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是誰?

這城市那麼空氵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畫家,原名朱耷(dā),為中國畫一代宗師

朱耷(1626年—約1705年),漢族,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譜名統託(quàn),俗姓朱,本名朱統𨨗,後名耷,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道朗、刃庵等,出家時釋名傳綮,是江西南昌人。

據說朱耷為朱權的九世孫(朱權為朱元璋第十七子),朱耷本為皇家子孫,可以說他是皇朝後裔,他在明朝滅亡後他便削髮為僧,成了亡命之徒,之後改信了道教,便住南昌青雲譜道院。

明滅後他精神抑鬱,經常神態癲狂。他的個人生活經歷決定了他繪畫創作的基本方向。八大山人山水畫數量其實並不是很多,但因為他極富個性作品,現存於世界的《荷花水鳥圖》、《牡丹孔雀圖》、《安晚帖》等是他的代表作品。

八大山人能詩會畫,書法更是精妙無比,因此他的畫即使不是很多,但他有自己的題詩,意境就優美且面面俱到,他的畫作,讓人感覺到小而不少,這可以說是他在繪畫藝術上的巧奇妙。





lang安然


清代初年,中國畫壇除了北方有皇帝扶植的“四王”畫派外,在江南尚有一批反正統派的畫家,他們大多為明末遺民,政治上不與清政府合作,藝術上主張抒發個性,作品感情真摯強烈,代表畫家中就有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朱耷系朱元璋後裔,江西寧獻王朱權的九世孫。八大山人十九歲時遭國破家亡之痛,心情悲憤,裝啞扮傻,入清後隱其姓名。他二十三歲出家為僧,由於長期積憂抑鬱,遂患顛狂之病。後為道,住南昌青雲譜。八大山人名號較多,如朱耷、朱道朗、八大山人、個山、驢等。

《芭蕉竹石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八大山人的繪畫主觀成分比較多,如畫魚、鳥,曾作“白眼向人”之狀,抒發憤世嫉俗之情。畫鳥石圖時,將巨石畫作上大下小,有傾倒之感。石上之鳥縮頸獨立,白眼向天,傲兀不群。八大山人自比此鳥,在看清政府如何垮倒。他署款“八大山人”四字,有人考證連綴後可讀為“哭之笑之”。用印有人考證,“三月十九日”一印的印文恰是明朝滅亡之月日。八大山人的繪畫,在當時影響並不大,但對後世繪畫的影響卻很深遠,如清中期的“揚州八怪”,清晚期的“海派”,及近代齊白石、張大千等,莫不受其薰陶。

《樹石八哥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至於朱耷為何叫八大山人,這要提及他弟弟朱道明。有人考證,他署名八大山人之“八”,和他弟弟署名牛石慧之“牛”,二字合在一起就是“朱”字。八大山人四字連綴為“哭之笑之”,而牛石慧四字連綴可為“生不拜君”。看來兄弟倆極具反清思想。

綜上所述,八大山人是朱耷,就是一個人,而非八個人。


文物鑑定專家邢捷


八大山人是誰?八大山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低十七個兒子的後裔,而八大山人是他的名號。其實八大山人這個名號得來是因為一個啞謎,下面就簡單的為大家講解一下。

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叫做朱權,而這個八大山人就是朱權的後裔,在他十九歲的那年,國破家亡,在絕望之中,出家當了和尚,於是為了隱姓埋名,使用了非常多的名號,在晚年的時候,就叫做“八大山人”。八大山人的一切都存在著疑惑,比如身世,生平,就連這個八大山人的名號都只是因為一個啞謎。

八大山人是誰?八大山人叫做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人屋、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

清陳鼎《留溪外傳。八大山人傳》:“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於我也。”清龍科寶《八大山人畫記》:“山人為高僧,嘗持八大人覺經,遂自號八大山人。”清張庚《國朝畫徵錄》:“……或曰:”山人固高僧,嘗持八大人覺經,因以為號。‘餘每見山人書畫,款題’八大‘二字,必聯綴其畫,’山人‘二字亦然,類哭之笑之字意,蓋有在八大山八題《八大人覺經》跋也。“雍正《江西通志》稱山人因“有故家子示以趙子昂所書八大人覺經,山人喜而跋之,因以自號。


世乃謂山人隱哭笑二字,非也。“綜觀以上說法,除陳鼎以外,其餘的都是一種意見,即:因為有了《八大人覺經》,才有”八大山人“這個名號。但是對於八大山人這個名號,現在的學者爭議也非常的大,對他的解釋可謂是眾說紛紜。所以八大山人是誰,他的名字是什麼,八大山人這個名號是怎麼得來的,目前任然是一個未解之謎,如果大家有心的話,可以查詢更多的資料進行了解。


問歷史


關於八大山人朱耷,是清代初年畫壇的著名人物。他本有皇族血脈,為朱元璋第十七個兒子朱權的九世孫。明亡後遁入空門,出家為僧,保全自己。八比朱字少了牛,大比耷字少了耳,在失勢之後,日子悽苦,求全為要。能賦詩作文,長於繪畫。




