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慫恿他跳出舒適區,去“送死”自虐!

大家好,我是鵬君,最近看了不少“你的舒適區,會殺死你”這樣的文章,我覺得,有必要寫寫這個話題了。

實話實說,在很久之前,我也是“跳出舒適區”的擁護者,也親自踐行,但經歷這七年的磨鍊,真正去審視這個話題後,我才發現,可能我們都錯了:跳出舒適區是偽命題,更好的成長,不必走出舒適區,而是走入舒適區。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慫恿他跳出舒適區,去“送死”自虐!

跳出舒適區是偽命題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裡面有這樣一段對話:

“人生總是如此艱難,還是隻有小時候?”

“總是如此”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慫恿他跳出舒適區,去“送死”自虐!

正如電影所述,關於人生,其實根本有什麼舒適區,人生在世,哪裡舒適區供我們享受,都是受苦,無非層次不同。

並且,如果大家有留心,會發現一個有趣的事實:但凡說要走出舒適區那些人,沒有一個是很舒服的,往往比誰都痛苦——要麼是肉體上痛苦,要麼是心靈上痛苦。

人TM要是舒服,誰沒事跳出去?所以,本質上,出走都是為了更舒服,或者持續的舒服。

說直白點,成長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些,或者在艱難的世界找到一個相對舒服的姿勢,以抵禦現實的各種不幸。

想主動讓自己不舒服,然後變得舒服,這不是一個死結嗎?真正的成長,根本不是這樣的,恰恰相反,我們得走入舒適區,才能得到它。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慫恿他跳出舒適區,去“送死”自虐!

你要走入舒適區,才能更好發揮自己

我曾有個朋友語盈,大學畢業以後,一直在寧波從事審計工作,專業對口,薪資也不錯。但是,幾年後,她卻放棄當下的舒適,離職開始從事銷售工作,並與我成為同事。
一起工作那段歲月,她特別勤奮,但一直沒什麼成果,這幾年,偶爾和她溝通,也沒什麼改變,在溫飽線上掙扎。

她算是跳出了舒適區,可卻再也沒舒適過,為何會如此呢?

或許不少人會說,因為天賦,因為能力,因為性格....

這些分析都對,其實不就是這樣一件事嗎?人只有發揮所長,才能更好的成長和進步。

所以高效的成長,不是跳出舒適區,而是走入能力或者天賦的舒適區罷了!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慫恿他跳出舒適區,去“送死”自虐!

拿我自己來說,12年我從中石化離職,當時的初衷很簡單,我要走出舒適區,不要溫水煮青蛙。

然而,出來後的三年,我卻迷失起來了,漫無目的的在“未知區”試錯:曾在工廠幹過工人,辛苦付出不說,還被拖欠工資;也曾做過採購,工資不高,完全學不進去;後來轉型做工業品銷售,業績做的一塌糊塗....

脫離了所謂的舒適區,我一連踏入了數個未知世界的恐慌區內,差點一蹶不振。

直到偶然接觸到軟件行業,發現對其挺敏感,也有足夠的興趣,於是踏入其中,經過幾年努力,總算有些收穫。

如果當時我選擇繼續作下去,找“不舒適的區域”,現在的我都不知道是什麼樣?

真正的成長是什麼?不是找苦頭自虐,而是找準天賦和能力的舒適區,把自虐變成自律,好好在其中經營。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慫恿他跳出舒適區,去“送死”自虐!

成長,你不必走出舒適區

成長,我們不必走出舒適區,但是不是意味躺在舒適區不動,想要的成長就會來呢?

當然不是,雖然我們不必走出去,但還是需要擴大我們的舒適區範圍,擴充我們的認知邊界和能力邊界。

舉個例子,嬰兒剛出生的時候,一丁點小事都會讓其哭鬧起來,隨著生命的成長和認知擴大,舒適區也伴隨擴大,於是我們越來越堅強。

生活也是如此,除了等待歲月讓我們被動成長以外,我們還需要學會主動擴大我們的舒適區,具體來講有這樣幾個步驟:

①建立主動意識

化被動為主動,首要腦子裡面要有這種意識。可能行動暫時我們很難做到,但如果意識都沒有,就什麼都沒有了。

我自己在剛做銷售那會,每次陌生拜訪客戶都感覺挺恐懼的,敲開客戶的門都會猶豫好久,那時我總和自己說:不管成不成,你得試試。

這個念頭徘徊的時間足夠以後,我便鼓足勇氣敢於行動了。

包括如今從事新媒體這件事,光是想這麼一件事,我就花了半年的時間,才付出行動,如今不也乾的不錯嗎?

人,先不管暫時能不能幹,把這個想法放在腦子裡,每天都想想,時間久了,積累夠了,你自然會動起來。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慫恿他跳出舒適區,去“送死”自虐!

②找到安全界限

當我們能夠開始擴充舒適區,往外進行實踐探索的時候,千萬不要著急,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找到自己的安全界限,小心的往外做拉伸,避免應激反應。

舉例說明,一名士兵,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直接將其扔到戰場上,就算能夠僥倖生還,也會在內心留下巨大的陰影,再也不敢上戰場。所以在現代戰爭的訓練中,會有一系列模擬訓練,讓士兵慢慢適應。

人也一樣,擴大舒適區的過程,是一個在安全邊際探索拉伸的過程,不要不用力,也不要用力過度。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慫恿他跳出舒適區,去“送死”自虐!

③將行動化作本能,意識變為習慣

最後一步就是將我們擴張舒適區的行為變成我們的習慣。

不管做什麼事情,我們都有這樣一套擴充舒適區的習慣去對應,這樣我們的成長就極其迅速了。

譬如我自己,因為長期做過銷售的訓練,這個習慣已經成為本能。所以之後,我從銷售跨越做培訓,從培訓跨越做客戶成功,從客戶成功跨越做運營,從運營到現在兼職做新媒體創作,都能夠比較輕鬆的應對。

因為我自己已經建立了一個比較好的“舒適模型”,能夠有效去擴充舒適區,應對新事物。

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慫恿他跳出舒適區,去“送死”自虐!

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不必走出舒適區,也能好好成長;如果真要走,那也是走出逃避舒適區,走入能力舒適區,僅此而已。


作者:鵬君讀書,跨界職男,高品質奮鬥者,專注職場創作。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打開靈感,獲取啟示,踐行方法,走向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