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飲酒的人一般是什麼心態的?

MR騷明


很想了解獨自飲酒的人是什麼心態嗎?我覺得喜歡獨自飲酒的人一般都不自信,也很懦弱,是欠缺勇氣和自信的人,常常用酒精來麻醉自己,在平凡庸碌的日常生活中,酒精才是他的精神支柱,在日常生活中,哪怕是遇上一點小小的麻煩事,都不會積極主動去解決,一有煩心事就自酌自飲,靠酒精去尋找快感!麻醉自己,僅此而已。

我這樣認為是有些道理的,因為我也喝酒呀!一次還能喝半斤,但是我有個很好的習慣!一個人的時候是絕不會獨自飲酒的,我很清醒地認知自己的行為習慣...對自己人生的影響,我很自信,也很自律,會經常保持這種自我控制的情緒,逐漸也就成了一種習慣,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會有緊張與恐懼,象我這種心態的人,一個人的時候,真的不願飲酒,況且很反感酒精迷糊大腦的感覺。不過朋友聚會和聚餐時也會貪杯。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用自己平常不喜歡獨自飲酒的心態,去詮釋一個喜歡獨自飲酒的人日常心態到底是怎麼樣的?其實已經很清晰了,一個獨自飲酒的人一般是想借著酒勁和酒精的麻醉來消除自已的恐懼和煩惱,此類人的內心是極脆弱的,脆弱得只要停下酒精的輸入,就會心悸,心慌,很害怕面對現實,這種心態壞到無語……!



書中煙火


我今年三十六,喝酒年數有二十年,從啤酒紅酒到高度白酒,從親朋好友相聚喝到毫無節制的酗酒,自己一個人也能喝醉而且是爛醉,獨自飲酒的人一般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喝點,經常酗酒的人會找各種理由獨自飲酒,今年因為喝酒喝的差點家破人亡,還好老婆活過來了,但現在也算是妻離子散,我也因為喝酒住了五次醫院,差點死掉,我現在已經三個月滴酒不沾,以後也在不喝酒,奉勸所有喜歡酒的朋友,喝酒要適量,一旦喝壞了身體在後悔真的沒一點用,死亡不會給你任何機會,父母沒人照顧,孩子被人欺負,老婆沒了依靠,你成了個罪人,永遠不要拿壓力大做喝酒的藉口,是個男人都有壓力。要把壓力化成動力,愛喝酒的朋友都戒了吧!整天醉生夢死的做鬼,不如清清楚楚做人


酋徒vv


都說借酒澆愁,沒體會過,也沒澆過。我都是高興了,才獨自喝酒。

找一個雙休日,找一個風和麗日的下午。在小公園樹蔭下,擎起我的薩克斯,盡情的吹奏著。忘卻了自己,忘卻了時間,忘卻了工作的瑣事,忘卻了世事的繁雜。將情愫揉進幽寂的薩克斯曲裡,化作嫋嫋音符,飄向遠方。

傍晚,收攤回府。路上順便買了半隻烤鴨,買了兩瓶啤酒。到家後,打開電視,剝了兩根大蔥。啤酒烤鴨,大蔥沾大醬,“咚咚咚咚”,喝得風捲殘雲,吃得日月無光。一個字:爽。兩個字:痛快。三個字:愛誰誰。

我喜歡獨自喝酒,喜歡跑步淋漓大汗後,痛痛快快的喝。喜歡完成一篇重要的稿子後,舒舒服服的喝。喜歡衝麥克風一通狂吼亂叫後,瀟瀟灑灑的喝。





0大木瓜0


"一更裡小尼姑悶坐禪堂,手敲著小木魚眼淚汪汪…",

我剛認識他的時候,只見酒後的程工正仰臥在家裡的躺椅之上,右手指在椅把打著節拍,愜意地哼唧著這首小曲…,小酌之後也是他人生中最得意的時候…。他喜歡喝酒,一生中唯有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尤其喜愛獨飲,下酒菜也僅為幾片麻葉,或幾粒花生米足矣…。

在工作中,他從來都是平平淡淡,四平八穩,既不爭人先,也不落人後,從年輕時起就沒有特別的進取之心,象是看透了人生…。

他家傳的程派"例字"寫得特別好,所以單位裡有時抽他去做廣告宣傳活動時,便是他最輝煌的時候了,因為這時他有充分的時間可以獨飲…

他經常跟我說,"我不喜歡喝酒時吃菜,不喜歡宴席上吃飯,因為那隻叫吃菜,不叫喝酒…”

那時候工資普遍偏低,生活普遍不好,他由於酷愛杯中之物,家中一直比較清貧。但他表示無所謂,也從來沒有刻意去改變什麼…

在程工的心目中,無酒成佛,有酒成仙。而獨飲是一種習慣,一種愛好,一種自由,一種享受,是一種無法言喻的精神昇華與境界…,

"酒,酒,酒,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酒為數之末,酒為水之首…”,他說。


邀你看夕陽


獨自飲酒的人分為一下幾種心態:

第一:意志消沉型

由於遇到了挫折,或者受到了打擊,心裡一下接受不了,所以借酒澆愁,逃避現實。

這類人意志比較薄弱,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是積極面對,而是選擇不去面對。借酒澆愁,愁更愁。

最終,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痛苦。

第二:享受生活型

這類人往往懂得生活,沒事的時候,自己炒個小菜,喝幾口,這樣會很享受。

這類人很熱愛生活,懂得自娛自樂,能夠以很放鬆的心態過好人生。

第三;孤獨寂寞型

一個人生活太苦悶,太寂寞了,所以把自己喝醉,暈乎乎的,這樣可以開心很多。沒有那麼多憂愁煩惱了。

第四:高處不勝寒型

這類人都是大智慧者,由於曲高和寡,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人,所以只好自斟自飲了。因為他們不屑於同流合汙。

