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欣賞書法大家年邁之後追求拙的境界嗎?

綠漪


拙意並非是要在年長之後才開始追求,書法的學習過程應該要在早期的技術基礎上有所提升,那就是拙意的領悟。

當然,這不是一個非常容易學習得到的東西,能夠在書法學習中對拙意的有所關注已經是很難得,更不要說能夠掌握。所以,問題說的老者要用拙意表現書法,不是因為書者老了才用上拙意,恰恰是因為到了老了學了這麼多年才明白拙意的存在,而非常多的書法愛好者都未能達到領悟的地步。

也許有人要質疑我這個觀點,但是我想說的是這就是書法界普遍存在的,而大部分書法愛好者之所以只能一輩子成為愛好者而不能成為書法家,大致就是因為缺少了這個拙意的因素。

我感謝樓主提出來的這個問題,因為這樣說明樓主已經有所關注,相必繼續思考下去一定能有所收穫,書法境界也會提升。

所以,拙意,在自己清楚了學習了基本的書法筆法之後就要開始有意識的去接觸它,所謂寧拙毋巧,不是沒有道理。

我這個去四川回來寫的一個對子,技法取自二王,個人認為稍有點拙意,其實也是心境的變化而自然書寫出來的,但是那種拙意的表現是一直有在瞭解和學習的,包括篆籀的取用,但還是很低級。知悉拙意的朋友,可否不吝賜教



傳統書法鑑賞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有的書法大家年邁之後,其書法都向拙的方面發展,追求拙的境界,這是必然的!人書皆老。藝高人膽大。用筆老辣;老道;大膽,這就是某些年邁的書法家們一貫的表現。

上圖為張海先生七十歲時書法作品,已經達到了較高的境界。

任何事情都是有發展規律的。學書法的人也是一樣的。他們都經歷了幼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學書過程,可以說是一直處於探索之中,到年邁時,把一切都悟透了,也看透了,慢慢的就回歸自然了。比如,歐陽中石,沈鵬,張海,孫伯翔幾位大書法家,都是人書皆老的典範。

上圖為孫伯翔先生晚年的書法作品,已經老辣拙樸到透頂啦!


書法迴歸自然,追求拙樸,是年邁書法家們的通常做法。他們的用筆和結字特點,年輕人是不敢用的,但他們不但敢寫敢用,而且能使之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

上圖為歐陽中石先生的書法作品,用筆老辣,書寫自然,拙中見媚,神韻十足,可謂老道。




上圖為沈鵬先生的書法作品,也就是隨便用筆一劃拉,精氣神就出來了。


上圖為智永大師晚年的書法作品。學王羲之書法最得法的,就是這位書法家啦!


上圖為唐人顏真卿晚年的書法作品(局部)真正達到了人書皆老的境地。

以上僅舉幾例,僅供題主參考,並請各位網友欣賞!

本回答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大家書法年邁後,體力不佳,心力珍貴,腦力精神力旺盛,寫的字容易形象為拙,實際是骨質感加強,肉質感減褪。是一種身體與作品的正常表現。

美不美?好不好看?當然是人云亦云,仁智有別。主要是你的綜合方面是不是需要這種感觀,與之是不是契合舒諧。

大巧若拙,和任何事物一樣,讀書法作品,欣賞,還要投過表象實質,才能有更多的收穫,這時,書法的的筆畫結構等基礎的表現,相對弱項,作品的意境,蒼勁,人生的閱歷與作品的表達便突出了重要性。

至於是不是似拙實巧,假亂真工,還是一榻糊塗,還是需要有真功夫。

書法的工整,拙巧,斑駁,秀美等等,都是書法的表象,是末端,是與人與外界等等的觸點。


真書門


你欣賞書法大家年邁之後追求拙的境界嗎?

