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後期毛文龍駐紮的皮島是今天什麼地方?在島上如何能牽制內陸的後金的?

拉瑪西亞的朝陽


先上地圖,皮島就在這兒。位於黃海海域,鴨綠江出海口。在明末清初,皮島這個位置恰好處在明清朝三國交界之處,地理上更靠近朝鮮一些。

毛文龍駐守皮島,是當時被後金攆的實在沒地方跑了,打又打不過人家,於是屯兵這個海外孤島,欺負人家後金沒有海軍,偶爾跑到陸地上去騷擾後金一波,這就是所謂的牽制之策。


之前在《明朝那些事兒》上面有提到,因為毛文龍的背後捅刀子這種行為,成功的牽制了後金大舉進攻遼西的軍事行動,說是努爾哈赤不得不在遼河流域留下一些人來駐守,防止被偷家。看起來好像很有道理,其實都是在給毛文龍臉上貼金。

真實的歷史上,毛文龍不但沒有很好的發揮牽制作用,反而謊報戰功,坐視自己人被攻殺,而且還通過和後金進行糧草貿易壯大了敵人的實力,幫助後金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饑荒危機。


像謊報戰功,這一項,毛文龍在天啟三年十月的奏疏是這樣寫的:

平遼總兵毛文龍塘報
劉愛塔之死遣張盤潛師夜起遂復金州今欲據金州以圖三衛又報奴欲西犯榆關遣師渡江以伐其謀暗置空營更易旗號於是有滿浦昌城之捷斬獲奴級一百三十八顆獲奸細四人及夷器等物奴耳目亂於梆聲手足觸於地炮東西奔命人馬飢疲自相踐踏而死者二萬餘人馬三萬匹

而後來毛文龍的上司袁可立查實後發現是這樣的:

上諭兵部著該撫查明登萊巡撫袁可立奏劉愛塔事洩而金州空沈有容有登兵勢寡四不可守之議而張盤毅然入而據之此毛文龍所以有金州已復之報也奴酋聞金州有人率眾以至張盤退居麻洋島此沈有容所以有九月初二之報也此金州復與不復之實也至於滿浦昌城之舉當以趕殺首級獲奸細夷器等項為實功而不交一鋒致奴死二萬餘人馬三萬匹其數終有不可考然其分兵設奇舉火放炮使奴東西奔馳如弄於股掌之上當優敘以為用謀者之勸 上降敕諭獎勵賞文龍銀一百兩蟒衣一襲又發帑銀三萬兩勞賞諸將士並命所司議處錢糧接濟

總的來說就是毛文龍雖然有牽制建奴之功,但是謊報戰功吹得太過了。

除此之外還有殺良冒功,根據《朝鮮李氏實錄》的記載:

文龍守身彌島,在陸漢人,皆被胡兵所殺。賊既退.毛兵出陸作亂,攻陷碧撞、廣坪等堡,驅掠子女財寶。文龍又募漢人,斬朝鮮人被俘逃歸者三四千人,稱以賊級,以捷奏聞……時文龍乘賊有無之隙,縱兵殺害,剃頭作勒.以邀功賞.我人之被殺,不知其數,女人及未冠者,益不保。

當然,這還不是最過分的。當寧遠城被努爾哈赤圍困時,天啟皇帝給毛文龍下旨,命他火速出兵直搗後金大本營,間接的支援袁崇煥,並承諾招辦就加官封爵。結果毛文龍只是畏首畏尾,沒有出兵,事後天啟皇帝非常惱火,據《熹宗實錄》記載:

得旨功罪原分兩途信賞必罰系朝廷操柄毛文龍即使有功豈得代人贖罪況奴酋入犯文龍全不知覺牽制安在輒敢言功乃為失陷封疆之人求宥藐視朝廷是何法紀念海外孤軍姑不究。

慌忙之下,毛文龍聲稱自己出兵打過海州。結果又被薊遼總督閻鳴泰質疑,原因是海州距離毛文龍最近的陸地據點也有千里之遙,而且並沒有收到海州有過戰鬥的奏報,隨後戳穿了毛文龍的謊言。自此之後,朝廷對毛文龍越來越失望,幾乎棄之不理。



接著天啟七年,八旗軍攻陷了毛文龍在陸地上的據點,逼得毛文龍徹底退守皮島。這一仗毛文龍輸得很慘,陸地根據地的喪失,也讓毛文龍失去了所謂的牽制作用。

之後天啟皇帝駕崩,崇禎繼位,後金也趕上了最為嚴重的饑荒,根據《清實錄》的記載;

