二次進賈府,王夫人和鳳姐都給了錢,為何賈母沒有給?

雲語紅樓


賈母不可能給劉姥姥錢。

賈母的性格,有一點平兒說得很清楚,“我們老太太最是惜老憐貧的,比不得那個狂三詐四的那些人。”所以從這一點判斷,老太太對劉姥姥必定有憐惜之心,照拂之意。

但是賈母為什麼不給劉姥姥錢呢?從之前一個例子可以看出端倪。管家的王熙鳳一時週轉不過來,於是和賈母的心腹丫鬟鴛鴦商量,把老太太暫時用不著的金銀傢伙弄一箱子出來,先押幾千銀子急用。這本來是件說不得的事,後來傳出去了,王熙鳳擔心帶累了鴛鴦受老太太責問。平兒寬慰她說,鴛鴦是回過老太太的,“老太太因怕孫男弟女多,這個也借,那個也要,到跟前撒個嬌兒,和誰要去?”

劉姥姥是賈府的窮親戚,但是賈府的窮親戚又不只一個劉姥姥,比如邢夫人孃家、侄女岫煙,還有尤氏孃家、尤老孃以及尤二姐和尤三姐等等。別說這些外戚,就是正經姓賈的窮親也不少,比如後廊下的雲兒之類。老太太要是都管肯定管不過來,估計也並不是哪個都能入老太太的眼,也不見得都想管。

如果老太太管了一個劉姥姥,又給錢什麼的,這就成了例,也成了話柄,那麼那些人就都可以拿著這個例子來放心大膽地求告。到時候賈母都管管不過來,不管又沒辦法解釋為什麼管劉姥姥不管別人。所以當然不能給錢。

沒給錢不表示沒照顧。所謂“惜”也好,“憐”也好,是種體恤,體恤就要考慮別人的處境和心境。如果真接給錢,當然好處很多,但是會不會讓人有被施捨的感覺。“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劉姥姥的言行舉止也是見過世面的人,不是沒有自尊心的,如果這麼公然施捨,固然劉姥姥得到了好處會高興,但心裡未必真的感激。這個道理賈母當然心裡更明白。

賈母確實沒明著給錢給銀子,但是賈母對劉姥姥的態度就是對劉姥姥的最好照顧。正因為賈母的重視,王夫人和王熙鳳給銀子,給東西確實有不少實惠。記得劉姥姥第一次來賈府的時候連王夫人都沒見到,只見到鳳姐,鳳姐的態度和第二次見面大不一樣。這其中的奧秘就在於第二次投了賈母的緣,老太太喜歡劉姥姥,所以王夫人和鳳姐才格外照顧。賈母哪兒還用得著自己出錢?她的態度比銀子有用得多。


沅汰



劉姥姥一個75歲的老人,家裡好不容易多收了兩石糧食和一些菜疏,他始終不忘榮國府當年的救濟之恩。於是,劉姥姥便帶上外孫,僱了車輛,再次屁顛屁顛跨進榮國府。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情形,這份感恩之心,但凡有人性的人,都會感動。何況女人?

當然,心腸歹毒的王熙鳳也不例外。這一次,王熙鳳的心理突然出現了180度轉彎。於是,王熙鳳開恩讓劉姥姥暫住一宿,先在榮國府閒個氣再回家。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間上而言,來得正是時候。這個時候,賈母正想找個同齡的老人說說話、解解悶兒。

若以王成之祖與鳳姐之祖連宗的關係論親排輩,劉姥姥與賈母之間,是八杆子打不到的關係。可是,賈母剛見到劉姥姥時,還沒等到劉姥姥開口請安,賈母就當著在場的家人先開口稱劉姥姥為“親家”,還口口聲聲說出,從此與劉姥姥相認親戚。


