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銀行存款利率低,你還在往銀行存錢,不怕貶值嗎?

株洲龍5052075049444


“存款利率低,跑不贏通貨膨脹,存款其實是貶值的”,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些金融人士對我們老百姓說的一句話,帶有很大的誤導性!事實上,不論你存不存錢,整個社會的物價水平都是擺在那裡的,你無法去改變,你能做的就是儘量少受物價上漲所帶來的損失,你不存錢整個通貨膨脹水平是那麼多,你存錢這個通貨膨脹率還是那麼多,那為什麼我們不存錢賺點利息少免受點損失呢?所以,對於很多看似很有道理的言論,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我們一定要學會識別他們說這話的用意!

對於我們普通老百姓來說,可以選擇的理財方式是很有限的,既安全又有利息收入的理財方式無外乎以下幾種:

一、銀行定期存款:

這個是老百姓最普遍的理財方式,本金很安全,而且會有一定的利息收入,也不影響日常生活中急需要用錢,按照目前2%左右的通脹率來說,定期存款的利率還是能抵抗通脹的,退一步講,就像上面我說的,即便是利率比通脹率低,那也比不存錢要好,至少可以少受損失!

二、購買國債:

購買國債也是無風險的理財方式,不過國債的時間一般比較長,而且發行數量有限,很難買到,2019年的國債大部分的發行時間是在每個月的10號,各大銀行有售,需要買的朋友最好一大早就去銀行門口排隊(最好是提前一天向銀行諮詢一下)

三、債券逆回購:

債券逆回購也是無風險的理財方式,利率和股票價格一樣在交易時間每分鐘都在變動,一般上午的利率比下午的高一點,節前的利率比平常高一點,做債券逆回購一般是在股票交易賬戶上操作,比較適合有股票賬戶的朋友。

四、貨幣型基金:

貨幣型基金也是幾乎沒有風險的理財品種,收益大多數時候比前面三種要低一點,像餘額寶之類的就是屬於此類,在銀行、證券賬戶以及網上都可以購買。

另外,銀行的那種有固定收益類保本型的結構性存款也是沒有風險,當然如果是跟匯率掛鉤的結構性存款這種是有風險的,大家要區別對待,再就是,結構性存款不能提前取出本金,這是它與定期存款最大的區別!

以上是幾種既安全又有利息收入的理財方式,比較適合穩健型投資者,當然,如果你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投資股票、房產、黃金外匯等等也行,不過這種投資的風險很大,不太適合大多數老百姓,尤其是中老年朋友!


K濤資本


銀行存款貶值是肯定的,但是如果不存銀行的話,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放在家裡,豈不是貶值得更厲害,另外一種是購買理財產品,特別是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理財,連最起碼的安全性都保障不了,更不上貶值一說,說不定直接就本金都不見蹤影。簡單地說,現在理財收益高的,風險大,放家裡倒是安全,直接沒收益。

銀行存款的基本收益

銀行的存款是理財方式中最安全穩定的一種,收益和風險成正比,正是因為銀行存款收益低,所以才沒有多少風險的。銀行存款隨著存款期限和存款資金的多少而決定著存款利息的收益,存款期限越長、本金越多,利息就越高。比如存款的活期基準利率為0.35%,定存5年最高5.45%,銀行存款期限為定期2年——3年最合適,時間越久的存款基本上就被通貨膨脹率所吞噬,也就是所說的存款貶值的問題,通貨膨脹速率年均6.5%,存款年利率最高才5,45%,存款利率根本打不贏通貨膨脹率。

其它方式的理財產品

高於通貨膨脹速率的理財產品有很多,也就是年化利率達到6.5%以上的理財就能跑贏通貨膨脹帶來的貨幣貶值影響,一般就是互聯網上很多金融平臺上面的理財產品,還有P2P、股票、定投基金、期貨期權等理財產品,這幾類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平均能到8%以上,但是風險係數較大,凡是在8%以上理財產品還是慎重為好,畢竟理財產品風險自負,收益率越高,說明風險還是極大的。

