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從不管家,為何閒來一算就能算出賈府的財政入不敷出呢?

不談戀愛好多年


林黛玉很多人將她想成不食人間煙火氣的仙女,其實林妹妹從來都在人間,不但會出口“放屁”“嚼蛆”,連賈寶玉不屑為之的管家之道,林黛玉一樣深諳其道,並且時常為賈家計算,對賈家現狀深表憂慮。



黛玉道:要這樣才好,咱們家裡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閒了,替她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

六十三回,林黛玉出口就說出賈家最大的奢侈浪費問題,認為賈家早都應該省儉度日。林黛玉提到一點:“心裡每常閒了,替她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這一句話就暴露了三個問題。

第一,林黛玉經常替賈家算賬

作為深閨中女子,林黛玉卻關注賈家的收支,顯然,林黛玉對管家一道有心得,有見識。古代女子並非一味的養在深閨人未識,她們同樣面臨出嫁夫家管家的命運。做為全面培養的綜合素質,管家是女子的必修課。嫁為人婦,第一時間就要漸漸接手婆婆手中管家權力。母親一定會在女兒出嫁前培訓女兒管家能力。薛寶釵,賈探春也能證明,一旦她們出家,很快適應婆家管家生活。

林黛玉雖然不能參與賈家管家,但這方面並非沒有教她,而此人顯然是王熙鳳。


第二,林黛玉對榮國府的進出賬非常熟悉。

林黛玉為什麼會對榮國府的賬目如此清晰?我認為與林黛玉經常看榮國府的賬本有關。

榮國府王熙鳳管家,問題是王熙鳳不太識字,她認字是個過程,這期間有一些賬目的梳攏和彙總,平兒也幫不了她。她信不過別人必然找幫手。林黛玉是她最好的幫手。

鳳姐道:不用取去,我打發人送來就是了。我明兒還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發人送來。

二十五回王熙鳳這沒頭沒尾一句話成了無頭公案,王熙鳳到底求林黛玉做什麼,還要送過來,也沒問林黛玉到底能不能。林黛玉也沒細問,足見二人之間有默契,都知道是什麼。我認為是賬本無疑,王熙鳳一段時間就會將榮國府賬本送給林黛玉,請她幫忙查疏補漏,林黛玉也因此對賈家的進出賬目非常清晰。


第三,林黛玉常替榮國府算賬

林黛玉無父無母,沒人培養她管家之道,賈母也不可能手把手教授。作為最疼的外孫女,不可能不為她打算。所以賈母只需要稍微在王熙鳳面前透露一點意思。比方王熙鳳說起某個賬目不太清,賈母只需說,讓你林妹妹幫忙看看。王熙鳳的冰雪聰明如何不明白,自然會安排給林黛玉看賬本。林黛玉一來二去清楚榮國府進出賬,能算出賈家出的多入得少就不意外了!

王熙鳳對林黛玉管家才能深表認可,與有管家經驗的薛寶釵、賈探春並列,就是清楚林黛玉有能力,有經驗管家。

再者林丫頭和寶姑娘她兩個倒好,偏又都是親戚,又不好管咱家務事。況且一個是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一個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也難十分去問她。

林黛玉看過榮國府賬本的事,王夫人一定會知道。她也明白賈母有讓林黛玉儘早熟悉的意思。可問題是她並不同意“寶黛姻緣”,那麼反抗的對策是林黛玉能看賬本,薛寶釵就可以“管家”,五十五回後薛寶釵外人參與榮國府管家,明顯是針對林黛玉看賬本行為。

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每天為您帶來更多紅樓故事!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君箋雅侃紅樓


要說林黛玉在大觀園並不管家,如何得出賈府入不敷出,將後手不繼的結論?