賈母既已當著家人認了劉姥姥這一門親戚,從此之後,榮國府的人,就該將劉姥姥當成自家的親戚對待。


劉姥姥陪著賈母等遊玩了兩天,到回去時,滿載而歸。賈母(送了不少上用之物)、王夫人、王熙鳳、寶玉(送妙玉的古董茶杯)、鴛鴦、平兒都對劉姥姥有所表示。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所得之物,還真不好計算經濟價值。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時,王熙鳳經請示王夫人,在王夫人授權交由王熙鳳自己看著裁奪的前提下,王熙鳳代表王夫人給劉姥姥二十兩銀子外加一吊錢的打的費。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王熙鳳給了劉姥姥八兩銀子。王熙鳳給劉姥姥的這八兩銀子,不代表任何人,純屬王熙鳳本人的心意。

王熙鳳為何給劉姥姥八兩銀子?為何不給十兩、五六兩銀子?

劉姥姥既已被認為榮國府親戚,今後難免還要與榮國府上層主子往來。王熙鳳作為當家人,單從面子上而言,不得不應付給劉姥姥幾兩銀子。

劉姥姥全力配合王熙鳳迎合賈母,老祖宗玩得異常高興。賈母開心高興了,說不定還能多活幾年。對王熙來說,不僅是功勞一件,賈母多活幾年,自己橫行霸道的執政時間可能也會多幾年。

王熙鳳之所以給劉姥姥銀子,上述原因不是其次,最重要的則是,王熙鳳請劉姥姥給巧姐取了名字。老人給孩子取了名字,王熙鳳有所表示也是理所當然(可參照清虛觀張道士與王熙鳳有關大姐兒寄名符之文思考。)。

王熙鳳是一個貪得無厭的守財奴,作者讓王熙鳳不多不少給了劉姥姥八兩銀子,可能是處於“八”為“發”的理解,藉此揭露王熙鳳貪財如命的心理慾望。同時,說明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打抽豐所得二十兩銀子,並不是王熙鳳自願自討。

王熙鳳給劉姥姥一二兩銀子或一兩吊錢,當然也能應付過去。王熙鳳因給了劉姥姥八兩銀子,巧姐判詞才有“偶因濟劉氏”之句。王熙鳳要是給劉姥姥幾吊錢應付,巧姐判詞裡面“偶因濟劉氏”之句,可能就沒了。


王夫人給了劉姥姥一百兩銀子,還告訴劉姥姥,回去做點小生意或置上幾畝田產,免省得以後再東奔西跑求人。

王夫人給劉姥姥的銀子,是以當家人的身份代表榮國府對親戚的救濟。這一百兩銀子,並不是王夫人從自己份例中支出。王夫人給這一百兩銀子,要麼,是賈母的意思,要麼,已請示過賈母徵得同意。

王夫人給劉姥姥一百兩銀子,賈母給沒給,實則沒有區別。賈母年事已高,該退居休養,該放權當放權,榮國府以王夫人之名給劉姥姥一百兩銀子,王夫人只不過是充當了榮國府的執行代表而已。

賈母既以“親家”相稱認劉姥姥為親戚,榮國府主子在經濟、物資方面,給劉姥姥適當的救濟,同時也是給自己的臉上貼金。兩家親戚,富親家富得淌油,窮親家過成叫花子一樣,富親家心裡也不好過,外人唾沫星子也會飛到淌富親家臉上。


夜舞風花雪夜


紅樓夢裡的劉姥姥,原本是個村老嫗,因為跟賈府的一些瓜葛,最終三進榮府,不僅親眼見證了賈府由盛轉衰的全程,也是八十回後的關鍵人物。這其中,前八十回寫到了劉姥姥兩進賈府,尤其以第二次最為精彩。

讀紅樓讀的是細節,我們知道,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時,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能從賈府弄些銀子錢度日,好一家人活命,最終她如願以償,忍恥含辱地從王熙鳳手裡弄到了二十兩銀子。

