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王羲之《喪亂貼》的精妙之處——筆法篇

《喪亂貼》是王羲之行草書的代表作,代表了魏晉行草書的最高峰,是歷來學習王字之人的必臨法帖。

然而,《喪亂貼》是一件非常難學的書帖,知其精細者不多見,得其神采者更是寥寥無幾。

《喪亂貼》的精妙在哪?我們又如何能掌握其運筆精髓?《書法魅影》頭條號將在近期出系列文章詳細說明其藝術魅力,分為筆法、結構、章法等篇目。

一曰筆法:

“精”、“方”、“厚”

《喪亂貼》的筆法是王羲之晚年成熟的運筆風格,毫無篆隸之影,而為純粹的行草書。

整體上,其筆法用三個字概括:“精”、“方”、“厚”。

“精”指用筆特別精到:它的每一筆畫都交代的非常清楚,無論起筆、收筆還是牽絲,筆鋒異常細膩,與《蘭亭序》類似,這種精緻的感覺是嫻熟的側鋒運筆功力,很多初學者難以寫出這樣的筆法,所以不建議初學者學習臨摹,等自己能很好地駕馭側鋒用筆時再學亦不遲。

當然這種精緻的筆畫可能並不是王羲之真正的面目,畢竟《喪亂貼》是雙鉤填墨本,非真跡也,因此,高手往往不會刻意追求其精緻的筆畫,而是用自己慣用的筆法,或者說自己實際能書寫的筆法去臨摹,有些筆畫沒有那麼精緻都沒有關係。就算你能完美寫出其精緻之美,那也只是得其形而已,其真正魅力並不在此。

“方”指其用筆尖角方稜較多。起筆處方角很多,行筆迅速直挺,整體顯得異常“露骨”。

解析王羲之《喪亂貼》的精妙之處——筆法篇

由上圖可以明顯看出,《喪亂貼》與《姨母貼》、《平安帖》的用筆是完全不一樣的,它與帶有篆隸意味的《姨母貼》相比明顯不同,這就說明了為什麼《喪亂貼》掃去了篆隸之意,它與《平安帖》相比又少了點畫的提按變化。

“厚”是行草書用筆的關鍵所在,指中鋒用筆的感覺,是初學者不容易寫出的味道,一般書家都從篆隸中尋找“厚”的感覺。

解析王羲之《喪亂貼》的精妙之處——筆法篇

上圖這種用筆就屬偏薄之病筆!

古人用筆:“寧厚勿薄,寧澀勿滑”,其實就是指中鋒用筆的要求,功力不深者往往易寫地薄而飄滑,這種“厚度”很難描其形狀,它是一種感覺,古人為了描述這種感覺就用“屋漏痕”、“印印泥”之類的名詞,其實找到這種感覺很簡單,去臨篆隸就好。

當然“精”、“方”、“厚”的概括只是整體上的基本風格,其具體的筆法特徵仍有細微差別。

《喪亂貼》筆法真正耐人尋味的地方到底在哪?請看下文:

精妙之處

如果整個作品中方直筆過多,就會感覺僵硬呆板,起筆的露尖過多,就會過於張揚,所以在這種風格的筆法下需要其他筆法進行調節,那就是圓筆和藏鋒。這種不經意間的小變化才是王羲之的精妙之處,這種細節處理不僅增強了用筆的豐富性、顯示了書寫者深厚的功力,更能讓字變得靈動乖巧、活潑可愛。這種感覺不易理解,需細細體會。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下面舉例說明:

解析王羲之《喪亂貼》的精妙之處——筆法篇

“再”字基本就是整篇的風格,沒有過多的其他筆法,除了圖中所指的那一筆。

解析王羲之《喪亂貼》的精妙之處——筆法篇

在整體“方直”“離”字中“1”處的橫畫起筆用提按來展現圓筆,“2”和“3”處均為彎曲的線條,也就是圓筆,原貼與右側字比較就明顯靈動得多了。

解析王羲之《喪亂貼》的精妙之處——筆法篇

右邊的字與左邊原貼字相比,神采差了太多!

解析王羲之《喪亂貼》的精妙之處——筆法篇

“當”字的上半部用筆異常豐富,一筆之中展現“圓——方——圓”的豐富變化,節奏感強烈,很好的表現了王羲之用筆的精到。可以說這一筆非常難寫。

解析王羲之《喪亂貼》的精妙之處——筆法篇

這兩個字的中,關鍵在於“箭頭”所指之處,如果不是圓筆,則其字必然呆板。

《喪亂貼》這種能玩味的細節實在太多了,這種方圓、藏露的轉化運用需要我們慢慢消化,能在創作中靈活運用。

解析王羲之《喪亂貼》的精妙之處——筆法篇

《喪亂貼》前文書寫節奏較為緩慢,其方直筆較多。

解析王羲之《喪亂貼》的精妙之處——筆法篇

《喪亂貼》後文轉入草書加多,曲線增多,與前文形成對比。增強全篇的美感。

值得注意的是,《喪亂貼》中用筆的精妙還體現在對用鋒的技巧上。

解析王羲之《喪亂貼》的精妙之處——筆法篇

這個“獲”字可以說完美的利用了毛筆的各個面,其筆鋒在轉折之處基本都換了面,完美詮釋了“八面出鋒”之理。

不僅筆鋒要換面,而且提按豐富。

解析王羲之《喪亂貼》的精妙之處——筆法篇

對於筆鋒的運用是一個大問題,特別是王羲之的用筆更為耐人尋味,以後小編會專門出視頻和文章去探討。

看到這裡,相信讀者應該對《喪亂貼》筆法的精妙有所感悟了,初學王字的書友們不用著急去消化這些筆法,認識到其精妙之處就足以

,消化其精髓和神采需要長時間的磨鍊才行,沒有三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錘鍊,是難以掌握其要領的。

解析王羲之《喪亂貼》的精妙之處——筆法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