理財安全第一收益第二

理財收益固然是追求的目標,但是理財安全理應是第一位的,保障本金不受損失的前提下,再去追求收益才是正確的理財之道,一味地追求收益有多高,但是連本金都不報的話,基本上是紙上談兵的做法。

為什麼銀行存款的客戶數量依然是最高的,還是因為銀行存款是最穩定、最安全、最保險的一項理財方式,存款利率基本上是固定的,不像理財產品一樣存在隨時爆發的風險,就是按照約定利率給付利率,提前支取的存款按照活期利率計息、或者靠檔計息,亦或是銀行有固定的提前支取利率,理財產品或者保險則是不可以提前支取的,否則面臨虧本的風險,更不要說利息了。

雖說銀行《存款保險條例》規定銀行存款實行限額償付,50萬元的最高賠償本息限額,但是這是在銀行出現破產或者直接倒閉的情況下執行的辦法,真正倒閉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多少,99.6%的銀行是屹立不倒、正常營業的,而且99.63%的存款客戶的存款達不到50萬元的標準,現在中國的人均存款金額是4.8萬元,可見存款的保險係數是非常非常高的。

存款在銀行,固然收益低了一些,但是存款的收益的固定的,屬於旱澇保收的理財產品,換做其他的理財產品,今兒賺了,明兒賠了,後天本金又虧了,基本上沒有個準數,這樣的收益不固定,理財投資者的心裡也是需要承受很大的風險壓力,不如直接存款到銀行,又省心、又安全、又有點兒收益,貶值就貶值,總比沒有收益,或者虧本強多了。


財富公元


錢存在銀行肯定是貶值的,但是對於那些風險意識比較低,或者從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的人來說,你除了存在銀行,還有別的更好選擇嗎?沒有!


銀行存款利率基本上跑不贏通貨膨脹。


最近幾年,我國貨幣量的不斷增發,通貨膨脹一路走高,每年實際的通貨膨脹率要比銀行存款利率高很多,但具體有多高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概念,下面我們來簡單列舉一下兩者的數據對比。


下圖是從2008年到2018年這段時間m2的增速。


從數據統計結果來看,從2008年到2018年m的平均增速達到了每年14.47%。


下圖是2008年到2018年這段時間GDP的實際增速。


從統計結果來看,從2008年到2018年,我國GDP的平均增速大概是8.11%。


從2008年到2018年,我國的經濟增速都保持了較快的增長,所以對貨幣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加,但實際的貨幣發行量比GDP的增速要快很多。m2的平均增速減去GDP增速之後實際是6.36%,也就是說過去11年,我國每年的貨幣平均多發行6.36%,這就是實際的通貨膨脹。


再來看一下,從2008年到2018年央行基準利率調整情況,下圖是從2007年年末到2015年10月份,央行進行的利率調整情況,這期間央行總共進行了18次調整,調整之後的具體基準利率如下:


從這個利率調整結果來看從2007年到2018年平均利率最高的也就4.1%左右,相當於錢存在銀行實際要虧損2.26%,如果存款期限比較短,利率比較低那虧損的會更多。


對於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的人來說,存款雖然貶值,卻是最好的選擇。


看到存款利率遠趕不上通貨膨脹的水平,所以很多人都建議大家不要把錢存在銀行,因為你錢存在銀行一直是貶值的。


但是銀行存款對於那些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或者風險意識比較低的人來說,卻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儘管目前市場上有很多理財產品的收益比銀行高,比如銀行理財產品,比如信託,比如P2P,比如股票基金等其他理財方式。但是這些理財產品在獲得高收益的同時也是伴隨著高風險的,而且收益越高風險越高,這些理財產品不出問題還好,萬一出了問題,那就有可能造成理財客戶本金的損失。


而對於那些收入比較低的人來說,他們是承受不起太大風險的,萬一哪天理財資金出現損失了,對於他們來說可是要承受很大的損失。所以儘管銀行存款利率比較低,甚至跑不贏通貨膨脹,但是對於那些收入比較低的人群來說,銀行存款保本保息,至少能保證他們資金的基本安全,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還可以適當獲得一些收益,這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而且把錢存在銀行,雖然跑不贏整體的通貨膨脹率,但是跑贏CPI還是沒問題的。