有了這二十兩銀子後,劉姥姥一家不僅活了命,接連的幾年莊稼收成也好,不再缺衣少食的劉姥姥想著向賈府報恩,因此有了二進榮國府,她不僅給這些養尊處優的太太奶奶公子小姐們帶來許多時新果蔬,還非常配合地成為一個被眾人笑話的“女篾片”。

劉姥姥這一次依然沒有“走空”,臨走的時候拉了滿滿一車東西,還得了許多銀子,雖然這不是她的本意,她原本送了東西就要回去的,沒想到後來成了賈母的座上賓,因此有了劉姥姥嬉遊大觀園一回。

很多人讀到這裡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劉姥姥那麼被賈母看重,但最終她走的時候,賈母只送了幾件衣服,一些常吃的藥,沒有給銀子?反而是第一次進賈府時,對劉姥姥不見的王夫人這一次很大方地給了她一百兩銀子?就連一向守財貪財愛財的王熙鳳,也給了她八兩銀子?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劉姥姥和賈母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劉姥姥是生活在農村的老太太,賈母是賈府地位最高的老太君,她見了劉姥姥,除了說些家常話,帶劉姥姥體驗一下貴族生活,是不大可能過問和安排具體的事情的,因為她早已不管家,所以她能給的一定都是東西,而絕不會是銀子。此其一。

在賈母的心中,榮國府的管家權限在王夫人、王熙鳳姑侄手裡,以她們的智慧,被賈母奉為座上賓的人,她們自然不敢怠慢。劉姥姥在賈府住了幾天,陪著賈母說了好些家常,講了好些沒聽過的故事,以賈母的睿智,她自然也知道,劉姥姥走的時候,王夫人、王熙鳳不會虧待她,一定都會做好妥當的安排,這都無需她來操心了。此其二。

其實除了劉姥姥這樣的村老嫗,賈府應該會有一套完整詳細的待客流程的,比如餐飲接待標準,臨走時送什麼禮這些,應該都是有明確的規定的,原文也說,劉姥姥此前上門,都沒空著手回去,而且這次劉姥姥是受到賈母親自接待的客人,王夫人、王熙鳳自然不會怠慢了她,況且劉姥姥這次也是帶了禮上門的。

劉姥姥臨走,眾人送東西,並不是一起的,王夫人、王熙鳳送的東西和銀子,是在王熙鳳房裡,由平兒來安排的,然後劉姥姥才到賈母那裡去辭行,接著是鴛鴦來安排賈母這邊送她的東西。也就是說,這裡有個先後的時間差。

所以,賈母極有可能是在得知王夫人、王熙鳳已送了劉姥姥銀子之後,覺得這些銀子足夠劉姥姥一家人生活,就沒再送銀子給她,而是送了她更實用的一些東西,包括賈母不穿的衣服,劉姥姥討的藥,以及一些面果子。此其三。

還有一個問題,王夫人、王熙鳳為什麼第一次對劉姥姥有些不待見,這一次卻不僅轉變了看法,還送銀子給劉姥姥呢?原因當然不只是劉姥姥被賈母看重這麼簡單。

對王夫人而言,劉姥姥跟賈府的瓜葛,正在她身上,且她們此前曾見過面,所以當劉姥姥被賈母看重後,王夫人沒有理由不表現出對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的親近和友好。

更關鍵的是,劉姥姥說的一個“觀音賜子”的故事,打動了賈母和王夫人,尤其是王夫人,因為劉姥姥說的這個故事的情節,跟王夫人的兩個兒子賈珠和寶玉非常像。

當然,王夫人給劉姥姥銀子,還有另一層深意,她這是在通過平兒暗示劉姥姥,以後不要再來了。這一點我在之前的文章有過分析,這裡不再贅述。我們看平兒是怎麼跟劉姥姥說的:

這兩包每包裡頭五十兩,共是一百兩,是太太給的,叫你拿去或者作個小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以後再別求親靠友的。

