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將領著大衣為何不穿袖子?

ee-超Lz


誠邀,如題。軍裝是一隻部隊給人的第一印象,一般來說軍裝的款式,穿法都是有其特定規矩,那麼在民國時期為何國民黨將領喜愛把大衣披在身上而不好好穿著呢?小編以為原因可以這樣理解。

首先,好看

將軍也是人,是人就會有審美方向的要求。想象一下,如果國民黨那些肥頭大耳的將軍把大衣的袖子穿上,再把釦子一系,捆的緊緊的感覺像不像一頭粽子?反之如果只是披上大衣,不但顯的精神,而且頗有古代將領披風之意,自然受到了廣大將軍們的歡迎。


其次,給蔣介石獻媚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殍。實際上國軍披大衣的傳統,還要從蔣介石對無袖大衣的喜愛說起。據說1923年的時候,蔣介石無意間看到督察布瑞南先生身上披著的一件無袖大衣,很是喜歡,於是,他的妻子(還不是宋美齡)詢問督察布瑞南身上大衣的由來,並讓香港的裁縫師也給蔣介石做了一件,當蔣介石收到大衣時很是高興。自此蔣介石到哪裡視察都會身穿一身無袖大衣,所謂上行下效,這個風氣在國軍中也就推廣來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軍大衣,小的時候見過,真的是特別厚啊。

自己爺爺曾經是國民黨的一名軍官,後來48年的時候跟隨部隊起義了,加入了我黨幹革命,家裡還有爺爺以前在國軍時候的照片。

那件軍大衣真是特別厚實,不過是建國以後發的,我記得以前爺爺偶爾出去會披一下,確實不用套袖子,因為它又長又厚,這樣披著足夠保暖了。還有一點就是軍大衣版型特別規整,袖子就是直挺挺的垂下來,那麼厚的衣服如果穿袖子,雙臂下垂的時候無所謂,一旦抬個胳膊彎下雙肘啥的,袖子肘關節部位就會緊繃,十分難受。而且那衣服在家裡肯定是脫下來的,太厚重穿上穿下不方便。

今天看到題目,想起自己爺爺披大衣的情景,以前只覺得披大衣方便,現在這麼一想或許還真有可能是以前遺留的習慣呢。現在影視作品裡好多國民黨將領披大衣,印象最深的就是著名的帥哥將領張靈甫,大衣一披,說不出的英明神武。看看李幼斌老師飾演的張靈甫。


至於為什麼那麼多國民黨將領喜歡披大衣,我覺得主要還是蔣介石起的頭。蔣介石出身算不上多麼好,但是對於穿衣什麼的特別講究,他的夫人宋美齡是大名媛還留過洋,蔣介石在穿衣打扮上自然不能隨便。除了正式的服裝之外,蔣介石似乎特別鍾愛斗篷,確實,一件斗篷可以讓人平添幾絲飄逸瀟灑之態。而且實際上,張學良也會經常以斗篷形象示人。

既然老大鐘愛的東西,下面的人當然要效仿,不過一般的軍官將領由於工作職位關係,平日裡穿好衣服再加個斗篷肯定不方便,想象一下各個軍官都穿斗篷呼來呼去的場景。但是斗篷不穿,軍大衣脫去袖子再穿,照樣可以穿出斗篷的瀟灑飄逸。於是乎,一般軍官將領之間也就流行披大衣了。這種景象,其實很正常,今天開會報告什麼的,好多人也不再西裝革履了,而是特別喜歡穿個夾克,原因不言而喻。


一覽眾河小


這叫時尚!