正如鴛鴦丫環拿鑰匙,當家不作主,鳳姐潑辣能幹管家有一套,卻有一項無能,便是不識字,會算小九九理財,但記不了賬。

也許有人奇怪,這鳳姐大字不識,為何蘆雪庵吃鹿肉行酒令,她能開出"一夜北風緊"的好詞頭來?與劉姥姥村嫗粗人也能亂對,畢竟鳳姐雖不讀書在詩禮之家耳濡目染,看戲聽文也能記得幾句雅詞的。至於記賬之事,可真真難為她了。

就好比為什麼古人當官,為什麼要請師爺門客?飽讀詩書之人,聖人的道德文章滾瓜爛熟,行政事務尚可,可即便小小的縣令,也要管錢糧經濟,各種刑事民事案件司法審判等各項任務,縣府編制有限,縣令又不是通才,個個狄仁傑式的多才多藝,所以門下養人幫忙,單單那點薪水便往往不濟了。

閒話少說,回過頭來講鳳姐不識字,當了幾年家算盤打得精,可家大人多,尤其修造大觀園,採買經辦,喪事生日迎來送往多少賬目,光憑記憶如何拎得清?何況還要向董事長賈母負責隨時彙報?賈璉讀書識字,主外事常常不在家,平兒也幫不上忙,所以要找姑娘們幫忙了。

找誰呢?黛玉當然最佳人選,冰雪聰明,連琴譜都能識的,記賬算賬自然不在話下。賈寶玉說家裡有琴和譜,可只有老爺門下一老清客才識彈過一回。賈家重男輕女,以女孩兒做詩也是閒逸之事,唯德不求有才。黛玉無師自通,記個流水出納帳還不容易,又不要出現金流量表。

再者寶釵外人,湘雲不常在,探春視王夫人親生,迎惜尚小,鳳姐也有私心,黛玉這個局外人是最好人選。要曉得哪個民企老總,不找信任之人做出納?

而書中鳳黛關係密切,雖沒明寫此事,但寫了鳳姐也曾求湘雲代勞之事。而目邢夫人勸鴛鴦那回,鳳姐半道下車,說平兒找林姑娘有事求她,大約也是有的。黛玉不時幫鳳姐記帳,自然留意記下了。

所以雖不管家通過幫鳳姐記帳,黛玉對寶玉說閒時算了算,進得少出得多,當然加上敏感如她,耳聞親見了吃穿用度的變化,認識到賈家財務赤字,顯出衰敗之相來了。



由於對木石姻緣的期待,不食煙火的林妹妹也關心起經濟,可見其愛而生憂之心矣。

一花🌸一世界,金沙江的小閒魚🐠元元,期待你的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紅樓夢裡,寶玉就是個富貴閒人,從來不操心家事,不算計營生,對於探春在賈府管家的措施,他不懂事的一通埋怨,但黛玉卻誇探春說她做得好,而且做的每件事都在分寸之間。黛玉才是真的明白人,而且對當家理政也是有一定的見識的。

黛玉從來不管家,但是她閒來一算就能夠知道賈府的財政入不敷,寶玉生日一回,她說“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閒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看似簡單的一句閒聊,卻足見黛玉當家理政的天賦和才能,以及對事物觀察的縝密和細心。如果當初讓黛玉一同管家的話,她也一定不遜於探春和寶釵。

黛玉從不管家,她對於當家管事的這些算計,都是從哪裡學來的呢?

第一、黛玉自小在賈母身邊教養,當家理政自然不在話下

黛玉自小在賈母身邊長大,對於大家閨秀該學會的東西賈母一點都不會少教給黛玉,就像《知否》裡盛家祖母對明蘭的教育一樣,對明蘭不單單是嬌養,而是各種技能都慢慢教給明蘭,讓她在以後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當家主母。

賈母對黛玉的教育我們沒有看到,但是從黛玉的母親賈敏身上我們也可以知道一二。賈敏做了林家主母很多年,不僅把林府打理的井井有條、蒸蒸日上,而且還夫妻恩愛、妻賢子孝,這一切都是賈母教養的結果。

賈母從一開始的願望就是讓黛玉和寶玉在一起,那麼教給黛玉當家理政的技能就是自然而然的。因此即便黛玉沒有參與管家,可是黛玉閒來一算就能夠知道賈府入不敷出,可見黛玉平時除了詩書,如何管家這些事應該也沒少接觸。

第五十五回,鳳姐議論賈府的姑娘們“……再者林姑娘和寶姑娘他兩個倒好,偏又都是親戚,又不好管咱家務事。況且一個是美人燈,風吹吹就壞了;一個是拿定主意,‘不幹已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也難十分去問他。

