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琅琊榜》中,梅長蘇為什麼選擇先扳倒太子再譽王?

魚和美元


《琅琊榜》梅長蘇(胡歌飾演)先幹掉太子的緣由很簡單,看下文

祁王是誰,是太子,祁王死了,誰成了新的太子,最大的利益既得方就是太子,祁王,他爹以及7萬赤焰軍都很直接被太子的人馬給害的,太子能獨善其身?

害死祁王,他爹以及7萬赤焰軍的順序為:


謝玉/夏江----太子(越貴妃)----梁帝,補刀方譽王


下層負責出謀劃策,中間層負責吹吹耳邊風,梁帝負責下達命令,7萬人就這樣在波詭雲譎的權利鬥爭中隕落,謝玉+夏江+越貴妃3個人可謂是把梁帝的心思摸得透透的,不然為什麼要隱秘的幫助太子,他們知道梁帝的喜好,成功的揣摩了聖意,總覺得當年蒞陽公主一事,越貴妃參與了不少,不然對付霓凰郡主那麼遊刃有餘.

太子戰略圖

譽王就是所謂敵人的敵人暫時是朋友,做消耗使用,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黨爭中太子和譽王已經達到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太子黨清醒的知道梁帝最忌諱的是:不容許他人的名聲蓋過自己,而太子也就扮演這樣一種唯唯諾諾的樣;

譽王能力有,夠無情,梁帝清楚的知道這個兒子是最像他的,最好的方法是你跟太子去鬥,而梁帝則做出一副太子怎樣我都無所謂的樣子,反正就不給你當太子.譽王就這樣傻乎乎的為他人做嫁衣裳.

譽王戰略圖


等譽王幹掉太子,收拾譽王則簡單的多了,他的左膀右臂已經被太子黨消耗殆盡,而他自己智囊團又是一群坑爹的貨,私炮房一事就可見一斑,最終也是得到該有的下場.

最終對付boss的方法是:梁帝,一個對權利極度瘋狂的人,他最怕的事情是什麼,失去權利,親信背叛,這比死都難受,而翻案之舉則是讓他以後夜不能寐,後半生在悔恨,頹廢中度過

梅長蘇戰略圖


神神經經的兮兮


麒麟才子梅長蘇原名林殊是赤焰軍少帥,赤焰軍被汙陷謀反全軍覆沒,他浴血重生歸來只為報仇。他選擇了少年時的玩伴耿直的靖王為主君,要用他的智謀為靖王掃平登上至尊之位的障礙,太子和譽王都是他前行之路的絆腳石,必須扳倒這兩人。梅長蘇為什麼選擇先扳倒太子,原因有以下幾點:

1、太子是名正言順的王位繼承者。

梁帝長於制衡之術,為人又多疑,雖然立了太子,卻擔心太子權勢過重,又整出了一個七珠親王來削減太子的權重。天家本來是非就多,梁帝如此處理,不是擺明了讓手足相殘嘛,你說一個做父親的對自己的孩子也如此防備,做人有何意趣。可人梁帝不這樣想,兒子爭得兇,他才好從中平衡,把權利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過再怎麼從表面上看兩人權勢相當,但名份上還是分別很大的,只要皇帝不廢太子,萬一哪一天老皇帝嘎嘣完了,太子就是理所當然的下一任皇帝。譽王雖然貴為七珠親王手裡掌握兩部勢力,可那也只是個親王,他要是想登上帝位那就是謀逆,是亂臣臣子。

如果扳倒了太子,靖王和譽王就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誰也不比誰高貴,誰能得到皇位那就各憑本事吧。

2、太子與靖王早已勢成水火。

太子一方想要拉攏手握兵權的霓凰郡主,但郡主一直不為所動,越貴妃設計將郡主騙至她的宮中,欲用情絲繞逼迫郡主就範。梅長蘇將此事告訴了靖王,靖王前往營救總被越貴妃號令滅口,靖王不得已只能刀脅太子以求脫身。因皇后趕到雙方達成一致暫時收手,後越貴妃和太子因此受罰,靖王和太子之間關係惡化,沒有轉圜的可能。