這和當時流行穿中山裝是一樣情況。請看下圖:

看見面前那兩個口了麼,一般手是從那裡伸出來,這是披風斗篷設計。

當時的國民黨將領穿的衣服都是沒袖子,主要是因為蔣介石。當時蔣介石特別喜歡穿披風,而且直接影響到了他的下級。當時還不是蔣委員長的蔣介石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看中了別人穿著的披風,十分喜歡,當時他的妻子陳潔如看見了蔣介石喜歡披風,所以就做了一件披風給丈夫。

自從有了披風之後,蔣介石都會穿著披風參加一些重要會議場合,因為他覺得披風穿起來很帥,看起來精神抖擻,嚴肅威風。所以當時就因為蔣介石掛起了一陣披風潮流。開始是披風,那冬天呢?冬天就成了披大衣,當時就沒有將領會選擇把手放袖子裡面,走路帶風就是披風的感覺。披風就是擋風的作用,但是因為蔣介石喜歡所以性質在當時就變了。因為蔣介石參觀軍隊,或者是在巡視時發現其將領穿的是披風時就印象好許多。所以當時的將領紛紛瞭解了,所以全軍將領都穿上了披風。

在我們平時看的抗日劇,或者有關國民時期題材的電影時,往往都能看到一隻手插口袋,一隻手露在外面比劃著的畫面。確實,穿上披風看起來十分的帥氣。而且蔣介石跟其妻子陳潔如離婚後,那件披風還一直保留著。


四十五度軍報


在觀看影視劇時,有心的朋友們總會發現,國民黨將領們時常會披著一件軍大衣,看起來威風凌凌,氣度不凡,構成了那個年代鮮明獨特的時尚標籤。其實,國民黨軍官的這種時髦風潮源起於他們的委員長蔣介石的著裝喜好。

(蔣介石著大衣)

當年,蔣介石還是國民黨黃埔軍校的校長,他和第三任妻子陳潔如一起去香港遊玩,受到了香港督察的熱烈歡迎。當時,督察身上披了一件黑色的披風,看起來氣宇軒昂,帥氣的著裝深深地吸引了蔣介石的注意,席間,他不時將瞥向這件披風。雖然蔣介石咩說什麼,但妻子陳潔如將這一切看在了眼裡。離港之時,她將蔣介石的身形尺寸告知了督察,拜託他幫忙為丈夫定做一件披風。

(蔣介石陳潔如)

後來,蔣介石收到這件披風,簡直愛不釋手,每每有重要場合,他都會著這件披風出席,看起來精神抖擻、威嚴有加,甚至跟陳潔如離婚之後,他都一直收藏著這件披風。

古語云,上有所好,下必投之,這句話非常有道理。看到蔣委員長身著的披風,國民黨內部的軍官們紛紛效仿,一是投其所好,可以無形中增進自己與蔣介石之間的關係,為自己晉升創造機會;二是蔣介石這個人對儀表非常重視,穿一身披風,既顯得威風、嚴肅,又不失幹練整潔,可以提升自己在蔣介石心中的印象;三是披風的確很帥,而且自帶身份象徵,追逐時尚潮流是大部分人的本能。

(張靈甫披風:符合經典的傳播學現象)

後來,為了與蔣委員長區別身份,加上披風比較單薄,因而為了禦寒,同時又保證風度不打折,披軍大衣就成了國民黨內部軍官們的最佳選擇。因此,我們常常看到國民黨將領著大衣而不穿袖子。其實,這種時尚潮流很經典,到我們現在都不過時。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必須明確兩個問題,首先是不能什麼黑鍋都得由蔣介石來背,如果認真觀察歷史上蔣介石的戎裝照片,應該會發現他有三款外用裝束,第一是北伐時期所穿的“軍大衣”;第二是南京政府建立以後到抗戰爆發之前的“黑斗篷”;第三才是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軍用斗篷”;其次是提問的暇疵,既然稱為“軍大衣”那就一定有領有袖,否則就是軍用斗篷了。



“斗篷”分為普通和軍用兩種,網傳蔣介石很早喜歡上斗篷是因為如夫人陳潔如,我們不去考證它的真偽,只須注意那種黑色的斗篷(或稱大氅)上面是沒有軍銜的,所以並非軍隊專用,它只能算作高級將領的自用或專用服裝,用以防寒和耍酷。

斗篷的歷史雖然可以追溯到我國明代,但我國古代是叫“披風”的,而歐洲早在十一世紀便有如此穿戴,應該可以確認單單就“斗篷”而言是舶來品,因為歐洲尤其是英倫地區很早就將斗篷用作正裝,喜讀福爾摩斯小說的肯定明瞭。



(北伐時期蔣的軍大衣)