書法當中“拙”的境界是很難達到的,有“畫虎不成,反類其犬”的感覺。現代書法界追求“拙”境界的,幾乎都淪為醜書。不被大眾接受,給人的感覺是江湖氣嚴重,刻意用筆,缺乏自然和諧之美。誇張的用筆扎人眼睛,滿紙的瘴氣讓人避而遠之。我欣賞不了醜書,卻欣賞“拙”的書法。

什麼樣的書法才是“拙”的書法呢?古人云“如千歲枯藤”應是“拙”筆書法的真實寫照。千歲枯藤常存在於懸崖之上,外表是蒼老的脫皮,裡面是堅韌的藤條,很結實,很多攀山者都是抓住藤蔓上去的。所以“拙”的書法應是力道與堅韌的結晶。練好“拙”的書法應當多習隸書,肅書追求就是古拙勁健。當代草聖林散之就是這樣做的。幾十年如一日刻苦練習肅書,所以用筆精到、力道、拙道。到了六十多年,才開習草書。他草書,瀟灑如意而不失拙筆。他主張草書要有楷意。草書不是隨意亂畫,而自有內在法度,每個草字都是有來源的。實際上草書囊括了所有書體的基本功。草書才是書法的最高境界。草書快時疾如閃電,這需要篆書的流暢;慢時登山,這就用到隸書的勁拙;楷書的功底。行如流雲飛鶴,這就用到了行書的神韻。草書如音樂在奏響,如舞蹈在表演,而“拙”的意境,只在轉換處暫時停留,這是在匯聚力量,這是在調整方向,這是在為下一個高潮的到來,打個引子。草書是千變萬化的,“拙”處只會蓬生,是打開一扇生命之門。所以要是得莊重肅穆,力道大氣,令人神往!

拙書

七言詩

國學書法代代傳,

至今猶熱欣欣然。

學楷為根是關鍵,

隸書煉拙記心間。

篆書中鋒用筆要,

行書行雲流水連。

草書最難高境界,

諸體精通才靈驗。

書法抒發皆情語,

音樂舞蹈恰可擬。

小說高潮飛旋里,

一馬當先是拙筆。

筆有千鈞藏古意,

開闢新路另標旗。

學古為今才藝路,

一點心悟喻此曲。











微詩陽春白雪


欣賞大家書法年邁都有追求樸拙之意麼?

一般年齡小的時候都有意氣風發,書寫的書法流露出鋒芒畢露,都有一手瀟灑走一回的感覺😊充滿了浪漫的激情,四射於書墨之內。

縱觀古今書家都是初期具有得漸漸入書境。創作的的作品皆有與年齡段相符的情性,因為年輕初生的牛犢不怕虎的心境,接觸書法藝術之際具有得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

對於真善美的強烈追求。充分用自己的書墨語言,書寫的形式而表達自己的風雅,以及文化思想與理念,於是乎,刻苦努力,砥礪攀登書之高峰,年輕有為之境,經歷了火熱的的書寫揮毫熱情,慢慢理解了書法境界是一個漫長的研磨過程。

到了中年更是風華的沉澱,有了漸入佳境好的好時光,閱歷經歷學識有了一定得儲蓄,對書法藝術的理解,有了更高的層次。

感知書法藝術的魅力,不再進取形式上的華美,而是神韻的內質的注重,而是筆畫的豐滿,將青年時期學到的技法,而今重新加入了各種筆外功夫,此時的筆力更加雄厚,底蘊深厚,也於成熟的筆意揮灑自如,正值創作的旺盛期。

於此名氣有了,而更加自加壓力,更加勤奮,穩熟的筆法,已經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更加有了對藝術的豐富的想象力,創作階段,達到豐產高潮。

而到了一定的耳順年齡則有了退卻火熱的激情,書法藝術意境更加有了別樣的風度,在書法藝術上追求更加老辣更加有了厚度,不追求那種大起大落的的書法景觀,而是擁有一種得心應手的書寫大境。因心境淡泊了,有了瓜熟蒂落的黃昏時刻,若此書寫形式不注重外觀的光怪陸離,以隨心而動的沉穩之書境。來樸實的表達自己的情感。

情志未老鬢毛已衰,書境而變化了,人書俱老,書墨老道,凝重而樸拙,

蕭嫻書法家人到了八十多歲,依然l立案提鬥揮灑榜書,書境高瞻遠矚。樸拙的碑意,古韻冉瑩。從而達到了臻景。





狂喜淡墨a


書法大家年邁之後精力和專注度下降,握筆也不穩,追求拙的境界是沒問題的,可是我不欣賞,也不反對。

境界的追求沒問題,但“拙”容易走偏,變成拙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醜書。因為是出自書法大家之手,所以敢於提出否定意見的人幾乎沒有;即使有人提出質疑,也馬上會有人群起而攻之。這會導致“指鹿為馬”的怪狀,大家也會漸漸地追捧拙劣,以醜為美,不求精湛。