當時朝堂之上太子和譽王勢力均衡,但譽王手中沒有兵權,靖王是他著意拉攏的對象,暫時不會出手對付靖王。先穩住譽王把太子扳倒,,梅長蘇才有時間讓靖王一點一點把勢力做大,等到譽王醒悟過來之後,再集中精力對付譽王也不遲。

<strong>3、太子自己不爭氣。

譽王是最像梁帝的一個兒子,不僅心思縝密、心狠手辣、還很會做面子工程,在外人眼裡是一個賢德的親王,他身邊還有秦般若這樣的間諜加謀士,對付起來並不容易。

而太子自己頭腦簡單並沒有太多計謀,遇事不能決斷,每每是她的母親越貴妃為他出謀劃策。越貴妃心狠手辣,為了兒子能夠登上皇位不折手段,奈何自己的兒子不爭氣沒有學到她狠辣的本事。私炮坊一案本就引起民憤,譽王還趁機黑了太子一把,梁帝雖然沒有廢太子但也對太子多有不滿。

這時候的太子本該韜光養晦,可他不思已過,國喪期間竟然還敢在府裡歌舞飲宴。這倒黴孩子運氣也不好,竟然被梁帝親眼所見,不用別人害他,他自己就能把自己的後路給斷了。

梅長蘇對大梁朝堂的局勢瞭如指掌,他選擇先扳倒太子的決斷非常正確,太子倒了靖王的勢力也漸漸穩固,當譽王醒悟到這一切都是梅長蘇的設計時,局勢已經由不得他了。


瘋小鳥


我覺得這個問題,還得要從難易程度和合理性因素來去討論; 首先,譽王是祥嬪的兒子,是皇后養子,並不是嫡子,身份並不高貴。而且梁帝對皇后的態度也是冷冷淡淡的,言侯爺更是不問世事,一心求仙問道,而且與皇后失和。在這種情況下,譽王都能一步一步爬到七珠親王的地位上,說明譽王比太子聰明,更說明譽王身後有更好的謀士在出謀劃策,要扳倒譽王,比扳倒太子難。


其次,太子屬於守成果的一方,譽王屬於進攻的一方。太子擁有梁帝的寵愛,太子的母親越貴妃更是聖寵不衰,而太子背後,又有謝玉這個一品軍侯在。假設反過來,梅長蘇先扳倒譽王,那麼太子順理成章繼位,到時候,梅長蘇想借力打力去扳倒太子,都不知道找誰了。


按照原來的設定找的靖王,那麼也就會變成靖王與太子的爭奪,而靖王要替換掉譽王和太子相爭,就得培植自己的勢力,梅長蘇等不起,也不會想等,梅長蘇壓根不打算培植親信,只想讓靖王得到更多純臣的支持,而不是形成與譽王太子當時一樣的局面。一旦這樣的局面形成,那麼梅長蘇的身份可能更快會暴露,他對靖王的扶持也會露出水面,到時候靖王成功上位,重提舊案,大家的目光集中點就會放到梅長蘇身份,也都會明白,梅長蘇一開始的目的就是為靖王而來,靖王一開始就參與奪嫡了,進而對梅長蘇的身份更加懷疑了。

而先扳倒太子再譽王,朝臣們只會覺得梅長蘇是後面不得已才加入的奪嫡陣營的,他對靖王的影響並沒有那麼深,靖王的上位形象也就會更加正面一些,得到朝臣的支持也就更純粹一些。


兮言小姐



保持朝中格局不變,順勢而為,

梅長蘇還沒有進京時,朝中就是以太子一派,譽王為一派,而譽王就在每時每刻都想廢太子,且譽王力量較弱,這樣梅長蘇就順勢而為,幫助譽王。這時如果梅長蘇選擇太子那麼這種格局就被打破,朝中就必亂,這就會讓譽王想辦法把梅長蘇殺害,憑譽王的權力和智商要殺梅長蘇是容易的。譽王的智謀也可以和梅長蘇相提並論,譽王其實不需要梅長蘇的幫忙,他是擔心梅長蘇幫太子,才到琅琊閣請梅長蘇,後來梅長蘇並沒有幫太子他才安心。當然梅長蘇也是有意麻痺譽王,這才沒引起譽王的懷疑。