王熙鳳在和平兒討論管家人選的時候就肯定了黛玉的才能,只是王夫人因為私心,賈母也因黛玉體弱多病,所以黛玉才並沒有管家。


第二、黛玉觀察入微,在賈府生活的小心翼翼

黛玉有一顆七竅玲瓏心,她能夠看到花鳥樹木的悲傷,能夠感受到賈府的人情冷暖,她如何會觀察不到賈府的收入支出。賈府這麼一個龐大的集團,雖然很複雜,但其實它的賬目也並不難算,黛玉自小就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如何會看不透其中的門道。

其實黛玉能夠很容易明白賈府的收支狀況,除了黛玉的觀察入微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黛玉在賈府生活的小心翼翼。

黛玉曾經和寶釵說她在賈府的尷尬,她一個人寄居到賈府,所用的一切都和賈府的小姐是一樣的,因為她看病已經惹起了很多事情了,實在不便再添熬燕窩粥的麻煩。

老太太、太太、鳳姐姐這三個人便沒話說,那些底下的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這裡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虎視耽耽,背地裡言三語四的,何況於我?況我又不是他們這裡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著我了。如今我還不知進退,何苦叫他們咒我?”

其實這些話如果沒有人傳到黛玉耳內的話,黛玉不會無緣無故就想到這些。黛玉從未跟寶玉和賈母說起過這些,但黛玉在賈府的生活實在不像我們想的那麼容易。一些愛挑事兒的人恐怕也會無意中把黛玉花銷大的事傳播出去,因此黛玉也自然會格外留心賈府中的這些收入開銷的事宜。

且以黛玉的七竅玲瓏心,即便眾人不說,她寄人籬下,“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但她卻不是這裡的正經主子,她如何不去算計?生怕花銷的多了,惹人厭煩。

黛玉不是隻懂風花雪月的傻子,他能夠在賈府這個漩渦中保持自我,沒有任性沉迷其中,且以她的聰慧,如何感覺不到賈府流水似的往外花錢,但卻收益甚微的事實呢?


第三、此時的賈府已經捉襟見肘,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黛玉能夠隨便一算就知道賈府的財政入不敷出,其實在賈府內部稍微有點心眼的人恐怕也都看得出,就像賈璉的奶媽趙嬤嬤,周瑞家的女婿冷子興。

賈府雖然還是豪門公府的架子,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內囊早就大不如前,賈府在外表光鮮,但內裡早就不堪一擊了。賈府的探春能感受到,因為發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警語,寄居其中的黛玉,自然也感受得到。

賈蓉的一句話很直接的點出了賈府的財政危機,賈蓉等忙笑道:“這二年那一年不多賠出幾千銀子來!頭一年省親連蓋花園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兩年再一回省親,只怕就精窮了。”

可見賈府的入不敷出,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黛玉在賈府一方面是客,一方面又是主子,所以對賈府的收支狀況,她心裡是很清楚的。


少讀紅樓


林黛玉本身也不是什麼普通人家的女兒 他的父親林如海家祖上也是世襲貴胄,父親又通過科舉當了巡鹽御史,就算林黛玉不是特別被教育這方面的知識,多多少少也會有多關注。

而賈家的入不敷出是已經擺在檯面上的事情了。歷朝歷代涉及到錢,無非就是開源節流四個字罷了。開源的問題我覺得在第五十三回裡說的就很明白了。賈府一年收入的來源,一是皇帝恩賜,但是這點錢就是一點意思,賈府上下心裡都很有數。

一時,賈珍進來吃飯,賈蓉之妻迴避了。賈珍因問尤氏:“咱們春祭的恩賞可領了不曾?”尤氏道:“今兒我打發蓉兒關去了。”賈珍道:“咱們家雖不等這幾兩銀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早關了來,給那邊老太太送過去置辦祖宗的供,上領皇上的恩,下則是託祖宗的福。咱們那怕用一萬銀子供祖宗,到底不如這個有體面;又是‘霑恩賜福’。除咱們這麼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襲窮官兒家,要不仗著這銀子,拿什麼上供過年?真正皇恩浩蕩,想得周到!”尤氏道:“正是這話。