軍用斗篷發明於歐洲,很不幸的是,近代東方最早用為制式軍品的則是日本,因為小日本的軍制軍服早期都學自歐洲,在“昭五式軍裝”定型和列裝的1930年,日本軍隊已經給軍官設計製作了軍用斗篷。而在同一時期,蔣介石剛剛完成北伐正在跟馮閻李進行中原大戰,國民黨軍隊還騰不出手來進行軍裝和備品的制式化,更別提用途比較特殊的斗篷了。

直到1936年1月20日,國民政府頒佈《陸軍服制條例》之後,才將所有軍服的制式明文統一,如此,孰先孰後一目瞭然。 日本鬼子的軍用斗篷有士兵和軍官兩種,高銜級軍官的斗篷一般是細毛呢所制,懸垂性能好,比較輕便和挺括,如圖中土肥原賢二就任第14師團長時的照片,就是身著日軍軍官斗篷。

(土肥原)

同時日軍還列裝了軍大衣(官兵兩種)、風衣和雨衣,這些服裝尤其是軍大衣與斗篷是不能混為一談的,關東軍軍官的暱子大衣、士兵的棉大衣真實客觀存在過,斗篷只是少數高級軍官穿用,因為在作戰時非常不便。

因此,蔣介石身上的斗篷要分為兩個時期,之前是個人喜好的黑色大氅,可以禦寒、扮酷和防彈(裡面帶夾層,據說墨索里尼還專門贈送過),但並非軍用,明顯的區別在於領子上並沒有軍銜,尤其是西安事變逃跑不慎扭傷了腰以後,柺杖和斗篷成為他離不開的兩樣東西。



(近代歐洲斗篷)

國民黨部隊的軍用斗篷大體出現在1935到1936年間,很明顯模仿自日本軍隊,包括什麼“總隊附、團附”的官職也是學自東洋,這是需要承認的事實。 抗戰爆發以後,蔣介石外出會見客人或檢閱部隊時,所穿的已經是綠色的軍用斗篷,衣領上有明顯的三星上將標誌,同時在斗篷前襟開出兩個口子,方便握手等等。

所謂斗篷,準確釋義為披在肩上沒有袖子的外衣,形如鬥故稱斗篷,又稱“一口鐘”或“一裹圓”,其短者稱帔,長者才稱為斗篷。縱觀歷史圖片,其實國民黨軍隊中高級將領身著斗篷的少之又少,其一是模仿蔣介石是要倒黴的;其二前面講過了,在作戰中行動極不方便,就是個防風禦寒的樣子貨,大多數時間,這些將領們還是穿的軍大衣。



至於我們在一些影視劇中所看見國軍將領大肆穿戴斗篷的鏡頭,則無需當成真實歷史看待,到1944年前後,大批美式呢子軍大衣裝備軍隊,高級軍官根本沒有用斗篷的必要。斗篷得以成為軍用的重要原因是騎兵的出現,二戰時期蘇軍騎兵每人一件,而隨著騎兵成為夕陽軍種,它已不再流行。

那麼斗篷和“披風”的區別又是什麼呢?嚴格來說就一句話,斗篷無袖而古代披風有袖,但實際上近代以來經常稱謂的披風都是“斗篷”,比如英國國王加冕典禮上和大學博士服的禮儀披風等,都已經不是我國古代所定義的“披風”了,不妨說,到近現代時期兩者已經混為一談了。


度度狼gg


因為又防寒又帥啊。與其說將領們不穿袖子,不如說他們一直將大衣當做披風而已。而國民黨將領對斗篷或者披風的熱愛,完全出自於對蔣介石的效仿。這種感覺就像當時的納粹紛紛學習希特勒剃一小撮衛生胡一樣。

其實可以想象一下,在軍列之中一個將領的身影如何凸顯出來,能夠讓士兵們一眼看過去就知道:嗯,這個人不一樣。靠顏值和氣場是比較難的,主要還是靠著裝。穿著披風給人一種走路帶風的感覺,蔣介石第一次在香港看到香港警局的督察布瑞南身穿的毛呢披風時就十分神往,多看了兩眼。他還在當時還是他老婆的陳潔如面前多次提到這件深色呢質大氅,說它足夠神氣、別緻。