時國中大飢鬥米價銀八兩人有相食者國中銀兩雖多無處貿易是以銀賤而諸物騰貴

這點在《明季北略》上也有提及:

春三月滿洲大飢

於是皇太極派遣鑲黃旗副總兵王子登出使皮島,以謀求合約。根據《滿文老檔》 的記載:王子登到達皮島之後,除了對毛文龍採取招降政策以外,還有就是大批量的購糧。

這次購糧,除了緩解了後金的危機,還給大明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因為在之後不就,寧遠、錦州、登州包括皮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軍糧不濟,而且引發了小規模的兵變。

隨後明政府把責任推給毛文龍,這驅使著毛文龍在走私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隨後毛文龍幾次申請軍需,大部分都用在了和後金的貿易中。最有說明力的,是毛文龍給黃臺吉的第四封降書,信中毛文龍向後金方面擔保布帛等物供應順暢,證實了皮島馬市同後金交易的事實,並非明朝官員集體信口開河。



也正是因為這些惡劣的影響,嚴重影響了大明進一步戰略的實施,所以袁崇煥才會想殺掉這個不聽話還耽誤事的毛文龍,來實現自己的軍事構想。


火器工坊


皮島,位於鴨綠江口東之西朝鮮灣中,島嶼並不算大,只有約19平方千米。最開始叫椵島,據說是因為島上都種滿了椵樹,後來毛文龍上島後,因自己姓毛,特取“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寓意,將該島改稱皮島。

毛文龍最早來到皮島,是在天啟二年(1622年)十一月,當時毛文龍偷襲後金要塞鎮江(今遼寧丹東市),給後金造成了重大損失,於是後金率軍進入朝鮮追殺毛文龍,毛文龍考慮到後金兵不習水戰,便退守到皮島,並以此為據點,招撫遼東難民和牽制後金軍隊。

當時,後金所處的地理位置,實在不是一個好的位置,因為它的南面,是大明帝國,北面是朝鮮王朝,西面是蒙古,東面是毛文龍。換句話說,當時的後金處於蒙古、朝鮮、毛文龍、明帝國四方圍困的局面,在這種局面中,後金實際上很難有所發展。

因為,後金不管向任何一個方向發展,只要它的軍事主力長期遠離老巢,各方力量就可以趁機偷襲後金的老巢,讓他們顧此失彼或進退失據,從而有效遏制住後金的發展勢頭。

當然,這只是理想狀態,因為當時的朝鮮和明帝國軍隊都已經喪失了野戰能力,而蒙古已經被後金揍得叫苦不迭,又哪裡敢去主動招惹後金呢?在這種背景下,雖然大家都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但因為害怕後金的報復,所以很多時候,後金在攻打朝鮮、明朝或是蒙古的時候,其他勢力都不敢從背後出手。

唯一的例外,就是毛文龍。因為,毛文龍的部隊是他從無到有新建起來的,並不是大明帝國原先的腐朽軍隊,所以具備打野戰的能力。更關鍵的是,毛文龍的老巢在海上,當時後金還沒有海上力量,貿然出海等於送死,所以毛文龍不用擔心後金的報復。

雖然說,毛文龍所擁有的軍事力量,和後金相比,根本不是同級別的對手。但問題是,當時蒙古和朝鮮都在背後默默支持毛文龍,偷偷給他送人送錢送武器,並提供各種便利。

在這種背景下,等到後金的軍事主力離開老巢後,雖然蒙古、朝鮮和大明的軍隊不敢去偷襲後金的老巢,但毛文龍卻可以,他在這幾方勢力的支持下,可以輕而易舉的進入後金的地界進行騷擾和打游擊,甚至攔截後金的後勤供給。

因為毛文龍的存在,後金自然無力舉行大規模的勞師遠征,它最多隻能在邊境線上狠狠揍一揍蒙古、朝鮮或朝明的軍隊,至於說徹底征服蒙古和朝鮮,那顯然是非常困難的,就更不用說揮師南下入主中原。

事實上,在努爾哈赤時期,以及皇太極初期,後金的對外擴張,一直處於類似的困境中。換句話說,後金想實現征服大明帝國的戰略目標,就必須先實現長城以北地區的統一,而要統一長城以北,就必須先把朝鮮和蒙古徹底征服,但想要徹底征服朝鮮和蒙古,就必須把毛文龍這支遊擊部隊給清理掉。