下圖是2008年到2018年我國CPI增長情況。


從統計結果來看,從2008年到2018年,我國CPI平均增速大概是2.57%,而且從2014年到2018年,每年CPI的增速都小於2.1%,目前很多銀行兩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都高於這個水平,所以兩年期以上的存款,基本上可以跑贏CPI,如果不考慮房價等其他因素,存款還是勉強能跑贏基本物價上漲速度的。


如何適當地配置資產實現收益最大化?


錢存在銀行收益太低,跑不贏通貨膨脹,買其他理財產品風險又太高,怕出現意外。那如何正確的配置自己的資產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呢?


我的建議是大家可以採用二八法則。


對於低收入人群來說(可支配收入小於20萬),可以把80%的資金放在銀行存款裡面,當然大家可以找一些小銀行,這些中小銀行能給到的存款利率一般都比較高。另外20%的資金可以用於購買其他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以便追求更高的收益。


而對於那些收入比較高的人群來說(可支配收入大於50萬),可以考慮把20%的收入用於銀行存款,存款邏輯跟我們上面所說的一樣。另外80%的資金可以購買一些中低風險的理財產品,甚至還可以拿10%左右的錢出來購買一些中高風險的理財產品,以博取更高的收益。


貸款教授


對於百姓來說,明知道錢存銀行會貶值,但仍然會將錢存銀行,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大多數百姓掙得死工資,有點餘錢不會投資,投資又害怕虧損,不將錢放在銀行放在哪裡呢?況且,大家都不把錢存銀行,銀行不都黃了。



對於老百姓來說,害怕承擔風險,有家庭、父母、孩子,肩扛著一份責任,而且賺錢非常辛苦,自己平時都省吃儉用,如果你讓他去投資,投入一萬塊,最後虧了100塊錢,都象割他肉一樣,別不信,這就是普通百姓對於投資的認識和看法。自己不喜歡動腦研究理財,你幫他投資理財,賺錢了皆大歡喜,賠一點錢,你們以後就象仇人似的。最後,百姓仍然將錢存在銀行。

說到貶值,據有關數據說2018年通賬率為7%左右。其實與百姓關係不是十分巨大,今天與朋友還聊天這個問題,現在的糧食、肉、蛋、魚和水果的價格的增長速度控制比較合理。電器、汽車價格基本十年沒變。



價格增長最快的就是教育、醫療和房價,2018年房價增長速度開始放緩,國家如果能將教育與醫療的費用控制下來,會大大降低老百姓的壓力,那時百姓就敢消費了,自然不需要將錢放在銀行裡等著貶值。


坤鵬論


與2018年一樣,2019年經濟形勢仍然處於下行週期。在這樣的宏觀經濟環境下,選擇往銀行存款是明智之舉。雖然表面上看,銀行存款利率較低,但相對收益率是非常高的。

1.2019年經濟形勢仍然處於近十年底部區域,好的投資理財機會很少。

2018年宏觀經濟是近年最差的一年,而2019年將延續這一態勢,從各種新聞消息,專家學者,身邊就業情況都可以感覺得到。在這樣的環境下,真正可以進行投資理財的機會會大大降低。

2.回顧2018年投資理財數據可以看出來,存銀行相對收益率最高。

2018年對很多投資理財的朋友來說簡直是糟糕的一年。我們逐個看一下熟悉的產品。股票,大盤指數都跌了30%,可想而知個股有多慘。P2P,2018年全年爆雷數量上千家,眾多朋友損失慘重。私募基金,跑路的也為歷年之最。房產,很多城市全年都沒怎麼漲。

相對來說,把錢放銀行,收益率最高,因為沒投別的地方相當於賺了,加上銀行收益,相對收益率高很多。

3.事實上,一些銀行理財產品和定期存款收益率並不低。

現在是2019年第一個月,很多銀行在做開門紅活動,有很多好的理財產品和定期存款,收益率可以達到5.5%左右。銀行定期存款和理財產品可以視為低風險產品,本金收益都很有保障。