第五:酒鬼型

這類人沒事都要喝二兩。實在沒人陪,自己也要喝。





臨在閱讀


喜歡獨自喝酒的人,一般是中老年人居多,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這些人都比較嗜酒,善飲,有較長的歷史,養成了一種習慣,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飲酒確實與心態有關。年輕人飲酒都是聚飲,要的熱鬧。假如一人獨飲,是攤上事了,而且是不順心的事,喝的是悶酒,愁酒,借喝酒來排除和發洩心中的鬱悶。這種酒喝到一定程度,自己就很難控制,有時會仰天狂笑,有時會號淘大哭。平復之後會有一種失落感。

老年人一般喜歡獨飲,三、二碟小萊,一把花生米,一個人靜靜地喝,能喝上半天一天,幾乎是物我兩忘。這是一種境界,沒有長久的飲酒歷史,是做不到的。

酒是穿腸毒藥,少飲怡情,多喝傷身,微醺最妙。


陶田福


樂時獨飲,自得其樂,說明其心態平和自融。可以說,這種人基本都修煉到了很高深的人生境界;


苦時獨飲,或發洩,或麻醉,或不知所措。在其相當濃厚鬱悶苦澀之情的背後,是一種深深的無助感、無力感和無方向感。生活不易,獨飲以苦時獨飲多之。

還有一種獨飲,叫生理性獨飲。其飲酒成性,習以為常,在生理上不喝不舒服斯基,哪怕沾沾滴酒,渾身細胞也會瞬時歡歌。此種獨飲,與心態無涉,全在生理。


如君欲飲,請修那樂時獨飲背後的高深和心境,離那苦時獨飲遠一些,莫作那生理性獨飲下的奴隸。

生活的美與難同在,要珍惜那寸光陰,向著那美不斷邁近。


X能力者


獨自飲酒的人的心態,只有喝過酒的人才懂得。此情此景唯有曹操的《短歌行》才能解讀獨自一人飲酒是怎樣的一個心態。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在這短暫的時日裡,時光消逝,我們失去的太多,人生不如意,唯有狂飲才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解脫。

每一個獨自飲酒的人心中都有一段不愉快的往事。這段往事中蘊藏著酸甜苦辣。

心中五味成雜,只有自己才明白。別人是無法理解的,只有酒才能給自己帶來一些愉悅。

如今社會,生活壓力不斷增大,人性,人情逐漸的缺失,能說上心裡話的人越來越少了,信任程度也不高。唯有酒,才能解憂愁。

獨自飲酒的人不外呼幾點,孤獨,寂寞,煩惱,愛好。皆離不開其中。



Alt哦


TT君來解答

先插點題外話,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自然酒文化也不列外,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期。三國時期曹操的《短歌行》裡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指的就是酒,“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自古以來酒就被當成解憂的良藥。酒能夠暫時麻痺神經,讓人飄飄欲仙,沒有煩惱。

題主說到,一個獨自飲酒,無非就是借酒消愁,想讓自己醉一番,暫時忘記煩惱,暫時忘記壓力。

失戀。失戀的時候,常常這樣,不希望任何人打擾,桌上放滿啤酒,桌底下也都是喝光的空啤酒瓶子,願酒能麻痺神經,帶走失戀的悲傷和哀愁,心裡還一直默唸著“去他的愛情,去他的青春”。


壓力。壓力來自家庭,來自職場。在你成家立業的時候,你會有很多壓力,想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讓孩子上學,給妻子更好的結婚紀念日禮物等等,壓力很大,還有來自職場的壓力或者創業的壓力,你走的每一步路似乎都如履薄冰,小心意義。所以,當壓力無可釋放的時候,你會去獨自飲酒,麻痺自己,讓自己暫時忘卻世間的煩惱,其實挺好,夢醉酒醒,再前行。


來舉個小栗子。以TT君本人為例,去年,也就是2018年6月的時候,那時我剛剛大學畢業,準備去深圳工作,女朋友要去無錫,又是異地戀,已經2年了,女友似乎受夠這種生活,那天看完電影之後,她跟我說:我們分手吧。我什麼都沒說只是簡單的點了點頭,然後那天,我去了一家清吧,一個人,點了不少酒,喝得很醉,至少那個時候什麼煩惱也沒有。


所以,獨自飲酒,就是想給自己一個封閉的空間,讓自己一個人發洩一下,讓那些煩惱,不管是失戀還是生活的壓力,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煩惱,都暫時放下。酒醒了,再對煩惱說:你過來,看我不分分鐘弄你,哼哼。


—END—

TT君撰

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喜歡可以點贊和轉發哦。


TT表白君


獨自一個人飲酒無非兩種心態。

第一種,借酒消愁。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李太白尚且如此,我們只此一凡人偶爾也需要借酒消愁,雖然喝酒了只能銷一時之愁,不過對於我們來說也是足夠了。為了生活和家庭,明天還得繼續努力奮鬥。

第二種,喜愛一個人喝酒、清淨的感覺。


有的人喝酒喜歡熱鬧。比如我喝酒就喜歡約上幾個要好的朋友在一起喝酒那才叫痛快,酒不需要太貴,幾十塊錢一瓶的洋河大麴,口感就很不錯的。人多自然也就話題多,氣氛會更熱鬧。

當然也有的人喝酒喜歡清淨一些的環境,最好是一個人找個僻靜的地方喝酒。獨自一人享受著喝酒的樂趣,正好也可以放鬆一下自己的情緒,緩解一下疲勞,什麼都不用想,然後好好的睡上一覺,挺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