賈家主要的收入,是下面各個莊子一年收成上交的孝敬。紅樓夢裡只寫了黑山村烏進孝這一支,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賈府的收入和預期已是大不相符。賈珍原指望能有五千兩,結果就兩千五百兩而已。

“門下莊頭烏進孝叩請爺奶奶萬福金安並公子小姐金安。新春大喜大福,榮貴平安,加官進祿,萬事如意。”賈珍笑道:“莊家人有些意思。”賈蓉也忙笑道:“別看文法,只取個吉利兒罷。”一面忙展開單子看時,只見上面寫著:“大鹿三十隻。獐子五十隻。狍子五十隻。暹豬二十個。湯豬二十個。龍豬二十個。野豬二十個。家臘豬二十個。野羊二十個。青羊二十個。家湯羊二十個。家風羊二十個。鱘鰉魚二百個。各色雜魚二百斤。活雞,鴨,鵝各二百隻。風雞,鴨,鵝二百隻。野雞,野貓各二百對。熊掌二十對。鹿筋二十斤。海參五十斤。鹿舌五十條。牛舌五十條。蟶乾二十斤。榛,松,桃,杏瓤各二口袋。大對蝦五十對。幹蝦二百斤。銀霜炭上等選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萬斤。御田胭脂米二擔。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雜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擔。各色乾菜一車。外賣粱谷牲口各項。折銀二千五百兩。外門下孝敬哥兒玩意兒:活鹿兩對。白兔四對。黑兔四對。活錦雞兩對。西洋鴨兩對。”賈珍皺眉道:“我算定你至少也有五千銀子來。這夠做什麼的!如今你們一共只剩了八九個莊子,今年倒有兩處報了旱潦,你們又打擂臺,真真是叫別過年了!”

為什麼收成不好,是因為天災。

賈珍道:“你走了幾日?”烏進孝道:“回爺的話:今年雪大,外頭都是四五尺深的雪,前日忽然一暖一化,路上竟難走的很,耽擱了幾日。雖走了一個月零兩日,日子有限,怕爺心焦,可不趕著來了?”賈珍道:“我說呢。怎麼今兒才來?我才看那單子上,今年你這老貨又來打擂臺來了。”烏進孝忙進前兩步,回道:“回爺說:今年年成實在不好。從三月下雨,接連著直到八月,竟沒有一連晴過五六日。九月一場碗大的雹子,方近二三百里地方,連人帶房,並牲口糧食,打傷了上千上萬的:所以才這樣。小的並不敢說謊。”

開源是結果就是如此,這點錢哪夠賈府一年的收支呢?節流部分其他答主都說的很詳盡了。賈府上下,從主子到奴婢,光月錢都是一筆不菲的開銷。平時還有各種節日各種應酬。更重要的是,應付皇帝的需求。

鳳姐笑道:“果然如此,我可也見個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歲年紀;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沒見世面了。說起當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書還熱鬧。我偏偏的沒趕上!”趙嬤嬤道:“噯喲,那可是千載難逢的!那時候,我才記事兒。咱們賈府正在姑蘇,揚州一帶監造海船,修理海塘。只預備接駕一次,把銀子花的像淌海水似的!說起來……”鳳姐忙接道:“我們王府裡也預備過一次。那時我爺爺專管各國進貢朝賀的事,凡有外國人來,都是我們家養活。粵,閩,滇,浙所有的洋船貨物都是我們家的。”趙嬤嬤道:“那是誰不知道的?如今還有個俗語兒呢,說:‘東海少了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這說的就是奶奶府上了。如今還有現在江南的甄家,——噯喲!好勢派!——獨他們家接駕四次。要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也不信的。別講銀子成了糞土;憑是世上有的,沒有不是堆山積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鳳姐道:“我常聽見我們太爺說,也是這樣的。豈有不信的?——只納罕他家怎麼就這樣富貴呢?”趙嬤嬤道:“告訴奶奶一句話:也不過拿著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罷了!誰家有那些錢買這個虛熱鬧去?”

雖然都是拿皇帝的銀子用到皇帝身上,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那時候皇帝可能與你家有舊,讓你盡力補全就是了,新皇帝上位呢?

