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和文化到底有多大關係?我們如何做到書法文化都提高?

千千千里馬


書法和文化有著千世萬縷的關係,是“骨與血”之間的關係,

人類文明的誕生,文化就開始了,而書法是文化的一種體現,書法也是最早誕生的文化,因為那時候古人就是用書法來記錄一切社會現象,比如甲骨文,書法具有功用性,知道“篆、隸、草、行、楷”成熟之後,書法又多了個藝術性。


不管是從單純的功用性向應用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轉變,書法依然傳承著它最傳統的文化底蘊,可以這麼理解傳統的文化底蘊是書法的命脈,因為書法要呈現出它的“筆法、墨法、章法”,而這些“法”其實就是書法所表現的內涵,不論書法如何創新,文化底蘊是要保留住的,文化底蘊可以反映出書法的“精氣神”,


那麼如果書法丟失了傳統的文化底蘊會怎麼樣呢?一旦丟失了文化底蘊,書法就會成為“藝術體”了,然而藝術字體是可以不用章法的,天馬行空的那種,我們所說的“個性簽名”,所表達的意思能否看懂都不重要;書法雖然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價值卻非常巨大,書法具有“文化價值、歷史價值、社會價值、藝術價值”,



至於我們該如何做到書法文化都提高呢?這不是一件三年五載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要提高自己的書法和文化水平,最好的辦法就是向古人學習,而且還要有謙卑的學習態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間斷的去學習,像元代書法家趙孟頫那樣“廣獵古代名跡,”真正做到可以學以致用了,書法文化水平才算有所提高。


詩夜城主


書法與文化有著很大的關係,從古代到近現代,但凡有名的書法大家,基本上都詩人或學者,有著全面的藝術修養,所作之書都透著濃濃的書卷氣息,許許多多的名碑名帖絕大多數都是自己寫的詩文。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書法,首先要成學養全面的人,要有全面的文學修養,古詩詞修養,文史知識修養,書法理論修養。現在有許多所謂的書法家,自己都不會自作詩,在筆會上只會寫一些早就寫氾濫了的“寧靜致遠”“觀海聽濤”“見賢思齊”等內容,要寫唐詩宋詞還得拿本書去找,或著用手機在百度上搜。這讓人一下子會懷疑他的書法水平。

記得有一次我組織了一批書畫家朋友寫一個景區去寫生,晚上做筆會時,人家讓一個朋友寫一個李白的《將進酒》,朋友寫了小一半就記不上來詞了,到處讓人到書查,上百度查,到把內容找到了,他才把下半部分寫完了,但寫出的作品前後墨色不勻稱,氣韻也不貫通,成了不成功的敗筆之作。

但有一位老書法家,是一名隱居鄉里的鄉賢,愛做詩對句,書法也很有功底,老先生常常為前來求字的朋友現場作詩書寫,引得來者擊節讚歎,詩書俱佳,名揚鄉里。

文化修養對書法的影響很大,這是一個“技”與“道”的關係,沒文化的書者只能是掌握了技法的寫匠,而有了高深學養的書家才能進入“書道”的層面。









筆墨瞬間


文化是人類歷史文明發展進程中,不斷優化產生的意識形態,他包括自然、歷史、人文意識以及人類文明進步的精神狀態;它同時表現在人類通過智慧發明文字符號,把己規範的語言行為進行記錄,以達到傳承的目的,從而形成了文字形式的歷史文化;書法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以中華民族所獨有的,表達和傳承傳統文化國學經典,而採用的文字藝術形式。

要想書法和文化得到共同提高,首先學書之人要對傳統文化國學經典有信心,對古聖先賢有恭敬心。在學習過程中,一分誠敬得一分收穫,十分誠敬得十分收穫。同時要明白國學經典,不能只把它當知識,關鍵是知行合一、照做。把國學經典當中的智慧運用到生活、工作、學習當中,把力行作為一生的生活方式,從而提升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以身作則,結合書法技能的提升,才能夠創作出較高境界的藝術作品,以實現高品位傳承文化的目的。末學一點淺薄的認識,還請各位方家多多批評指正。





書刻傳道


恕本人狹隘!個人認為除漢字外無書法可言,所以今天的觀點僅限於書法和中華文化的關係。

辯證的講,書法是文化的一個載體,而文化是書法的靈魂。

文字從出現開始,最早是以實用功能為主,在這個功能實現的過程中,從象形到表意,從龜甲到鐘鼎隸篆,無不體現遠古人們樸素的美學觀念。文字也成了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載體。毫不誇張的說,沒有文字就沒有文化的傳承。

文字的發展從實用到美學藝術的體現,也是由於中國深厚文化的體現。雖然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美學觀點,但恰恰如此才造就了書法藝術的多樣性,從這個角度來說,書法藝術是中國文化的瑰寶當之無愧!

歷來書法藝術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而綻放異彩,如果排除了文化的書法則僅僅是一個工具符號而已,和現在的英文字母沒有什麼區別。這也是書法藝術歷久彌堅的根本原因所在,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幅書法作品中錯字連篇、白字頻出、丟三落四,會不會有人去欣賞?這也是書法作品體現作者文化修養的重要表現。

書法和文化聯繫密切,要做到共同提高,就要真的能埋身進去,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以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廢萬支筆的精神來提升自己。

以上個人一家之言,既期共勉,也希望大家多多交流!







三悟軒


【書法與文化,辯證統一密不可分】1、我們練好書法的前提是,熟悉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熟讀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尤其是古往今來對國家和民族有卓越貢獻、有民族氣節、有藝術成就的名家大家的優秀作品。2、書法是傳統文化的一種,是漢民族語言文字與毛筆書寫藝術相結合而產生的光輝燦爛、別具魅力的書法文化藝術,寫書法,其實就是寫文化,也是書寫人生。古語云,字如其人,文如其人。3、我們要發揚光大祖國的傳統文化,寫好書法,沒有捷徑可走,方法就是堅持每天經常性的反覆練習,耐心細緻,經得住艱苦和寂寞,日復一日勤學苦練,十年磨一劍,下筆如有神,也許總會有一天,心生靈感,遊刃有餘,寫出的書法字靈活自如,筆走龍蛇,具有一定的特色和韻味。至少,會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和層次,具有一定美感,成為有可供觀瞻欣賞價值的作品,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積澱厚重。


紅旗漫卷原野


文化是書法的土壤,閱歷是肥料,就這麼直接的關係。怎麼做?太簡單了,去學習掌握書寫技巧就行





林慶逢358


有文化不一定懂書法,懂書法一定要有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化!每一幅書法作品都是作者自身文化與修養的展示!即使是普通的書法愛好者在學習書法的同時,一定要加強自己古典文化的學習,不然,一首黃河遠上白雲間能讓你寫一輩子,也會讓別的書法人笑話一輩子!書法是一種文化,提高自身修養的文化!


一笑貫長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3d5eee62de3869df814548c7a313c80a\

頑石大樹


簡單說,書法是技能,文化是底蘊。


紅馬乙


我認為書法給文化沒有關係,任何東西都要實事求是,而不是睜眼睛說瞎話。你沒有文化書法名名很好,硬要說成不好不是藝術。中國八大藝術,包括建築,一般建築工人沒文化的做工技術很過關,你不能說他沒文化就是沒有技術。寫書法好必須要發表詩歌文學作品的才算書法好,那搞科研的沒有這些文學成績,而在科研方面貢獻很大。就是有很好的書法作品都要說成不好了。這個道理可能是講不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