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60後的這一代人,未來10年將會是啥樣的生存狀況呢?

竹籬茆舍墨客


農村60後的這一代人,未來10年將會是啥樣的生存狀況呢?

我媽也是60後的,人這一生是很難預算的。現在的生活也是過一天算一天,有計劃有時候也是往往趕不上變化。但是,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有努力過,晚年就不會留下遺憾。


我媽未來10年後的生活是幸福的,孫子在上中學,兒子努力工作賺養家。兒媳婦懂事,孫子又聰明可愛。而,自己也是退休在家幫忙帶一下孫子,有時間就做一下家務,去逛公園。就這樣度過餘下的生命。

我媽一個人把我們兩兄弟拉扯長大,特別辛苦。一個婦女帶著兩個小孩子,日子過的很艱難。就連住的地方也是借住別人的果園,在果園裡建棚生活了好長的一段時間 。可以說一家人是吃不飽,睡不好,穿不暖的。現在孩子長大了,日子也慢慢的好起來。


在農村,60後的人,他們擔憂一個是孩子的婚事,第二個是養老問題。如果孩子都孝順,結婚生子,未來10年兒孫滿堂的,而且自己也買了養老保險的,10年內也開始領取養老金了,我想這部分的老人生活會越來越幸福的。

而相反,有些農村面對天價彩禮問題,能娶上媳婦不是很容易,未來10年還在努力拼搏掙錢,希望孩子能早日成家立業,而自己沒有買養老保險的,10年後身體能幹得動的依然還會繼續幹活掙錢,為了生活也是沒辦法。


無論怎樣,未來的10年裡,希望農村60後的這一代農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三農天地


農村60後的這一代人,未來10年將會是啥樣的生存狀況呢?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人,如今已經五十多歲,人們常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在以前五十多歲的人已經到了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但是現在五十多歲的人身上的擔子還很重很重。


我的父親母親都是標準的60後,爸爸是63年出生,今年虛歲56歲,媽媽是65年出生,今年虛歲是54歲。聽奶奶說,爸爸剛出生那一年就趕上了災害年,夏天小麥剛成熟便下了一個月的大雨,冒雨收到家的小麥沒有地方曬乾全部發芽,那一年全家人吃了一整年的發芽面。雖然以前上學不要學費,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安安心心上學,大一點的孩子們要幫助父母掙公分,爸爸是家裡的長子,所以並沒有上幾天學。媽媽家孩子比較少,雖然媽媽有幸上到了高中,但是還是因為姥爺說女孩子上大學沒有用留在了家裡。爸爸下面還有三個弟弟,作為老大的爸爸很早便去大隊掙工分,在大隊解散以後便跟著親戚蓋房子,因為年紀小覺得自己身體好,經常是一身臭汗就洗涼水澡,結果老了毛病全找上來,一到下雨變天關節就特別疼,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風溼。媽媽相比較爸爸就幸運了很多,高中畢業以後進了鎮上的工廠上班,但是沒過多久隨著民營企業越來越發達,媽媽所在的工廠倒閉,到現在仍然還有好幾個月的工資沒發放。


後來爸爸媽媽結婚有了哥哥和我,日子雖然不富裕但是也不愁吃喝。好日子還沒過多久,哥哥到了結婚年紀要結婚,爸媽將大半生的積蓄給哥哥蓋了新房子,又東借西借將新娘子娶回家,因為哥哥結婚借了很多錢,所以在哥哥結婚以後爸媽便勒緊褲腰帶開始還饑荒。現在爸媽已經五十歲出頭,臉上的皺紋越來越多,白頭髮越來越明顯。雖然是有了下一代可以歇一歇,但是還有八十多歲的上一代要照顧,為了減輕兒女負擔,爸媽在本應該在養老的年紀仍然每天早出晚歸去掙錢。


爸媽屬於結婚比較早的人,哥哥結婚也很早,雖然那個時候彩禮已經漲了很多,相比較現在的天價彩禮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相信有很多60後的兒子還沒結婚,為了給兒子湊齊彩禮要一直掙錢。相比較我的爸媽還是很幸運的。

那麼60後的人在未來十年是什麼樣的呢?農村沒有退休的說法,雖然現在農民也有養老金,但是一個月一兩百塊錢的退休金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所以在未來的十年裡,60後的人還是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掙著為數不多的工資來維持一家人的吃喝。很多年輕人不懂為什麼老人那麼節儉,其實沒有父輩的節儉,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生活。


