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軍的“D口糧”為什麼被稱為“希特勒的祕密武器”?士兵為什麼討厭它?

和風漫談



著名的美軍C類(C ration)野戰口糧,凡是知道美軍二戰期間後勤的軍迷都知道它的存在。

其實,美軍在二戰期間的野戰食品配給是分為:B、C、K、D四個品類。

B類是集體伙食(一頓量),通常以班為單位,一次一份,用大盒子裝運和分配。

C類是單兵口糧,一份一頓,一個士兵每天有三份供應。

K類口糧是比陸軍班級單位人數更少的建制單位的口糧,比如:坦克兵乘組。
D類就是單兵野戰高能應急食品。

這種食品是在戰場交戰激烈,後勤保障上不來或者小股部隊滲透到敵後、空降兵或者飛行員傘降…這類緊急狀況下隨身攜帶的小包裝應急食物。

那麼,D類食物裡面都有啥內容?這類食物的主要構成物就是巧克力,由於可可脂的蛋白質、脂肪含量都很高,所以它提供的熱量也很高,早在一戰期間就有少量供應給部隊,到了二戰期間,英美法德國等西方軍隊都將它當做高能應急食品供部隊食用。
但軍用巧克力和我們在超市裡購買的民用巧克力是不一樣的,口感大相徑庭!而且軍用巧克力可可脂含量在70%以上…當然美軍的“小賣部”裡面還是有民用巧克力出售的,有錢就能買得到。具體到D類食品當中的巧克力為啥被稱為“希特勒的秘密武器”?原因是它口感不好,甚至可以用“難吃”二字來形容!


美國橄欖球大賽的贊助商“好時巧克力”
二戰期間也大量生產D類食品。

巧克力這種糖果不是說可可脂含量越高就越好吃,可可脂塊進入工廠需要融化、添加奶油、糖、食用凝固劑(瓊脂)、食用香蘭素…等等添加成分之後將可可脂含量降為20~30%左右,才能獲得所謂甜美的絲滑口感,但軍用巧克力卻不是這樣,可可脂含量要在70%以上,裡面要加土豆澱粉作為固化劑,鹽分要比糖分高一些,裡面沒有奶油,原因是脂肪容易腐敗,形成有害的脂肪酸…這樣製作出來的巧克力口感比較粗礪(實際上民用的可可脂要是含量在70%以上也是粗礪的),幾乎沒啥味道…。


D類食品當中還有一種類似現在“士力架”的能量棒,主要成分也是巧克力和堅果仁製成,當然味道不可能和現代民用品相比。

很早很早以前筆者還問過跨過鴨綠江的老前輩,討教美軍的巧克力到底啥味道?個別吃過美軍巧克力的老前輩稱:口感像沒煮透的土豆比較硬,沒啥味道鹹味兒大於甜味兒,遠不如現在的巧克力好吃。

那麼美軍為啥將巧克力做的這樣難吃?這是因為軍用應急食品的營養和所吸收的能量永遠排在第一位 ,口感是次要的位置!相對於其它類野戰口糧,巧克力製作成本很高並且很受歡迎,要是做的太好吃就會被當成了“休閒零食”…失去了野戰食品的意義,鹹味兒大於甜味的原因是長途跋涉會流汗,體能的鹽分要排除一些所以需要補充,而過甜的食品很容易引起口渴,沒有潔淨水源的情況下口渴是非常難受的。

美軍參戰時由於國力強大,給參戰士兵所提供的後勤保障是二戰參戰國當中最好的,充分的貫徹了拿破崙皇帝:軍隊是靠胃來打仗的!這一後勤保障指導原則,食品供應基本算是“應有盡有”,甚至“阿登戰役”時德軍繳獲過美軍的新鮮的奶油蛋糕和啤酒…在這樣的全方位後勤保障下,把美國兵的嘴吃饞了,他們當然不愛吃這種難吃的巧克力,討厭它們的程度就和“斯帕姆”午餐肉一樣!但是,這些野戰食品在歐洲戰火肆虐的國家人民和貧困參戰國軍隊的眼裡卻是難得的美味,所以我們經常在二戰題材的影片當中看見美國兵拿著這些東西…。


皇家橡樹1972


希特勒的秘密武器,肯定是巧克力啊

二戰中,美國已經把巧克力納入了正式的軍用口糧,美軍的幾款口糧,可謂是種類豐富,什麼都有。而巧克力,是被詬病最多的一個。


美軍與好時巧克力

巧克力熱量非常高,美軍曾很早就把巧克力納入了軍用口糧中,最初的巧克力,就是普通的巧克力,而不是什麼軍用巧克力。美軍花了大價錢採購巧克力,本來打算當做口糧來用的,結果,變成了零食,發下來,美軍士兵就給吃光了。美軍軍需部門氣壞了,花了那麼多錢和心思,弄來一堆零食,什麼作用都沒有。

1937年,美軍對好時公司巧克力的要求是,熱量要高要耐高溫還不能好吃,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美軍私自吃掉,導致浪費。結果做出來的巧克力,確實很難吃,而且很硬。美軍想把巧克力吃了,要用刀切,然後才能吃掉,最主要的是,難吃。巧克力的硬度,其實就是為了防止巧克力受高溫融化,結果,根本吃不到嘴裡。



1943年,美軍再次找到好時公司,要求了新的巧克力的標準,這次的要求是好吃點,別太硬,耐高溫。估計是投訴太多的結果,美軍軍需高層也承受不住了。好時公司立馬拿出了產品,其實這個巧克力,還是難吃還是硬,不過,美軍挺喜歡,比以前的好吃多了。