可見賈家,開源沒有開成,節流也沒有省下來。而賈府一小家,何嘗不是影射了國家一大家呢。烏進孝是賈府的家奴,賈家何嘗不是皇帝的家奴。當家奴的可以虧著自己,補著主子,但是總有力有未逮的一天。王熙鳳是個裱糊匠,但是大廈將傾之時,裱糊匠還能力挽狂瀾嘛?

所以一切的一切,封建制度的根本問題是制度落後罷了,這樣的情況下生產力被束縛,無論如何改革小修小補,最後都是老百姓遭罪。


周天無極


林黛玉出身於鐘鼎書香之家,父親既為巡鹽御史,母親又是真正的金枝玉葉,耳濡目染中,琴棋書畫皆通,連佛家的參禪都有幾分心得,當家理財及駕馭下人更不在話下。


林黛玉聰敏機靈,不到十歲進賈府,待人接物已不卑不亢、有禮有節,至十五歲更玲瓏剔透,加上賈母從旁調教,越發諸事不惑了。



就像鳳姐潑辣能幹管家,雖大字不識,也受家族優雅之風氣影響。


因此蘆雪庵吃鹿肉行酒令,她開出"一夜北風緊"的好詞頭來。


而林黛玉的管家能力,得到過鳳姐的好評:“寶姑娘和林姑娘她兩個倒好……”林黛玉識字能記賬,比鳳姐全靠記憶更厲害一層了。


鳳姐不識字,當家算盤打得精,可家大人多事雜,尤其修造大觀園等多少賬目,光憑記憶哪夠?


何況還要向董事長賈母負責隨時彙報?


賈璉主外事常常不在家,平兒也幫不上忙,所以要找姑娘們幫忙了。


找誰呢?


黛玉當然最佳人選,冰雪聰明,連琴譜都能識的。



再者寶釵外人,湘雲不常在,探春視同王夫人親生,迎惜尚小,鳳姐也有私心,黛玉這體弱的局外人是最好人選。


畢竟哪個老總,不找信任之人做出納?


第二十五回,鳳姐親口對黛玉說:“我明日還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發人送來。”


除了此事,鳳姐再難有事相求。


而書中鳳黛關係密切,雖沒明寫此事,提到邢夫人勸鴛鴦那回,鳳姐半道下車,說平兒找林姑娘有事求她,大約也是有的。


黛玉不時幫鳳姐記帳,自然留意心中有數。


所以雖不管家通過幫鳳姐記帳,黛玉對寶玉說閒時算了算,進得少出得多。


敏感如她,一葉落而知秋,耳聞親見了吃穿用度的變化,認識到賈家的財務赤字,顯出衰敗之相來了。


因木石前盟來還淚,不食煙火的林妹妹也關心起經濟,也是因愛生憂之心矣。


幸生


黛玉不管家,但是心中有算計。整個賈府的多數人,都只知賈府勢大,後臺又硬,不僅有王爺撐腰還有貴妃撐腰,自然可以隨意揮霍,不怕哪天銀子短缺。可是林黛玉深居閨房,卻比那些出出入入的大男人更有見地。黛玉和寶玉閒聊探春管家時說:“我雖不管家,但是每日閒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節省,必致後手不接。”所以黛玉在閒暇的時候就憑簡單的所見所聞,就能知道賈府中整個財政情況的大致情況,已經很不簡單了,也說明了黛玉若走心管家治家一事,定然也能夠讓人眼前一亮,讓人們看到她的另一面。

林黛玉作為小姐,在沒有管家的時候就能一語道破探春改革的必要,能夠隨心一看一算,就能看出賈府癥結所在,這早就已經超出了府中上下一干人等的眼界。再加上賈母或是王夫人、鳳姐的隨時提點,聰慧過人的林黛玉定能夠勝任寶二奶奶,不一定就比薛寶釵管家治家的能力差。作者沒有濃墨重彩的描述林黛玉這方面的才能,只通過幾方面給出了提示,不是因為林黛玉能力不足,而是在作者看來林黛玉的重點並不在此。


Koko樂


林黛玉確實不管家,但是,不管家的人並不等於不會算賬。作者在這裡再一次表現了黛玉的聰明。黛玉不僅善詩文、工女紅,且會“打算盤”,她在心裡一合計,就知道賈家的進出必是出的多進的少了。

