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切除後,還會復發嗎?


在消化門診我們會經常見到有患者做完胃鏡後報告上寫著胃息肉,一般小的息肉在做胃鏡時就直接鉗除了,將鉗除下的部分送病理檢測,看是良性還是惡性的。那將息肉鉗除後還會復發嗎?

胃息肉是一種癌前期病變,胃息肉的產生和好多因素有關,比如飲食、遺傳、情緒等,息肉的鉗除只是將突出的部分除去了,並沒有改變胃裡的整體環境,所以不能保證胃息肉不再復發。

胃息肉可見單發或多發,一般單發的比多發的癌變機率要大。直徑從1mm~10mm不等,直徑較小的可以從鏡下直接鉗除,直徑較大的在鉗除之前需要做相關檢查,比如凝血功能檢測,避免在鉗除後出現大出血,造成進一步傷害。患有胃息肉後其症狀和普通胃病無明顯差異,也會表現為胃疼、胃脹、燒心反酸、噁心嘔吐等。

那既然不能保證息肉的復發,在平時生活中可以做些什麼來預防其復發呢?

主要從病因入手,首先,在飲食上要注意,一般有胃息肉的人都伴有胃炎,所以,飲食要規律,少吃辛辣刺激、油膩,戒菸戒酒,以免對胃粘膜造成進一步刺激,誘發息肉生長。其次,保持情緒舒暢,好多研究都表明,息肉的產生和情緒有很大關係,如果長期緊張、焦慮、悶悶不樂就容易誘發胃息肉。

患有胃息肉後要定期複查胃鏡,一般如果沒明顯症狀可半年左右複查一次,以早期發現病變,早治療。尤其是有腫瘤家族史的患者更要引起注意。

本期答主:張曉玉,醫學碩士


杏花島


胃息肉是胃黏膜侷限性良性隆起病變,一般分為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由密集的排列擁擠的增生旺盛的腺體組成的,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變率可達30%~58.3%,但是隻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是可以預防其癌變的。增生性息肉屬於腺體增生延長,癌變率只有0.4%。

胃息肉潛在的危害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可能癌變;二是如果不予以切除,息肉長大後可能引起胃出血。

胃息肉誘發因素與愛喝酒、吃肉,有胃癌家族史,受到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有關。多數人的胃息肉患者無任何症狀,當合並胃炎等其他疾病時,一般表現為腹脹、腹痛以及噁心嘔吐、厭食等,這些相似症狀也常造成胃癌的漏診、誤診。


治療選內鏡下切除是治療胃息肉的首選方法,常用高頻電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氬離子凝固法等。息肉複發率還是非常高的,為了防止胃息肉癌變或復發,患者應每年都通過內鏡定期隨訪,還可發現息肉復發,並給予及時治療以防止癌變。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法,遠離胃癌。喜歡我,請關注我們,讓你更瞭解你的胃。


中西醫結合魏大夫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長出的突起狀乳頭狀組織,較小時常無明顯症狀,一般都是在胃腸鋇餐造影、胃鏡檢查或其他原因手術時偶然發現。

“息肉”這一名稱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觀察到的隆起物。較小的胃息肉可以不切除,定期複查胃鏡,看息肉有無繼續長大,如果一直無明顯變化,可一直不處理。一部分小的息肉與炎症有關,也可以進行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胃內的炎症後再複查胃鏡。胃息肉有單發也有多發者,一般可經胃鏡直視下導入激光切除,術後原胃部不適症狀一般可消失,預後是不錯的。

胃息肉也不是太大的胃病,如需要治療一般需要在胃鏡下切除,可住院觀察,一般3-5天可以出院。胃息肉切除後,一般不會再長,經內鏡切除是胃息肉治療的首選方法,主要有高頻電凝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龍絲結紮法及氬離子凝固法等。其實胃息肉一般多為良性,無症狀者不需治療。增生息肉為非腫瘤性息肉,因為一般不會發生惡性病變,經內科對症處理後效果較好。腺瘤性息肉癌變率可達30%~58.3%,活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即宜手術治療。

經內鏡切除是胃息肉治療的首選方法,內鏡治療息肉方法簡便,損傷小,費用低,多數為1次性治療,少數需分次切除。通過內鏡定期隨訪,還可發現息肉復發,並給予及時治療以防止癌變。


家庭醫生在線網


胃息肉切除後,還會復發!因為息肉手術未除病灶,手術後需服息福欣消除病灶避免息肉復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