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豔麗作品:畫眉鳥

早晨來湭河公園散步,暖陽柔柔,柳枝隨風搖盪,一道道霞光在河面上泛著層層金色的漣漪,不間斷地向著遠處延伸。踩著鵝卵石小徑,穿過枝頭綴滿紅花的海棠園,行走在紫荊花樹下,繞過晨練的隊伍,拾級而上,來到了陶然亭。登高遠望,美景盡收。層層疊疊,高高低低的鮮花競相開放,有近的、遠的、紅的、黃的、紫的、粉的、爭豔奪目。遠處那高樓林立,憧憧擎接藍天。婀娜垂柳,密枝如梳、更似瀑布從天而洩,河水沿柳如帶向北順流。再向南便到了女貞林下,不時傳來了清脆悅耳的鳥鳴。循聲而去,便能望見掛在樹枝上的鳥兒籠子。

石豔麗作品:畫眉鳥

最先吸引我的是籠子裡一套小而精巧的青花瓷器具,在太陽的照耀下格外注目。一共三件,形狀各異,是鳥的飲具、餐具。因為籠子掛的較高,看不見裡面養的什麼鳥兒,那隻鳥好像因為我的到來,在籠子裡上竄下跳,撲騰撲騰的亂飛,叫聲變得急迫起來。不知是覺得我陌生,還是求救於我。鳥很漂亮,羽毛是紅黃灰相間,眼睛圓溜溜,像黑色的寶石,眼睛外圈有一條彎彎的白線,如人的眉毛,尖尖黃黃的嘴,長長的尾巴如半開的扇子。這麼漂亮的鳥卻被關在一尺多高的竹籠裡,籠子的上方還要蓋上深色的布子。距離這個籠子不遠處,也掛了四個鳥籠,不時的一唱一和,百囀脆亮。再細看,地上一排排也擺放了十來個,只是地上擺放的鳥籠子三面都被布圍著,裡面的餐具都是整套的,有黃色的上面繪有喜鵲,有青瓷的外面是纏枝蓮,白瓷的點綴的是紅梅,看起來很是高檔。

石豔麗作品:畫眉鳥

我走近正在石桌上背對著太陽喝茶的兩位老者,與他們攀談起來。這些鳥兒是他們養的,名字叫做畫眉鳥。我在電視劇中看到過皇上皺著眉頭逗鳥,然後隨著鳥叫朗朗大笑,現實中沒有見識過。我看到的那隻鳥他說養了半年多,有一隻他養了九年,今天沒帶,說那叫聲非常好聽,叫的時候翅膀展開,神態非常優美。老者說,鳥也要富養,一斤鳥食好的五十多元,不到一個月就吃完了,特別愛鳥的人還給餵養人參枸杞,鳥的價格也是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每天出來溜兩次,鳥的鳴叫也是早晚兩段時間,每天要給洗澡。我問為什麼要在籠子上蓋上布遮住,他說那是罩衣,說是怕“反生”,實際就是怕反野。並說:“它看到藍天會鳴叫不止,就像人得了羊癲瘋,神態難看。就失去觀賞價值,就成了一隻廢鳥,不得不放出去。”

石豔麗作品:畫眉鳥

聽著鳥兒的叫聲,我心裡產生不出一點點快意,深深的看了一下畫眉鳥,並用手機拍下了它們急欲向外的神態,離開了老者,離開了鳥籠,向河邊走去。畫眉鳥的叫聲漸漸遠去,它本來是森林裡“歌唱家”,卻被人為地關起來,雖然它有了華麗的籠子,精美玲瓏的餐具,甚至是美食,但失去了它的天性與自由。可謂:足私慾而囚他生!

回想鳥兒的畫面,這讓我聯想到皇宮裡那些宮女們。她們個個生得水靈漂亮,優雅端莊,知書達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卻被關在深宮裡,鬱鬱而終。

石豔麗作品:畫眉鳥

同時也聯想到孩子的教育,有些家長只知道給孩子提供最好物質需要,把他們關在家裡,守在身邊,只知道孩子只是他們的,卻忽視了他們是要長大的,是要走向社會的,需要外邊的陽光,需要風吹雨淋,需要錘鍊。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有詞《畫眉鳥》:"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畫眉鳥在開滿紅紅紫紫山花的枝頭上自由自在的飛翔,他們在高高低低的樹梢上盡情愉快地歌唱,如果把它們鎖在金貴的籠子裡,歌聲肯定不如在大自然懷抱中的美妙動聽。鳥需要自由,人不也是一樣嗎?

石豔麗作品:畫眉鳥

佛家有言: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眾生,愛眾生就是愛自己。你一直善良下去,總會離幸福很近,你所給予的都會回應到你身上。大家都應當懂得生命平等,放生自由,舍小愛,懂大愛而放生籠呀。

中國二十一世紀生物多樣性保護議程已將畫眉鳥列入優先保護種類,到那時,畫眉鳥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在森林裡歌唱啦!

石豔麗,臨渭區審計局退休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