但問題是,後金想要真正意義上的清除毛文龍,就必須把朝鮮和蒙古先徹底征服,否則,毛文龍之類的力量,就隨時會在蒙古和朝鮮的支持下,漫無邊際的發展起來。

在這種背景下,後金就陷入一個死循環之中,他想徹底征服蒙古和朝鮮,就必然要勞師遠征,而且戰爭進行的時間也會拉長,這樣毛文龍就可以大而皇之的深入敵後打游擊搞破壞,後金又不得不收縮戰線。如果後金集中全力去攻打毛文龍,毛文龍又一溜煙跑回海上,就算後金能夠重創毛文龍的勢力,但因為有蒙古和朝鮮的存在,毛文龍也可以迅速恢復實力。

從這個意義上說,袁崇煥殺毛文龍,的確是一步臭棋。因為毛文龍被殺後,後金終於從四面受制的困境中走了出來,它終於可以放開手腳征服蒙古和朝鮮。而等到征服完蒙古和朝鮮後,所謂的寧錦防線,就完全成為一個擺設。

而且,因為毛文龍被袁崇煥所殺,所導致的另一個嚴重後果就是毛文龍的軍事集團,都集體選擇倒向滿清,這份力量有多強,我們只需要知道,滿清一共有四個漢族王爺,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吳三桂,除了吳三桂其他三人都是源於毛文龍一系。

當然,我這樣說毛文龍,也未免太誇大了毛文龍的歷史地位。但是不論怎麼說,毛文龍作為制約滿清的重要一環,被明帝國自己挑破了,也實在是滿清的一大幸事。


我是趙帥鍋


首先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雖然後金連續擊敗明軍,並相繼攻陷明朝在遼東的軍事重地遼陽、瀋陽、開原、鐵嶺等大小城池,但是總體來說並不佔優勢。正如史料所記載的那樣,明朝即使“師老財匱,然以天下之全力畢注於一隅之間,蓋猶裕如也。”意思是說,雖然明朝因為經年用兵鬧的本國兵疲財盡,但是它把全國的物力、財力和兵力都集中在一個局部地區,還是相當充裕的。所以,努爾哈赤在攻克遼瀋後便急忙將都城從赫圖阿拉城(新賓)遷到瀋陽就是為了時刻關注明朝的軍事動態,以備隨時調整策略。這樣,後金的注意力就被吸引到了山海關方向。同時,後金雖然擅長野戰,但卻沒有一支成建制的水師艦隊,這才為毛文龍的做大提供了先決條件。

毛文龍第一次走進明清史時,他的職務不過是一名小小的練兵遊擊。本來他是被當作一名炮灰出場的,誰知毛文龍一出手竟打出了個“鎮江大捷”,著實讓巡撫王化貞意外。1621年,毛文龍趁後金立足不穩,趁機率200餘人偷襲鎮江(今丹東),並斬殺後金守將佟養真父子。努爾哈赤聽聞十分震驚,立刻派八子皇太極、侄子阿敏率八旗軍前往剿殺。毛文龍勢單力薄,只好退往朝鮮。八旗軍向朝鮮索要毛文龍,時為大明屬國的朝鮮堅持給予保護。隨後,毛文龍便在朝鮮的支持下在皮島設立大本營。毛文龍進駐皮島最大的軍事意義是讓後金陷入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皮島位於鴨綠江入海口,島上多山,四面環海。更重要的是皮島介於中國與朝鮮之間,且與遼東沿海島嶼距離很近,可以虎視遼東半島。

毛文龍佔據皮島後,不斷襲擾遼東諸地,並派人潛入後金控制的區域策反降滿漢官,煸動遼民起事。出於利用毛文龍對抗、牽制後金的目的,朝鮮對毛文龍給予了大力扶持——在義州、安州、黃州一帶劃出大量閒田,使其軍民駐耕;免徵商稅,以助軍餉;輸送糧草,解其十萬軍民生計。於是,毛文龍軍勢大增,並趁努爾哈赤專注用兵於西線之時,不停地由東線侵襲遼東半島,先後收復了宣川、定州、龍川、鐵山、滿浦、三山等十餘座城池,使後金不能專心在西線進攻明朝。當時滿人有言:“毛文龍之患當速滅耳!文龍一日不滅,則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寧。”


大福讀史


熟悉明清歷史的人都知道,明末時被袁崇煥所殺的東江總兵毛文龍,就率軍駐紮在皮島上,因地理位置特殊,對後金起到了很大的牽制作用。那麼,這個皮島是如何的什麼地方?當時是怎麼牽制後金大軍的呢?