聯弱除強:雖然太子的智商沒有譽王高,更或者說是差幾條街,但太子就是太子,是儲君,這就是招牌,手下謀士謝玉老謀深算,朝中大臣都不會去得罪太子,而譽王雖然智商非常高,但他只是個王,在朝中沒多少根基,那麼天下第一陰謀家梅長蘇就會選擇幫助譽王,除去太子,太子一除,同為王的譽王和靖王在爭皇位時就是公平競爭,朝中大臣也無話可說,甚至會選擇強一方的站隊。



除太子,逼譽王謀反,靖王上位,其實梅長蘇還沒進京時,就對朝中人物的性格瞭解得一清二楚,他知道譽王爭強好勝,急功近利,一但太子被廢,他就會上位,梅長蘇就是抓住了譽王這點,先幫助他廢了太子,當太子廢出時,而這時譽王也鬥得太累了,在朝中的人大多不是他譽王的人了,梅長蘇有逼他謀反,又借靖王之手抓住他,靖王成功就上位。



大猩猩答問娛樂


首先從局勢上說,朝堂勢力方面太子和譽王勢均力敵,暫且不論,而核心團隊來說,太子有謝玉,既算謀臣,也有軍方勢力,後宮中有受寵的越貴妃,就太子本身也佔據東宮之位數年,在太子和譽王之爭中,太子屬於守方,而譽王的核心團隊只有一個永遠沒有踏進過朝堂的秦般若,和一個不受寵的皇后,作為攻方的譽王更迫切的需要人才!這種迫切更讓人容易失了判斷力!

從事態上說,先搬倒了太子,有譽王做掩護,靖王可以默默壯大,搬倒太子以後,靖王和譽王公平競爭,而如果先搬倒譽王,之後就是靖王要強行搶奪太子的東宮之位,兩種情形的難度差別是顯而易見的。

從後宮方面說,搬倒了太子,越貴妃必然受冷落,靜妃才有受寵的機會,而如果先倒了譽王,越貴妃仍舊專寵,靜妃是沒有機會的。

從執行難度上說,整個雪冤計劃中,最難搬倒的是謝玉和夏江,而無論先搬倒誰,都需要譽王的參與,而搬倒譽王要容易得多。


素簡日記


蘇哥哥這麼做自然有他的道理的。我發表的僅代表個人觀點,沒有理解的那麼透徹的原因請大家見諒,下面說說原因。

1、太子是儲君,皇帝駕崩後首選第一繼承人。

2、太子背後的靠山沒有那麼大,而且太子不是嫡子。

3、太子和譽王爭鬥,蘇哥哥剛開始假意輔佐的是譽王當然選擇先扳倒太子了。

4、太子對霓凰心懷不軌,想要“加害”蘇哥哥自己的心上人。

5、先扳倒儲君,蕭景琰才有可能坐上儲君之位,勝算才大。

這是我總結的原因,大致就這些吧。


胖桐綜藝社


《琅琊榜》中,太子和譽王都是靖王的對頭。要想為七萬赤焰軍平反,就必須把太子和譽王為首的一眾勢力平掉。之所以先針對太子在針對譽王,我認為有以下幾中原因:

一、太子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要想靖王上位,首先要名正言順。

二、太子生母越貴妃對於霓凰郡主的迫害致使梅長蘇迫切除掉。

三、太子品行不端,有太多的突破口可以打壓。

四、太子位高權重,在政界和軍中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必須要除


小蝸牛0624


其實,我覺得梅長蘇進京之前並沒有去刻意選擇是先扳倒哪一個,我倒覺得是從太子安排司馬雷準備對霓凰下手的時候,他才下的決定,先搞掉太子。進而引發的謝玉安排天泉山莊的刺殺,更加堅定了他先扳倒太子的決心。

縱觀全局,太子的生母是寵冠六宮的貴妃,而譽王的生母則是一個不得勢的嬪妃,雖然養在皇后那裡,但是畢竟是養子,從朝局來看,朝廷六部兩人實力相當,但是軍方太子有一品軍候謝玉,而譽王只有一個朝不保夕的慶國公,這差距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其實當時梅長蘇最好的選擇就是先挑軟柿子捏,聯合太子把譽王先踩死,再專心對付太子,會容易的多,但是顯然太子對霓凰的出手,觸到了梅長蘇的逆鱗。隨即又安排天泉山莊行刺,梅長蘇別無選擇,只能先聯合譽王對付他。