我們知道,劉姥姥一進賈府是“求親靠友”,她二進賈府其實是一種報恩,但在王夫人眼裡,自然也是“求親靠友”,她不想劉姥姥以後再來,所以通過贈銀,其實也是一種委婉地暗示,這暗示,精明的劉姥姥自然是明白的。

王熙鳳給劉姥姥銀子就更好理解了,劉姥姥相當於是王熙鳳推薦給賈母的,這讓王熙鳳在賈母跟前會更討好,賈母會認為她更會辦事,而且劉姥姥這次給巧姐起了名兒,王熙鳳已經從第一次對劉姥姥的疏遠和不大待見,變成了親近,這也是她唯一積下的陰騭。

當然,王熙鳳這個人一點虧都吃不得,送劉姥姥的這八兩銀子,後來她又通過自己生日,瞞下李紈的份子,給找補回來了,這是後話了。


少讀紅樓




所以她這一次來,是來道謝的,並不是打抽豐,所以賈母是不用給錢的。而且以賈母的尊位來說,她們兩個人是認了親戚的,是親人,親戚之間常走動就是了,親人之間如果給錢的話,是有盛氣凌人的意思的。而且賈母給了她很多東西,這才是她喜歡的。

賈母活了這麼大年紀,一直掌管家事,她當然是非常的懂得人情世故的,所以她是不用給錢的。



再說,有朋友也回答了,現在的管家是王夫人,家事人情客往都是該王夫人管的,如果她越權給錢的話,王夫人臉往哪裡擱?所以她送給劉姥姥的東西,都是劉姥姥喜歡的禮物。前面朋友把禮物單子列出來了,我就截圖了。



而王夫人給她一百兩銀子,這是資助她的,叫她去好好過活,以後不要再去借或者是討了。這是親戚間的救助,因為她們是連了宗的。這個救助,讓王夫人來做,也是有面子的事。



而如鴛鴦,平兒,寶玉送的東西,這就是他們憐老恤貧的心。寶玉自己是沒資格送的,因為他是孩子,所以他是替妙玉送的那個茶盅。

而鳳姐送的是紗,是布料,好吃的米,八兩銀子,她送這個銀子數,也是禮金,是吉利的意思,不是救助,因為救助是王夫人的事,她也不能越權。



比如我們記得,平兒因為鳳姐第一次見秦可卿的弟弟,就是給他包的書,金錁子,而賈母這次也是給的有金錁子的。

所以可見她給的是禮金數,並且她是好面子,講究實際的人,所以給了八兩銀子。對於窮人來說,銀子才是實際的,而且這八兩不大不小,也不用覺得是施捨救助。

因此,我們從這一章書裡,看到了人情冷暖,她們的所做所為都是符合她們各自的身份的。即便是救助,她們也是做的非常好,不叫人挑出錯來。



可能有朋友說,這點錢對於賈府來說是根本不算什麼的,她們都有點捨不得。

可是我們從劉姥姥的話裡可以知道,這一百兩銀子可是抵她們家幾年的純收入了。她上次得了二十兩就非常歡喜,而且買地,置產,改善了家計,而這一百兩,足夠他們家的生活了。以劉姥姥的靈活算計,完全是可以過得非常好,不用再求親靠友了。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這樣的解釋了。為此,賈母不給錢,才是合乎禮數的行為。


用戶96717256313


事實上,劉姥姥離開賈府時,賈母給錢了,而且給的是金子。

劉姥姥第一次進賈府時,奔著打秋風來的,自覺臉上無光,言語舉止也不夠大方爽朗。王夫人雖作為幹宗親,也未親自出面招待這個窮親戚,只讓侄女王熙鳳看著辦,王熙鳳也順水推舟,區區二十兩便打發了。當然這區區也僅對於賈府來說,畢竟這二十兩已經夠劉姥姥一家人一年的用度了。

第二次進賈府,因緣際會使劉姥姥見到賈母,賈母過慣豪門貴族錦衣玉食的日子,一來想找個同齡人嘮嗑,二來也為了在這個鄉下老太太面前顯擺顯擺,加上劉姥姥此次進府是為了回禮,沒了心理壓力使得說話大方自然起來,投了賈母的緣。