悠悠鄉村路


我生於1965年,是標準的60後,只不過居住在城市,但有許多小時候的玩伴、同學、朋友依然生活在農村,故對他們的生存狀況比較瞭解。

我國有廣袤的農村,由於歷史原因,當時幾乎不招工,故我們那一輩人,通過升學、當兵轉業、接班而跳出農門、吃上“公家飯”的人屈指可數。絕大多數,至今依然紮根農村;也有少數,通過各種途徑進城打拼,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農民工。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20啷噹歲,初生牛犢不畏虎,正是敢想敢幹的年紀,部分人走出黃土地,走南闖北,做生意、辦企業,但資源有限、缺少領路人,幾十年沉浮,大多折戟商海,一蹶不振;極個別闖出了路子,在行業有了一席之地。

而今,都已年過半百,到了知天命之年,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頂樑柱。有的兒女成家立業,家庭小有積蓄,可以含飴弄孫,享受天倫;有的後輩不器,生活不寬裕,還需繼續奮鬥;還有的疾病纏身,日子緊巴巴,時刻鬆懈不得。現在經濟改革處於轉型期,陣痛不可避免,錢難掙,更不經花,60後處於一個尷尬了年齡段:立足土地吧,農產品不值錢,種植、養殖只能活口,發家致富出路渺茫;出去打工呢,又受限於年齡、身體、家庭情況,進退兩難!好在經歷過苦日子,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砥礪前行,終有柳暗花明之日。


北大屠夫陸步軒


我是63年的,我上學是九年制的,79年高中畢業,再復讀一年都沒考上什麼學校,由於小學是農業學大寨,初中又修水庫,改河,初中基本上沒學到什麼知識,基礎太差,七六年打倒四人幫,七七年恢復高考,本來是大好機會,結果是我們本只有一個考上了縣級師範中專,80年十月份進城打工了,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82年我來深圳打工,在流水線幹了幾年,流水線的苦只有我們這些打工妹才知道,後來遇上我先生我們做點小生意,生活也過得去,由於我當年沒考上大家,我對孩子學習特別關心,管得嚴,還好兒女爭氣04年和06年兩個都考上了大學,現在兒女都結婚了,97年在深圳買了房子,現在和兒子,兒媳婦住在一起,還好兒女生活都過得去,有生活費給我,我每天接送孫子上幼兒園,我覺得我的日子還可以,我好多同學跟我一樣,常常幾個同學聚在一起喝茶,吃飯,感恩黨的好政策,改革開改,我是幸運的,我相信我會有幸福的晚年。


琳53236086


農村60後的這一代人,未來10年將會是啥樣的生存狀況呢?

農村60後的這一代人,未來10年將會是啥樣的生存狀況呢?都說五十知天命,60後的老人已經進入了人生的花甲階段,應是享福的年紀了,但在農村還是有很多閒不住的老人還在奮鬥

未來十年將會是什麼樣的生存狀況?

小唐的父母就是六零後的,未來十年父母一定是健康的,也是很幸福的。爸媽就我和弟弟倆個孩子,現在我們都各自成家,雖然說不上什麼大富大貴,但吃穿也是不愁的,弟弟大學畢業在城裡有穩定的生活,父母在農村種點田地,沒事打打小牌,下下棋,想孫子的時候就去城裡小住一段時間,日子過的也挺安逸的。未來十年,日子會越過越好,除了自己年紀大些,孫子外孫也都長大成人,也可以享享他們的福了。




六零年代的人很不容易

像我父親這一輩人是特別造孽的,那時農村鬧饑荒,連頓飽飯都吃不上,父親小的時候,因為家裡人多,他每次吃飯都吃不飽,那時候生活在大集體,每家都是要出去做事掙工分的,每家的糧食都是按工分發的。

爸爸說,他很小就開始幫著家裡掙工分,像什麼撿牛屎啊,挖草皮啊,曬穀子等等,到了上初中的時候每天清早去山上砍一擔差不多兩百斤的柴可以抵一天的工分,所以每次上課他都遲到



到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他們身上揹負的擔子就沒鬆懈過,孩子結婚,買房,帶孩子一系例事情又壓在他們身上。孩子結婚要給錢,買房也要拿錢,生了小孩還得幫著帶幫著養。他們很少為自己考慮,永遠都在為孩子擔心,總想著怎麼才能減輕他們的負擔,所以說六零後的老人真的很不容易


總結:六零後的老人真的很不容易,為了子女付出太多。未來十年,希望老人們都能安享晚年


小唐話三農


我就是60後!六二年出生,是個農民!

你問;我們這一代農村人,未來十年生活是啥樣子的?

農村窮,農民苦!特別是60後,小時候是;越窮越光榮的時代,吃不飽,沒衣服穿!很小就要去幹活,早上起來撿雞糞,中午放學,割草餵豬,下午放學,拾柴做飯!一個字;就是苦,年青時;趕上好正策,改革開放,但是那時年青,什麼都不懂,又沒有本錢,只有在家種田,過後取妻生子,紮根農村,一過就是幾十年,現在負擔任然重!幾十年,就重複做幾件事,種地,搬磚頭,提灰婁,苦活,累活,髒活,都是我們幹!沒有,退休費,沒有,養老金,只能靠自己,

你要問我們這一代農村人,十年後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我只能做一個猜想,國家對農村政策,越來越好,兒女要是孝順?我們這一代農民,大多數也會過的很好!因為,我們吃貫了過苦,受過了罪,我們對生活沒有過高的追求了,很容易就滿足了!