丈夫的小心思怎麼會逃過陳潔如的眼,在和蔣介石離開香港的時候,她偷偷去找了招待他們的好友李時敏,請他找香港的裁縫師傅給蔣介石也做一件一樣的。李時敏爽快答應,陳潔如也將此時默默藏在心中,沒有告訴蔣介石。

當蔣介石正在廣州準備著去俄羅斯的考察行動之時,這件披風恰巧郵寄到了蔣介石在廣州所住的旅館之中。這是一件相當考究的披風,不僅僅面料奢侈,領子上還鑲嵌這金絲絨邊。後來陳潔如回憶那天蔣介石看到披風時的樣子,說蔣介石十分開心,穿著它走來走去還在鏡子前照了好久,像一個孩子一般。

陳潔如如是寫著:蔣介石此前從未因為一件衣服高興成這樣,他並不關注衣服的質地或者裁剪,他只是看中這件披風的與眾不同,在穿上這件披風之後,蔣介石臉上露出了無法言狀的喜悅。

蔣介石來到了俄羅斯,還頻繁給陳潔如寫信,附上的照片都是身穿披風的瀟灑模樣。後來在很多的重要場合,蔣介石都會披著這身披風。但是這身見證這陳潔如悉心和愛意的披風,卻始終沒有保住他們的婚姻。陳潔如被一身貴族光環的宋小姐取而代之,成為了這場政治聯姻的犧牲品。

可笑陳潔如離開了蔣介石,但是蔣介石對披風的熱愛卻依舊專一。後來他又有了一件標誌性的黑色披風,是他的侍從室專門委託南京的軍服店製作的。蔣介石對自己的裝容要求頗高,對於他手下的將領也是要求嚴格。漸漸的,國民黨的將領也有了身披披風的習慣,後來國民黨高級將領的軍裝之中也配備了整齊的黃棕色斗篷。


木劍溫不勝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如果你的老闆喜歡打乒乓球,那麼不到一年,整個公司可能都是乒乓球高手,為什麼呢?因為領導愛打乒乓球,你打的好領導喜歡你,你就有升職加薪的機會,你在公司就比較舒坦,從古至今一直是這個道理,國民黨將領穿大衣不穿袖子也是這個原因。

當時的老闆就是蔣介石,而這些備受老闆青睞的,也就是這些將領,他們大多是黃埔軍校出身,也大多都是穿著大衣不穿袖子,走起路來威風凜凜。

說起來,蔣介石對於大衣,也有過一段故事。

1923年,那時候的蔣介石雖然已經小有名氣,是政壇上的新星,但是離權力中心還差得遠,這時候的他還沉浸在和第三任妻子陳潔如的風花雪月之中,在一個軍閥朋友的邀請之下,蔣介石帶著陳潔如來到香港遊玩,在香港,有一位英國在香港的督察接待了蔣介石夫婦,在督察家裡,蔣介石見到了令他心儀的東西。

在和督察交談的過程之中,蔣介石時不時地往旁邊的披風看去,甚至有時目不轉睛,原來,他看上了這一件英國式的披風。

等到蔣介石回到廣東,沒多久他就收到了一件量身定製的披風,關於這個披風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香港督察看出了蔣介石的心思,而且覺得蔣介石大有前途,即便不能抱大腿,交個朋友也不錯,於是根據蔣介石的體型訂做了一件披風給他寄了過去。另一種說法比較浪漫,溫柔體貼的陳潔如,看出了蔣介石的想法,於是根據丈夫的身高體重,在香港託人訂做了一件。

不管這披風的來歷如何,蔣介石收到之後是愛不釋手,而且很長時間都穿著這件披風。後來,蔣介石把陳潔如送出國,迎娶了宋美齡,然後逐步登上了權力的巔峰,這時候披風依舊是他的最愛,走到哪裡都要披著,不知道是真的喜愛披風還是對陳潔如舊情難忘。

俗話說上行下效,任何時候都一樣,蔣介石經常披著黑色披風出現在公眾面前,將士們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而這時候國民黨軍官有一種大衣,雖然有袖子,但是衣服的長度和披風差不多,所以將領們開始把大衣當做披風穿,不穿袖子,走起來像自己的領導一樣威風。