經過幾天遊玩,賈母的虛榮心和幸福感也爆棚了;公子小姐們也見識了沒見過的鄉下人了;劉姥姥也終於見到比畫上還好的人間仙境了,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送走劉姥姥時,丫鬟奶奶太太們都給這位幽默風趣的老太太送禮物,其中王熙鳳給的紡織品、點心、御田粳米等物品裝滿了一大袋子。還有銀子八兩。此外還有王夫人的一百兩銀子。

到了賈母處告別時,鴛鴦負責打點給劉姥姥的禮物,一包東西都是賈母沒穿過的衣物、點心、藥物等等。此外鴛鴦拿出兩個荷包道:

“這是兩個荷包,帶著頑罷。”說著便抽系子,掏出兩個筆錠如意的錁子來給他瞧,又笑道:“荷包拿去,這個留下給我罷。”



這裡的錁子,就是金子做成的。在此之前,王熙鳳初見秦鍾,又是欣喜又是誇讚不絕,跟著的媽子看出她對秦鐘的喜愛後來跟平兒彙報,平兒便做主拿出一匹尺頭和兩個"狀元及第"的金錁子作為秦鐘的見面禮,書中道:

鳳姐猶笑說太簡薄等語。

可知這禮物已算貴重。

再有一次是元春賞賜賈母禮物時,裡面也有紫金的“筆靛如意"錁十錠。

那麼,這些金錁子相當於多少錢呢?

賈府除夕時,寧國府丫頭捧了一茶盤押歲錁子進來,回尤氏說:

“興兒回奶奶,前兒那一包碎金子共是一百五十三兩六錢七分,裡頭成色不等,共總傾了二百二十個錁子。”

傾,就是重新熔鍊的意思,古人的碎金子大多來自一些斷裂的金首飾,脫落的鑲嵌裝飾等,比如筷子上,珠釵上等等。這些零星散碎的金子會被重新熔鍊,製作成小巧的錁子,多見富貴人家打賞下人之用。類似宮裡常見的金瓜子。



按丫頭所說,一個錁子應該是七錢的重量。那麼七錢金子等於多少錢呢?

也是除夕節前夜,賈珍曾說過元春的賞賜:縱賞銀子,不過一百兩金子,才值了一千兩銀子,夠一年的什麼?

也就是說一兩金子等同十兩銀子,那麼七錢金錁子,大概就是七兩銀子了。所以,賈母給的兩個金錁子值14兩銀子。比王熙鳳給的八兩還要高出六兩。

其實便是賈母不給禮物,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賈母一來不是管家人,對於古代王公貴族,自然有一套待客規格,劉姥姥離開時會有標準規格的禮物想送,這事也是有王夫人姑侄操辦;二來,賈母深知,劉姥姥在賈府這幾天被自己青睞,底下人自然委屈不了劉姥姥;然而,開心一刻值千金,劉姥姥給自己帶來這幾天難忘的日子,額外聊表心意也是出於內心罷了。


微影悼紅


這個問題是我最初的疑惑,通過再三的讀書和咀嚼之後,大概找出了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劉姥姥第二次進府並非是來打抽風的。書中說劉姥姥第一次來賈府時,王熙鳳給了她二十兩銀子一串錢,劉姥姥帶著這些錢回去後不但過了一個好年,還修整了田地,種瓜種菜。所以第二次來的時候是大包小包帶了一堆土特產來的。

原文:平兒答應著,一徑出了園門,來至家內,只見鳳姐兒不在房裡。忽見上回來打抽豐的那劉姥姥和板兒又來了,坐在那邊屋裡,還有張材家的周瑞家的陪著,又有兩三個丫頭在地下倒口袋裡的棗子倭瓜並些野菜。眾人見他進來,都忙站起來了。劉姥姥因上次來過,知道平兒的身分,忙跳下地來問“姑娘好”,又說:“家裡都問好。早要來請姑奶奶的安看姑娘來的,因為莊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菜蔬也豐盛。這是頭一起摘下來的,並沒敢賣呢,留的尖兒孝敬姑奶奶姑娘們嚐嚐。

