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家人,婆婆曾經幹過“丟人”的事情

為了家人,婆婆曾經幹過“丟人”的事情

圖片來自網咯


清明節快到了,下面的文章紀念我去世的婆婆

第二篇:為了家人,婆婆曾經幹過“丟人”的事情

1

早晨八九點光景。外邊田裡幹活的人,陸陸續續的往回走,他們都回家吃早飯。公公和大伯哥那個時間也從田裡往家走。家裡野菜糰子,和紅薯幹粥婆婆已經做好了。前天生產隊賣包菜,婆婆去撿了一些包菜葉子,拿鹽醃了,給他們爺幾個,切了一碗,雖然剛醃上沒多長時間,可是也能吃了,鹹菜麼,有點鹽味就行。

婆婆長得人高馬大的,一路走一路不停的和別人打招呼。別人都問婆婆這個點兒吃飯了,你幹嘛去啊?我這不去替他爺倆幹一會兒嗎?他們爺倆回來的時候,我再回家。

人家打趣的跟婆婆說,你們家連吃飯時間都算記上,活都讓你們家人幹了。想當萬元戶咋的?婆婆也回應他們。可不是,誰不想當萬元戶。

2

看看田裡沒人了,婆婆挎著荊條筐,從田裡斜插著就上了大路。婆婆不是去田裡幹活,米缸裡棒子麵兒,紅薯幹,一共也不到10斤了。這才剛開春啊。紅薯剛栽秧子,怎麼著也得到7月中旬,才能撿個雞蛋大的紅薯疙瘩。拔出來充飢。若不想辦法,這麼長的春天。可怎麼熬過去呀?

去借?鄰里鄰居家裡都不富裕。再說,婆婆也開不了那個口啊。婆婆家小子多,4個孩子,仨兒子,一個丫頭。人家的糧食,湊合著能年頭接到年尾,他們家年年都不夠吃,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不吃飽怎麼行呀?沒有好的吃,賴的也得讓他們吃飽不是麼?

婆婆所謂的辦法,就是出去討飯,去附近的村,還不行。上下村的都認識。一是抹不開那個臉,二是。孩子眼看著就長大,馬上娶媳了。讓人家知道,家裡窮的要飯,哪家的姑娘還願意跟呢?所以在鄰近村,婆婆不去。

好在,走十二里地就是鄰縣,打交道少,人也都不認識。婆婆胳膊上挎著荊條筐子,上面有個蘭花的包袱。也沒有拿個棍趕狗,要是拿個棍兒,從外形上一看就像是討飯的叫花子,婆婆裝的像走親戚。

婆婆挨門挨家地進去。當人家聽著狗叫出屋的時候,婆婆都會禮貌的稱呼完了以後,才會小心翼翼的說,給口吃的吧,什麼都行。人家看著婆婆穿的乾淨,又很有禮貌的樣子,也不好拒絕,所以這家一塊煎餅,那家一塊窩頭,幾塊紅薯幹,一把玉米粒兒。婆婆幾乎沒有空過手,一般的跑幾十個門以後,婆婆就會把兜裡的,尼龍袋子拿出來,把它們一股腦的裝進去。

3

上午,婆婆把東西寄放在村頭上,一個寡居的老奶奶家。老奶奶心眼好,無兒無女的。婆婆知道放她家東西不會丟。

婆婆下午接著出去要。婆婆說,基本上還是好人多,都會給一點。也有尖酸刻薄的說,穿的這麼體面的,這麼年輕不好好幹活,還出來討飯,不給,滾吧……。聽到這樣的話語,婆婆也不會說什麼,默默的走出來,擦擦淚眼,再去另一家。

婆婆說最難的時候就是,攤上有狗的人家。婆婆從小是怕狗的,可是沒有辦法,硬著頭皮進去。每當走進一家門的時候,婆婆都心裡祈禱說,但願這家沒狗吧。當有狗叫的時候,婆婆說但願這家的狗是拴著的吧。如果小狗沒有拴,婆婆就盼著狗主人快點來把狂叫的狗呵斥住。

婆婆走進一家。那家有個好心的大姐,就給了婆婆一根木棍兒說。大嬸,你得拿根棍子打狗啊,要不讓狗咬壞了怎麼辦?從那以後婆婆手裡就多了根木棍兒。即使是這樣,也讓狗把褲子撕爛過多次。回家的時候,棍是肯定丟掉的。

為了家人,婆婆曾經幹過“丟人”的事情


4

幸運的是。三年以來,婆婆只是被狗驚嚇過,沒有被狗咬傷。傍晚時候婆婆就會一手挎著籃子,一個手揹著半袋兒的雜貨乾糧往回走。走到家的時候,天就黑透了,這時候公公在村口,已經等了好久了。公公一手接過籃子,一手接過尼龍袋。婆婆疲憊的跟在公公的身後,回家了。

第2天,當孩子們都走了,公公也上工去了,婆婆就把她討要的這些寶貝拿出來。不管是窩頭也好,煎餅也好,高粱面的,紅薯乾兒的,棒子麵的。(那個時候沒有饅頭,沒有白麵的。)

婆婆把她要回來的這些寶貝,放在籠屜上蒸。蒸完以後,婆婆把她泡進水裡。和家裡的紅薯面兒或者棒子麵兒攪和一起,放在面盆裡發酵。再攤成煎餅給公公和孩子們吃。從開春一直到秋季糧食收下來之前,家裡總是不夠吃,婆婆也連著要了三年飯。這三年除了公公,任何人也不知道婆婆要過飯。

為了家人,婆婆曾經幹過“丟人”的事情


5

我想我應該是,第三個人知道的。婆婆怎麼跟我說起來的這個要飯的事情呢?有一次,我早晨做了手擀麵,剩下了一碗,本來想著放到冰箱裡中午吃。中午來了客人去飯店吃飯,婆婆也去了。到晚上的時候回來,我一看忘記把面放冰箱了,怕變質,就把面拿出來,倒在垃圾桶裡了。

婆婆看我把面倒掉了,當時就不高興了。雖然沒翻臉,狠說我,可是看她那個表情,恨不得當時從垃圾桶裡,再拿出來自己吃。我哄她說,媽不至於,就這一碗麵,咱家不至於這一碗麵也吃不起了吧?她看了看我說,傻孩子,你知道啥呀?你沒有經歷過,好些事是你不會知道的。來,我拉呱給你聽。就這樣婆婆才把她走過的,那些艱難歲月,像講故事一樣告訴了我。她說的輕鬆,我聽的心很沉重。

如今婆婆去世兩年了,從那以後,我改掉了浪費的習慣。我也慢慢改變我老公,有一次老公扔掉蔫了的蘋果,我著急下,把婆婆要過飯說出來,好在老公沒有追問,只是懟我說,你媽才要過飯呢,我連忙收回,說,好好好,我媽要過飯,我媽要過飯。就當開玩笑的口氣搪塞他,怕他追問,知道了難過。婆婆已經去世了,老公沒有了報答機會,知道母親曾經受過這樣的苦難,徒增愧疚。毫無意義了。

其實討飯的婆婆不丟臉,在那個貧窮的年代,為了自己的孩子,為了自己的丈夫,放下自己的顏面,和自尊去討口飯吃,真沒有什麼錯!

在某些地區有句俗語說,笑貧,不笑娼!此言差矣,貧,用雙手可以改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何恥之有?娼,出賣自己的肉體,靈魂骯髒,不勞而獲,榮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