擔心錢存銀行會貶值是非常正確的,但在當前經濟環境下,若沒有更好的投資理財渠道,把錢放銀行是最優選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禦貨幣貶值。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後,百億級零逾期、零壞賬P2P平臺操盤者,用專業的知識、大白話的方式為您科普投資理財知識,讓天下沒有難懂的金融!歡迎關注、留言交流。


大南山伯爵


錢一直都在貶值,但別人還是不斷去存。小當覺得是年輕人或許想著拿錢理財,讓錢生錢啥的,但中年人和老年人把錢存銀行,很多也並不是因為那點利息,而是因為:

1、就像我們慣有的情懷,對於很多人來說,對銀行也有這樣的情懷,就算理財機構和平臺層出不窮,到頭來還是覺得銀行好。因為銀行看得見,摸得著,出了問題容易解決,而不會像一些理財平臺,一暴雷就倦錢跑路,找都找不到。

(來源攝圖網)

2、個人認為目前存款主力主要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小年輕不負債能維持住自己的生活就不錯了。而且對於年輕人來說,手機支付是重點,所以微信,餘額寶這種天天都有媲美於銀行的活期收益,並且隨取隨用的方式更受歡迎。而中老年人呢,對新興理財產品看不懂或者不瞭解,那為了避免麻煩以及被騙,錢存銀行肯定是首選。

3、雖然目前銀行存款利息很低,但相對其他較高的理財方式,其安全性卻是很多產品都不及的,只要不出現大波動,基本還是可以保本保收益的。其他理財產品可能出現虧損。小方前幾天看某理財產品收益挺高想買,然後小方的朋友勸我不要買,因為他之前買了的結果到期後,別說收益了,還虧損了好幾倍。

那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智匯魔方服務


銀行存款利率比較低,趕不上物價的上漲指數,那麼是不是不應該往銀行存錢呢?小財認為銀行存款作為一種理財產品,雖然它的存款利率夠低,但是存款風險夠小,足以保障到期實現兌付,而且利率是固定的,不會出現本金和利息的損失。

往銀行存款的確會貶值

把資金的理財資金放入銀行,是一定會貶值的,如果你的存款利率比物價上漲指數還高,那麼銀行還賺錢利用存款賺錢呢?銀行的放貸利率一般都會高於或者等於物價上漲指數,只有這樣,銀行才能生存。

銀行存款的利率低,但是隻要是在銀行存入存款之後,到期之後可以拿到固定的利率以及當初存入的本金,而其他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很高,但是背後的風險也大,比如P2P理財,預期收益率完全可以超過物價上漲指數,但是P2P本身的風險太高,一旦爆雷,那麼理財者的本金都是無法回收,即使被破產清算了,那麼本金也無法得到應有的賠償,完全是自己承擔損失。

我們到底應該選擇銀行定期作為理財嗎?

銀行定期存款依然是優質的理財投資產品之一,理財者可以進行適當的銀行定期存款配置,控制在一定的合適的比例之內。不可以把全部的資金都放入銀行定期存款中,但是也不能不把資金放入銀行作為定期存款,還是需要適當把一部分的資金放入銀行中買入銀行定期存款,小財建議比例在25%左右較為合適。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利用了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穩定收益風險極低的特點,還避免了全部資金買入銀行定期存款的較大損失。

銀行定期存款依然是目前國內主流的理財產品,假如對於理財缺乏認知,不熟悉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銀行定期存款依然是最好的理財選擇,如果把全部資金放入銀行,遭受最大損失的人還是存款人,所以需要適當學習理財知識,儘量避免通貨膨脹帶來的貶值損失。