朱耷近六十歲時以“八大山人”暑名作畫,八大山人四個字連筆書寫,又極似“哭之笑之”,隱含無耐卻又玩世的心態。他畫鳥魚簡潔,畫樹木簡筆,畫山水禿筆,畫面常有荒涼之意,滄桑之態,隱憂之情。表達了蔑視,傲視等情緒。正如他的題詩: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也是的,落筆素絹,淚在心中汨汨。山河依舊,人事全非,怎能不能苟且不委屈,簡直就是淚落筆端。




八大師承前人,又開啟一代畫風,用最簡約的筆法傳達大意。後來齊白石說:青藤雪個遠凡胎,缶老當年別有才。我原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白石說的雪個就是八大。




八大存世的畫作影響很大,《孤禽圖》《貓石雜卉圖》《荷塘戲禽圖卷《蓮花魚樂圖卷》《春鹿圖軸》《秋荷圖軸》等尤受喜歡。其《竹石鴛鴦》2010年拍出一億多元的高價。

(圖自網絡)


文蹤旅跡


說八大山人,有的人如果不瞭解肯定以為是八個人,就像竹林七賢那樣。其實不然,八大山人只是明末清初畫家朱耷的別號。

朱耷,明末清初畫家,本名朱統𨨗,字雪個,號八大山人。

▲ 1954年江西奉新縣奉先寺發現的《個山小像》是現存唯一的八大生前的畫像


他是明寧王朱權後裔,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

比較擅長的是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54歲是還俗,但心中仍然向佛,一直以佛教思想仍是其思想主流。


作為一位曹洞宗的信仰者,八大藝術的孤獨精神打下了深深的禪家的烙印。禪給了八大山人獨特的智慧,他畢生用藝術的語言來表現它。

▲ 清 八大山人 仿倪山水


要說他的一生,有一種高級的孤獨感,像是在冷眼看世界,獨立不羈,磊磊然不與世俗同列,而且天姿高朗,脫然世表,他的畫也時有目空宇宙之志,充溢著強烈的超越意識。


看更多美學知識和東方傳統手藝,歡迎關注【東家·守藝人】,本回答來源他東家Su,圖片來源於網絡。


東家APP


 你好。八大山人,是一個比較獨特的畫家。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號良月,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號。在中國畫筆墨創新中,他獨闢溪徑,開創了一代畫風。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寧王朱權的後裔。寧王改封南昌後,歷代子孫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陽王七世孫。 

 八大山人以水黑寫意畫著稱,尤以花鳥畫見長。他是清初“四大畫僧”之一,他的繪畫能師法自然與師法古人,能把內心的鏡相,表現在筆墨之中。面對國破家亡的痛苦之心,八大山人藉助花鳥、木竹、山水來抒發對滿洲貴族統治者的不滿和憤慨。八大山人畫裡的永遠是鼓腹的鳥、瞪眼的魚,或是殘山剩水、老樹枯枝,藉此來比喻自己一生的況味。他的兄弟鄭板橋在題八大山人的畫時誇八大山人,說他

:“橫塗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

八大山人的題款,看上去,是連起來的“八大山人”四個字,再細品賞,那就是:哭之,笑之, 也是對他自已他一生命運的評價。


世新大視界


八大山人,朱耷,無疑。清初了不起的畫家,遁入空門後求佛問道,一生憂憤潦倒,可這正是產生大畫家的必要土壤。他的花鳥畫對後世影響最大,常以白眼魚鳥呈以當世,加之狂巔形骸,後人對朱耷作品諸多誤解。如白眼上翻是憤世,禿筆荒樹是渲洩憂鬱等等,更有人無本索據考證八大山人連寫是即哭又笑,很有牽強付會之嫌,一至多史傳訛,至今不絕。對上述一說,我沒有尋得確鑿證據。這已不重要,重要是讀懂其作品所表達的精神內涵,即開創了一種簡潔筆墨並意味深長的畫風,開文人畫新格,是畫壇巨匠。談八大,不應過份解讀其身份經歷,著眼點就作品論作品,才是讀懂的前提。寫到這,我想起改革開放後,在魯美學報上看到有老師說八大山人作品不好,禿樹荒境,傾石怪鳥太離譜太荒誕,也許他真的讀懂了朱耷。是的,這就是八大山人。


三逸堂


朱耷(1626~1705)

中國清代畫家。僧人。原名統。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後裔,明亡後出家,一生字、號、別號極多,主要有:法名傳棨,號雪個、個山、屋驢、人屋,尤以八大山人最為知名。據載,他還曾棄僧入道,改名朱道朗,字良月。在書畫上亦有許多畫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園”等,含義較深。另外他署款時常將“八大山人”連綴寫成“哭之”、“笑之”字樣,以寄託憤懣。作為明宗室後裔,朱耷身遭國亡家破之痛,一生不與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強,行為狂怪,以詩書畫發洩其悲憤抑鬱之情。一生清苦,命運多舛,這形成了天才藝術家必須的人生苦難,更造就了他的藝術價值。


木子塵凡


明末最有風骨最有格調的藝術家!與傅山一樣是不肯屈身清朝的人,千秋景仰的仁人志士,天才卓異的藝術大家!



詩仙朝陽永垂不朽


編輯這個弱智問題以後不出現OK!?八大隻有一個人:朱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