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畫被日本搶去成鎮館之寶,不畫水卻有江河浩蕩,用墨堪稱神作!

千年前神作:此畫無線條表水卻能看到浩渺江流,放大看有意外收穫

國畫是我國獨特的文化形式,歷史悠久且獨具韻味。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帛畫,這是國畫繪於絲織品之上。最為著名的帛畫就是春秋時期的《御龍圖》,這是中國畫以線為主最早的基礎形式。到了魏晉時期,開始流行宗教畫,這是使國畫拓寬的一次進步。此時的國畫就已經有人物、山水、花鳥了,至隋唐花鳥山水成熟,而宗教畫亦達到巔峰,到了兩宋時候國畫更是精美。

此畫被日本搶去成鎮館之寶,不畫水卻有江河浩蕩,用墨堪稱神作!

宋代繪畫可以說是國畫藝術的高峰期,此間湧現了一大批國畫大師。如果大家不知道,那麼想必宋徽宗總有了解。宋徽宗自己的畫作精湛,也推動了國畫的發展,甚至有人戲稱宋徽宗是被皇位耽誤的畫家。因著宋氏宗族的推動,讓宋代出現了很多偉大畫家,出現了名垂千古的傳世名畫,比如南宋四家之一的馬遠。

此畫被日本搶去成鎮館之寶,不畫水卻有江河浩蕩,用墨堪稱神作!

南宋四家是國畫史上南宋期間擅長山水畫的馬遠、夏圭、李唐、劉松年之合稱。而馬遠雖山水取法於李唐,卻獨具一格。有一幅畫作可謂是馬遠千年前的神作,那就是《寒江獨釣圖》。此畫已被日本搶去成了鎮館之寶,實在是國人之遺憾,但我們可以看看為何它有被搶的“資格”。

此畫被日本搶去成鎮館之寶,不畫水卻有江河浩蕩,用墨堪稱神作!

《寒江獨釣圖》運用國畫中重要技法鐵線描,只畫了一葉扁舟以及一垂釣老叟,可以看到《寒江獨釣圖》中的水紋只有船周幾筆,但以船為中心四周都無線條無表示水,但卻能讓人看到浩渺江流,這樣不畫水卻有江河浩蕩之感可不是任何人都能營造出來的。而且放大看還有意外收穫,那老叟手中好像是用海釣杆!

此畫被日本搶去成鎮館之寶,不畫水卻有江河浩蕩,用墨堪稱神作!

再仔細看這幅圖,雖一眼望去只覺畫面空白太多,船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在水中,而老叟也只有側影,甚至於連人臉都看不清楚。我們只能憑藉常識看到老叟側身盤腿坐在船尾釣垂釣,可這樣的畫卻具有力量感。此畫用墨堪稱神作,不僅有撲面而來的寒氣逼人,腦海中也不自覺想到這一畫面,空疏又寂靜,蕭條又淡泊,真真是思之不盡耐人尋味!

此畫被日本搶去成鎮館之寶,不畫水卻有江河浩蕩,用墨堪稱神作!

婉清觀點:眾所周知,國畫所講究的是意境,意境妙那麼此畫就高深。這幅《寒江獨釣圖》令人想到《江雪》中柳宗元那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就像此詩雖為唐詩,卻並無辭藻堆砌華麗之感,只有質樸的冷清、孤寂。《寒江獨釣圖》也是如此,雖然留白很多,卻並不覺空,這是心靈與自然融為一體才有的境界。大家覺得呢?

參考文獻:《馬遠夏圭山水畫風》、《浮世繪影:李唐、劉松年、馬遠馬遠、夏圭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