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某些風俗是否應該改改,浪費人力物力,浪費時間浪費錢?

呵呵鑽石盧老五


題主的問題太主觀了,確實現在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都有很多的陋習,有的是歷史遺留下來的,有的是地域的特有習俗,還有的是隨著社會水平的發展滋生出的一些不好的陋習。

那麼,什麼是陋習?我想沒有一個確定的定義。現在的社會都在提倡正能量,這就是在抵制陋習的一種辦法。讓人從心裡改變之前的一些不提倡的習慣。這是一個漫長的道路。需要幾代人不懈的努力才能慢慢改變!每個地方的習慣和生活方式不一樣也就造成了有很多不好的習慣的產生。都知道這個不好,到因為人的攀比心才使陋習持續下去。我們主導不了陋習的改變,但是我們能從自身做起不在成為陋習的製造者。多多做一些正能量的事!


啥事都不想


鋪張浪費的確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但樓主所說的事,卻和鋪張浪費無關,第一,死者為大,長輩去世回去弔喪自是情理之中,其次小寶寶已經一歲多了,回趟老家也沒什麼,你嬸子讓你帶寶寶回家,也是為了寓意:子孫滿堂,家族興旺發達,這個出發點肯定是好的,按理說樓主是不應該拒絕。

至於樓主說的,你嬸子因為這件事咒你,你也應該要體諒一下老人的思想,第一,老人年紀大了,對這些比較看重,第二,你死活不肯帶寶寶回去,讓老人怎麼想,是瞧不上人家,還是不想讓人家討那個子孫滿堂的吉利,老人的思想畢竟比較保守,你是覺得麻煩,所以不想帶寶寶回去,但老人卻把這當成是莊重的儀式,是她老伴在人世間最後的時光,她自然希望做到最好,同樣也是老人對老伴的感情寄託,你換位思考一下,理解一下老人的思想,就不會覺得那麼過分了。

最重要的還是,寶寶才一歲多,他即便回去,也不需要出錢出力,最多就是和親朋好友見個面,與浪費完全沒有關係啊,你帶不帶回去,儀式的花費都是一樣,時間也不會縮短,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是浪費的問題,而是你不願麻煩,被嬸子說了以後,心中有氣,卻有找不到理由發洩,所以只能說鋪張浪費。

然而,將心比心,你也應該多多體諒一下老人,即便叔叔去世了,葬禮只是個儀式,但嬸子畢竟還在世吧,圓她一個心願,也算是晚輩的一點孝心,難道不好嗎。

中國自古以來,便是以孝治天下,古代更有孝廉一說,個人覺得,樓主最好能夠帶寶寶回去一趟,一是盡孝心,二嘛自然是避免兩家人鬧矛盾,如果因為這麼一件小事,人兩家人的感情出現裂縫,親家變仇家,又值得嗎。

以上純粹個人觀點,樓主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己決定,不過個人希望還是帶寶寶回去的好,即便不為孝心,也得為自己的名聲,至少不能把不孝的‘把柄’留給別人吧。


一枚作者


農村裡有許多現代人無法理解的傳統風俗習慣,如死去親人,累死活人;如風水習慣,非常講究;如熱熱鬧鬧的春節,一直延續至元宵;如是不是親戚,一定要大吃大喝一番;如輕養厚葬的問題。等等具體展開說說:

死去親人,累死活人。

下面是一個青海農村的中低收入農民死去老伴的開支:

(1)吃飯,12桌,合計12000多元,是在村文化禮堂辦的,請廚師做的。

(2)香菸10條,長嘴黑蘭州160元/條,合計1600多元。

(3)請道士做法場,共3場,合計5500元。

(4)墓地:請懂風水的人看過,合計22000多元。

(5)壽衣、紙錢:1700元。

(6)車輛、火化:3000元。

(7)請人幫忙:合計11工,200元/工,2200元。

(8)五七辦酒,6桌,合計6000元左右。

(9)五七香菸,5條,合計1100元。

(10)五七幫工:如洗菜、廚師等約6工,合計1200元。

(11)五七燒紙別墅等壽品約1000元。

合計:約56000元,前後歷時35天,包括其中的守靈、接待客人,配合做道場,親人個個累得半死。





順其自然49975516


樓主你鬧心了,被堂嬸詛咒肯定鬱悶、憋屈。但你還是要原諒她,一來她是長輩,二來她剛失去至親,三來你帶孩子回去,能圓了她有”五代孫”的心願……基於這些,你的堂嬸情急之下說了難聽詛咒的話,也只能選擇原諒。