作者一方面在表明黛玉聰明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在細節中透露這個家必敗的原因。“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這就跟前面冷了興說的“安富享貴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對上號了。

這說明黛玉平常雖然不管事,但她是個有心人。倘若真有一天由她來管事,她也是能挑得起這個擔子的,她並非那種庸庸碌碌的無能之輩。王夫人不選擇她,一定也不是因為她不能幹這樣的理由。

另外,通過林黛玉的口說出這樣的話來,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我們都知道,在這個府裡的媳婦姑娘們當中,林黛玉是最不食人間煙火的那一個,她既不用像寶釵那樣要顧及自家的生意,時時刻刻替哥哥和媽媽著想,早把薛家的算盤噼裡啪啦打得錚錚響,也不用像史湘雲那樣出個門還要惦記著帶上女紅活來幹(用襲人的話來說,黛玉是“舊年好一年的功夫,做了個香袋兒,今年半年,還沒見拿針線呢。”),為生計而操勞,更不用像探春那樣直接走到管家的前線,而對各種人事和尖銳的矛盾,親身體會當家的難處。

可是,就是像林黛玉這樣什麼心都不用操的人,都能看出賈家存在的問題,心裡一算計,就知道賈家問題的嚴重,那麼在其他人的眼中,賈家的問題就更嚴重了。作者在這裡運用了對比和襯托的手法,讓我們看到了賈家所面臨的危機。

看到這裡了,點個贊再走吧。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並轉發分享!


蘇小妮


很多黛粉拿這件事來佐證黛玉有管家能力,只能說明這些人對管家有誤解,對黛玉也有誤解。對管家有誤解很正常,畢竟絕大多數沒有接觸過這麼複雜的管家實踐,對黛玉有誤解就不應該了,就想問問黛粉們,如果沒有這件事,黛玉在你們心中就是一個智力低下的人嗎?

其實,只要稍微正常一點的人,對家裡的裡有一點點關注,就能簡單地看出賈府已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要看明白非常容易,無非就是一進一出。賈府的進項有多少?賈赦拿世襲的福利,他本人都已經窮到要靠賣迎春來支撐了,又有多少用於補貼家用?賈璉的官是捐來的,只是個名聲而已,沒什麼薪水可領,唯一正常領薪水的賈政就是個五品官,而且還是個不懂得撈外快的清官,能有多少薪水?再看賈府的開支,隨著奢侈的深入,比上幾輩收入豐盛時開支更大。所以,整個賈府,基本上處於坐吃山空的狀態,看明白這個事實,需要很強在能力嗎?完全不需要,以黛玉的聰慧,當然是一看就透了。

也許有人說:迎春惜春也不少智,為什麼就沒看出來?其實不是沒看出來,而是作者沒寫而已。只寫黛玉,是有深意的。

這事發生在第六十二回,自從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後,黛玉就將精力從寶玉身上移開了,和湘雲一樣親近寶釵,並在寶釵的影響下逐步成長。這時的她,才回歸了正常人,所以才會關注寶玉以外的事,自然就關注到了賈府入不敷出的現狀。

這件事,又從側面映襯了兩個人,一個是寶玉,一個是賈母。

黛玉在成長,寶玉依然活在少年夢裡不願意醒來,以他的聰明才智,他能看不出來嗎?他只是不願意看而已,不願意去面對,及時行樂,才是他的夢想,反正天塌下來都有祖母撐著。在他固執的夢裡,只要自己不長大,賈母就永遠不會死,他的貴公子生活就能一直延續下去,所以他才會說“憑它怎麼後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們兩個的”。

寶玉的這個回答,讓黛玉很失望,也讓她發現他們之間已經有了差距,所以黛玉沒有接寶玉的話,而是轉身去找寶釵了。

此時的黛玉,與寶釵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已經不屑於與寶玉一起做夢。

那麼賈母又是什麼心態呢?