小車說理財


根據數據顯示2014年的通貨膨脹率為7.5%;2015年的通貨膨脹率為12.8%;2016年的通貨膨脹率為8.5%;2017年的通貨膨脹率為7.5%!那麼我們做個數據分析就可以得出一些結論了:如果根據2017年央行公佈的通貨膨脹率是7.5%,當然我們個人的感受也許會超過10%。而理財年收益能達到4%,每年存款貶值速度也會超過3.5%。



也就是說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看,假設擁有的是10萬資金,那麼在只是存款的前提下你每年貶值的比例為3.5%,這也就意味著

  • 5年下來,10萬本金和利息總和相當於現在的8.4萬元的購買力!
  • 10年下來,相當於現在7.0萬元的購買力。

  • 20年下來,相當於現在4.9萬元的購買力。

  • 30年下來,相當於現在3.4萬元的購買力。

  • 40年下來,相當於現在2.4萬元的購買力。

  • 50年下來,相當於現在1.7萬元的購買力。


但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是目前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高於7.5%的理財都是具有相當大的風險性的,也許可能會有1-2年的收益確實可以高於7.5%,但是一旦出現了另外1-2年的資金收益回撤,你就會發現平均年收益可能還不如4%-5%的大額定存,甚至還有虧錢的可能性!


其次目前能夠跑贏通脹、並且老百姓能夠投資的也許只有股票,房地產,對於股票來說風險確實非常大,在股市裡80%的人都是虧錢的,大部分的投資者也不敢把全部的家當放進股市裡抗通脹!而房產的投資門檻又非常高,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得出那麼多錢,所以最後留給投資者的只有往銀行裡存錢或者無風險的理財了!對於普通人來說最害怕的其實不是貶值,而是虧錢,他們寧願承受每年3%左右的貶值率,也不願意承受每年虧錢的風險,這也是無奈之舉!但是回頭來看,你會發現,沒有風險可能才是最大的風險!!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現在說錢存在銀行裡就貶值有點武斷了。昨天在我們家附近的銀行看了一眼,一年定期的息率是2.25%,三年定期的息率是3.15%,基本上不低於物價上升指數。

另外,大額存款(5萬以上)的還有貼水0.03%,小額(1萬以上5萬以下)的還有禮品(如一小壺油之類)。

所以說起碼達到了保值的目的。

我認為存銀行有幾點好處:1 方便。因為你每月的收入(工資或退休金)都是自動存入你的存摺或卡中的。2 風險小。放在銀行安全,雖然現在銀行破產法出臺了,但在咱中國誰看到過有哪豪銀行破產的。3 便於積累。有的家庭想買車、買房,一時湊不齊那麼多錢,正好一步一步往銀行裡存,存到夠數為止。4 便於消費。特別是移動支付普及的情況下,手機一掃,交易完成還不需要找零。網上購物特別方便。轉賬他人更是既快捷又不需要付郵寄費。

有這麼多優點,所以把錢放到銀行裡應該是首選。


fairplay11


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明白負利率時代的意義,大多數人存入銀行的目的,也不見得就是為了實現財富保值增值。更主要還是為了安全性和流動性的需求容易得到滿足!


我國作為全世界居民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截止目前,國內老百姓的存款規模已經高達173萬億。這說明了大部分普通投資者依舊鐘情於銀行存款的方式,因為銀行存款有保險條例的安全保證,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沒有比銀行更安全的途徑。

另外,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冒風險的,去銀行存款的大多數人都是中老年,他們不求有多少利息只願自己的錢可以隨存隨取,用起來方便即可!

關鍵一點就是很多人也沒有其他渠道投資,畢竟股市、基金、房地產等投資方式只適合一少部分投資者,並不是老百姓的主要投資方式。

還有現在的理財產品收益並不算很高,基本都是跑不贏通貨膨脹的,當然銀行存款也一樣,但是銀行最起碼不要擔憂本金虧損,而其他的方式就不一定。就算你選擇安全性高的貨幣基金,也同樣不承諾保本,再說還不如現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高。比如說餘額寶收益率跌破3.0,而中小銀行的三年期利率幾乎都是在3.0%以上,此外銀行的智能存款不僅利息高而且支持隨存隨取,秒殺餘額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