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山石盆景快速生苔

《中國畫論》中指出“山石為骨骼,樹木植物為毛髮”。一盆枯燥泛色的山石盆景如果能生長一層茸茸青苔,則可使山石盆景增添生命感,從而“活”起來,目前山石盆景快速生苔有三種常用方法,現介紹如下,供初學山石盆景者參考。 一、移苔法:先將山石用水浸泡數日(一般為5~7天)取出晾乾備用。取粘土摻少量澱粉,用淘米水調成稀糊狀膠體。將山石置於泥漿中翻滾使之沾滿泥漿,也可用廢毛筆將泥漿塗刷于山石之上,然後用剷刀鏟取自然生長的青苔,逐塊貼於沾有泥漿的山石上。置於背陰潮溼處養護,在氣溫較高的條件下,數日便可成活。

如何使山石盆景快速生苔

二、塗植法:從野外取回長滿青苔的地表皮,將其輕輕搓碎,摻人上法調製的泥漿並拌勻。然後浸塗山石,置山石於背陰潮溼處,也會很快長滿青苔。

三、淋育法:將山石置於淺盆中,經常用淘米水、菜葉、豆殼浸泡過的“營養液”淋灑。每次淋灑後即用塑料袋罩住山石,以保證足夠潮溼。若氣溫在20℃以上,則一個月左右便會生長出綠茸茸的青苔。

如何使山石盆景快速生苔

盆景愛好者都喜歡讓盆景長出青苔,尤其是山水盆景,幾乎是非有青苔不可。因此,怎樣使盆景長青苔就成為廣大盆景愛好者求知的課題。有些人用以下方法讓其長苔:用生芋艿擦塗在石上,再用米泔水澆灌;用地瓜在石上磨;用紅土和水調成泥漿,塗在石上。再撒上骨粉。這些小經驗靈不靈呢?我認為,這些小經驗有對的一面,也有不夠科學的一面。 一切植物都是靠種子或菌類繁殖的。青苔是靠孢子繁殖的。當孢子成熟時,它就會從母體分離彈出,隨風飄飛,著落在適當溼度又可附著生長的地方,它就很快地繁殖成株成片;若著落到乾燥板硬的地方,它就長不成。所以僅靠人們創造一個讓孢子可以著生的“培養基”,而沒有把盆景放在附近有青苔的地方接種孢子,自然就會出現長不出青苔的觀象。

如何使山石盆景快速生苔

青苔種類很多,常見的大體上有四類。

一是大苔,常長在樹林的樹幹基部或多泥的石上,植株太大,僅可用於特大型盆景。

二是草狀青苔,常長在荒山廕庇有泉的石坡上。這種青苔,作山水盆景,恰如國畫裡的地上草,形狀極美,但較難找。

三是金魚草狀青苔,常長在廕庇且帶有少量泥土的石披上,這種最普遍。

四是細葉如絨青苔,蒼翠欲滴,常長在廕庇的牆腳磚上,適用於小盆栽和大尺度的(即大空間的)山水盆景。如配植適當,可讓盆景更加美麗可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