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讓觀音菩薩“威猛丈夫觀自在”變身“慈秀俊美女觀音”?

(南北西東四遊記,第37話)

觀音菩薩是男是女的問題,歷史已有公論。

唐朝之前,他是"勇猛丈夫觀自在"(《華嚴經》)。唐朝時,一位名叫道宣的律師(即"南山律師")在他一本傳記中提到"觀音菩薩過去是妙善公主"。緊接著一系列以觀音菩薩為題材的小說出現,觀音菩薩從此由"勇猛丈夫"變成了一個"端莊慈母"形象。

事實上,佛說"不以三十二相見如來"。同樣,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一生補處法王子。自然,不應以三十二相見觀音。本是無相之相,何談男女之別?

何人讓觀音菩薩“威猛丈夫觀自在”變身“慈秀俊美女觀音”?

許多人更疑惑了:既然女觀音非佛門正統形象,為何不出面引導世人正確的認知觀,反而現在許多寺廟還公開兜售所謂"開光"了的女觀音像?似故意將錯就錯,知假販假!

其實,觀音菩薩由男轉女,自始至終是得道佛門默許的。化身"偽娘",跟一個人有關!

何人讓觀音菩薩“威猛丈夫觀自在”變身“慈秀俊美女觀音”?

我們知道,世人拜觀音,因為觀音菩薩是慈悲的象徵。四個字可以高度概括他的功績"聞聲救苦"。

然而,我們也知道,觀音菩薩由男變女的唐朝,雖然佛教得到很大的發展,但官方宣揚的、以及多數人信仰的還是本土道教。道教中有一號人物,跟男觀音形象與功績類似,影響卻大了許多,此人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何人讓觀音菩薩“威猛丈夫觀自在”變身“慈秀俊美女觀音”?

據《道教靈驗記》記載:太乙救苦天尊住的地方叫七寶芳騫林,坐在九色蓮花之上。座下有上古神獸九頭獅子守護,頭上環繞九色神光,左右有金童玉女,手持楊柳枝灑瓊漿救苦救難。

再來看觀音,住紫竹林,坐蓮臺,騎上古神獸望天吼,頭上也有光,左右也有金童玉女,拿的也是楊柳枝。

何人讓觀音菩薩“威猛丈夫觀自在”變身“慈秀俊美女觀音”?

觀音菩薩在中國信仰中出現時間比太乙救苦天尊晚,形象和功能類似,誰會舍了自家廟,去拜他家佛呢?

於是,趁著小說作品的流行,觀音菩薩做出犧牲,化身女相。因為在東方人眼中,女性是溫柔、善良、賢淑、慈愛,以及同情心、憐憫心的象徵。跟男神相比,女神更符合"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神職形象。相比太乙救苦天尊的威嚴莊重,慈秀俊美的女觀音自然更符合信眾心中的救苦者形象。

何人讓觀音菩薩“威猛丈夫觀自在”變身“慈秀俊美女觀音”?

你會說,那是個三教合流互補的時代,你佛家"威猛丈夫觀自在"能化身"慈秀俊美女觀音",為什麼道家的太乙救苦天尊不換個形象示人?咱也變個女神,信眾不就搶不走了嘛。

道家有個規定:"寧可失傳,不可妄傳",沒有佛家制度"方便法"的靈活性。於是從唐朝開始,男天尊在與女觀音的競爭中逐漸落敗,甚至到民間"不知其人、不聞其名"的地步,而觀音菩薩,早已婦孺皆知,萬眾叩首了……

何人讓觀音菩薩“威猛丈夫觀自在”變身“慈秀俊美女觀音”?

觀音菩薩從"威猛丈夫觀自在"變身"慈秀俊美女觀音",成功擊敗太乙天尊成為"救苦救難"第一人,跟中國人對女性的態度有關,跟佛道本身制度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