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銃威力怎樣?勃朗寧是怎麼回事?上校可以配帶嗎?

英明者


現在,網上許多軍迷也大都是紙上談兵的多,可能因為時代的原因,或者年齡的關係,他們中極少會有人真正接觸到槍械類,除非是軍人或以前的基幹民兵。

汽槍、手槍、步槍、衝鋒槍、輕機槍、高射機槍、37高炮等,作為軍迷個人非常熟悉,對於95式步槍儘管玩過,但由於沒打過子彈,所以對此槍不是很熟悉。

至於鳥銃,個人對其非常熟悉,不僅曾經擁用,而且經常用來摟火,打下過斑鳩等鳥類,曬穀場上的麻雀一槍下去,最起碼能打死數十隻,麻雀可是美味的下酒菜,當然,這些都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期的故事了。

現在,鳥銃包括個人的那把裝能裝觀瞄鏡的摺疊式汽槍,都已經充公上交了,而麻雀也搖身一變,由偷吃稻穀的四害成了保護動物,想吃美味的麻雀肉,已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了。

所謂的鳥銃,在南方農村叫土槍,是一種前裝藥的滑膛火槍,先將火藥由槍膛倒入,再裝入一大把上百發的小鐵砂,用來打麻雀是最實用的槍械了,往往一槍下去,就能撂倒數十隻麻雀。

鳥銃也是能夠用來打野豬的,但不一定很靠譜,需要加大藥量,裝入小鐵砂時,還需加入數枚鋼珠,也即民間所稱的鐵彈子,在近距離射擊時,鐵彈子極有可能擊中野豬,給野豬造成致命傷。

用鳥銃能放倒橫衝直撞的野豬,那麼說明鳥銃的威力也是很大的,但打野豬卻非常冒險,必須加大用藥量,但增加了火藥,極易導致射擊時發生炸膛事故,個人佼幸沒有碰到,但小時候看到有獵手因炸膛而負傷不輕的模揚,相當嚇人,此其一。

其二,用鳥銃打野豬,存在著射不中野豬,有被野豬所傷之虞,因此用鳥銃打野豬,往往是結伴而行,相互之間有個照顧,軍事上就叫互相掩護。

本文碼字者老家,舊時村民因為去別的村莊山頭砍柴,發生了嚴重的兩村村民之間的大規模械鬥,其中,有過用鳥銃打死人的案例,證明鳥銃也能打死人,是殺人的一把土槍。

歷史在往前推,抗戰時曾發生過村民用鳥銃轟日軍的事,一名日軍曹長被鳥銃擊中頭部,中了數十發鐵砂,儘管性命留存下來了,但卻成了大麻子,導致臉蛋嚴重破相,相當長時間讓其痛不欲生。

鳥銃,儘管打鳥方便,必要時裝上鋼珠也能致野豬或人於死地,但這玩意不好耍,除了裝藥裝彈麻煩,發射機構也比較複雜,得有專門的火藥紙,槍機擊發火藥紙,火藥紙燃燒帶動槍膛內的火藥燃燒,然後推出膛內的鐵砂或鋼珠。火藥一旦受潮,或下雨天等因素,都會影響鳥銃的正常發射。

勃郎寧是槍械大師,一生曾發明了手槍、步槍、輕機槍、重機槍和大口徑機槍,因此上校可以配戴的那把槍械,一定就是手槍了,堂堂上校,不會背看扛一把步槍,或成為一名機槍手,這應該是軍事常識。

勃郎寧研發的手槍,供比利時的FN國營兵工廠、美國的柯爾特武器公司及雷明頓武器公司製造,手槍的口徑分為6.35、7.65和9毫米三種不同的類型。

不管是手槍、步槍還是機槍,只要是勃郎寧出品,必定是把名槍,這個是可以定性的,槍械大師就是大師,否則就不稱為大師了。

6.35和7.65毫米,這兩種口徑的手槍,其實不常見,在抗戰劇《亮劍》中,晉綏軍第358團上校團長楚雲飛,就曾將其手中的一對勃郎寧雌雄手槍中的雄槍,作為禮物送給了一見如故的八路軍獨立團團長李雲龍,那把就是口徑6.35毫米6發容彈量的勃郎寧小手槍,非常罕見也非常珍貴,一般都是軍隊中的中高級指揮官佩帶。

勃郎寧9毫米則是大威力手槍,在世界上的運用非常廣泛,一般採用10發供彈具,能殺死50內的有生目標,所以深受西方軍隊軍官的歡迎,其裝備數量也極高。

美國軍隊裝備的非常有名的M-1911科爾特手槍,實際上就是勃郎寧手槍,不明就裡的人還以為是科爾特發明的,推出後立即成為美軍的制式手槍並一直維持達74年(1911年至1985年)。

儘管美軍以15發彈匣供彈的伯萊塔9毫米手槍取代了7發彈匣供彈的M-1911科爾特手槍,但迄今為止依然有許多美國官兵不願換裝,腰間插著的還是原來那把M-1911科爾特手槍,也即勃郎寧9毫米手槍。


國平軍史


清軍制式鳥銃有限殺傷距離50M 基本30M以後沒有準頭了 而且前膛火繩槍下雨天用不了 所以鴉片戰爭被英軍後膛槍打爆


飛飛西瓜


可以佩戴,但是由監獄看守保管。能天天欣賞你那可愛的槍支😄


晨竹樂縹緲


鳥銃?20步以內噴死個人還是做得到的!遠了麼,首先你打不中,第二彈頭存速尷尬,中了估計也沒死!


8歲開始發呆


鳥銃類似於散彈,射程有限,填彈麻煩,射速很低。

勃朗寧,做手槍有些重,加槍托做步槍射程近,適合非正規武裝組織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