1、皮島舊屬金州衛,今為朝鮮領海

明朝初年,為加強海防,朱元璋在遼東關島設置金州衛、復州衛、海州衛、蓋州衛。其中的金州衛的衛所在金州,其東西南三面臨海,南有南關島、雙島、三山島,東有蓮花島,東南有金線島,再往東有皮島、長行島,西南有鐵山島,東北有蕭家島。

皮島位於鴨綠江口,處遼東、朝鮮、登萊二州中間地帶。《明史》載,皮島又叫東江,臨登萊大海,長80裡,不生草木,北岸與後金界隔80裡海面,東北海就是朝鮮。“島上兵本河東民,自天啟元年河東失,民多逃島中。文龍籠絡其民為兵,分佈哨船,聯接登州,以為掎角計”。

2、皮島是如何成為毛文龍根據地的

《明史》對毛文龍以皮島為根據地的記載較簡單,《明季北略》則較詳細:

毛文龍先在遼東總兵李成梁部下,任內丁千總。在武舉考試中,名列第六,升任百戶長、遼陽千總,3年後升任為遼陽守備。明熹宗朱由校繼位後,袁應泰命其督造火藥,兩個月完成,加遊擊銜。遼東巡撫王化貞愛惜毛文龍之才,特招為練兵遊擊。

隨後,王化貞命毛文龍率千總張板等4人、兵200人、海舟4艘、500石軍糧到遼東募兵。毛文龍在廣鹿島募兵2000人,留守備蘇其民駐紮、撫民700人;在店島,留千總張繼善、任光先駐紮、撫民200人;在石城島,留張扳和何國用駐紮、撫民400家。

上述各島的島官,原本降清,如今見到明軍到來,腰板硬了,又重新以後金為敵。毛文龍又先後收復鹿島、長山島、小長山島、色利島、章子留島、海洋島、王家島、至彌串堡。所到之處駐軍撫民,歸者甚眾。

至彌串堡本屬朝鮮,200裡處就是鴨綠江。過江就是鎮江城,城市原本屬於中國,萬曆庚申年間被後金攻佔。毛文龍率兵97人趁夜色濃厚突襲,攻下鎮江城,“獻俘王化貞並捷奏”,被授於廣寧都司兼副總兵,駐守鎮江。

後金發兵5萬要奪回鎮江城,毛文龍到朝鮮借兵抵抗,最終因兵力懸殊戰敗,退出鎮江城。毛文龍與部下商量,在附近找個海島駐紮,專門截殺後金軍。千總李景先是遼人,熟悉各島情況,說:“皮島最合適。”

毛文龍率兵北行500裡上島,島上空無一人,遍地蛇、虎,全部射殺,自後就駐兵皮島,流民爭先歸附,島上聚焦有上萬人。皮島因此就成為毛文龍的根據地後,後來被升格為東江鎮,毛文龍任東江總兵。

3、皮島對後金軍有什麼牽制作用

《明史》對毛文龍這個東江總兵、皮島的作用嗤之以鼻。記載道:毛文龍曾從鴨綠江一線進軍長白山偷襲後金,被擊敗,“眾盡殲”。後派兵從義州西渡江,上島屯田,被後金守將襲擊,“斬五百餘級,島中糧悉被焚”。還曾出兵襲擊後金營寨等均大敗而歸。

後金兵徵朝鮮,擔心毛文龍背後偷襲,派兵攻打,毛文龍大敗,撤回皮島自守。《明史》稱,毛文龍的皮島雖能牽制後金,但他無大謀,每戰必敗,浪費軍餉無數,只顧經商掙錢,販賣禁用物資,靠人參、布匹發財,皮島實在是沒有什麼軍事作用。

但是《明季北略》是另外一番說法:

毛文龍曾對部下說:“遼東戰略要地,從金州向南直通旅順口,向北到三牛壩,向西通廣寧。現在我們佔據皮島,陸上扼守建州,水上可運糧”。在毛文龍被袁崇煥斬殺前曾說,我以97人奪鎮江,皮島募集流民90餘萬,各島為犄角,接受朝鮮糧餉救濟,與商人誠信交易,屯田冶鐵,“斬將復城”,六七年來只受國家銀150萬兩,米90餘萬石……

皮島到底對後金有牽制作用嗎?其實一個戰役就說明了一切:

崇禎元年,皇太極派和碩貝勒莽古爾泰、貝勒濟爾哈朗、副總兵劉興祚率2萬大軍進攻東江,毛文龍率8000人迎戰,後金大敗,劉興祚投降,是後金立國投降明朝的最高級別將領。劉興祚歸正後向毛文龍獻計,其兄等在薩爾滸城,可裡應外合偷襲破城。

薩爾滸城位於後金的大後方,是屯積糧草的重鎮。毛文龍派耿仲明、曲承恩等千里奔襲,晝伏夜出,抵達薩爾滸派細作入城,與劉興祚之弟劉興賢、劉興治等裡應外合,攻破城池。耿仲明入城後,“斬級三千,擒生六十九人”後勝利還師。

史載:後金攻取明朝城池,多依細作內應,攻城後屠城。毛文龍的皮島軍在薩爾滸“還治其人之身”。後金於是產生了“密通書崇煥,訂前約,圖文龍”,袁崇煥也中計最終斬殺了毛文龍。


指動濟南


毛文龍所駐的皮島在今朝鮮的平安北道,好象後金後院裡一顆地雷,但很可惜,是顆"啞雷",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地理固然重要,還得人事配合。要是駐島部隊很弱,那有什麼牽制?舉個例來說,古巴就在美國後院,你說它能牽制美軍在世界各地的行動嗎?美國若存心要打下古巴,那是分分鐘的事!

這並非本人貶低毛,而是研究明清史的兩大文獻《明史》和《國榷》所言,都說毛文龍是廢物,沒有什麼用!網友們若有興趣,可以去看一看。當然,說毛文龍有功的文獻也有,如《明季北略》,但權威性不如以上二部文獻,而且該書也指出:毛文龍縱兵大殺難民,割人頭冒功,此"文龍之大惡也",他為什麼要這樣?因為無力殺敵,只好殺民冒功邀賞了,而且後金攻蒙古、攻朝鮮,毛部都無作為,牽制何在?

袁崇煥殺毛文龍,是為了統一事權,沒有錯,而且解救了無數遼民,使之不受毛兵殺戮,至於孔有德之流降敵另有他故,而且發生在袁死後,與毛被殺無關,崇禎也一直沒為毛昭雪,可見其該殺,不冤!

毛文龍早


阿斌270202161


皮島在今朝鮮西朝鮮灣內,島嶼面積並不是很大,但屬於地理要衝位置,處於朝鮮半島、遼東半島的海陸樞紐,所以毛文龍佔據此島時,能夠從朝鮮那裡獲得軍事補給,並對後金的後方形成一定程度的牽制。

天命六年(1621),後金攻克遼瀋,當時有大量遼民逃到朝鮮的義州或相沿海域各島嶼。因此,廣寧巡撫王華貞派遣屬下練兵遊擊毛文龍,責令其沿海陸驅逐駐守皮島、鹿島等島嶼上的女真人,並收集所有逃難散居於諸島嶼的遼民。隨後,毛文龍駐守在朝鮮彌串堡,襲取鎮江城,此役被稱作“鎮江大捷”,據史載,毛文龍“擒(佟)養真及子送年等賊黨六十人,收兵萬人,舊額兵八百人,南衛震動”。

毛文龍的行動自然給努爾哈赤帶來極大的震驚,後金很快就組織兵力攻取毛文龍。天命六年十一月,努爾哈赤派五千人的軍隊,“渡鎮江,入朝鮮地,欲剿毛文龍。兵至鎮江,連夜入朝鮮境內”,“文龍僅以身免”。與此同時,努爾哈赤還不斷去信朝鮮,索要毛文龍。

在這一背景下,1622年毛文龍躲入皮島,他以皮島為大本營,建立起能夠連接皮島、朝鮮及遼東的東江鎮,“遼民來投者日眾,前後數十萬口”,“皆捲入島中,接屋甚盛,作一都會,南京商船,來往如織”,形成從海岸線牽制後金軍隊的割據力量。這就是毛文龍據守皮島的過程。

毛文龍佔據皮島期間,利用時機不斷騷擾後金,例如“天啟二年八月,毛文龍遣部將陳忠等克櫻桃堝、渦站”“九月,屬將張盤收復金州”等等,這些行動在客觀上無疑給後金帶來困擾和牽制。不過,在毛文龍死後,這種困擾自然也就煙消雲散了。