話說回來,無論是披風還是大衣,穿起來確實威風,想想看,走在士兵們的面前,穿著拉風的大衣,是多麼有面子的事,所以後來國民黨將領無論高低,基本上都有大衣。而蔣介石對軍隊的服飾也很看中,甚至一度因為士兵們的衣著不夠整齊而罷免了一個將領。

然而大衣雖然威風,卻沒法提高戰鬥力,追求排面的國民黨最終還是失敗了。


無筆史官


孫中山是蘿莉控,其實蔣介石也是!1918年把妹達人蔣介石31歲時,吃著鍋裡的毛福梅,看著碗裡的才12歲的陳潔如(1906.8.26-1971.1.21)。為了取到陳潔如,老蔣可是絞盡腦汁,說盡了情話,立盡了誓言,保證與毛福梅、姚冶誠離婚,甚至還是國家的名義的來求愛。如果拒絕,那她就是不愛國,這老蔣太“壞”了。

1912年的信。你愛國嗎?如果愛國,就不會只想自己,就不會吝嗇給予一位國家的革命者些許的快樂。若繼續拒絕同我談話或減免,你將嚴重影響這位革命者高昂的士氣和精神。(

我將我的心,置於你的裙邊之下。1920年

1921年12月5日,34歲的蔣介石終於娶了15歲的陳潔如,媒人是張靜江。1923年冬,在廣州的老蔣和陳潔如邀請桂軍總司令劉震寰去香港玩玩。為什麼老蔣請去玩啊?因為劉震寰為孫中山驅逐了陳炯明。老蔣此行就是跟劉震寰套近乎。他們住在了蔣介石的朋友富商李時敏家中。李時敏的父親李博曾贊助孫文革命,說起來都是朋友。

我們是人情社會,有朋友好辦事。李時敏跟香港督察布瑞南是好友。他招呼一聲,在邊防安檢上大開綠燈——免檢。由此,蔣介石認識了布瑞南。而布瑞南身著黑色斗篷大衣,喜歡看美女的老蔣,這時看著黑色斗篷入迷。17歲的陳潔如要給老蔣一個驚喜。



回到廣州不久,陳潔如拿出了同款斗篷,當做禮物送給了蔣介石。他竟然孩子般的興奮,陳潔如更是開心,因為自己的付出讓“真命天子”喜出望外。為什麼蔣介石鍾情於歐美斗篷呢?可不只是斗篷很酷很帥那麼簡單。這得從1922年說起。



1922年12月,蔣介石首次邂逅了宋美齡。從見面的第一眼,他就愛上了她。老蔣在醞釀一盤大棋,他愛宋美齡原因有三:首先是孫中山(為權),其次是宋嘉樹(為錢),最後是宋美齡(相貌)。其實在相貌上宋美齡和陳潔如不分上下。大概是他們初見,宋美齡穿的是斗篷吧。



蔣介石為了宋美齡真是跟毛福梅、姚冶誠離婚,而讓陳潔如赴美“充電”。陳潔如在蔣介石的毒誓下,半信半疑半喜半憂的離開。這就為蔣介石全身心追求宋美齡提供了便利。蔣介石本來很傳統還有點俠士(幫派)味道。為了事業和愛情,他對宋美齡的條件一一答應。甚至為此信了基督教,穿斗篷在福垊看來也是討好宋美齡。



其實說是無袖,袖口還是有的。這跟我國傳統的披風很大不同。明清的披風就是褙子(背子),這是有袖的披風。福垊喜歡傳統,特別喜歡將軍系的披風,看著超級帥。比這個斗篷好看多了。斗篷和披風的區別看下圖。



為什麼國民黨喜歡無袖的斗篷?除了斗篷方便、酷帥最大的原因還是跟風。穿蔣介石一樣的衣服,會博得蔣介石的好感。而且對下還有一種自己是“蔣介石”的錯覺和渴望。正是這種原因,才使國民黨的斗篷風靡一時。

<strong>


福垊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確實可以看到很多國民黨將領把大衣披在身後,不穿袖子。這種姿勢其實並非國民黨專享,印象中毛主席、林彪也這麼披過大衣。只不過,國民黨將領這樣造型確實多一些。

