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經濟的挑戰

當下,縣城經濟面臨重大的挑戰!

縣域經濟,正處於轉型期。大致方向有兩個:一是打破省級財政,以京滬廣深為中心,形成三大都市群。 二是不打破省級財政,以發達省城為中心,形成15-20個次中心。

縣城經濟的挑戰

以哪個方向為主,現在還很難看出來。

方向一,高效,但難度最大,各省基本居民保障不同,要想一體化,拉平成本巨大。 方向二,效率低,難度也不小。

不管怎麼走,人口集中已是趨勢明顯。除沿海部分省有歷史形成的雙雄城市外,其它省會城市的GDP,醫療教育,就業房價,遠超本省二三名的地級市,而且差距越來越大。地級市變成過度層,接納大城市也容納不了的部分人。縣城自然就無力發展。

縣城經濟的挑戰

縣城發展瓶頸,在14年就已經非常明顯。當年,各大開發商在縣城的樓盤,基本滯銷。有很多相關報道,從北到南的很多縣,樓盤銷售非常艱難。

隨著“樓市去庫存”,棚改資金的到來,暫時掩蓋了縣城發展後勁不足。縣城樓市,鑼鼓喧天,彩旗飄飄,大家發了瘋一樣的搶房子。但短暫的亢奮和激情,轉瞬就過去了。以後怎麼辦?

縣城核心問題,是沒有高薪崗位。大部分縣城全城就幾萬人,消費力也不足。每年高考,就像是抽水機,把縣城最好的人口和資金,徹底抽走。幾十年如一日。過去多年,縣城經濟的發展,得益於鄉村農民工的回報。

很多農民工在發達地區打工,把資金寄回老家縣城買房。縣城裡的優質人口,通過高考機制逐漸撤離,奔向京滬廣深和省會。有進有出。以前,縣城每年高考產生的985畢竟少,農民工更加多,所以,原來縣城總體上發展很快。

現在,情況變了。90後農民工都不願意回縣城了。考慮到留守兒童,醫療教育和沿海城市的戶籍開放,內地縣城已成為雞肋,逐漸成為老弱婦幼的生活區,消費力更是大幅下滑。鄉村勞動力直接跳過縣城,進入沿海發達地區。

生活在縣城的白領更清楚,如果下一代不能進入體制內,只能離開,因為當地營業員工資還不夠吃飯的。現在的鄉村,基本沒有幾個青壯年了。縣城土地多,新區和老城區搶奪潛在住戶,老房子越來越沒有價值了。

縣城經濟的挑戰

中國經濟穩中向好,但縣域經濟的挑戰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