HuiNanHistory


說到皮島,便不得不涉及明末清初的一個重要人物毛文龍。皮島,本來是一個寂寞無人知的小島,朝鮮在島上曾設立牧場養馬,但除了牧馬人之外,並沒有百姓在此居住,島上可能有椵樹,所以朝鮮人稱之為椵島。明末,具體而言是1621年前後,當時的滿清還叫做後金,在現今的丹東這個地方,有一座他們的要塞叫做鎮江,後金的佟家(最早叛明加入八旗的家族,康熙他媽即出自其家族)負責鎮守此處。當時擔任都司一職的明將毛文龍,受遼東巡撫王化貞之命,對此處發起襲擊,一舉拿下,獲得鎮江大捷。整個後金境內震動,努爾哈赤動員重兵攻打毛文龍,致使毛無法回本部,只能向東撤入朝鮮。


朝鮮此時是明朝的藩屬,實際上也就是盟國,所以接受了毛文龍的部隊,但努爾哈赤並未就此止步,後金騎兵在這年冬天從結冰的鴨綠江江面殺入朝鮮,在今朝鮮宣川這個地方再度打敗毛文龍——如此一來朝鮮國王便害怕了,擔心毛文龍如果繼續停留下去,朝鮮將被後金所滅,於是他給毛文龍出了個主意,那就是去海上島嶼,錢糧我們給你運來,而且後金水上不行,也不用擔心安全。於是,在天啟二年(1622年)十一月,毛文龍登上椵島。他姓毛,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便將該島改稱“皮島”。稍後,明朝便在皮島之上設立了東江鎮,毛文龍“累加至左都督,掛將軍印,賜尚方劍,設軍鎮皮島如內地”。

明朝為什麼如此看重毛文龍的皮島?因為皮島雖小,卻能起到對後金入關的牽制作用,而且明朝還可以利用此處聯絡支援朝鮮以及招撫安置遼東難民,可謂以一制三。明朝與朝鮮的往來,在遼東淪陷之後完全依賴於此島——天啟六年、七年,明使兩度出使朝鮮,皆在皮島停留。
而遼東戰亂造成的大批難民,也需要皮島作為逃亡的中樞站,史載:“是後遼民皆捲入海島,接屋甚盛,依作一都會,東南商船,來往如織,近海草木,盡於樵蘇”。 當時明朝從山東半島的登、萊二州運來糧餉,朝鮮也拿出大批糧食來支援,據說花費最高時達一年開支的三分之一(這個有點誇張,疑有誤)。
最重要的,還是牽制作用。有皮島在,後金就無法放心大膽地西進,一旦後金主力向西進發,皮島明軍就會出動襲擾後金後方輝發、耀州、鞍山驛、薩爾滸等地。但可惜,最終明軍內部的權力鬥爭葬送了這一局面。袁崇煥殺死毛文龍後,雖然拿出大批錢糧試圖穩定皮島軍心,但實際上已無可能。隨後毛文龍舊將劉興治發動兵變,殺死親袁的副總兵陳繼盛。明朝派黃龍來主持島事,發生第二次兵變,殺死劉興治,並擊退乘亂來襲的後金軍隊。隨後第三度兵變,黃龍又被軟禁。直至尚可喜率兵援朝,這才恢復。最終,皇太極發動侵朝戰爭,朝鮮被打敗,只能成為清軍的爪牙,合兵攻打皮島,島上數萬明軍民,差不多都死難於此。僅有一百多人倖存,後來被朝鮮安置到國內。而皮島本身,隨後便歸於朝鮮。

最後說一句,皮島雖然是個無法自給自足的小島,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直到上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仍有所體現,當時的“聯合國軍”曾組織一支“白馬游擊隊”,駐紮在此以牽制入朝作戰的志願軍。1951年11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渡海攻克此島,並長期駐守,直到1958年才撤離。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剛愎自用的二百五崇禎帝禁止與後金的馬市,彈丸之地皮島就是東北亞地區最大的黑市交易場所!毛文龍即是軍人又是商人,這裡是東北地區最活躍的地方。也是情報交換中心!袁帥如果要實現五年了結後金的目標,必須先將這個信息中心摧毀。通過朝鮮交易的茶和綢緞根本比不過皮島黑市上的成色。很快東北地區平衡打破,袁離目標越來越遠了。因為大明帝國銀子不夠,軍隊養不起,你只能戰略萎縮!皮島島主毛文龍能豢養數量相當的軍隊,以及投靠過來的無業人員從軍吃飯,全靠黑市!毛的富足讓他有了諸如弗郎機的炮兵三雄,可以說是一隻完全令努爾哈赤相當忌憚的一股勢力。國力就是財力,你沒有錢誰聽你呢?有!毛文龍就是大明帝國不給銀子或者不多的軍餉仍能保持對大明帝國衷心的人!可惜讓同樣是二百五的人給殺了![摳鼻]