孤墳罒


首先是太子和譽王對梅長蘇的態度。梅長蘇進京,太子和譽王都想拉攏為己用。太子方有謝玉,當他們覺得拉攏梅長蘇希望不大時,他們採取了行動,殺掉梅長蘇。此時的梅長蘇是不可能選擇太子的。而譽王一直在示好梅長蘇,這對梅長蘇來說是個幫譽王的極好藉口。投之以桃,報之以理嘛。因為你對我好,我才幫你,藉口不生硬。
霓凰被越貴妃用酒迷倒事件。這件事不是梅長蘇設的計,但在這件事中卻幫到了譽王,讓譽王再次對他的能力有了肯定,對他開始依賴。越貴妃是皇帝的寵妃,而且頗有心計,宮裡宮外都有人。而因為這件事打壓了越貴妃,這也算是無意之間的收穫。謝玉和越貴妃就是太子的兩條臂膀,越貴妃被打壓無疑是對太子最大的打擊,扳倒他又是一步進展。




謝玉老謀深算,是最強勁的敵人。謝玉從不相信任何人,這從開始對梅長蘇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太子的謀士在宮裡,就是謝玉。謝玉在朝廷所表現的是不親近任何一方,不結黨,所以在皇上和朝臣當中說話是有力度的。而譽王的謀士是秦般若,可以說是半個江湖人,而江湖是江左盟的天下。秦般若雖然機巧,也只是個幕後的人,沒有朝廷勢力,只是各方消息獲得的比較早比較多而已。



夏江不在京城。毫無疑義,夏江是這部劇最大的boss,而他是謝玉同謀。如果在京,無疑他幫的肯定是謝玉和太子,這就給扳倒太子增加了極大的難度。夏江不在,是除掉太子的最好時機。


要除掉一方,當然要除掉最強的,如果先除弱者,只能強者更強。所以,我認為這些應是梅長蘇會先選擇除掉太子的原因。


燕銜泥


一:槍打出頭鳥

梅長蘇進京的時候早就對朝中局勢瞭如指掌

太子能力雖不如譽王,但總體勢力還是要強於譽王


當時的太子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

而譽王還得走兩步

為了讓離皇位十萬八千里的靖王跟上腳步

總得先把距離最近的先拉下來

況且,那個時候沒人比譽王更想把太子拉下馬

這個時候,梅長蘇選擇站在譽王的背後,麒麟之子只要輕輕一推,那麼譽王勢必全力以赴地跟太子拼刺刀

二:謝玉在太子那一個陣營

謝玉與夏江聯手策劃了赤焰軍冤案,而當時的皇帝不僅沒有選擇信任赤焰軍,反倒將計就計,假裝糊塗似的,順其自然

可以說,於私,這三個人是梅長蘇最痛恨的人

無論是為赤焰軍報仇

還是為蕭景琰登基皇位

謝玉這個障礙是必然要掃除的


而謝玉被扳倒後,太子猶如失去了左膀右臂,加上自身能力本來就普普通通,為人又相對比較貪婪。

謝玉一倒,太子已難有作為

三:一切盡掌握

正如先前所說,梅長蘇為了讓離皇位十萬八千里的靖王跟上腳步,要先把距離皇位一步的太子拉下來

但他很聰明,利用距離兩步的譽王去削弱太子的勢力

那麼,無論譽王到底能不能扳倒太子,他們都會因此停下腳步,這樣靖王就有足夠的時間往前跑

所以,對梅長蘇而言,如果譽王輸了。也許他也僅是抽口老煙,感嘆一句:“這倒是個意外”

但局勢仍在他的掌控之中

因為鷸蚌相爭、漁人獲利

最終,太子被廢黜太子之位,譽王雖贏得棋局但自損三千。

同樣,即便結局相反,太子也必將大傷元氣

琅琊榜首,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知可得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