沈正明517


農村60後的這一代人,未來10年將會是啥樣的生存狀況呢?

農村60後這輩人,屬於我的父輩人。他們這輩人前大半生的經歷,大都心酸至極。六七年代那會兒,每天操心的卻是每頓飯該怎麼解決,是否可以吃上頓飽飯。

記得老爸常常給我講,說他十三四歲就跟著生產大隊搞建設修水庫,修渠道。每天出門天還沒亮,一路走個幾十里路,體力勞動一天,有時候席地而睡,有時候得走回家,第二天繼續這樣的勞動。可能是老爸經歷的多,對我的要求也比較多。作為一個八零後,基本沒賴過床,漸漸的也沒了那習慣。

其實,老爸他們那輩人雖然經歷了計劃生育,但是那會兒還是有很多家庭有子女兩三個,且一般都是80後這批人了。說說如今80後的人,正直三十而立之年,成家立業,努力擔當。

而在80後成家立業的時候,作為60後這輩人卻是80後的強大後援力量。辛苦大半生,很多60不得不將自己所有積蓄拿出來,支援子女,或結婚,或買房,或創業。可能60真的是最操心的一輩人了,可能他們後面的十年一樣過的勞累辛苦吧!


60後的父輩已經都奔著六十歲去了,我覺得無論條件好或壞,也該讓他們歇歇了。能讓他們別操心,就不要去打擾,能不讓他們去承擔,就多一點喜報。工作之餘,多拿出些時間去陪陪他們,若條件允許多陪他們出去看看。

我覺得當他們老了,就該安享不多的餘生!大家覺得呢?


著迷丶大鄉村


就屬六零後出生的人苦,我是六二年出生的,剛懂事起,就吃不飽穿不暖了,那時的天氣特別的冷,都到來年二月份了大雪還沒膝蓋呢,如今的生活好了,可還得拼命的幹,給孩子們買樓買車娶媳婦的,孩子們的事圓滿了,自己的身體也就垮了,上有老,下有小,所以,只要能幹得動,就得去打拼,最苦的還是以後的日子,兒女們都離得遠遠的,誰能照顧你啊,身體好的還行,吃喝拉撒能自理,身體不好的,那就遭罪了,唉,,,,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啊。


秦寶海9


農村60後這一代人,現在正處於50~60歲之間的年齡段,剛好是我的父輩這個年齡段。他們經歷了農村的風風雨雨,大部分的60後今生或許難以和農村分割開來。他們現在已經站在60歲的門檻上,大部分孩子已經成家立業。

1.我的父親是60後,家裡有三個兄弟。那時候家裡很窮,父親早早的就不上學了,幫著爺爺奶奶幹活。稍微大一點就去學泥瓦匠手藝了,聽奶奶說,那時候晚飯能吃一個雞蛋,都是件很奢侈的事情。

2.我的母親也是60後。家裡有6個兄弟姐妹。我的母親小時候吃了很多的苦,上了幾年小學就出來幫我外公外婆幹活了。母親是最能幹的一個,心靈手巧,又能吃苦,我的外婆常跟我說,最心疼的就是我的母親,我母親小時候為家裡吃過很多苦。

3.父母結婚後,就一起創業了。那時候是計劃生育,就我一個獨子,他們奮鬥了半生,都是為了我成家立業。

4.我成家立業後,他們常考慮的事情就是幫我帶孩子和養老的事情。辛苦了大半輩子,存下來的錢都讓子女結婚用了,如果存款不多還要去外面繼續工作。

總結:我的父母的經歷應該是現在大部分農村60後的寫照吧。作為我們父輩的60後這一代人,是十分辛苦的一代,為了子女能夠過上好日子,有的到現在在操勞著。





村官哪些事兒


我65年出生,84年學校畢業沒考上學校連打工地方都沒有!後來虧我哥找人託關係進了供銷社,賺了點錢在農村老家蓋了幾間瓦房,在當時很不錯,可惜後來供銷社倒閉,本人又沒有任何技術!只有做點生意,其間還被騙過,感覺我們60後人都很厚道,實在!具然被比我小的人騙了!如今沒有積蓄!兒子己結過婚,女兒還在讀大學!還好找一份保安工作二千多元一月只能維持家裡日常開支!交的養老保險都是兒子幫交的!如果沒有貪心!等幾年退休日子也舒心!生活就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