美國GE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約500字,閱讀需時2分)

講到明清史,就不得不說起明清易代那些事兒。

說起明清易代那些事兒,就不得不將目光放到遼東這片土地,這裡是滿清與明朝反覆爭奪較量的地方。

而這一系列的較量中,毛文龍和袁崇煥絕對是兩個焦點人物。

袁崇煥像

毛文龍被袁崇煥先斬後奏之事,大家都不陌生,先不去說毛文龍此人的人品以及軍事才能與實際功績。

先來看看皮島的地理位置。

這個小島位於朝鮮西北登、萊沿岸的大海上,距離朝鮮很近,島東西狹長,不生草木,但是獨特的地理位置,在於其離後金界僅八十餘里。

後金在向西南方向寧遠一線入侵明朝時,皮島就成為牽制後金的一個重要威脅。


廣寧諸將領

後金若攻皮島,則又受到寧遠等地明軍的牽制。

因此後金視皮島為一大威脅。

毛文龍是不是出島登陸遼東,騷擾後金腹背。

天啟二年(1622年)八月,毛文龍攻佔後金櫻桃窩等地。
同年九月,毛文龍攻佔滿浦、昌城等地。
同年十月,毛文龍部下北上奇襲後金,“建州兵奔竄,永寧等堡俱下”。

一度讓後金甚是頭疼。

因此可以看出,皮島此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能有效牽制後金對明的入侵。

故而袁崇煥斬了毛文龍後,並沒有另擇將領守護皮島,發揮其軍事作用。

後金的一個掣肘之患就這樣消除了,明朝自己內鬥,自毀長城,後金喜不自勝。

這也是後來後金鐵騎入關的一個重要因素。


歷史寶藏


皮島本名椵島,又名平島、稷島,位於北緯39°33′、東經124°38′的鴨綠江口東之西朝鮮灣中,今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安北道鐵山郡栢梁面椵島裡。皮島面積約為19.2平方公里,由於地處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樞紐處而顯得戰略地位敏感。由於島上盛產良馬,早在王氏高麗王朝時代就曾在島上設立牧場,李氏朝鮮王朝建立後延續王氏高麗王朝的舊制在島上置監牧官,但除了朝廷設置的監牧官之外島上基本無常住人口。直到1622年明朝將領毛文龍的入駐才使這個小島被推上了歷史的風口浪尖。據說毛文龍上島後因自己姓毛,故而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而將該島改稱“皮島”。

毛文龍,字振南,一名毛伯龍。萬曆四年正月十一(公元1576年2月10日)毛文龍出生於浙江杭州府錢塘縣忠孝巷。毛文龍的祖父毛玉山原是山西鹽商,後因生意需要而舉家遷往杭州。毛文龍之父毛偉棄商從儒,納捐為監生,娶妻沈氏。沈家乃杭州望族,素有“杭州甲族,以沈為最”之稱。毛偉與沈氏共育四子,其中第三子夭折,餘為長子毛文龍、次子毛仲龍、四子毛雲龍。毛文龍九歲時其父毛偉病故,後隨母沈氏居住在舅舅沈光祚家。從小在沈家長大的毛文龍似乎並未受到沈家的書香之氣的薰陶,而是始終熱衷於兵法武略。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毛文龍過繼給遼東鞍山的伯父毛得春為嗣子,於是隻身北上。臨行前時任順天府尹的沈光祚向寧遠伯李成梁舉薦了自己這位外甥,此後毛文龍就在李成梁帳下當差。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正式起兵反明,時任都司的毛文龍奉命率兵援助朝鮮。天啟元年(1621年)夏毛文龍受遼東巡撫王化貞之命,襲擊後金要塞鎮江(今遼寧省丹東市),生擒後金遊擊佟養真及其子佟豐年、其侄佟松年等,隨後派陳忠等襲雙山,擒斬後金遊擊繆一真等,此戰史稱“鎮江大捷”。鎮江大捷後寬奠、湯站、險山等城堡相繼歸降毛文龍,一時間“數百里之內,望風歸附”,“歸順之民,繩繩而來”,一時間全遼震動。這自然也引起了後金方面的反應:在後金的軍事壓力之下毛文龍逃入朝鮮境內。這年十二月後金軍越過結冰的鴨綠江,進入朝鮮境內追殺毛文龍,毛文龍在林畔(今朝鮮宣川)被打敗,隻身逃到安州。朝鮮國王李琿擔心毛文龍在朝鮮會將後金禍水引入朝鮮,但又不敢驅逐作為宗主國明王朝將領的毛文龍,於是只得勸毛文龍遠離朝鮮本土,而選擇某處島嶼作為棲身之處。毛文龍考慮到後金軍不習水戰的緣故,於是在天啟二年(1622年)十一月登上皮島,隨後他就以此為據點招撫遼東難民並牽制後金軍隊。

