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傳》口碑收視雙走低,引發人們思考,古裝劇質量怎樣能提高?

卓友翰


如今國內影視劇也就兩極分化 : 古裝劇和抗日劇。古裝劇中有歷史劇(如《大秦帝國》、《羋月傳》等)還有“遐想劇”(如《宮鎖珠簾》、《步步驚心》等)。

“遐想劇”我們就不說了,本來就是編劇遐想、虛構出來的故事,我們看個熱鬧就行,沒必要過多的追究其根源。既然問到了《重耳傳》,那我們就來說一說這部歷史劇。



《重耳傳》講述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勵志復國,並與齊姜、驪姬、嬴月、季隗之間的感人虐心的故事。此片介紹是由真實歷史改變。沒錯,歷史上是有晉文公此人,而且是一位不可多得君王,劇中出現的其他人物應該歷史上也有出現。

可是為什麼口碑收視雙低呢?

1、服飾。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紡織技術等還不是很發達,服侍樸素、顏色單一,可是這部劇中讓人眼花繚亂,五彩繽紛。

2、演員造型。劇中女性演員化的妝比現代還現代,抖音上的有些女人都比不過,還有髮髻等,太過前衛,明清時期可能都不及。



3、劇情。《重耳傳》聽這個名字就是講“重耳”的。既然這樣,請將重點落在重耳如何復國,和他的大起大落上。而不是變成了一部猶如“清宮戲”的宮鬥,女人鬥心思,男的爭太子。

4、人物。演“晉文公”的演員,我真的無力吐槽。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的大人物,能不能有點陽剛之氣,歷史劇又不是青春偶像劇,這娘氣的小眼神。如何做的了“霸主”。



現在國內影視市場需求旺盛,清朝拍爛玩壞了,影視公司們開始把魔爪伸向唐朝、明朝、宋朝、秦朝、甚至春秋戰國。像這種歷史劇,請遵循歷史,還原歷史的本質,包括人物、劇情、服飾等等。也請參照《大秦帝國》是什麼樣子的?哪怕是看看《羋月傳》的場景服飾也好吧。


90影視秀


奇裝異服,花裡胡哨,是現在古裝劇的一大詬病,很討厭。

劇情不符合歷史不要緊,起碼要符合常理,另外拜託編劇不要整天宮鬥,或是記流水賬。

我記得重耳離開晉國的時候已經四十多了,回來當晉公的時候已經六十多了,你能解釋一下為什麼

這二十多年來他始終是一個年輕人的模樣?



只能指望山影和正午陽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