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子不約929


對於大學的學校和專業,民間有很多的俗語。有的俗語到現在還依然有道理,比如:“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勸人學法,千刀萬剮!”當然這個俗語是太誇張了。原本的意思的學這些專業的過來人都覺得學醫學法是很難學的專業,而且培養一名醫生和律師的時間週期也很長!而對於“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是什麼意思?我給大家介紹一下:

1.“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這句話是來自哪裡?

如果提到這句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中科大黨委書記【劉達】。

據說,在1963年5月--1975年11月期間,劉達書記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其傳記中出現這樣一段話:

劉達來科大之前,科大流傳一句話:“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來科大。”清華校園很大,空曠得像農村一樣;北大校門是宮殿式的,校內建築比較豪華;科大在教學方針上採取了重、緊、深。重:科大的學生五年要學的課程比清華、北大六年的課程還多;緊:時間緊;深:學生們五年級就學到學科前沿,像兩彈功勳錢學森、郭永懷親自給學生上的課,在全國是獨此一校,相當於現在的碩士、博士生層次的課。

2.為什麼“窮清華”?

現在的清華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上前20,每年的教育經費超過50億人民幣。再窮也不可能窮到清華大學頭上,那為什麼“窮清華”?

由於這句話的出處比較遠久,所以我們理解這句話。需要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建國初期,清華大學地處偏僻,校園的硬件設施很一般,校園建設很簡陋,而且教育經費完全不能和北京大學相比。那段時間考上清華大學的學子有很多都是來自寒門子弟,因為幹部子弟當時送自己的孩子去的是軍校或者北京大學。

3.為什麼“富北大”?

我們可以從北京大學校園建設【未名湖畔,華表建築,博雅塔,西北閣樓,檔案館,民主樓等】,可以看出當時北京大學從建國初期就很輝煌!

建國初期那段時間,硬件設施北京大學全國第一,當時的教育經費等等都比較傾斜北京大學。

而且,當時的北京大學比清華大學更難考,有很多考生是幹部子弟,大院裡的孩子,農村孩子的比例遠遠沒有清華大學多。這就是被稱為“富北大”的原因!

4.為什麼“不要命的中科大”

中國科技大學建於1958年9月20日,中科大的定位就是相當於我國的MIT。具有很強的科學科研實力,由國家教育部,中國科學院領導,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協同合作一起建設“中國科技大學”。

而且據說一千名學生裡就有一兩名院士【也被稱為“千生一院”】,這也是其他高校所不能比擬的。當時錢學森,華羅庚等大師都在中科大任教,把一生的心血都放在了科研上,真的是有拼命三郎的精神,所以都說中科大的師生搞科研不要命,才會有“不要命的中科大”這一說法。

在中國科技大學拼命只能勉強,如果一旦稍不努力就有可能跟不上。所以只有拼命了。

在科大出現了“三多”,即開夜車的多、拿藥罐子的多、戴眼鏡的多


當然這些都是過去的俗語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如今都是我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這三所大學的學生質量,教育經費,國際影響力都不能同日而語!這三所大學在QS世界大學的排行榜上都是全球前100!

歡迎大家關注“大學生生活”!


大學生生活


在國內教育領域流傳著很多關於高校的俗語,或者在高校專業選擇中的諺語等,對於這些俗語的流傳,我們總會從其中得到一段非凡的往事,總會代表著高校在發展過程中曾經的不易經歷。對於網絡上流傳的“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這句話是流傳於中科大建校初期,那時清華大學發展的歷程也不是很長,而且那時清華大學的各項基礎設施也不完善,在地理位置上也不具備優勢,同時考上清華大學的大多都是家境比較貧寒的學生,因此總結出了“窮清華”;北京大學是國內發展最早、綜合實力最強的高校之一,其基礎設施完善,而且校園現代化水平高,富麗堂皇,那時進入北京大學上學的一般都是家境比較好的學生,因此總結出了“富北大”;中科大在建校初期,將校址選擇在了八寶山附近,同時中科大的發展目標與其自身具備的科研實力和教師們忘我的付出,總結出了“不要命的中科大”。

當然,現在這句話顯然也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環境,清華大學各項實力都屬於國內一流,北大也不再是富家子弟的專屬,中科大也搬到了安徽省,而且這三所高校在目前國內高校中仍然屬於超一流大學,在國際上的名氣也同樣不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從中科大建校伊始,國家就將中科大定位於同清華、北大共同發展的目標,而且這些年給予中科大的發展政策優惠也是不少,同時中科大的科技後盾也是非常雄厚,眾所周知,中科大背後是中國科學院,要知道這可是國內頂級科研人才的聚集地,像錢學森、華羅庚等科技界的“大佬”都曾經在該校任職,他們對於教學及科研的付出,也是可以用“不要命”來形容,當然中科大在幾十年的發展中,他的成績也沒有讓社會失望。

雖然目前中科大在綜合實力與名氣上,與清華、北大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部分學科專業建設上並不次於清華、北大,而且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中科大培養出了40多位兩院院士,而且為國內各領域的科研、學術等輸送了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同時中科大的學術氛圍與學風都非常的正派,也成為很多高考考生尤其是理工科考生嚮往的“學術天堂”。

不管當初如何流傳,在如今看來,“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已然不再適應當下的高等教育環境,如今的三所高校也已經物是人非,出現了很多的新鮮事物,也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清華、北大、中科大勢必會在未來的發展中,為國內各個領域繼續輸送更多的優質人才,成為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教育支撐。


東愛雨小公




富北大的意思是說北大校園相對更美麗,宮殿式的校門,建築也比較豪華,另外學生也多是幹部子弟或者家境好的孩子。



對中科大的說法就很慘了,因為中科大建立在八寶山附近,不要命的就在這裡上學,雖然說法誇張了一點,但也是學生的一種自我調侃。

在培養模式上,清華大學主要培養工科拔尖人才,而北京大學擅長文理科教學和科研中科大雖然偏向於理科多一點,但是多以培養新型科學技術類人才作為核心。

在國際板的排名上,中科大的排名甚至在清華和北大之上,足以見中科大的實力,自中科大創建以來共培養了31名科學院院士以及15名工程院院士,還有我國第1個國家實驗室,中科大最出名的是學風十分濃厚,師生也喜歡把星期日叫做星期七,這一點特別有意思。



問題當中的那句話,現在也已經是一種老說法了,目前清華再也不窮了,而且很高貴,校園內各個學院都有自己非常寬敞的大樓,北大仍然很富,中科大的本科生課程仍然是整個亞洲大學中最難的,但教學水平也絕對一流,出國率很高,現在的說法倒是"貴清華,富北大,走遍天下中科大!"

所以,對於上面的說法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大家來補充。


愛學自習室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file_sign": "adb12923742afff8130689265e35765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