看看這一段,劉姥姥可不是像上次一樣來打抽豐來了。劉姥姥說“今年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菜蔬也豐盛。” 所以這是帶著東西來走親戚的,賈母作為主家的老人,輩份一樣,年齡相仿,怎麼好硬生生的給劉姥姥錢呢!

第二、賈母在名義上已經不管家了。賈母雖然是賈府的最高輩份,並且掌管了賈府幾十年,但這個時候,賈母早已不理家事,只是一個閒居的老太君。既然已經不理家事,這些迎來送往的親戚間的人情往來,自然就不管了。而是應該交給現任的當家人,也就是王夫人來辦了。所以,即便是給錢,也得由王夫人給。

第三、劉姥姥是王夫人孃家的親戚。在劉姥姥第一次進賈府之前,就已經交代的很清楚,她和賈府的關係。其實嚴格來說,應該是她的女婿王狗兒和賈府女主人王夫人的孃家的關係。

原文:方才所說的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過小小的一個京官,昔年與鳳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認識。因貪王家的勢利,便連了宗認作侄兒。那時只有王夫人之大兄鳳姐之父與王夫人隨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門連宗之族,餘者皆不認識。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個兒子,名喚王成,因家業蕭條,仍搬出城外原鄉中住去了。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兒。狗兒亦生一子,小名板兒,嫡妻劉氏,又生一女,名喚青兒。一家四口,仍以務農為業。

這裡說的很明白,劉姥姥的女婿王狗兒,他的祖父曾經和王夫人的哥哥一起在京中做官,因為都姓王,所以就認了親戚。所以說,其實這劉姥姥女婿是和王夫人的孃家是親戚。也就是說,劉姥姥就算要走親戚,雖然去的是賈府,但是其實找的應該是王夫人。

所以,除了王夫人現在管理家事,要照顧人情往來之外,她還得照顧自己孃家的面子。所以,賈母也很清楚這一點,即便是要給劉姥姥錢,也必須是由王夫人給。

作為賈母,對這個年齡相仿的老親戚劉姥姥最好的招待就是留她住幾天,帶她到自家的大觀園遊玩,給她吃一些上好的酒菜來招待。這已經是上賓的待遇了,雖然劉姥姥配合扮了兩天醜,也是自願和鳳姐鴛鴦幾人一起逗賈母開心。後來劉姥姥滿載而歸,除了親戚的情分外,多是因為她處事圓融,善良機變,贏得了所有人的喜歡。

賈母雖然沒有直接給錢,但是她的青睞令劉姥姥得到了更多,除了王夫人和鳳姐的銀子和大量的衣服物品之外,還有鄉村野婦永遠也不可能見識過的園林美景、美味珍饈。這些精神上的給與,遠比一些錢財更加珍貴和難忘!


雲語紅樓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不是來打秋風的,而是來報恩的。

在榮國府裡,劉姥姥得到了鳳姐和賈母的看重,於是留在榮國府陪著老太太賈母聊天,賈母一高興領著劉姥姥在大觀園裡逛逛,又吃飯喝酒。劉姥姥配合鳳姐和鴛鴦,耍寶,賣乖,逗得賈母和姐妹們開懷大笑,氣氛十分融洽。

劉姥姥臨走時,王夫人和鳳姐都給了錢,賈母沒有給錢。不是賈母吝嗇,而是賈母給王夫人面子,也給劉姥姥面子。

劉姥姥的女婿雖然和王夫人沒有血緣,畢竟連了宗,也算親戚。王夫人是賈母的兒媳婦。劉姥姥在賈府充當女篾片,供大家取笑,丟了王夫人的臉面,如果賈母給錢,就更證明了劉姥姥的插科打諢,是為了要錢。賈母不給劉姥姥錢,是表明劉姥姥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大家玩笑一番而已。劉姥姥只是走親戚,因此賈母只送給劉姥姥一些點心和布料,沒有給錢。