下面說說我對這事的看法。

樓主,你最好還是帶孩子回去,孩子已經一歲多了,你一人與帶孩子回去花費一樣多,回去讓親友們見見孩子也沒什麼不好,更主要的是你堂嬸高興,圓了她的心願。

像你提的問題,在我的家鄉是不成為問題的,因為在我們這裡一切以“死者為大”,我們這兒若有長者去世,所有下輩(包括堂叔母舅的下輩)都通知到場,除非特殊情況(如生病,太遠趕不回來等),否則任何人不會缺席,像指定的小輩更是,人們也願意來弔唁,在我們這裡還有”衝白喜”一說,即是來了免災去病吉利的意思。並且在上”小天單”及“堂殿”時,所有人都豎著耳朵聽,生怕自己的名字漏了,漏寫了要及時添上,否則是不吉利的。再者,被亡者家人指名要回去的小輩更是歡喜。

家鄉的這些習俗,我認為無關乎好與不好,但它能一直傳承下來,說明還是有其存在的道理的。

……

回到樓主的問題上來,願不願意帶孩子回去還是你說了算。但我還是重申一下自己的觀點,還是帶孩子回去好,因為我們都將老去……🙏

解釋一下:

”小天單”,方言,山人將亡者所有下輩的名字都寫在一張紙上,白紙黑字。

”堂殿”,方言,亡者出殯前一天下午,所有亡者下輩跪在靈前,聽山人唸經,最後聽山人念跪著的人名。


遇見星語


《孝經》中說:“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喪事是為父母盡孝的一種方法,這裡說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首先,很多喪禮並不是為了悲痛,

不管是死者還是家屬,都不覺得這件事一定是悲傷的,

我奶奶去世前就感覺 自己要走了,所以自己邊和鄰居聊著天邊給兒孫們縫孝帽子……

她去世時八十四了,壽終正寢,人活著再安穩也是一種磨難吧?

所以終於沒有痛苦地走了,是喜喪。


其次,風俗會有自己的變革軌跡。


我也特別反感形式主義的喪禮儀式,但是就算儀式特別繁冗的地方,現在也已經有自發的變革了,說起來可能 有點匪夷所思,我們老家,很多人開始「信耶穌」,而信徒不用參與喪禮的三拜九叩。


更匪夷所思的是,另外一方面,有時候死者自己信教,主持儀式的人想要把特別繁瑣的三拜九叩儀式改成鞠躬 默哀,會有一些親戚不樂意。大老遠跑來花錢上禮,不讓好好三拜九叩哭一場?


總之,悲傷自己留在心裡就好,親戚朋友好久也難得見面,喪禮從來都是一場社交活動,不要太挑剔。


顏歌的江湖


像你說的這種陋習,確實很讓人鬱悶。

偏偏那些長輩都還覺得自己在理,趾高氣昂的詛咒人家還挺理所當然。

相信農村長大的人都有過被那種愚昧的陋習給困擾的時候,想要提出反對意見,奈何自己孤掌難鳴,被一大堆的親戚們指手畫腳的指責,那滋味也不好受。

我是個做事固執的人,不管長輩們說什麼難聽話,我都會我行我素。然後好幾年下來,人家都說我六親不認之類的,覺得我朽木不可雕,然後沒人再跟我說那些祖傳的“禮節”,我也樂得耳根子清閒。

當然並不宣揚我這種眾叛親離的做法,但卻也非常想要呼籲,廢除掉農村的那些愚昧的所謂的“禮節”或者過於隆重的祭奠。

以前我聽到一個朋友說,他們那邊如果誰的爹媽過世了,在所謂的“孝道”的壓力下,作為孝子,必須把膝蓋跪腫跪破一層皮,好幾天都沒法正常走路,才算是孝順。不然,會被全村的人和全部親戚戳脊梁骨。

我聽著,覺得脊背發涼,簡直渾身的汗毛都豎起來了,幸虧我沒有住在那個市的那個村。







王雪菱講故事


農村某些風俗是否應該改改,浪費人力物力,浪費時間浪費錢?