(電影大決戰中林彪披大衣)

至於原因,其實就是把大衣當斗篷穿。

在古代,“斗篷”是將帥常見的一種配備,冷時能當風雪,暖和時拉風瀟灑。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就在雪天穿過斗篷。所以,中國將領們有斗篷情節很正常。比如蔣介石委員長,他就很喜歡穿斗篷,看上去確實也是威風凜凜。

國民黨將軍們向委員長看齊,對這種帝王範兒也欣賞。但是,他們又不能人手一個斗篷(畢竟不是國軍制服標配)。要是專門自己定做一個斗篷,怕被人嘲笑。於是靈機一動,就披著大衣來當斗篷,也算過一過癮。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批大衣或者斗篷,屬於比較瀟灑的造型,一般是“首腦”人物的特權。如果幾個國軍將領走在一起,一般默認只有職位最高的可以批。要是司令穿的整整齊齊的,參謀卻披著大衣,那是很不像話的。

比如下面這張圖。蔣委員長披著正規的斗篷,張副總司令披著大衣,其他人必須整整齊齊穿著。

披著大衣除了裝酷之外,還有以下好處。

首先是比不披大衣要暖和。可以遮風擋雨。這個很正常。

其次,如果在風雨天,大衣被弄髒弄溼了,只需要換一件大衣就可以了,比換衣服要省事。換下來的大衣可以讓勤務兵拿去烘乾刷淨。兩件輪換著就可以保持名將風采。

其三,披著大衣,把兩手從大衣前面伸出來寫字什麼的,比胳膊穿在大衣袖子裡更靈便。

最後,披著大衣,如果進到屋裡,肩膀一聳就能讓副官把大衣取下來。如果袖子穿進去了,要脫下來更麻煩。

當然,披著大衣單純從保暖效果上是不如穿進大衣袖子的。所以,如果是在冰天雪地、寒冷刺骨的環境下,他們不會披著大衣,而會乖乖穿著大衣。不然為扮酷凍出毛病,那就得不償失了。


巴山夜雨涮鍋


在很多關於國民黨的影視作品中,我們總是會發現國民黨的中高級將領很喜歡這樣一套裝扮:

手戴白手套,身披軍大衣!

確實,在很多國民黨將領的裝扮中,白手套和軍大衣是非常重要的裝備。而這一切的源頭,則是蔣介石。


蔣介石也算是個比較趕時髦的人,早年留學日本的時候,看到日本的軍官都喜歡戴著白手套(日本人也是從歐洲那邊學過來的),蔣介石覺得很是帥氣,便暗暗記在了心裡。等到蔣介石手握大權之後,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白手套就開始在國民黨將領中流行起來。

當蔣介石還是黃埔軍校校長的時候,有一次和自己如夫人前往香港時,受到了香港總督的接待。當蔣介石見到香港總督時,頓時眼睛都直了。原來香港總督的身上,披著一件黑色的斗篷披風,看起來好不帥氣 。作為一個趕時髦的人,蔣介石覺得自己也應該有一件這麼斗篷披風才能配得上自己時尚達人的稱號。

而蔣介石的異樣同時被香港總督和陳潔如給發現了,香港總督想拉近一下自己和這個未來中國領袖的距離,陳潔如則是想滿足自己丈夫的一個心願。於是,陳潔如負責提供蔣介石的身高資料,香港總督則負責斗篷批風。

就這樣,蔣介石擁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件斗篷披風,愛不釋手,天天披在身上,不過,此時的蔣介石還沒有大權在握,所以他這個習慣也沒多少人注意到。(很諷刺的是,最後的陪著蔣介石身披斗篷披風的不是陳潔如,而是宋美齡)



北伐之後,蔣介石獨掌大權,而蔣介石喜歡身披斗篷披風的習慣也被將領們所觀察到。這可是領袖最喜愛的裝扮,下面的將領紛紛效仿,以此拉近自己和領袖的距離。沒有披風怎麼辦?那就拿著軍大衣當披風用。一時間想,國民黨軍隊的大小將領,都把身披軍大衣當成一種時尚。

所以說,在國民黨的將領是中,軍大衣不是用來穿的,而是用來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