事實上後金崛起之初所面臨的地緣格局是相當不利的:擋在後金崛起道路正面的是明王朝,而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和親明的李氏朝鮮王朝猶如兩把尖刀威脅著後金的側翼。按說後金無論往哪個方向發展都可能遭遇另外兩方勢力從後方側翼的襲擊,然而這種理論上的狀態卻並沒出現——在後金向蒙古地區擴張的過程中以科爾沁部為代表的不願再受察哈爾統治的東蒙古各部紛紛倒向後金,一時間林丹汗忙於蒙古各部的內部紛爭尚且自顧不暇,根本不可能對明朝和朝鮮提供實質性的支援,而朝鮮和明帝國的軍隊在與後金的持續交鋒中逐漸喪失了野戰能力。在這樣的局面下儘管明朝、察哈爾部、朝鮮三方皆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可誰也沒足夠的實力遏制牽制後金的發展勢頭。然而毛文龍的出現扭轉了局勢——儘管以毛文龍的實力根本不足以與後金對抗,但他以皮島作為基地對尚不具備海上力量的後金而言:簡直就是心腹大患。毛文龍可以隨時派兵登陸對後金治下的地區進行騷擾,然而當後金軍發起追擊時他已撤回皮島的大本營,而不具備海上力量的後金又無法追擊,對此只能是有苦難言。受到後金威脅的蒙古察哈爾部和李氏朝鮮王朝儘管這時都無力與後金抗衡,但暗中為毛文龍提供武器、糧餉等方面的支持還是能做到的,所以毛文龍也無需為後勤補給擔心。

這樣一來後金就陷入了一個無限循環的困境之中:要入關滅明就必須先消除來自蒙古和朝鮮的側翼威脅,然而如果要勞師襲遠去征討蒙古和朝鮮,那麼皮島的毛文龍就會趁機抄掠後金的後方。可如果後金要剿滅毛文龍,那麼一則苦於自己缺乏海上力量,二則只要蒙古和朝鮮還是毛文龍的支持者就不可能從真正意義上遏制毛文龍的發展,甚至像毛文龍這類力量還隨時可能會在蒙古和朝鮮的支持下漫無邊際地發展起來。這實際上相當於間接實現了明朝、蒙古察哈爾、朝鮮以及像毛文龍這種地方勢力對後金的多方牽制,儘管像毛文龍這種地方勢力在這種多方博弈的格局下是實力最弱的,但他恰好處於各方博弈的節點上。這就和日後多爾袞與李自成博弈過程中山海關守將吳三桂的地位和作用有些類似——以單純的實力而論是微不足道的,然而無論他倒向哪一方都將引起整個格局的連鎖反應,甚至可以說哪一方獲得了他的支持就擁有了決定性的優勢。遺憾的是毛文龍在給後金製造出一個無限循環的困境的同時也給明王朝製造了一個困境——這時的毛文龍儘管還是明朝將領,可實際上他的軍隊是他從無到有新建起來的,是自成體系的,是不受明王朝中央政府節制的,是一支地地道道的地方勢力。這就對明王朝如何處理與這種地方勢力的關係提出了考驗——其實明王朝面對這種地方勢力無非不過兩種選擇:要麼予以默認,使其成為牽制後金的力量;要麼將其收編,使其作為自己直接控制下的部隊。從這個意義上而言:袁崇煥殺毛文龍實際上是選擇了後者。當然袁崇煥的這一選擇站在他的立場上是出於遼東戰局統一事權的考量,但也帶來了負面效果——不僅喪失了皮島這一牽制後金的基地,而且毛文龍旗下的這支地方勢力更是在後來直接倒向了後金——後來的清王朝一共冊封了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吳三桂四個漢人藩王,而除吳三桂以外的其他三人均來自毛文龍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