賈母在清虛觀打醮時,就已經意識到了賈府的衰敗已成必然。

賈珍一時來回:“神前拈了戲,頭一本《白蛇記》。”賈母問: “《白蛇記》是什麼故事?”賈珍道:“是漢高祖斬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滿床笏》。”賈母笑道:“這倒是第二本上?也罷了。神佛要這樣,也只得罷了。”又問第三本,賈珍道:“第三本是《南柯夢》。”賈母聽了便不言語。”

賈母為何不言語?信奉神佛的她,知道這是天意,已經無力挽回。作為支撐猢猻的大樹,賈母並沒有陷入焦慮,也沒有開始行動去做些努力,而是準備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享受該享受的富貴,不去想子孫後代的事。

第七十五回:

賈母歪在榻上,王夫人正說甄家因何獲罪,如今抄沒了家產,來京治罪等話。賈母聽了,心中甚不自在。恰好見他姊妹來了,因問:“從那裡來的?可知鳳姐兒妯娌兩個病著,今日怎麼樣?”尤氏等忙回道:“今日都好些。”賈母點頭嘆道:“咱們別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們八月十五賞月是正經。”

和賈府歷來交好的甄府被抄,賈母就有兔死狐悲之感才對,想辦法應對以避禍,但她依然不願意放棄中秋賞月這樣的享樂機會。

千紅一哭,萬豔同悲,像黛玉這樣有所覺醒的人對賈府的未來無能為力,賈母和寶玉這一對有能力改變的人卻耽於享樂,這就註定了女孩們進入薄命司的命運。

紅樓洋洋百萬言,無一處閒事,每一個細節描寫,都要結合通篇來看,不能斷章取義。


浮生漫讀


《紅樓夢》裡的林黛玉看似目無下塵,實際上黛玉懂世故但是不世故。黛玉聰明絕頂,從小接受了父母嚴格的教育,後來賈母又把黛玉當成榮國府孫媳婦進行培養,所以黛玉的管家能力非常強。

黛玉儘管不管家,但是黛玉冷眼旁觀賈府的收入與支出,也算出了賈府“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那麼林黛玉為何有如此能力呢?

第一,父母的培養。

林黛玉的父親是林如海,母親是賈敏。這兩個人是人中龍鳳,他們夫妻二人只有黛玉一個女兒,又見黛玉聰明絕頂,所以把黛玉當兒子養。兒子是要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因此黛玉的父母教會了黛玉齊家的本領。

第二,老師的培養。

林黛玉的老師是賈雨村,賈雨村是公認的才子。他是進士出身,林如海有告訴他把黛玉當兒子培養,因此賈雨村教給黛玉的東西一定日後可以立身揚名的知識。管家能力僅僅是小小的一部分。黛玉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所以黛玉學習的知識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她學習一年等於其他人學習兩三年的時間。

第三,賈母的悉心教養。

賈母接黛玉進賈府的目的就是讓黛玉嫁給寶玉,因此賈母把黛玉當成榮國府女接班人來培養。

賈母的本事人人敬服,她調教出來的丫頭,都是出類拔萃的。黛玉是賈母最心愛的女兒留下的唯一骨血,因此賈母對黛玉的培養更加上心。管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功課。

為了讓黛玉成為榮國府合格的當家主母,賈母一定對黛玉傾注了很多心血。 黛玉不負賈母的期望,她閒來沒事,就算一算賈府的收支情況,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

第四,黛玉新比比干多一竅,她敏感,心細如髮,對於賈府的管理情況盡收眼底。很容易算出賈府的收支不平衡。對於探春的管理,黛玉是讚賞的。


潤楊閬苑


提示個細節:黛玉跟鳳姐,互動是極頻繁的。

鴛鴦抗婚哪一回,鳳姐叫平兒躲出去,藉口就是去林姑娘“有事(麻)煩她”,去林姑娘那裡了。

鳳姐說“天天煩他,也不知什麼事。”

話雖是說給邢夫人聽,兩下里來往密切必定是真的。

當太太是死人啊。

鳳姐“偷”老太太的東西去當,太太都知道。

誰跟鳳姐來往的多和少,太太大體有數。

鳳姐也會想到這一點。

鳳姐可是管家,平兒是副總管。林姑娘其實是客,毫不干涉賈府內務。我是說:林姑娘一不會抱怨,二不會嚼舌,不用避諱她。平日裡大概花銷,黛玉知道,一點不稀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