二戰中,不得不說,美國足夠強大,單兵口糧幾乎做到了品種齊全,完全滿足了戰場上的需要。


軍武文齋


但真正講到我們正文之前,要給大家先科普一項內容:二戰時美軍口糧如何分類?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四大種類:

有錢的美國大兵

A類:新鮮的糧食。一般打仗都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活著都不錯了,哪有這麼多新鮮的蔬菜水果,因此也被認為最為珍貴。

B類:罐頭類冷食。這種食物是美軍最常用的方式,但是一般情況下都是半成品,稍微相對來說新鮮一點,需要再進行加工。

C類:罐頭類即食。這種一般都是做好的東西,打開就可以吃了,但是相對來說不是很新鮮。

D類:巧克力。它也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也是二戰美軍的D口糧,被稱作是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一般情況下D口糧主要是巧克力糖,由於含有非常高的熱量,再加上比較符合人們的口味,曾經是深受人們的喜歡。他曾經在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在全球範圍內捲起了一股浪潮,甚至成為了美國文化的一種象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美國軍隊一直被外人稱作是二線隊伍,他們也自嘲自諷道為二線球隊。不是說他們的戰鬥力不強,只是說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和法西斯硬碰硬。再加上美國超然的地位,因此美國軍隊上下人員都顯示著一種富貴。

美國大兵一般都是隨身攜帶巧克力、口香糖、可口可樂等即時高熱量食物。比如說美軍在1944年大規模出兵的時候,四百萬的軍人在一年時間裡面喝掉了十億瓶的可樂。基本上是走到哪吃到哪,高興了還可以發給當地的一些孩童。有些比較有錢,隨身還攜帶著各種香菸。


美國D口糧的來龍去脈

早在二戰開始之前,巧克力已經是風靡整個美國上下。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因此在二戰正式開打之前, 美國軍需部上校前往當時最大的巧克力生產商——好時,希望他們可以給部隊提供一種軍用巧克力。要求:重量在100克左右,含有高熱量,可以耐高溫,味道只要比煮熟的土豆好點就行。

好時巧克力公司不愧是一家大企業,僅僅用了90天的時間,就造出了將近十萬條的巧克力棒。美軍剛開始將這些巧克力棒試用在菲律賓等相對來說戰爭衝突比較薄弱的地區,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普通士兵只需要吃三根,就可以滿足一天絕大部分的熱量需求。

雖然相對於一般巧克力來言,他的口味有點比不上。但是對於一些冷硬難以下嚥的罐頭而言,美國大兵更喜歡吃這些短棒棒。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本來用於緊急時使用的口糧,結果還沒有到時候,就被這些美國大兵當做零食吃掉。所以美國軍需部又加了一條,味道盡量的不是很可口。


於是又經過了幾個月的修改,好時公司往巧克力棒裡面加入玉米粉,讓巧克力棒的口味不是很可口,但是仍然滿足之前的很多要求。然而這可苦了美國大軍,因為有的實在是難以下嚥,所以把這些東西戲稱作是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當然這種戲稱還是在後來戰爭進入白熱化的時候,當時美軍和希特勒打的正酣。本來雙方筋疲力盡的打了一仗,回頭來吃飯的時候甚至難以下嚥。吃不飽肚子,怎麼可以拿的起武器,因此也被稱作是希特勒的秘密武器了。

在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後,美國陸軍曾經大批進入60萬根的巧克力棒,立即投入到了全世界的戰場當中。單獨就在1942年一年時間,好時巧克力公司就生產超過了1.1億根的巧克力。正是這些巧克力源源不斷的送往世界各地,才阻止了法西斯的腳步。


史之策


“D口糧”其實就是美軍在二戰爆發前開始配發給士兵的“添加了玉米粉和燕麥粉的巧克力”,作為野戰食品二戰時開始大量進入美軍作戰部隊,但是其堅硬的口感和幾乎不帶甜味的味道與傳統的巧克力相差甚遠,“難吃的味道”令士兵們不滿,於是“希特勒的秘密武器”和“狗糧”成為了“D口糧”的綽號。



小男孩手中拿的就是美軍士兵給的D口糧

1937年,美軍為了解決野戰單兵口糧過於好吃而成為“士兵零食”以及野戰口糧真正能發揮出在惡劣的戰場環境下為士兵提供較大熱量的情況,美軍軍需部門找到了當時美國國內最大的巧克力生產商“好時代巧克力公司”。美軍方對於好時代公司提出的要求非常的簡單“重量輕、好攜帶、能量高”,但對於口感並未提出什麼過多的要求,只要味道略勝過煮土豆就好。


之所以美軍方對於這款野戰口糧的味道做了“略勝過土豆就好”的要求,是出於防止士兵將關鍵時刻使用的野戰口糧當成“零食”而隨意消耗。作為好時代公司來說,研製野戰巧克力口糧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在於“如何才能不讓巧克力由於受熱而變軟或者融化”,於是加入“燕麥粉和玉米粉”成為了關鍵、也是最好的辦法。


終於美國陸軍迎來了由好時代公司生產的添加有“玉米粉”的巧克力野戰乾糧“D口糧”,美軍方非常的滿意,不論是味道還是重量。二戰爆發,美軍開始大量的採購這款野戰乾糧,享受慣了的美軍士兵吃著堅硬到30分鐘才能啃完的沒有甜味的巧克力加玉米粉乾糧,心中非常不滿,於是將這款口糧起了個“希特勒的秘密武器”的綽號,有的更直接將其成為“狗糧”。

1943年在一線作戰部隊大量投訴的情況下,美軍需部門不得不再次找到好時代公司,要求快速研製出新的野戰口糧來取代“D口糧”,主要提出了兩點“一是增加甜度、適當變軟,二是更要耐高溫”,於是“K口糧”出現了,而且大受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