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瑪可河流域首次發現黃喉貂活動

科研人員近日在位於長江源區的瑪可河流域,首次發現黃喉貂活動並拍攝相關畫面。此外,還記錄到馬麝、中華斑羚、水鹿等其他珍稀物種。

去年12月底,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與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合作,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瑪可河流域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共佈設60臺紅外相機。近80天中,拍攝到18種獸類和9種鳥類。

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主任趙翔說,此次調查中,科研人員記錄到黃喉貂活動影像,在青海全境尚屬首次。黃喉貂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分佈於東南亞、喜馬拉雅山南麓及秦嶺以南的森林地區,常集群圍捕麝、鹿等小型有蹄類動物。

北京大學自然保護和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博士後肖凌雲表示,瑪可河流域屬高山峽谷林區,黃喉貂這一典型森林物種在當地的活躍跡象表明,該區域動物區系極其豐富,是南北動物活動遷移的交會點。

據瞭解,此次調查還發現白唇鹿、馬麝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斑羚、水鹿、中華鬣羚、毛冠鹿等7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相關結果表明,瑪可河流域是整個三江源地區有蹄類物種最多的區域。

除上述物種外,紅外相機還在當地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雉鶉,以及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縱紋腹小鴞、藍馬雞和血雉。

三江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工作人員表示,瑪可河流域生態環境優越,生物多樣性豐富。多個有蹄類物種的活躍,從側面反映出當地有可能存在多種大型食肉野生動物。

3月28日,科研人員在瑪可河流域發現金錢豹活動影像。今後,關於當地大型食肉野生動物的調查將繼續深入。(來源 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