1.農村風俗要改的地方,一些不浪費人力物力,不浪費時間、浪費錢也要改,那就是攀比。現在一回到農村,就會聽到七大姑八大爺說,誰又買房子了,誰又買車了,誰家孩子又這麼能幹。然後就是包紅包、過年給利是。現在是越給越大了,超出了農村打工一族的消費能力了。

2.酒席越來越多了,結婚彩禮越來越高了,總喜歡什麼事都搞大排場,而且浪費又大,又浪費錢。也沒人站出來改改這不良風氣,說說你們家鄉有這陋習嗎?




3.喪事在農村會持續好幾天,短的放三天長的放七天,費時費力又費錢。親人的離世,為其舉辦悼念活動是無可厚非。但是現在已經向一種病態的方向發展,成為農村浪費最大的風俗,同時也成為一些人攬財的途徑。舉辦一場喪事需要大量資源支持。農村的喪事習俗,浪費嚴重需要改變。


農人伯伯


現在的確很多地方都有陋習。這個社會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社會了,有一些地方應該改就改。

我記得我的孩子一歲多的時候被要求帶到墓地給過世的奶奶上墳,不要說孩子沒見過,就是我也沒見過那位奶奶。那是前夫的奶奶。後來,帶去上墳,孩子回來就發燒了。


我不知道你堂嬸是你老公的堂嬸還是你的。如果是你老公的,那麼可能會稍微麻煩點,弄不好就影響婆媳關係了。如果是你這邊的,那麼你可以將事情推給老公這邊的,就說婆家不讓。


至於,是你老公那邊,那就只能先斬後奏了。你先自己回去。暫時將她們的號碼弄成呼叫轉移之類,總之就是別讓他們可以打通你的電話。回去之後如果罵你,你做了你該做的就早點回來了。反正也不跟她們一起生活,也沒有必要遷就。

根據情況的不同你最好還可以找到幫手。尤其是如果對付是你老公這邊的親戚,最好通過你老公來溝通。看看你老公他們是不是也贊成這樣的風俗。


愛錦鯉的招財貓


對於這種農村風俗,只能看當事人怎麼看了,因為你無法改變這種農村風俗,你只能有兩種選擇:yes or no.對於那些無傷大雅,又要求不太過分的,也就這樣吧,畢竟老一輩的人都是這樣子的,實在感覺容忍不了,也沒必要頂撞他們,只要這些維護這些農村風俗的人還能動,就沒有你說話的份。逃避吧,遠遠地離開哪個你不能認可的農村,這不是第一次了,繼續壓抑自己,只能給你徒增煩惱,在你不夠強大到推翻舊的東西,就遠離他們,歷史潮流教過,新推翻舊,舊推翻更舊,順應的結果就是推翻。迂腐的東西都是帶有遺傳基因的,誰也不能保證,將來的我們這一代人也會被下一代人唾棄不屑。像樓主看待自己的長輩,可能是因為堂嬸一家他們的底線本來就太低,或者樓主一直在做一個逆來順受的角色,只要一個不同意,換來的就是咒罵侮辱的字眼。糾結於要不要改改農村的風俗,因為農村的風俗浪費人力物力財力。我想還是算了吧,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你也知道改變不了什麼,才會在網絡上發發牢騷,我也就順著這個問題發洩一下我們產生出共鳴的一些東西。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36307102


根據樓主描述的,你堂嬸也不是什麼省油都燈啊。但是她可能比較注重這方面 ,現在的很多地方農村還是比較保守,有些迂腐的 傳統思想挺嚴重的。

那麼問題來了,去參加葬禮並不是什麼陋習,只是你堂嬸那個人有自己的想法。關於農村很多葬禮上面的限制和習俗,的確有些屬於陋習。

所以和樓主想法一樣,的確現在有些陋習該改了 ,並不是說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不好 ,只是時代在進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已。用老一輩的習俗來禁錮自己其實挺累的 ,只是當有人想站出來反駁那些傳統陋習的時候會被老輩們戳脊梁骨,會被說各種不尊重祖先習俗的話。

可是總的來說 某些陋習得改。真的得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