鳳姐給劉姥姥八兩銀子,是因為鳳姐對劉姥姥這個老太太有好感,從鳳姐和劉姥姥推心置腹,講起孩子的事,就看出,鳳姐對劉姥姥信任有加。劉姥姥感受到鳳姐的信任,因此給鳳姐的孩子取個名字。劉姥姥和鳳姐建立了友誼。

王夫人給了劉姥姥一百兩銀子,並讓平兒給劉姥姥傳話,【太太給的叫你拿去或者作個小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以後再別求親靠友的。】王夫人的話,暴露了王夫人的心裡世界,她認為劉姥姥給她丟人了,因此,告誡劉姥姥,作個小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以後再別求親靠友的。

果然劉姥姥再也沒來,直到賈府敗落了,劉姥姥才再次出現,救了鳳姐的女兒巧姐。


潤楊的紅樓筆記



王夫人給了一百兩,也就代表了賈母給了錢了。

我們看劉姥姥二次進榮國府,雖然大觀園中被鳳姐兒鴛鴦戲耍一通,洋相百出,但確實收益頗豐,走的時候除了一大堆吃食,藥品,布匹外王夫人直接大方出手一百兩銀子,鳳姐兒又給了八兩,這足夠她家五六年啥也不幹生活的費用了。至於賈母,也給了禮物,至於為啥沒給錢,因為王夫人給的錢就代表了賈母給的錢。


一,王夫人代表賈母給了錢。

王夫人畢竟是賈母的兒媳婦,屬於實際上的當家人,王夫人給的錢自然也代表了賈母給的。賈母明白劉姥姥來投靠的意思,自己招待了劉姥姥已經表明了對劉姥姥的好感,於情於理,王夫人走後都要表示的。這樣,賈母就完全沒必要再給,重複給錢第一顯得和兒媳婦關係生疏第二也不符合人情交際,讓外人覺得婆婆和兒媳婦那麼客氣,傳出去被惡意解讀也不好。

二,劉姥姥在大觀園中醜態讓王夫人尷尬,再給錢不好。

我們一直說劉姥姥在大觀園中被戲弄王夫人是很沒面子的。畢竟是來投奔自己的窮親戚,結果洋相百出,無論怎麼解釋,王夫人也會覺得有點尷尬。這時候賈母在拿出錢來給劉姥姥,就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疑,會讓王夫人覺得賈母認定劉姥姥就應該給取樂,賈母給錢是為了補償。這樣的話,容易生出沒必要的嫌隙,不如交給王夫人處理的好。鳳姐兒給的八兩銀子,就是耍弄劉姥姥的精神補償費。我覺得是鳳姐兒個人的私房錢,之前一進榮國府的二十兩則是官中的錢。


三,賈母還是給了劉姥姥衣服。

我們認為賈母不給劉姥姥錢很正常。賈母也不可能不有所表示,送禮物就是最合適的行為了。賈母給了劉姥姥兩個“筆錠如意”的荷包,就有好的寓意,還送了兩套年節他人送的衣服,賈母不穿,全新的給了劉姥姥兩套。用現在的說法,就是兩套名牌,這價值也是不菲的。劉姥姥不穿賣掉起碼也值個幾十兩。這是最符合人情往來的做法了。

所以我們看,賈母不直接給劉姥姥錢完全合情合理。並不存在不禮貌的行為,也沒必要再多餘給錢。

君箋雅侃紅樓,多岐為貴。歡迎關注,歡迎吐槽。


君箋雅侃紅樓



王夫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到底是王家親戚,劉姥姥初入賈府也是來投靠王夫人的,王夫人是當家太太當然應該由王夫人來接侍處理。