有人可能會認為“拙”是返璞歸真,而在我看來,這只是一種後退式的嘗試,談不上什麼境界。就好比一個富人在城市裡享受膩了,有到鄉下耕種的衝動,並不是真因享受耕種,而只是想換一種原始的生活方式。


倚齋聽風雨


說老實話我不欣賞!書法首先要給人美感,不論是楷,行,隸,篆,草書的每一筆每一劃都要有規有矩,有出處。就是書法大家也不能越壘池一步。只能在漢字的規矩範圍內有所創新,在字文空間佈局上有所突破,但不能有失美感。拙書不管出自書法大家或其他人都可以說毫無欣賞價值,毫無美感可言,毫無借鑑之處。只能讓人誤入岐途。書法大家年邁之際不甘寂寞寫出拙書可以理解,人們可以借他創新耒欣賞,但絕對不能效仿,更不能為流於醜書,怪書找藉口。更不能將它同草書並列。目前,書法界怪象叢生:大肆宣傳吹捧仿寫重寫古代名家帖文,這種仿寫重寫毫無可吹捧和宣傳的理由。一如何下功夫仿寫重寫我敢說也超越不過古代名家經幾百年乃至止上千年流傳下耒的帖文。二一味模仿作為練習還可,如拿出耒唬人就只能勉強算作抄襲。三要在書法界全面封殺醜書,怪書,不合章法,規矩,汚染書法藝術的書法。書法就是楷,行,隸,篆,草書,所謂創新,目前還沒有一種能讓大家接受和誠服。


孫舉海sunjuhai


一味求拙反而弄巧成拙!

大道無形,大音希聲,大巧若拙!

學習有三種境界:我是我,我非我,我是我!

此拙非彼拙!此拙乃返璞歸真,渾然天成,大道歸一之拙!在悟不在求!求則必 錯!在心不在形,求形必不成!

內心豐富的人必形與簡單,內心貧瘠之人必求於技巧之華美繁雜!

有高尚情操的精神境界才能自然流露!

惡必惡現,善必善行!

書由心生!

功夫在詩外!

與道德修為,書法末技爾!

縱觀往聖先賢,哪個不是有文才武略,家國情懷!於書法唯末技爾!

胡言亂語!貽笑大方!


3elle三意意大利木門


我說一說我的看法,從前老祖宗一代一代書法家都是年富力強時候的作品,沒有一個人是八九十歲的作品!人到四五十歲正是好時候,理解能力有,基本功也有,所以是創作高峰期。官也坐大了,求寫碑文,求字畫的也多了。到六十多歲有的告老還鄉了,有的罷官流放了。到這份上也門庭冷落了,一般留不下多少作品,所以留傳下來的作品都是好的。現代人都長壽了,一但出了名他還沒沒死,八九十歲了成大師了,哆哩哆嗦筆都拿不穩了,寫出畫出的東西能好嗎?經不住捧臭腳的人死勁捧,才造成現在說越老越值錢。其實不然。就跟老中醫一樣八九十歲了,皮膚都沒感覺了,再切脈能行嗎?所以說八九十歲的人寫的畫的都不好,就是名字值錢!象列賓,凡高的畫都是中年的作品,就是精品!


張豔峰128


首先要說,提問帶有歧義。這要看什麼樣的書法家才能稱“大家”。要飯的認為,既然被稱做大家,書法技藝一定要是頂級的、被舉世公認的、不光是書法技藝超群還應有一定的書法研究文獻的、且德藝雙馨的。以上條件缺一不可否則不能算“大家”。而不應是像“朋友”一詞,硬是被人琢磨出“普通朋友、親密朋友、知心朋友、損友”等等許多花裡胡哨的花樣來。

鑑於上述,要飯的認為真正的大家不會刻意追求所謂的“拙”。年邁了之所以寫出的字顯得“拙”,是因為動作不那麼靈活、協調所致,決沒有刻意做作之嫌。拙雖拙,但拙而不滯、拙而不劣、拙而不醜,反而顯出歲月沉澱之後的老辣、蒼勁、豪邁,變張揚而內斂穩重,如壁立千仞的古木枝條,看似平淡無奇但益發矍鑠不群,不可褻瀆讓人景仰。比如趙樸初題“大雄寶殿”四字。這,就叫爐火純青、返樸歸直!

這個時候的拙,叫拙樸,決非現在某些身居高位卻醜書猖獗之徒,那不是大家,是禍書殃壇、玷汙國粹的精神病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