其他各人送些東面,各表心意罷了。成窯盅子是妙玉的,寶玉是未成年人不掌財權、也輪不到他來處理,當然寶玉算是做了件好事順水人情而已。賈母與鴛鴦是賈府最高精神領袖及其大丫頭、也是賈母主動留客,鳳姐和平兒是管家媳婦及其陪房、也是王家人,當然都是有所表示送些日用東西罷了。
劉姥姥恩激不盡,得了王夫人贈送的一百兩銀子(當時二十兩銀子夠樁戶人家過一年的)從此有了做生意的本錢,日子更是一天天好起來了。


阿丹151014015


劉姥姥第二次來賈府,與第一次截然不同,這次不為借貸而來,而是專程回報答謝。特特的大老遠揹著兩口袋棗子倭瓜並些野菜等綠色無公害食品。


不為借貸而來,未必非要給錢啊?像王夫人那麼交流冷淡卻大手筆的給錢的,豪氣有餘卻溫情不夠。沒給錢未必不見真情,而給錢未必真心。

先看劉姥姥這次都有哪些收穫:

鳳姐:這是昨日你要的青紗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個實地子月白紗做裡子。這是兩個繭綢,作襖兒裙子都好。這包袱裡是兩匹綢子,年下做件衣裳穿。這是一盒子各樣內造點心,也有你吃過的,也有你沒吃過的,拿去擺碟子請客,比你們買的強些。這兩條口袋是你昨日裝瓜果子來的,如今這一個裡頭裝了兩鬥御田粳米,熬粥是難得的;這一條裡頭是園子裡果子和各樣乾果子。這一包是八兩銀子。



王夫人:這兩包每包裡頭五十兩,共是一百兩,是太太給的,叫你拿去或者作個小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以後再別求親靠友的。

平兒:這兩件襖兒和兩條裙子,還有四塊包頭,一包絨線,可是我送姥姥的。衣裳雖是舊的,我也沒大狠穿,你要棄嫌,我就不敢說了。

賈母:這是老太太的幾件衣服,都是往年間生日節下眾人孝敬的,老太太從不穿人家做的,收著也可惜,卻是一次也沒穿過的。昨日叫我拿出兩套兒送你帶去,或是送人,或是自己家裡穿罷,別見笑。這盒子裡是你要的面果子。這包子裡是你前兒說的藥:梅花點舌丹也有,紫金錠也有,活絡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樣是一張方子包著,總包在裡頭了。這是兩個荷包,帶著頑罷。

鴛鴦:前兒我叫你洗澡,換的衣裳是我的,你不棄嫌,我還有幾件,也送你罷。”劉姥姥又忙道謝。鴛鴦果然又拿出兩件來與他包好。

寶玉:成窯五彩小蓋盅。

再看互動,王夫人與劉姥姥除了勸酒時的群戲,再無其它交流?既是親戚,可曾敘敘寒溫家中近況?可曾過問餐飲住宿行程安排?

相對於其它人,王夫人明點淡泊很多。賈母,鳳姐贈送劉姥姥的衣物食品更能透漏出濃濃情分,作為豪門公府,如此真心平等的對待遠道而來八杆子打不著的窮親戚,才是劉姥姥最大的溫暖和慰籍,鴛鴦平兒等也是各有表示,禮輕情重,言語謙卑,沁潤心田。反觀王夫人的銀子雖實用卻顯得冷冰冰的,銀子不能代表王夫人的情誼,她痛恨的晴雯還值10兩呢,她果斷驅逐的金釧還值50兩呢?情深情淺自在人心,可惜看不到劉姥姥三進賈府時的狀況了。


接待慣了公侯誥命,王夫人對這個窮親戚的到訪具體怎麼看呢?是否有打臉之嫌?與100兩銀子一起帶過來的那句話或許有另外一層意思呢!

以後再別求親靠友的。

以後再別求親靠友的。

以後再別求親靠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